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O_3颗粒形貌对注凝成型ZrO_2/Al_2O_3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曾金珍 慕玮 +2 位作者 杨建 万维 丘泰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6-422,共7页
采用3种不同形貌的Al2O3原料对注凝成型制备ZrO2/Al2O3(ZTA)陶瓷工艺中悬浮体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以低毒的单体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制备了ZrO2/Al2O3坯体和陶瓷。讨论了3种不同形貌的Al2O3原浆料的分散剂用量、球磨时间和固含... 采用3种不同形貌的Al2O3原料对注凝成型制备ZrO2/Al2O3(ZTA)陶瓷工艺中悬浮体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以低毒的单体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制备了ZrO2/Al2O3坯体和陶瓷。讨论了3种不同形貌的Al2O3原浆料的分散剂用量、球磨时间和固含量对浆料流变性的影响。Al2O3粉体呈扁平状有利于降低浆料的黏度,Al2O3粉体呈棒状对生坯强度的提高有利。制得的3种ZrO2/Al2O3坯体颗粒间结合紧密,抗弯强度分别达到21.45,19.87,25.90MPa。Al2O3粉体呈颗粒状有利于最终陶瓷力学性能的提高,陶瓷的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分别为680MPa和7.49MPa·m1/2,453.1MPa和6.8MPa·m1/2,549.4MPa和6.34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凝成型 黏度 al2o3 颗粒形貌 zro2/al2o3陶瓷
原文传递
ZrO_2-Al_2O_3复相陶瓷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玉春 丘泰 沈春英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5-39,共5页
采用工业ZrO2 ,Al2 O3 为原料 ,通过适当的工艺制备出ZrO2 -Al2 O3 复相陶瓷。研究结果表明 :添加Al2 O3 可有效地抑制ZrO2 晶粒的生长 ,有利于使ZrO2 晶粒以亚稳四方相存在 ,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与断裂韧性。Al2 O3 质量分数为 2 0 %时 ... 采用工业ZrO2 ,Al2 O3 为原料 ,通过适当的工艺制备出ZrO2 -Al2 O3 复相陶瓷。研究结果表明 :添加Al2 O3 可有效地抑制ZrO2 晶粒的生长 ,有利于使ZrO2 晶粒以亚稳四方相存在 ,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与断裂韧性。Al2 O3 质量分数为 2 0 %时 ,复相陶瓷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分别为 6 76 .7MPa ,10MPa·m1/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al2o3复相陶瓷 制备工艺 颗粒弥散增韧 相变增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ZrO_2/Al_2O_3复相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美葶 张国栋 +1 位作者 罗旭东 王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5-1099,共5页
本文以工业用ZrO2和α-Al2O3微粉为原料,通过干压成型和常压烧结工艺制备ZrO2/Al2O3复相陶瓷。通过检测复相陶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烧后线变化率和热震稳定性,研究不同α-Al2O3微粉加入量及添加剂Y2O3对ZrO2/Al2O3复... 本文以工业用ZrO2和α-Al2O3微粉为原料,通过干压成型和常压烧结工艺制备ZrO2/Al2O3复相陶瓷。通过检测复相陶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烧后线变化率和热震稳定性,研究不同α-Al2O3微粉加入量及添加剂Y2O3对ZrO2/Al2O3复相陶瓷烧结性能、常温强度、热震稳定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通过SEM方法对烧后试样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系统配料中加入Al2O3会降低ZrO2/Al2O3复相陶瓷的致密度,常温强度随着Al2O3加入量增大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然而热震稳定性有一定程度改善。Y2O3作为一种助烧剂可以促进ZrO2/Al2O3复相陶瓷结构内晶粒长大,加入Y2O3有利于增强复相陶瓷的烧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al2o3复相陶瓷 助烧剂 热震稳定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铝热法制备的ZrO_2/Al_2O_3复相陶瓷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喇培清 申达 +3 位作者 刘雪梅 卢学峰 魏玉鹏 王鸿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0,共4页
通过铝热反应制备ZrO2/Al2O3复相陶瓷材料,研究ZrO2含量对复相陶瓷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相陶瓷的相组成为ZrO2和Al2O3.随着ZrO2含量增加,ZrO2在基体中的分布越均匀,维氏硬度为8~15GPa,在ZrO2质量分数为41.5%时呈现最... 通过铝热反应制备ZrO2/Al2O3复相陶瓷材料,研究ZrO2含量对复相陶瓷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相陶瓷的相组成为ZrO2和Al2O3.随着ZrO2含量增加,ZrO2在基体中的分布越均匀,维氏硬度为8~15GPa,在ZrO2质量分数为41.5%时呈现最大值为14.85GPa;断裂韧性先增加后降低,在ZrO2质量分数为30%时呈现最大值8.01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al2o3复相陶瓷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ZrO_2-Al_2O_3复相陶瓷材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文瑞龙 唐浩 +3 位作者 刘书跃 魏耀祖 唐潮 闵鑫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30期26-27,共2页
采用水解ZrO(NO3)2·2H2O法制备出ZrO2,以α-Al2O3、ZrO(NO3)2·2H2O、氨水和去离子水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制备出ZrO2-Al2O3复相陶瓷,研究了ZrO2的物相组成,以及ZrO2和ZrO2-Al2O3的显微形貌,同时分析了烧结温度对ZrO2-Al2O3复相... 采用水解ZrO(NO3)2·2H2O法制备出ZrO2,以α-Al2O3、ZrO(NO3)2·2H2O、氨水和去离子水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制备出ZrO2-Al2O3复相陶瓷,研究了ZrO2的物相组成,以及ZrO2和ZrO2-Al2O3的显微形貌,同时分析了烧结温度对ZrO2-Al2O3复相陶瓷体积密度和气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ZrO(NO3)2·2H2O法制备出的ZrO2物相较为单一,以m-ZrO2为主,含有少量的t-ZrO2,并且ZrO2晶粒结晶度较好,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以α-Al2O3、ZrO(NO3)2·2H2O、氨水和去离子水为原料制备的ZrO2-Al2O3复相陶瓷,1500℃烧结温度下,体积密度最大,为3.81g/cm3;在1600℃下相对较高,为3.79g/cm3;陶瓷气孔率在1550℃下气孔率达到最低,为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 zro2-al2o3复相陶瓷材料 zro(No3)2·2H2o水解
下载PDF
ZrO_(2)/Al_(2)O_(3)多孔陶瓷的制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蒋浩然 林硕 +3 位作者 张康飞 王海燕 王佳齐 何秀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7-162,共6页
采用凝胶-发泡法制备了ZrO_(2)/Al_(2)O_(3)多孔陶瓷,研究了陶瓷浆料的流变性,固相含量对多孔陶瓷坯体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烧结助剂MgO含量与多孔陶瓷抗压强度及气孔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分散剂含量为0.4%(质量分数),球... 采用凝胶-发泡法制备了ZrO_(2)/Al_(2)O_(3)多孔陶瓷,研究了陶瓷浆料的流变性,固相含量对多孔陶瓷坯体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烧结助剂MgO含量与多孔陶瓷抗压强度及气孔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分散剂含量为0.4%(质量分数),球磨4 h, pH值为4的条件下,陶瓷浆料的黏度较低,有利于凝胶注模。固相含量增加,坯体气孔率下降。过高的固相含量使浆料流动困难,注模时引入空气导致坯体内形成较大的气孔甚至裂纹,使坯体抗压强度下降。由ZrO_(2)引起的相变增韧及微裂纹增韧可有效改善多孔陶瓷的力学性能。随烧结助剂含量增加,多孔陶瓷气孔支撑体致密化程度增大,气孔率降低,抗压强度明显升高。多孔陶瓷的抗压强度最高达30 MPa。引入适量的ZrO_(2)及烧结助剂,可制备气孔率适中、抗压强度高的多孔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_2/al_2o_3多孔陶瓷 凝胶-发泡法 烧结助剂 气孔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可靠评价Y-ZrO_(2)及Y-ZrO_(2)/Al_(2)O_(3)陶瓷断裂韧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崔金平 赵威 +3 位作者 黄雪娟 刘昊 王丽媛 饶平根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22年第5期368-386,共19页
Y-ZrO_(2)及Y-ZrO_(2)/Al_(2)O_(3)陶瓷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件、医疗器械、智能穿戴、电子器件等领域。断裂韧性作为评价陶瓷材料脆性断裂的重要指标,对于结构陶瓷的研发、制备、选材与设计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基于飞秒激光改良... Y-ZrO_(2)及Y-ZrO_(2)/Al_(2)O_(3)陶瓷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件、医疗器械、智能穿戴、电子器件等领域。断裂韧性作为评价陶瓷材料脆性断裂的重要指标,对于结构陶瓷的研发、制备、选材与设计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基于飞秒激光改良后的单边V型切口梁法(SEVNB),回顾了Y-ZrO_(2)及Y-ZrO_(2)/Al_(2)O_(3)陶瓷材料断裂韧性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对于广泛应用的Y-ZrO_(2)断裂韧性进行分析,给出Y-ZrO_(2)陶瓷断裂韧性的可靠参考值,并给出传统单边切口梁(SENB)法的经验修正公式,同时导出了不同Y2O_(3)稳定剂含量的ZrO_(2)陶瓷断裂韧性经验估算公式。通过回顾基于飞秒激光改良的SEVNB法对Y-ZrO_(2)陶瓷断裂韧性的评价,发现断裂韧性最好的2mol%Y_(2)O_(3)稳定四方多晶ZrO_(2)(2Y-TZP)陶瓷的断裂韧性为6.4MPa·m^(1/2)。其次对Y-ZrO_(2)/Al_(2)O_(3)陶瓷的断裂韧性进行了回顾,发现ZrO_(2)增韧Al_(2)O_(3)(ZTA)陶瓷随氧化锆含量的增加,其断裂韧性最多只能提升到增韧相ZrO_(2)的水平;在Y-ZrO_(2)中加入Al_(2)O_(3)获得Al_(2)O_(3)增强ZrO_(2)陶瓷(ADZ),发现随Al_(2)O_(3)加入量的增加,ADZ的韧性没有明显提升。回顾基于飞秒激光改良的SEVNB法对Y-ZrO_(2)/Al_(2)O_(3)陶瓷断裂韧性的评价,目的在于澄清ZTA陶瓷中ZrO_(2)提升Al_(2)O_(3)断裂韧性的幅度以及ADZ陶瓷中Al_(2)O_(3)提升ZrO_(2)断裂韧性的幅度。基于飞秒激光改良的SEVNB法对Y-ZrO_(2)及Y-ZrO_(2)/Al_(2)O_(3)陶瓷断裂韧性的评价,发现Y-ZrO_(2)及Y-ZrO_(2)/Al_(2)O_(3)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依然不高,其评价值远低于铸铁的断裂韧性(~20MPa·m^(1/2)),因此Y-ZrO_(2)及Y-ZrO_(2)/Al_(2)O_(3)陶瓷的增韧依旧任重道远。本文旨在为Y-ZrO_(2)及Y-ZrO_(2)/Al_(2)O_(3)陶瓷材料断裂韧性提供参考,为Y-ZrO_(2)及Y-ZrO_(2)/Al_(2)O_(3)陶瓷材料的研发、测试、选材与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EVNB法 断裂韧性 Y-zro_(2)陶瓷 Y-zro_(2)/al_(2)o_(3)陶瓷
原文传递
Al_2O_3含量对ZrO_2/Al_2O_3复相陶瓷流变性能和抗弯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管建军 张皓智 +2 位作者 赵艳 孟成 李玉海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37,41,共5页
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ZrO_2/Al_2O_3复相陶瓷,分析Al_2O_3添加量对泡沫陶瓷显微形貌、相结构、抗弯强度和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确定制备复相陶瓷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ZrO_2/Al_2O_3复相陶瓷由m-ZrO_2相、t-ZrO_2相和Al_2O_3... 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ZrO_2/Al_2O_3复相陶瓷,分析Al_2O_3添加量对泡沫陶瓷显微形貌、相结构、抗弯强度和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确定制备复相陶瓷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ZrO_2/Al_2O_3复相陶瓷由m-ZrO_2相、t-ZrO_2相和Al_2O_3相组成;当Al_2O_3的含量为20 wt%时,烧结的陶瓷颗粒致密均匀,陶瓷的抗弯强度最佳,浆料表观粘度增加;增加Al_2O_3的含量到40 wt%,陶瓷出现较多气孔,浆料的表观粘度增加幅度不大;Al_2O_3的添加影响了复相陶瓷的致密性、晶粒尺寸、相结构等因素;制备ZrO_2/Al_2O_3复相陶瓷时,最佳工艺参数为20 wt%Al_2O_3和80 wt%Zr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_2/al_2o_3复相陶瓷 流变性能 抗弯强度
下载PDF
低温烧结20wt% ZrB_2(ZrO_2)/Al_2O_3复相陶瓷及微观结构表征
9
作者 王丙军 王晓民 +1 位作者 邱彦星 喇培清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7,共6页
在高纯亚微米Al_2O_3粉中添入质量分数为20 wt%的亚微米ZrB_2(ZrO_2)粉体,采用高压干压的成型方法和恒速升温多阶段小保温的烧结方法制备出ZrB_2(ZrO_2)/Al_2O_3复相陶瓷。采用XRD、EDS和SEM对ZrB_2(ZrO_2)粉体和复相陶瓷进行相组成、... 在高纯亚微米Al_2O_3粉中添入质量分数为20 wt%的亚微米ZrB_2(ZrO_2)粉体,采用高压干压的成型方法和恒速升温多阶段小保温的烧结方法制备出ZrB_2(ZrO_2)/Al_2O_3复相陶瓷。采用XRD、EDS和SEM对ZrB_2(ZrO_2)粉体和复相陶瓷进行相组成、元素分布和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1500℃/8 h烧结制备的20 wt%ZrB_2(ZrO_2)/Al_2O_3复相陶瓷微观结构优良;杂质元素诱导晶粒生长,导致复相陶瓷表面出现Al_2O_3和ZrB_2(ZrO_2)聚集相;引入的ZrB_2(ZrO_2)颗粒使复相陶瓷发生剧烈的穿晶断裂,ZrB_2(ZrO_2)晶粒带动周围的Al_2O_3晶粒发生明显的撕裂,断裂模式为穿晶-沿晶混合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升温多阶段小保温烧结 ZrB2(zro2)/al2o3复相陶瓷 微观结构 穿晶断裂 撕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