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线粒体序列分异探讨鼢鼠凸颅亚属(Eospalax)种间差异的有效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苏军虎 王静 +3 位作者 刘荣堂 花立民 吴建平 刘发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4-698,共5页
鼢鼠亚科动物中凸颅亚属鼢鼠的物种界限一直不清楚。研究测定了甘肃境内鼢鼠类线粒体DNA D-loop和ND4基因序列,获得了23条长度为414~424 bp的D-loop和17条长度为425~438 bp的ND4基因同源序列,通过其序列分异、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 鼢鼠亚科动物中凸颅亚属鼢鼠的物种界限一直不清楚。研究测定了甘肃境内鼢鼠类线粒体DNA D-loop和ND4基因序列,获得了23条长度为414~424 bp的D-loop和17条长度为425~438 bp的ND4基因同源序列,通过其序列分异、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探讨该类群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凸颅亚属鼢鼠序列间变异类型丰富,单倍型多样度高,其种间遗传距离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基于邻接法(NJ)、贝叶斯推论法(BI)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甘肃鼢鼠、高原鼢鼠、斯氏鼢鼠、秦岭鼢鼠均各自构成单系,并构成2个进化枝,其中甘肃鼢鼠最为原始,单独构成一枝;高原鼢鼠与斯氏鼢鼠为姐妹群,处于较进化的位置,后与秦岭鼢鼠聚在一起构成另一枝,支持4个种均为独立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线粒体基因 凸颅亚属 分类地位
下载PDF
3种鼢鼠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杨路存 陈桂琛 +1 位作者 刘荣堂 聂学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6,共7页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3种鼢鼠Mospalaxspp.18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Control region)核苷酸全序列,并进行了结构分析。通过与仓鼠亚科其他啮齿动物的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将鼢鼠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3种鼢鼠Mospalaxspp.18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Control region)核苷酸全序列,并进行了结构分析。通过与仓鼠亚科其他啮齿动物的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将鼢鼠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同时识别了鼢鼠中一系列保守序列,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选用普通田鼠Microtus rossiaemeridionali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小家鼠Mus muscu-lus、鼹鼠Nannospalaxehrenbergi为外类群,采用NJ和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鼢鼠中控制区基因适于系统发育分析,根据分子系统学、形态学的结果初步认为高原鼢鼠M.baileyi和甘肃鼢鼠M.cansus达到了种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线粒体DNA 控制区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ND4基因的鼢鼠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海芳 苏军虎 +2 位作者 刘荣堂 王静 黄倩 《草原与草坪》 CAS 2008年第4期20-23,共4页
为探讨甘肃境内鼢鼠的系统进化关系,采用PCR技术对采集的4种鼢鼠线粒体DNA ND4序列进行扩增,经序列测定后用Clustal X1.83对比,获得了17条长度为425-438bp不等的同源序列。通过DAN SP4.0比较分析,共检出160个多态信息位点,定义... 为探讨甘肃境内鼢鼠的系统进化关系,采用PCR技术对采集的4种鼢鼠线粒体DNA ND4序列进行扩增,经序列测定后用Clustal X1.83对比,获得了17条长度为425-438bp不等的同源序列。通过DAN SP4.0比较分析,共检出160个多态信息位点,定义了1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Hd):0.980±0.024。采用MEGA4.0中的NJ法、MP法构建的分子进化树表明:高原鼢鼠两群体聚在一起后再与斯氏鼢鼠聚在一起,处于较进化的位置,后与秦岭鼢鼠聚在一起形成一进化枝,再与甘肃鼢鼠群体聚在一起,甘肃鼢鼠最先分化出来,且单独成一进化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ND4基因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大樱桃的栽培方式对鼢鼠防治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徐世才 李娇娇 +1 位作者 黄晨 任文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究大樱桃栽培中的鼢鼠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样地坡向、大樱桃栽培深度、种植年限的探讨,分析大樱桃栽培中影响鼢鼠对植株危害情况变化的主要因素,总结防治鼢鼠的方法。[结果]在试验范围内,鼢鼠封洞率与种植年限不相关(P>0.... [目的]探究大樱桃栽培中的鼢鼠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样地坡向、大樱桃栽培深度、种植年限的探讨,分析大樱桃栽培中影响鼢鼠对植株危害情况变化的主要因素,总结防治鼢鼠的方法。[结果]在试验范围内,鼢鼠封洞率与种植年限不相关(P>0.05)。样地Ⅰ鼢鼠封洞率与栽培深度呈显著相关(F=46.800,P=0.000),与种植年限不相关(F=0.168,P=0.848);样地Ⅱ鼢鼠封洞率与栽培深度呈显著相关(F=48.000,P=0.000),与种植年限不相关(F=0.399,P=0.682);样地Ⅲ鼢鼠封洞率与栽培深度呈显著相关(F=58.036,P=0.000),与种植年限不相关(F=0.267,P=0.772)。鼢鼠对植株的致死率与坡向、种植年限均无显著相关(P>0.05),随着栽培深度加深,植株保存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植株存活率与栽培深度显著相关(R^2=0.723 1)。[结论]试验范围内,大樱桃栽培深度为40 cm时,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深度的植株保存率,鼢鼠防治效果最好,其结果与样地坡向、种植年限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方式 大樱桃 鼢鼠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我国林区鼢鼠防治研究现状及今后防治意见 被引量:17
5
作者 胡忠朗 李宽胜 +1 位作者 陈孝达 韩崇选 《陕西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7-51,共5页
主要介绍我国林区鼢鼠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林区鼢鼠的主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目前国内防治鼢鼠的常用方法和措施,并提出了对林区鼢鼠进行生态预防和综合开发利用等防治对策.
关键词 林区 鼢鼠 防治 鼠害 森林鼠害
下载PDF
甘肃鼢鼠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变异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鲁庆彬 张阳 周材权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隶属于啮齿目(Rodentia)、鼹形鼠科(Spalacidae)、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鼢鼠属(Myospalax)(Norris et al.,2004),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为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东部地区农田...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隶属于啮齿目(Rodentia)、鼹形鼠科(Spalacidae)、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鼢鼠属(Myospalax)(Norris et al.,2004),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为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东部地区农田和草原的主要害鼠之一,对林业幼苗也有一定的损伤,同时亦是水土保持的主要破坏因素之一(江廷安等,1996)。作为地下掘土类食草动物,由于地下积水和空气不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 地理种群 形态变异 性二型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被动式电子标签在监测高原鼢鼠种群生态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楚彬 花立民 +2 位作者 周延山 姬程鹏 周建伟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6年第3期7-11,共5页
地下啮齿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经常需要对动物个体进行标记,而传统的剪耳、剪趾标记法会造成动物伤害、影响动物行为等,与动物福利相悖。利用PIT标签于2014年秋季在祁连山东段标记高原鼢鼠30只,研究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及越冬后体重、体长和... 地下啮齿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经常需要对动物个体进行标记,而传统的剪耳、剪趾标记法会造成动物伤害、影响动物行为等,与动物福利相悖。利用PIT标签于2014年秋季在祁连山东段标记高原鼢鼠30只,研究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及越冬后体重、体长和尾长变化。结果表明,样地内高原鼢鼠估算种群密度为44只/hm2;越冬后高原鼢鼠平均体重为222.07g,显著高于越冬前平均体重193.74g,平均体长为19.4cm,显著高于越冬前平均体长18cm;雌性与雄性的体重增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被动式电子标签同时可适用于地下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学研究,是地下啮齿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项新型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电子标签 高原鼢鼠 种群生态学 标记
下载PDF
晋北林区中华鼢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分析
8
作者 丰雅琪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2期55-57,共3页
中华鼢鼠分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对晋北林区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及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了解中华鼢鼠对林区的危害程度和危害规律,是开展鼠害预警监测及防治,切实保障晋北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前提。分析了晋... 中华鼢鼠分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对晋北林区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及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了解中华鼢鼠对林区的危害程度和危害规律,是开展鼠害预警监测及防治,切实保障晋北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前提。分析了晋北林区中华鼢鼠的生活规律及危害特点,并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晋北林区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树种及不同林龄条件下中华鼢鼠的危害情况,结合当地的地类、树种等特征提出了晋北林区中华鼢鼠灾害防治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实现对晋北林区资源的有效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林区 中华鼢鼠 调查防治
下载PDF
放牧管理模式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鼠丘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方青慧 杨晶 +2 位作者 张彩军 张倩 苏军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19-1628,共10页
为明晰放牧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造丘活动的影响,于2019年5月、8月和10月分别对禁牧(No grazing, NG)、生长季休牧(Rest grazing in growing season, RG)、传统放牧(Traditional grazing, TG)和连续放牧(Continuous grazing, C... 为明晰放牧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造丘活动的影响,于2019年5月、8月和10月分别对禁牧(No grazing, NG)、生长季休牧(Rest grazing in growing season, RG)、传统放牧(Traditional grazing, TG)和连续放牧(Continuous grazing, CG)4种放牧管理模式样地下高原鼢鼠的新鼠丘(2个月内形成)半径、高度、表面积和体积等进行测定,并分析其表面积、体积与土壤和植被生物量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放牧管理模式显著影响了高原鼢鼠鼠丘形态特征,且具有季节性差异。NG下鼠丘的半径、表面积和体积最大,而CG下鼠丘的体积和表面积显著变小(P<0.05),在8月和10月,鼠丘半径在CG样地显著小于其他3种放牧模式样地(P<0.05);8月TG下鼠丘高度最高,而5月和10月NG下鼠丘高度最高,鼠丘高度在CG样地显著小于NG样地(P<0.05)。冗余分析2个排序轴几乎全部解释了土壤因子及地下生物量与鼠丘特征之间的关系,但各放牧管理模式下影响因子不同,NG样地的土壤容重(P<0.05)、土壤紧实度(P<0.01)和莎草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P<0.01),RG样地的地下生物量(P<0.01)、土壤紧实度(P<0.01)和豆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P<0.01),TG样地的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P<0.01),CG样地的土壤水分、地下生生物量、土壤紧实度(P<0.05)和莎草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P<0.01)均显著影响了鼠丘的形态特征。可见,放牧会影响高原鼢鼠的鼠丘形态特征,进而对草地的演替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管理 高原鼢鼠 鼠丘体积 鼠丘表面积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序列变异分析青海东部甘肃鼢鼠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振媛 张毓 +2 位作者 都玉蓉 苏建平 张同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7-351,共15页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是一种终年营地下独居生活的小型掘土类动物。本文通过测定mt DNA的控制区部分序列(530 bp)变异,分析青海东部地区8个甘肃鼢鼠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158个样本共发现26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9种单倍型...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是一种终年营地下独居生活的小型掘土类动物。本文通过测定mt DNA的控制区部分序列(530 bp)变异,分析青海东部地区8个甘肃鼢鼠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158个样本共发现26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9种单倍型,整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高(h=0.953 2)、核苷酸多样性低(π=0.006 36)。歧点分布和中性检验均说明青海东部甘肃鼢鼠种群在历史上存在着快速扩张的事件。基于邻接法构建的网络关系图中,单倍型呈星状分布,没有按地理位置形成对应类群。基因流(Nm)数据显示多数地理种群间基因交流贫乏,AMOVA结果显示种群内与种群间遗传变异分别为48.82%和51.18%,遗传分化明显。IBD分析表明,甘肃鼢鼠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说明距离隔离对甘肃鼢鼠种群分化具有重要作用。甘肃鼢鼠的这种遗传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特点,可能是地下生活方式靠挖掘迁移带来的较小扩散能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 线粒体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结构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次生林改造林地鼢鼠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崔迅 韩崇选 +3 位作者 王明春 杨学军 杨清娥 张宏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101,共6页
利用现地调查和试验林跟踪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次生林和次生林改造后林地鼢鼠的发生规律。结果证明,次生林鼢鼠发生类型分为灌草群落类型、乔灌草疏林群落类型和乔木密林群落类型。次生林乔木郁被度与灌木分布数量是影响林地鼢鼠... 利用现地调查和试验林跟踪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次生林和次生林改造后林地鼢鼠的发生规律。结果证明,次生林鼢鼠发生类型分为灌草群落类型、乔灌草疏林群落类型和乔木密林群落类型。次生林乔木郁被度与灌木分布数量是影响林地鼢鼠分布的主要因子。乔木和灌木的郁被度、沙棘和草本植被的权重、直根系草本植被的覆盖度等指标与林地鼢鼠密度呈负相关;而灌木权重、沙棘郁被度、直根系草本植被的权重、须根系草本植被的权重和覆盖度等指标与林地鼢鼠密度呈正相关。次生林改造后林地鼢鼠密度逐渐增大,达到最高以后随着林分郁被度的加大,鼢鼠密度逐渐降低。不同改造模式林地鼢鼠发生强度依次为全面清坡造林、坡向清坡带状造林、块状清坡造林、水平带状清坡造林和林下更新造林,油松林地大于侧柏林地,侧柏林地大于刺槐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次生林改造 改造方式 鼢鼠 发生规律
下载PDF
固原退耕还林区经济林木甘肃鼢鼠防治经济阈值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学军 韩崇选 +2 位作者 李继光 张宏利 王明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4-78,共5页
对固原退耕还林区经济林木鼠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林木死亡率与鼢鼠密度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y=-1.923 4+3.432 0x(r=0.934 8).根据退耕还林区鼢鼠对不同定植年限山杏林木的危害造成的损失、防治费用和林木价格等,研究了固原地... 对固原退耕还林区经济林木鼠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林木死亡率与鼢鼠密度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y=-1.923 4+3.432 0x(r=0.934 8).根据退耕还林区鼢鼠对不同定植年限山杏林木的危害造成的损失、防治费用和林木价格等,研究了固原地区退耕还林区经济林木鼢鼠防治阈值,并确定山杏定植1年时防治阈值为1.907只·hm-2,定植2~4年时为0.989~1.273只·hm-2,定植4~6年时为0.859~0.989只·hm-2.同时,以林木被害率和鼠口密度为指标,确定了退耕还林区经济林木鼠害程度划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经济林 鼢鼠 经济阈值
下载PDF
鼢鼠破坏对天祝高寒草地土壤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云 张鹤山 张德罡 《草原与草坪》 CAS 2009年第5期17-19,22,共4页
对天祝高寒草地在鼢鼠破坏条件下土壤氮、磷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长,鼢鼠破坏后的土壤全氮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速效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新鼠丘和旧鼠丘的土壤全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 对天祝高寒草地在鼢鼠破坏条件下土壤氮、磷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长,鼢鼠破坏后的土壤全氮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速效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新鼠丘和旧鼠丘的土壤全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而旧鼠丘的土壤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新鼠丘(P<0.01);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变化为:对照<新鼠丘<旧鼠丘,对照和新鼠丘的速效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旧鼠丘的含量(P<0.01),而对照和新鼠丘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鼢鼠破坏后土壤的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均为:对照极显著高于新鼠丘和旧鼠丘(P<0.01),新鼠丘显著高于旧鼠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高寒草地 土壤营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次改林地林下植被与鼢鼠种群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辛晓辉 董晓波 +1 位作者 杨泽春 韩崇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8-125,共8页
对黄土高原次改林地鼢鼠种群结构动态和林下植被演变的11 a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次改初期,鼢鼠喜食的林下阳性植物在林内呈块状分布,鼢鼠密度较低,年龄结构呈菱形,成亚比较大,是典型的稳定型种群。随着林龄的增大,鼢... 对黄土高原次改林地鼢鼠种群结构动态和林下植被演变的11 a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次改初期,鼢鼠喜食的林下阳性植物在林内呈块状分布,鼢鼠密度较低,年龄结构呈菱形,成亚比较大,是典型的稳定型种群。随着林龄的增大,鼢鼠喜食的植物逐渐扩散,覆盖度和组成比显著增加,鼢鼠密度逐渐上升,亚成体组成比逐渐增大,成亚比下降,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是典型的增长型种群。后期,随着林下鼢鼠喜食植物的覆盖度和组成比逐渐降低,鼢鼠亚成体组成比逐渐降低,成亚比上升,种群出现衰退的迹象。林下草本植物主要通过影响亚成年组数量而导致鼢鼠种群结构的变化。二裂委陵菜和委陵菜是影响亚成体组的关键因子,苦荬菜、糙隐子草和白羊草是次要因子。影响成亚比的关键因素是二裂委陵菜、委陵菜和苦荬菜,次要因子是白羊草和糙隐子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次生林改造 鼢鼠 种群结构 林下植被
下载PDF
鼢鼠亚科繁殖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延山 花立民 +2 位作者 纪维红 楚彬 刘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0-1016,共7页
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群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影响生物种群数量和种群动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研究地下啮齿动物生活史的一个重要参数,繁殖一直是啮齿动物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鼢鼠亚科动物是地下啮齿动物中重要的一类,栖息于草原、农田和森... 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群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影响生物种群数量和种群动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研究地下啮齿动物生活史的一个重要参数,繁殖一直是啮齿动物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鼢鼠亚科动物是地下啮齿动物中重要的一类,栖息于草原、农田和森林,在这些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鼢鼠营地下栖息的生活特性,难以观察,导致繁殖研究难度相对较大,文献报道也相对较少。本文从目前已报道的鼢鼠亚科动物的性比、交配、繁殖强度、胎仔数等,概述了其繁殖研究的一些基本情况,并从研究动物种类、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小结,以期为今后研究鼢鼠危害控制和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繁殖 交配 繁殖强度 怀胎仔数 性比
下载PDF
黄土高原次改林地林下植物与鼢鼠繁殖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郎杏茹 王培新 +4 位作者 韩崇选 潘宏阳 董晓波 王明春 张宏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4,共7页
研究了黄土高原次改林林地鼢鼠繁殖参数与林下10种主要草本植物的关系,研究表明:次改初期,林下植被基本保持原次生林的特点,鼢鼠喜食的阳性植物在林内呈块状分布。林地鼢鼠雌雄比小,雌鼠怀孕率低,胎仔数少,种群繁殖能力较弱。随着鼢鼠... 研究了黄土高原次改林林地鼢鼠繁殖参数与林下10种主要草本植物的关系,研究表明:次改初期,林下植被基本保持原次生林的特点,鼢鼠喜食的阳性植物在林内呈块状分布。林地鼢鼠雌雄比小,雌鼠怀孕率低,胎仔数少,种群繁殖能力较弱。随着鼢鼠喜食植物逐渐扩散,盖度和组成比显著增加,鼢鼠雌雄比逐渐增大,雌鼠怀孕率逐渐提高,胎仔数增加,种群繁殖能力显著增强。随着林地郁闭度的增加,鼢鼠喜食的植物逐渐从原来的生态位退出,鼢鼠种群雌雄比、雌鼠怀孕率、平均胎仔数和繁殖指数下降,繁殖能力降低,种群出现了衰退的迹象。造成鼢鼠繁殖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林下草本植被对雌鼠平均胎仔数的影响。在林下草本植物中,影响鼢鼠繁殖强度的主要是二裂委陵菜、委陵菜和苦荬菜,其次是糙隐子草和白羊草。二裂委陵菜、委陵菜和苦荬菜的分布频度与胎仔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达乌里胡枝子的分布频度与胎仔数呈显著负相关;二裂委陵菜和委陵菜的盖度与胎仔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苦荬菜、长芒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盖度与胎仔数呈显著正相关,糙隐子草的盖度与胎仔数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白羊草的盖度与胎仔数呈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次生林改造 鼢鼠 繁殖参数 林下植物
下载PDF
高寒草甸鼢鼠新旧鼠丘中种子数量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春鸣 张凯 +3 位作者 徐长林 杨蕾 陈建纲 张德罡 《草原与草坪》 CAS 2011年第6期14-17,26,共5页
通过对东祁连山天祝金强河地区鼢鼠破坏下高寒草甸新、旧鼠丘不同土层种子库中的种子进行分类、计数及萌发,对其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鼠丘不同土层种子200粒,表面植被数量小,质量不高;旧鼠丘不同土层种子1128粒,种子数量虽然... 通过对东祁连山天祝金强河地区鼢鼠破坏下高寒草甸新、旧鼠丘不同土层种子库中的种子进行分类、计数及萌发,对其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鼠丘不同土层种子200粒,表面植被数量小,质量不高;旧鼠丘不同土层种子1128粒,种子数量虽然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恢复速度较慢。根据种子的颜色和形状,可将种子分为Type 1和Type 2。由于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无论是新鼠丘还是旧鼠丘,其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中的潜力比较小,植被恢复还需要适度的人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高寒草甸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林地鼢鼠发生规律与林分郁闭度的模型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崇选 崔迅 +3 位作者 张刚龙 王明春 张宏利 杨清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4-100,228,共8页
通过对次改林地11年的鼢鼠发生和林分郁闭度关系研究发现,鼢鼠密度上升期,鼢鼠密度、雌雄比与郁闭度呈递增关系,成亚比与郁闭度呈递减关系;密度下降期,随着林木的增长,林分郁闭度加大,鼢鼠密度降低,雌雄比下降,成亚比上升,并逐渐趋向稳... 通过对次改林地11年的鼢鼠发生和林分郁闭度关系研究发现,鼢鼠密度上升期,鼢鼠密度、雌雄比与郁闭度呈递增关系,成亚比与郁闭度呈递减关系;密度下降期,随着林木的增长,林分郁闭度加大,鼢鼠密度降低,雌雄比下降,成亚比上升,并逐渐趋向稳定。全面清坡、竖向清坡和块状清坡造林,林地鼢鼠对林分郁闭度适应的最大值在0.430左右,范围在0.399~0.458之间;水平带状造林和更新林,林地鼢鼠对林分郁闭度适应的最大值在0.584左右,范围为0.568~0.585。鼢鼠各繁殖参数与郁闭度的关系总体符合一元三次回归模型。繁殖上升过程,繁殖参数与林分郁闭度呈递增关系,林地鼢鼠怀孕率和繁殖指数的最佳适应林分郁闭度为0.290,平均胎仔数的最佳林分郁闭度为0.210,取值范围均在0.060~0.430之间。林地鼢鼠繁殖强度下降过程,繁殖参数与林分郁闭度呈递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次改林 鼢鼠 郁闭度 发生规律
下载PDF
次改林地鼢鼠种群年龄结构和繁殖特性动态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韩崇选 杨学军 +2 位作者 王明春 杨清娥 张宏利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共5页
通过对次改林地鼢鼠种群结构和繁殖参数的11 a研究发现,鼢鼠种群是一个稳定而略有增长的种群。其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个体数量少,亚成年组和成年Ⅰ组的数量较多。亚成体和成年Ⅰ组的组成比与雌雄比呈显著的正相关,成年Ⅱ组的组成比与雌雄... 通过对次改林地鼢鼠种群结构和繁殖参数的11 a研究发现,鼢鼠种群是一个稳定而略有增长的种群。其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个体数量少,亚成年组和成年Ⅰ组的数量较多。亚成体和成年Ⅰ组的组成比与雌雄比呈显著的正相关,成年Ⅱ组的组成比与雌雄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老年组的组成比与雌雄性比呈显著的负相关。林地鼢鼠种群是通过雌雄鼠的数量关系来调节种群繁殖。在鼢鼠密度下降阶段,可以用前一年林地鼢鼠的成亚比预测下一年林地的鼢鼠种群数量。林地鼢鼠种群繁殖力在造林后第2—4年有一个增加的过程,第4年以后,繁殖力逐年降低。繁殖参数与成亚比呈负相关,与雌雄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次改林 鼢鼠 种群 年龄结构 繁殖特性
下载PDF
2013—2020年青海省不同类型农区鼢鼠发生面积及密度变化动态
20
作者 王秀娟 李洪明 黄霞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1,55,共5页
鼢鼠严重威胁青海省农业生产、农牧民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通过2013—2020年青海省农区鼢鼠发生面积和鼠密度变化动态的调查统计,明确青海省农区鼢鼠发生面积和数量总体呈减少态势,东部农业区、海南台地农业区、青南高原小块农业区... 鼢鼠严重威胁青海省农业生产、农牧民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通过2013—2020年青海省农区鼢鼠发生面积和鼠密度变化动态的调查统计,明确青海省农区鼢鼠发生面积和数量总体呈减少态势,东部农业区、海南台地农业区、青南高原小块农业区平均发生面积占比分别为70.48%、27.16%、2.36%,平均密度分别为7.31、12.57、6.64只/hm^(2),在发生面积最大的东部农业区中,脑山、浅山、川水3种类型区域平均发生面积占比分别为70.47%、29.35%、0.18%,平均密度分别为15.32、6.58、0.02只/hm^(2)。摸清各区域农区鼢鼠发生规律,可为探寻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促进鼠害绿色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农区 发生面积 鼠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