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情意行:四维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50
1
作者 管健 杭宁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67,共1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实体的反映,其心理本质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为核心,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多维系统,其中认知维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系统,情感维度是感受系统,意志维度是动机系统,行为维度是执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实体的反映,其心理本质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为核心,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多维系统,其中认知维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系统,情感维度是感受系统,意志维度是动机系统,行为维度是执行系统。助推理论认为,可从行为选择的心理规律与本质出发改变个体的行为,将宏大的社会问题具化为微观的个体研究,近年来已经成为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情、意、行四维系统为切入点,将助推策略这一微观路径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宏观叙事中,有效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助推 心理本质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构的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39
2
作者 李静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M0002,共10页
作为一种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其特殊的心理形式和心理内容,二者彼此关联、交互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构可以解析为基于历史记忆的集体潜意识、基于共同体认同的归属性意识以及基于核心价值观的聚合性意识,三... 作为一种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其特殊的心理形式和心理内容,二者彼此关联、交互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构可以解析为基于历史记忆的集体潜意识、基于共同体认同的归属性意识以及基于核心价值观的聚合性意识,三者建立起的层级关系,凝聚、贯通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构进行心理学分析,有助于拓展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潜意识 归属性意识 聚合性意识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鉴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第1期18-27,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从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对这一共同体的自觉认知和理性把握,其中"自觉意识"与"话语意识"有着独特的价值。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以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理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从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对这一共同体的自觉认知和理性把握,其中"自觉意识"与"话语意识"有着独特的价值。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以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理论"为代表,多学科广泛开展研究,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教育学领域也以此理论为基础,广泛开展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及研究工作。从教育的路径出发,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加强民族团结共同体教育、国家统一共同体教育与中华文化繁荣共同体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国家战略 教育路径
下载PDF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华文化认同”:内容呈现与教学路径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陆正 赵岩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43,共10页
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推进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反映中华文化认同的内容进行分析,统计、概括了中... 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推进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反映中华文化认同的内容进行分析,统计、概括了中华文化认同认知因子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频次和呈现特征。结果显示,中华文化认同认知因子渗透于全套教材的全部板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习惯,其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内容最为丰富。中华文化认同内容在教材中的呈现表现出几个特征: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语文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要求;以中华民族共享文化符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此基础上提出将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分解、融入具体教学目标;注意捕捉、补充教材中表现中华文化认同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教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认同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
原文传递
语言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丽湘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51,共8页
基于我国语言扶贫的成就经验,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3个角度讨论了以语言之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并从以语言之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促进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利共生3个角度探索语... 基于我国语言扶贫的成就经验,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3个角度讨论了以语言之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并从以语言之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促进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利共生3个角度探索语言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扶贫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信息无障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会柏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88,共9页
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边疆安全治理和中华民族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客观要求,又具有充分的历史、文化基础。作为共创中华历史凝结成果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于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边疆安全治理和中华民族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客观要求,又具有充分的历史、文化基础。作为共创中华历史凝结成果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于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内涵要求。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建设工程,必须在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因素力量的基础上,以"国家主义"取向为原则,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红线,从少数民族实际出发,从本民族特点出发,把铸牢共同体意识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新的历史自觉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谋划、科学设计,扎实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爱国主义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元符号机制、挑战与路径 被引量:16
7
作者 冯月季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32,共8页
元符号在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过程中具有文化原型的功能,生成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但同时元符号的表意机制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面临着现代性语境转换的压力和挑战。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文化根基,我们... 元符号在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过程中具有文化原型的功能,生成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但同时元符号的表意机制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面临着现代性语境转换的压力和挑战。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文化根基,我们一方面要夯实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域”的意义内核,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要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和机制,站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立场上,通过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原型内涵,并且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国家文化符号,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提供持久的意义资源和文化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元符号 无限衍义 集体记忆 原型
下载PDF
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10
8
作者 郝亚明 秦玉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1,共8页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集中体现出积极营造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匹配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结构的政策导向。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就...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集中体现出积极营造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匹配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结构的政策导向。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就蕴含着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共同性要素和互嵌性纽带,通过“全方位嵌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历史必然性和逻辑合理性;从现实层面来看,当下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现实背景内含着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方向和内在要求,通过“全方位嵌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现实可行性和时代必要性。概而言之,要深刻认识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对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不断系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联结纽带,发挥出以全方位嵌入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方位嵌入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心理内涵、测量构想与实证进路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宇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3,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获学界关注,学者们通过深入论证其理论内涵与认同逻辑,以期建构培养路径,但鲜有从社会心理内涵及其测量视野开展量化研究。本研究依托CSS2019数据,尝试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心理内涵与测量方式。经探索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获学界关注,学者们通过深入论证其理论内涵与认同逻辑,以期建构培养路径,但鲜有从社会心理内涵及其测量视野开展量化研究。本研究依托CSS2019数据,尝试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心理内涵与测量方式。经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以集体性为基础的认知取向内涵、以体验性为基础的情感取向内涵、以参与性为基础的行动取向内涵,三重内涵分别包含国家与共同体两个范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测量指标建构满足信度效度基本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认知取向内涵为核心、以情感取向内涵为动力、以行动取向内涵为目的,进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心理内涵的逻辑闭环。未来可以从铸牢效果、运行机制与测量工具开发3个方向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化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会心理内涵 社会心理测量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进”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褚远辉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3年第1期96-104,共9页
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进”是民族地区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新举措,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新路径,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探索,也是自觉运用和拓展“三进”理念的新尝试。组... 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进”是民族地区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新举措,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新路径,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探索,也是自觉运用和拓展“三进”理念的新尝试。组织编写国家层面的教材、具有融入式特点的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材以及相关地方教材与校本教材是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的路径;确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堂教学目标,强化与培育教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设置专题课程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是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的路径;认真学习贯彻相关重要论述和政策文件,树立思想观念,涵养情感体验,形成坚定信仰是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头脑”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进教材 进课堂 进头脑 民族地区高校
下载PDF
记忆、认同与共生:兼论“爱国汞”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逻辑 被引量:9
11
作者 龙金菊 高鹏怀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29,共8页
在新时代民族关系及其发展语境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讨论离不开对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现实性关照。基于"丹砂王国"转型发展个案,从其矿业文明中所蕴含的"爱国汞"精神可以有效探寻这一区位文化与铸牢中华... 在新时代民族关系及其发展语境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讨论离不开对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现实性关照。基于"丹砂王国"转型发展个案,从其矿业文明中所蕴含的"爱国汞"精神可以有效探寻这一区位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统一性。有必要从历史记忆、文化认同与文化共生方面加大对区位文化挖掘与建构,发挥各民族地区所共同缔造的文化合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区位文化 “爱国汞”精神 万山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统核心价值研究——从共享的审美经验到共创的心态秩序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李莉 李玥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79-92,共14页
历史上中华民族以礼乐为纲,辅以释道的宗教与哲学,通过官方和民间礼俗活动的互动展演,形成了一套全民共享的礼仪制度及审美经验,潜在地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在这样的过程中保持了中华文明代际相传的稳定性。一方面以“礼制”... 历史上中华民族以礼乐为纲,辅以释道的宗教与哲学,通过官方和民间礼俗活动的互动展演,形成了一套全民共享的礼仪制度及审美经验,潜在地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在这样的过程中保持了中华文明代际相传的稳定性。一方面以“礼制”立等级、修外在礼节,形成了中国人“家国天下”的基本价值观,是一种指向社会秩序的集体意识;另一方面“乐教”和上下、修内在精神,在审美教化中平衡了群体差异和矛盾,暗藏了一套潜在认同观念的集体无意识,加强了内在心态秩序的建构。在古今共通的礼乐传统、族群共享的审美经验、官民共创的心态秩序中,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及认知系统,达成内部认知系统的一致性,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不断加强和传承,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统核心价值与底层逻辑,也是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起点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统核心价值 审美经验 心态秩序 礼乐文明 集体无意识
下载PDF
以文化之名:民国时期政学两界对“中国式边疆”现代化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洪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民国时期政学两界对“边疆”的界定除了基于政治与地理意义外,更多考察其“文化”元素,普遍认为如不从“文化”着眼,无法道尽“边疆的涵义”。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边疆”,形成了“中国边疆”独特的“边疆性”,由此中国边政内涵也极... 民国时期政学两界对“边疆”的界定除了基于政治与地理意义外,更多考察其“文化”元素,普遍认为如不从“文化”着眼,无法道尽“边疆的涵义”。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边疆”,形成了“中国边疆”独特的“边疆性”,由此中国边政内涵也极为丰富。“边疆性”之形成,既然主要来自“文化”因素,那么边疆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要消除“边疆性”,让其失去“文化上的意义”。所谓“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消除“边疆性”并非抹杀文化,而是通过发展经济和增进认同,按李安宅的观点,就是要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区域分工”,也就是要实现边疆现代化及其与内地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边疆 中国式边政 “边疆性”与“文化” 边疆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
14
作者 “共同体视域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课题组 彭国华 +3 位作者 杨轲 马冰莹 张贝 桂琰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15,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和不同场合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深刻阐释了为什么要构建共同体、构建什么样的共同体、怎样构建共同体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以“共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和不同场合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深刻阐释了为什么要构建共同体、构建什么样的共同体、怎样构建共同体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以“共同体”为统领性核心概念,从命运、生命、民族等基本理论维度,扩展出“命运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等核心概念,并构建出各个具体范畴的理论框架,其理论结构完整细化、发展脉络明确清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守正创新的精神品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也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的中华民族生境研究
15
作者 罗康隆 吴合显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人类依靠文化在其历史进程中应对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建构起了各民族的生境。我国各民族生境多样性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态基础,其以文化为纽带在我国各民族的生境中开展其交往交流交融事项,由此使中华各民族的生境形成... 人类依靠文化在其历史进程中应对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建构起了各民族的生境。我国各民族生境多样性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态基础,其以文化为纽带在我国各民族的生境中开展其交往交流交融事项,由此使中华各民族的生境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中华民族的共有生境。在中华民族生境中达成中华各民族的生态、生计与生命耦合体,这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境基础,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中华民族生境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网络社群的信息生态机制分析——兼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考察
16
作者 黄鸿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4,共10页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具有群体跨境流动、相对贫困落后、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多样等特征,该地区“三股势力”依然活跃,并渗入各类网络社群,煽动不良情绪。从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与中华民族完整统一的国家战略来看,亟须统筹合力,优...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具有群体跨境流动、相对贫困落后、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多样等特征,该地区“三股势力”依然活跃,并渗入各类网络社群,煽动不良情绪。从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与中华民族完整统一的国家战略来看,亟须统筹合力,优化网络社群生态,使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对西南边境部分村落、乡镇进行调研,借鉴信息生态理论,将少数民族网络社群视作信息生态环境的重要有机体,发现其遵循以下信息生态机制:公共议题讨论,基于情感需求的“线上—线下”交互的运行机制;基层治理信息交互,社会信息交流共同体的信息交互机制;基于锚定的强集聚效应,信息中心节点聚合效应显著但不稳定性客观存在的动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网络社群 信息生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南边境
下载PDF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传说叙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铸
17
作者 王卫华 孙佳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8,共11页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河的传说叙事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共享的文化传统与共识的价值观念,表达了运河流域民众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生成的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也提供了阐释大运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渊源与文化关系的民间视角。传说的传承,是民众唤醒历史记忆、巩固文化认同的过程。在挖掘传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空间体系建构和文艺创作等途径,实现大运河民间传说的当代传承与活化利用,发挥其在遗产保护、文脉传承与记忆延续方面的文化功能,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民间传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活化路径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关系探析
18
作者 郝亚明 王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多民族国家建设的一个恒久主题是对“一”与“多”关系的调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天然就包含着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关系的内在需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既要在哲学层面上深刻把握共同性与差异... 多民族国家建设的一个恒久主题是对“一”与“多”关系的调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天然就包含着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关系的内在需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既要在哲学层面上深刻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两者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也要在理论层面上正确认识共同性与差异性关系的基本内涵及其定位,还要在实践层面上秉持着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基本原则来指导民族工作,扎实稳妥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性 差异性
下载PDF
云南景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逻辑
19
作者 苏韦铨 田钒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4,共11页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是新时代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之一,有利于将景区塑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教育阵地和宣介窗口。景区创建的开展不仅在理论上为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思路,也是增...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是新时代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之一,有利于将景区塑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教育阵地和宣介窗口。景区创建的开展不仅在理论上为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思路,也是增进共同性开展实践工作中的新方法,成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升级的新成效。云南的具体实践表明,景区创建能够在一定范畴中重释景观文化意象、重塑景区体验空间、激发景区聚集效应,促推景区成为各民族感受祖国山河之美、文化之魅的平台,通过以旅为媒、以文化人,深化各族人民情系山河的情感和“五个认同”的认知,有力推动各族人民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云南 景区 传情达意
下载PDF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意识形态能力提升研究——以广西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为例
20
作者 肖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期169-172,共4页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前沿阵地,其面临的斗争形势严峻复杂。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力量,责任重大。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面临来自校内外的诸多挑战,增强政治鉴别力、思想引领力、网络斗争力和协同育人力是强...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前沿阵地,其面临的斗争形势严峻复杂。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力量,责任重大。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面临来自校内外的诸多挑战,增强政治鉴别力、思想引领力、网络斗争力和协同育人力是强化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意识形态能力的必然要求。以广西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为例,认为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意识形态能力,必须以加强政治建设为根本,以配齐建强队伍为重点,以提高素质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完善机制为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意识形态能力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