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600-year flood history in the Yangtze River drainage:Comparison between a subaqueous delta and historical records 被引量:9
1
作者 WANG MinJie ZHENG HongBo +4 位作者 XIE Xin FAN DaiDu YANG ShouYe ZHAO QuanHong WANG K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188-195,共8页
Based on grain size analysis and high-resolution elemental scanning of core YD0901,taken from the subaqueous Yangtze River delta,a 600-year flood history was reconstructed for the Yangtze River drainage system.Zr/Rb r... Based on grain size analysis and high-resolution elemental scanning of core YD0901,taken from the subaqueous Yangtze River delta,a 600-year flood history was reconstructed for the Yangtze River drainage system.Zr/Rb ratios were chosen as a proxy for Yangtze River floods.Zr resides mainly in the coarse-grained minerals,and Rb is found in the fine-grained minerals.When floods occur,the discharge of the Yangtze River increases,which carries more coarse-grained minerals into the East China Sea.Therefore,deposition of coarse-grained minera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relative to fine-grained minerals on the subaqueous delta,and subsequently the Zr/Rb ratios also increase.The higher the Zr/Rb peaks,the greater number of coarse particles deposited by saltation processes.Zr/Rb peaks correlate very well with historical records for Yangtze River floods.Especially at about AD 1870,the Zr/Rb ratio reached a maximum value over the last 600 years,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treme flood event"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AD 1870,as indicated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Results show that floods have occurred at a relatively high frequency over the last 600 years,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historical records when,during the Ming-Qing Dynasty,floods occurred once every 4 years.In addition,spectral analysis of the Zr/Rb ratio showed that there is close link between the Yangtze River floods and ENSO int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三角洲 历史记录 长江洪水 长江流域 细粒矿物 长江中上游 粗粒度 高分辨率
原文传递
晚第四纪中国北方沙地风沙沉积的Zr/Rb比值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周亚利 鹿化煜 +1 位作者 弋双文 王先彦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61-1669,共9页
Zr/Rb比值因不受后期成壤作用影响,在黄土高原黄土堆积中可作为较好的冬季风气候替代性指标。与黄土沉积相比,中国北方沙地的气候变化研究相对较弱,能够敏感反映沙地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选取东亚季风控制区的毛乌... Zr/Rb比值因不受后期成壤作用影响,在黄土高原黄土堆积中可作为较好的冬季风气候替代性指标。与黄土沉积相比,中国北方沙地的气候变化研究相对较弱,能够敏感反映沙地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选取东亚季风控制区的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11个典型的风成沉积序列,对Zr/Rb比值及其意义进行了研究。通过全岩样品Zr、Rb元素含量、Zr/Rb比值与平均粒径和>63μm的粗颗粒百分含量对比分析,发现在毛乌素沙地,Zr/Rb比值与粗颗粒百分含量和平均粒径成正相关关系,与黄土高原的变化趋势相似,可作为冬季风强度的替代性指标。而在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虽然Rb含量在砂质古土壤层中随着细颗粒物质的增加而增大,与毛乌素沙地的变化相同;但是,Zr含量也表现出增加趋势,导致Zr/Rb比值变化趋势与毛乌素沙地相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沙地所处的构造地貌单元不同,物源区存在差异。因此,Zr/Rb比值作为冬季风的替代性指标在不同沙地应用需要慎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zr rb比值 东亚冬季风 替代性指标 沙地物源
原文传递
近百年来长江水下三角洲高分辨率洪水沉积记录及其控制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韦璐 范代读 +1 位作者 吴伊婧 任发慧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7-720,共14页
夏季洪涝灾害对长江流域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急需开展多时空尺度流域洪水发生规律和控制机理的研究,但因洪水器测数据年限短和缺少有效的古洪水沉积记录研究方法而难以实现。选取长江水下三角洲YEC1701柱状样顶部100 cm进行高分辨... 夏季洪涝灾害对长江流域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急需开展多时空尺度流域洪水发生规律和控制机理的研究,但因洪水器测数据年限短和缺少有效的古洪水沉积记录研究方法而难以实现。选取长江水下三角洲YEC1701柱状样顶部100 cm进行高分辨率XRF岩心连续扫描(XRFCS),粒度、有机碳、N元素、δ13 C和210 Pb定年分析,并与流域洪水器测或历史记录等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建立高效的古洪水沉积记录代用指标。结果表明,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物中Zr/Rb峰值通常对应粒度粗组分高值和较高的C/N值、偏负的δ13 C值,所在层位的沉积年龄与流域洪水事件发生年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由此判断,Zr/Rb值可作为判别长江古洪水沉积的重要代用指标。长江流域于1930—2017年间共发生22次洪水事件,利用XRFCS获得的10 mm和2 mm间隔Zr/Rb值可分别识别出其中的11次和18次,识别率为50%和80%。由此推荐XRFCS样品测试间隔要小于年沉积速率一半以内,以提高古洪水事件的识别率。多源洪水和降雨数据分析表明,长江洪水年际至千年尺度发生规律主要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和东亚夏季风、南亚夏季风活动的共同影响。但早期长江洪水资料分辨率较低,长江水下三角洲有较连续的洪水沉积记录,运用XRFCS毫米级分辨率的Zr/Rb值可重建全新世高分辨率的长江古洪水发生历史,更精细地分析气候变化对洪水发生规律的控制机理,为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长江洪水演变趋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洪水沉积 zr/rb 东亚夏季风 南亚夏季风
下载PDF
用(Nb+Zr+Rb)/(V+Co+Ni)值判断侵入体剥蚀程度的尝试 被引量:2
4
作者 熊继传 雷如亮 《湖北地质》 1995年第1期74-83,共10页
用(Nb+Zr+Rb)/(V+Co+Ni)值判断任入体的剥蚀程度,在鄂东南中酸性侵入岩区进行的尝试表明:该方法符合地球化学规律,其判别结果与用传统的岩相地质特征分析方法相似,它还能反映任入体剥蚀程度的变化趋势、容岩构... 用(Nb+Zr+Rb)/(V+Co+Ni)值判断任入体的剥蚀程度,在鄂东南中酸性侵入岩区进行的尝试表明:该方法符合地球化学规律,其判别结果与用传统的岩相地质特征分析方法相似,它还能反映任入体剥蚀程度的变化趋势、容岩构造等,这些是其它方法无法表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程度 侵入体 (Nb+zr+rb)/(V+Co+Ni)值
下载PDF
长江口泥质区24Z孔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对洪水事件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盛琛 陈彬 +3 位作者 安郁辉 张欣 陈立雷 刘健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84,共11页
对长江口泥质区24Z孔的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粒度和元素分析,根据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可将岩芯从下到上分为3个阶段:A阶段(1931—1964年)粒度参数的波动较小,各层位平均粒度Φ在5.58~7.65;B阶段(1964—1983年)粒度参数波动范围比A阶段更小,... 对长江口泥质区24Z孔的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粒度和元素分析,根据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可将岩芯从下到上分为3个阶段:A阶段(1931—1964年)粒度参数的波动较小,各层位平均粒度Φ在5.58~7.65;B阶段(1964—1983年)粒度参数波动范围比A阶段更小,整个阶段没有出现明显峰值,Φ在6.51~7.37;C阶段(1983—2003年)粒度参数波动范围明显增大,出现多个峰值,Φ在5.59~7.46。元素Zr和Rb质量比(m_(Zr)/m_(Rb))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粗粒级矿物与黏土粒级矿物的相对含量的高低,24Z孔的沉积物中m_(Zr)/m_(Rb)波动范围在1.02~3.59,出现了多个明显的峰值。利用24Z孔沉积物平均粒度和m_(Zr)/m_(Rb)识别出多个突变层位,结合长江中下游洪水水文记录,发现突变层位年代与20世纪80年代后的水文洪水年份有着较好的对应,这可能与长江主泓的变化有关。对比突变层位与正常层位的粒度特征,突变层位沉积物的粒度频率曲线呈负偏态且峰高而尖,正常层位粒度频率曲线呈正偏态且峰低而宽,同时,概率累积曲线也指示突变层位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受到了更强的水动力作用。研究长江口泥质区南部24Z孔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和对洪水事件的沉积响应,可以更好地了解长江洪水所携带的粗颗粒物质在长江口泥质区的分布范围,有助于重建长江流域古洪水从而更好的认识长江流域洪水发生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长江口泥质区 洪水事件 zrrb质量比(mzr/mrb)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