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壳深熔过程中锆石的Zr同位素分馏
1
作者 朱二林 夏琼霞 +2 位作者 李赵雅 陈仁旭 James VAN ORMAN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4-2545,共12页
锆(Zr)作为高场强元素之一,由于有限的Zr同位素数据库,地质演化过程中的Zr同位素行为仍然存在许多疑问.岩浆体系中Zr同位素常用于示踪岩浆分异过程,而对于地壳深熔过程中Zr同位素分异与锆石结晶过程之间的关系仍有待研究.本研究对采自... 锆(Zr)作为高场强元素之一,由于有限的Zr同位素数据库,地质演化过程中的Zr同位素行为仍然存在许多疑问.岩浆体系中Zr同位素常用于示踪岩浆分异过程,而对于地壳深熔过程中Zr同位素分异与锆石结晶过程之间的关系仍有待研究.本研究对采自南拉萨和北大别两个高温变质地体的混合岩进行了锆石原位Zr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较大的同位素分馏,δ^(94)/^(90)ZrIPGP值(标记为δ^(94)Zr)变化范围分别为-0.30‰~+0.81‰和-0.58‰~+0.49‰.在这些锆石中,除岩浆源区的残留锆石外,发现有两类新生锆石.根据寄主岩石的类型、锆石的微量元素含量和Zr同位素值,新生锆石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主要赋存于原位浅色体中的转熔锆石,具有最高的铌(Nb)-钽(Ta)-铪(Hf)-铀(U)含量,其δ^(94)Zr值变化范围较大,并显著高于残留锆石δ^(94)Zr值;第二类是主要赋存于异位浅色脉体中的深熔锆石,具有较高的Nb-Ta-Hf-U含量,其δ^(94)Zr值与残留锆石相似.数值模拟计算表明,新生锆石的Zr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主要是部分熔融过程中锆石和非锆石相的差异分解所释放的Zr同位素不同而导致的.转熔锆石的Zr主要来自于原位深熔熔体中含锆矿物相的分解(非锆石效应),而深熔锆石的Zr主要来自于演化熔体中残留锆石的溶解(锆石效应).混合岩中显著的Zr同位素分馏很好地反映了部分熔融过程中深熔熔体生成-迁移-聚集-结晶的动力学过程.因此,Zr同位素可以作为区分地壳深熔过程中转熔锆石和深熔锆石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同位素 锆石效应 非锆石效应 混合岩 地壳深熔作用
原文传递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中Zr同位素链壳修正的微观研究
2
作者 李茂琼 孙保元 张双全 《中国科学(G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6,共8页
基于轴对称形变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考虑微观质心修正,计算了Zr同位素链偶偶核的位能曲面,并利用Strutinsky壳修正方法从相应的单粒子能级中提取了壳修正能量,研究了Zr同位素链的壳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形变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能... 基于轴对称形变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考虑微观质心修正,计算了Zr同位素链偶偶核的位能曲面,并利用Strutinsky壳修正方法从相应的单粒子能级中提取了壳修正能量,研究了Zr同位素链的壳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形变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能很好地描述Zr同位素链的基态性质.Zr同位素链壳修正能量显示出明显的壳效应,随中子数变化有较强的同位旋依赖性;同时,Zr同位素链壳修正能量具有复杂的形变依赖性,对稳定形变原子核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论平均场 Strutinsky壳修正 zr同位素 位能曲面 壳结构
原文传递
RMF理论中Zr同位素链壳结构的形变依赖性
3
作者 李茂琼 赵鹏巍 孙保元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2,共5页
基于球形与轴对称形变的相对论平均场(Relativistic Mean Field,简称RMF)理论模型,分别计算了Zr同位素链的基态总能量,并根据其差值提取了形变修正能后发现,Zr同位素链丰中子区的核具有大的长椭形变,对应的形变修正能可达到10MeV。利用... 基于球形与轴对称形变的相对论平均场(Relativistic Mean Field,简称RMF)理论模型,分别计算了Zr同位素链的基态总能量,并根据其差值提取了形变修正能后发现,Zr同位素链丰中子区的核具有大的长椭形变,对应的形变修正能可达到10MeV。利用RMF理论计算的基态能量,在扣除液滴模型计算的结合能后,得到了Zr同位素链的壳修正能。通过对壳修正能的分析后发现,形变使N=50壳效应显著减弱。特别是在丰中子区,大形变导致了N=50壳结构的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对论平均场 zr同位素 形变 壳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