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若尔盖高寒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1
作者 高俊琴 欧阳华 +1 位作者 张锋 王春梅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23-1727,共5页
若尔盖高寒湿地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原湿地,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十分丰富,但其空间分布特征尚不清楚。运用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若尔盖高寒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 若尔盖高寒湿地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原湿地,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十分丰富,但其空间分布特征尚不清楚。运用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若尔盖高寒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碳密度和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区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地方分布于沼泽集中或密集的地方,例如年保也则沼泽区,阿当乔沼泽区,牙哥曲沼泽和龙日坝沼泽等。黑河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高于白河流域,这也和黑河流域水系较多,沼泽率高于白河流域有关。从垂直分布上来看,很多地方有机碳含量在10~20cm深度要大于0-10cm深度的有机碳含量,20~30cm的有机碳含量最少。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有机碳含量有密切关系,其空间分布格局相似,有机碳含量高的地方有机碳密度也高,且黑河流域的值明显高于白河流域,有机碳密度值变化范围在0~105kg·m^-2之间,其中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于21.5~105kg·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高寒湿地 土壤有机碳 分布格局
下载PDF
1961—2008年若尔盖高原湿地的气候变化和突变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戴洋 罗勇 +3 位作者 王长科 沈永平 马振峰 王小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2,共8页
利用1961—2008年若尔盖高原湿地境内的5个气象台站的逐月气象数据和玛曲水文站的径流数据,分析了近48a来若尔盖湿地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应用M-K方法、累积距平和滑动t检验对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气候突变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从1960年代... 利用1961—2008年若尔盖高原湿地境内的5个气象台站的逐月气象数据和玛曲水文站的径流数据,分析了近48a来若尔盖湿地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应用M-K方法、累积距平和滑动t检验对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气候突变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从1960年代的冷湿期,到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后期的冷干期,再到1990年代末起增暖迅速进入暖干期,若尔盖湿地气候呈现较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一方面,总云量持续减少,日照时数上升,平均气温明显上升,气温日较差逐渐减小;另一方面,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总体都呈减少趋势,干燥指数也逐渐降低.秋季是若尔盖高原湿地气候发生暖干化最明显的季节,气候变暖主要是平均最低温度显著升高的贡献.日较差是蒸发量变化的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但低云量、气温、日照等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别在1997年和1985年发生突变,分别转为迅速增暖和持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湿地 气候变化 气候突变
下载PDF
高原湿地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 被引量:31
3
作者 邓茂林 田昆 +3 位作者 段宗亮 周耀华 杨佼 王进琼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0-246,共7页
以1990年和2000年及2007年landsat5TM影像解译出的景观格局图为主要数据源,应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斑块数、斑块面积百分比、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等7个景观格局指数及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定量,分析近20年来若尔盖保护区景观... 以1990年和2000年及2007年landsat5TM影像解译出的景观格局图为主要数据源,应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斑块数、斑块面积百分比、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等7个景观格局指数及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定量,分析近20年来若尔盖保护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7年来,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斑块数、斑块面积百分比、聚合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景观尺度下退化沼泽为景观基底占优势的景观类型,2007年占全区总面积比例48.05%,该区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先降低后期增加,优势度增加后降低。1990~2000年,湖沼和河流水面积减少,沙地治理,退化沼泽、草甸和灌木面积分别增加了1978.60hm2、2559.09hm2和824.27hm2,2000~2007年,湖沼水面积仍在退缩,退化沼泽、草甸类的草场面积持续增加,沙地显著增加1945.90hm2。气候变暖叠加人为排水疏干、过度放牧、无序旅游、管理局的保护管理及基础建设等是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湿地 若尔盖 景观格局变化 驱动力
下载PDF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Processes of Alpine Wetlands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in the Zoige Plateau of China 被引量:30
4
作者 BAI Jun-hong LU Qiong-qiong +4 位作者 WANG Jun-jing ZHAO Qing-qing OUYANG Hua DENG Wei LI Ai-n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54-67,共14页
Zoige Plateau wetland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corner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e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processes in the Zoige Plateau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by analyzing the dyna... Zoige Plateau wetland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corner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e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processes in the Zoige Plateau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by analyzing the dynamic changes in landscape modification and conversion and their dynamic rates of alpine wetlands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scape conversion between wetlands and non-wetlands mainly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66 to 1986.The marsh wetland area converted from lake and river wetlands was larger because of swamping compared to other wetland landscapes.Meanwhile,the larger area of marsh wetlands was also converted to lake wetlands more than other types of wetlands.The modification processes mainly occurred among natural wetland landscapes in the first three periods.Obvious convers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wetland and nonwetland landscapes(i.e.,forestland,grassland,and other landscapes) in the Zoige Plateau.These natural wetland landscapes such as river,lake and marsh wetlands showed a net loss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whereas artificial wetland landscapes(i.e.,paddy field and reservoir and pond wetlands) showed a net decrease.The annual dynamic rate of the whole wetland landscape was 0.72%,in which the annual dynamic rate of river wetlands wa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lake wetlands,while marsh wetlands had the lowest dynamic rate.The integrated landscape dynamic rate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first three periods.The changes in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s were comprehensively controlled by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especially human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nging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ige plateau Alpine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 Modification Conversion Driving factors
下载PDF
1990—2016年若尔盖高原荒漠化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游宇驰 李志威 +1 位作者 黄草 曾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71-1680,共10页
近几十年若尔盖高原的荒漠化呈明显增长趋势,威胁着当地草原生态环境。为获取并定量分析若尔盖高原荒漠化的最新动态及趋势,探讨不同区域的荒漠化变化机制,利用ENVI和ArcGIS对多时相Landsat遥感数据(1990—2016年)进行处理。通过计算NDV... 近几十年若尔盖高原的荒漠化呈明显增长趋势,威胁着当地草原生态环境。为获取并定量分析若尔盖高原荒漠化的最新动态及趋势,探讨不同区域的荒漠化变化机制,利用ENVI和ArcGIS对多时相Landsat遥感数据(1990—2016年)进行处理。通过计算NDVI和Albedo,建立荒漠化指数(DDI)模型,开展若尔盖高原荒漠化等级划分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的定量评估及分析。研究表明,1990—2016年荒漠化面积以2.17 km^2·a^(-1)速率呈增加趋势,1990—2004年主要以轻度和重度荒漠化的面积增加为主,其增幅分别为1.27 km^2·a^(-1)和1.36 km^2·a^(-1);2004—2011年荒漠化整体呈逆转趋势,7年间荒漠化总面积减少33.44%,其中轻度荒漠化减少速率最快,为2 km^2·a^(-1);2011—2016年荒漠化又趋于严重,总面积增加幅度达58.43%,仍以轻度和重度荒漠化为主,增长幅度分别为2.59 km^2·a^(-1)和4.04 km^2·a^(-1)。荒漠化的空间分布及扩张范围为:采日玛乡北部的成片泥炭沼泽的边缘处、河流附近的河漫滩与江心洲、阿西乡西南方向泥炭沼泽范围、若尔盖县西北方向沿泥炭沼泽边缘、阿西乡南部及西南方向相距12.8~18.0 km区域。荒漠化因治沙措施的作用发生短期逆转,但总体上仍呈扩张趋势,其内因是河流地貌过程及其地表以下分布疏松易破碎的堆积物和粒径细的湖相沉积物,外因是气候变化和沟渠排水引起湿地萎缩退化,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荒漠化 荒漠化差值指数 湿地萎缩 人类活动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湿地不同微地貌区甲烷排放通量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周文昌 崔丽娟 +2 位作者 王义飞 李伟 康晓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02-911,共10页
若尔盖高原是我国泥炭沼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青藏高原的主要甲烷(CH4)排放中心。为了研究湿地微地貌环境对高原湿地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2014年5–10月,采用静态箱和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原位测量若尔盖高原湖滨湿地3种泥炭沼泽5种微地貌... 若尔盖高原是我国泥炭沼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青藏高原的主要甲烷(CH4)排放中心。为了研究湿地微地貌环境对高原湿地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2014年5–10月,采用静态箱和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原位测量若尔盖高原湖滨湿地3种泥炭沼泽5种微地貌环境下的CH4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常年性淹水泥炭湿地洼地(P-hollow)和草丘(P-hummock)生长季平均CH_4排放通量为68.48和40.32 mg·m^(–2)·h^(–1),季节性淹水的泥炭湿地洼地(S-hollow)和草丘(S-hummock)平均CH_4排放通量为2.38和0.63 mg·m^(–2)·h^(–1),而无淹水平坦地(Lawn)平均CH_4排放通量为3.68 mg·m^(–2)·h^(–1);(2)湿地5种微地貌区CH4排放通量为(23.10±30.28)mg·m^(–2)·h^(–1)(平均值±标准偏差)),变异系数为131%。分析显示这5种微地貌区CH_4排放通量的平均值与其水位深度平均值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R2=0.919,p<0.01),表明水位深度是控制湿地微地貌区CH4排放通量空间变化的主要因子;(3)P-hummock、P-hollow和S-hummock的CH_4排放通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Lawn和S-hollow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但5种微地貌区在夏季或秋季均观测到CH_4排放通量峰值,其影响因子可能与水位深度、土壤温度和凋落物输入密切相关;(4)P-hollow可能时常发生冒泡式CH_4排放,这可能导致过去低估了若尔盖高原湿地的CH_4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排放通量 草丘 洼地 平坦地 若尔盖高原湿地
原文传递
层次分析法在若尔盖湿地退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元云 何奕忻 +3 位作者 鞠佩君 朱求安 刘建亮 陈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2,共7页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沼泽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采用Arcgis版本,分别从1978、1990、2000和2008年的中国湿地分布图中提取出若尔盖高原的湿地分布图,分析4个时期湿地的面积变化.发...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沼泽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采用Arcgis版本,分别从1978、1990、2000和2008年的中国湿地分布图中提取出若尔盖高原的湿地分布图,分析4个时期湿地的面积变化.发现若尔盖高原湿地面积由1978年的6 170 km^2下降至2008年的5 379 km^2,整体变化幅度为-12.83%,变化率为-0.43%.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若尔盖高原湿地面积减少的驱动因子,发现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子是超载过牧、挖沟排水、降雨变化、鼠虫害、人口增长,其权重值分别为0.380 1、0.157 3、0.138 6、0.075 2、0.073 3.上述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在过去30年呈退化趋势,而导致湿地退化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湿地 面积变化 层次分析法(AHP)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真菌群落结构及低温纤维素降解真菌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亢宗静 袁楠 +2 位作者 王蓥燕 张小平 辜运富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0-836,共7页
以若尔盖高原湿地的泥炭沼泽土壤为样,在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该生境真菌群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可培养手段进行高效低温纤维素降解菌株的筛选。DGGE结果表明:阿西茸乡土样... 以若尔盖高原湿地的泥炭沼泽土壤为样,在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该生境真菌群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可培养手段进行高效低温纤维素降解菌株的筛选。DGGE结果表明:阿西茸乡土样中真菌群落结构最复杂,其次是达扎寺乡、黑河乡。基于DGGE图谱条带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中的优势真菌分属于白布勒弹孢酵母(Bulleromyces albus),曲霉属(Aspergillus),子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假裸囊菌属(Pseudogymnoascus)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Zalerion)等类群。通过纯培养从该区域分离到低温纤维素降解真菌50余株,其中S1和S7两株菌酶活最高,分别是9.36 U m L-1和23.01 U m L-1。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菌株S1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S7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两株菌对水稻秸秆表现出明显的降解效果,50d内S7对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46.57%,63.37%和30.74%;而S1对各组分降解率分别为30.02%,54.55%和22.95%。研究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泥炭沼泽土真菌群落结构复杂,具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湿地 低温纤维素降解真菌 PCR-DGGE ITS 水稻秸秆
原文传递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 in the Zoige Wetland, Qinghai-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7
9
作者 GuangYin Hu ZhiBao Dong JunFeng Lu ChangZhen Ya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2年第5期422-430,共9页
The Zoige Wetland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hich is highly sensitive to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 and human disturbance because of its high elevation and cold environment, thus, it's a ... The Zoige Wetland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hich is highly sensitive to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 and human disturbance because of its high elevation and cold environment, thus, it's a hotspot for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 research. We used Landsat MSS images from 1975, Landsat ETM images from 2000, and Landsat TM images fi:om 1990 and 2005 to assess the LUCC in the study area, using GIS techniques, as well as topographic, vegetation, and soil maps combined with field investigations. The monitoring result shows that the study area's environment degraded rapidly between 1975 and 2005, including wetland shrinkage from 5,308 km2 to 4,980 lan2, sandy land expansion from 112 krn2 to 137 krn2, forest land decreasing from 5,686 km2 to 5,443 km2, and grassland degradation from 12,309 km2 to 10,672 km2.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social-economic statistical data, we concluded that the LUCC in the Zoige Wetland was caused by both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but human activities were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LUCC, thereby, we suggest human behaviors must be adjusted to contro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ige wetland LUCC 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季节性淹水沼泽两个生长季甲烷排放通量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丽娟 周文昌 +2 位作者 王义飞 李伟 康晓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7-1073,共7页
为了解若尔盖高原湿地甲烷(CH_4)排放年际变化并准确估算高原湿地CH_4排放通量,在若尔盖高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 hm^2季节性淹水沼泽湿地标准样地;于2013和2014年通过静态箱和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测量两个生长季沼泽湿地微地貌区... 为了解若尔盖高原湿地甲烷(CH_4)排放年际变化并准确估算高原湿地CH_4排放通量,在若尔盖高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 hm^2季节性淹水沼泽湿地标准样地;于2013和2014年通过静态箱和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测量两个生长季沼泽湿地微地貌区草丘(Hummock)和洼地(Hollow)CH_4排放通量.结果表明:2013年生长季(6^(-1)0月),若尔盖高原湿地微地貌区草丘和洼地CH_4排放通量平均值为7.59和10.12 mg m^(-2) h^(-1),2014年生长季(5^(-1)0月)则分别为0.62和2.74mg m^(-2) h^(-1).2013年生长季湿地微地貌区草丘和洼地CH_4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是2014年的12倍和4倍,2014年生长季湿地CH_4排放通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夏季(6-8月)水位下降,降低了产CH_4菌群落数量而减少CH_4产生,同时增加了CH_4氧化菌氧化层厚度而加强CH_4氧化,降低CH_4排放通量.另外,发现湿地水位下降,降低了湿地CH_4排放通量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表现为Q_(10)值变小.综上,夏季期间的水位在调控若尔盖高原季节性淹水湿地CH_4排放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排放通量 草丘 洼地 水位 若尔盖高原湿地
原文传递
鸟类群落对若尔盖高原湿地退化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包新康 廖继承 +4 位作者 索郎夺尔基 孙元海 丁励 卓玛姐 玛吉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1-791,共11页
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一类环境指示生物,研究其群落特征对湿地退化的响应,有助于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探讨对湿地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价的方法。以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湖、兰州大学高寒草甸与湿地生态系统... 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一类环境指示生物,研究其群落特征对湿地退化的响应,有助于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探讨对湿地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价的方法。以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湖、兰州大学高寒草甸与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阿孜站)为研究区域,2018年5、2019年5月采用样线法对区域中4种高原湿地退化梯度,即典型湿地(Ⅰ型)、季节性湿地(Ⅱ型)、中度退化湿地(Ⅲ型)和重度退化湿地(Ⅳ型)的繁殖鸟类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时段共记录到繁殖鸟类8目14科41种,其中花湖繁殖鸟类39种,阿孜站繁殖鸟类21种。数据分析显示,随着高原湿地退化演替序列,两地的鸟类群落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逐步减小,群落优势度不断增大;Ⅲ型和Ⅳ型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Ⅰ型和Ⅳ型间群落相似性最低,表明鸟类群落随湿地退化发生明显改变,仅与毗邻的退化梯度群落组成相似。研究区域Ⅰ型生境中,水禽类占绝对优势,以红脚鹬(Tringa totanus)为优势种;Ⅱ型中长嘴百灵(Melanocorypha maxima)为群落中优势种;小云雀(Alauda gulgula)和角百灵(Eremophila alpestris)为Ⅲ型群落中的优势种;群落中优势种团为雪雀(Montifringilla spp.)和地山雀(Pseudopodoces humilis)时,标志着湿地已经重度退化(Ⅳ型)。鸟类群落优势种的转变是鸟类营巢环境要求与湿地退化中环境的改变相适应的结果。本研究尝试性的提出如何利用鸟类对高原湿地退化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生物指示 若尔盖湿地 湿地退化 高原湿地 演替
下载PDF
基于^(31)P核磁共振探究退化高寒湿地土壤磷素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罗原骏 蒲玉琳 +2 位作者 袁大刚 李亚丽 钱虹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探明高寒湿地不同退化程度土壤磷素组成特征及其形态演变的驱动机制对于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养分和碳汇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若尔盖自然保护区内相对原生沼泽(RPM)、轻度退化沼泽(LDM)、中度退化沼泽(MDM)、重度退化沼泽(HDM)为对... 探明高寒湿地不同退化程度土壤磷素组成特征及其形态演变的驱动机制对于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养分和碳汇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若尔盖自然保护区内相对原生沼泽(RPM)、轻度退化沼泽(LDM)、中度退化沼泽(MDM)、重度退化沼泽(HDM)为对象,采用液相31P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分段式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高寒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磷素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寒湿地退化导致植物群落组成由湿生向中生演替,土壤有机质与氮含量降低。正磷酸盐和磷酸单酯含量随湿地退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正磷酸盐在HDM中相较于RPM降低46.45%,磷酸单酯在LDM、MDM和HDM中相较于RPM分别增加27.02%、54.96%和41.74%;焦磷酸盐和磷酸二酯含量随湿地退化逐渐降低。分段式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植被生物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活性是影响湿地土壤磷素演变的主要因素,其中微生物活性是正磷酸盐、焦磷酸盐和磷酸二酯的正向影响因子,是磷酸单酯的负向影响因子,植物生物量是正磷酸盐和磷酸二酯的正向影响因子,土壤养分虽对各形态磷没有直接影响,但可通过调控微生物活性间接影响焦磷酸盐和磷酸二酯含量。综上所述,湿地退化通过改变植物群落组成、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活性,促进了土壤磷酸二酯分解;重度退化湿地土壤磷有效性因磷酸单酯矿化能力减弱、正磷酸盐含量降低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高寒湿地退化 液相^(31)P核磁共振 磷形态
下载PDF
中国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运禄 张明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70-73,79,共5页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结合社会经济调查,参考Costanza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构建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定量分析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85.93亿元,单位面...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结合社会经济调查,参考Costanza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构建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定量分析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85.93亿元,单位面积价值为32695.86元/hm^(2),是其直接开发经济价值的24倍。其中,物质生产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的具体表现为消费性直接使用价值的合计为31.41亿元,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6.46%;调蓄洪水价值、大气调节价值、水分调节价值的具体表现为非消费性直接使用价值的合计为265.61亿元,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54.66%。由于样本区域的扩大和计算方法的优化,其上述计算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从定量分析的角度,通过数据计算而获得的结果可以看出,保护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生态价值远远高于直接开发的经济价值高。因此,必须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好若尔盖高原湿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湿地 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评价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湿地泥炭沼泽土亚硝酸盐还原酶(nirK)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蓥燕 卢圣鄂 +2 位作者 陈小敏 李跃飞 辜运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607-6615,共9页
若尔盖泥炭湿地是世界少有的低纬度永久冻土湿地,具有高海拔、高紫外辐射、高有机质的特点。该区域N2O的排放量对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影响。对若尔盖高原湿地泥炭沼泽土中的亚硝酸盐还原酶(nir K)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 若尔盖泥炭湿地是世界少有的低纬度永久冻土湿地,具有高海拔、高紫外辐射、高有机质的特点。该区域N2O的排放量对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影响。对若尔盖高原湿地泥炭沼泽土中的亚硝酸盐还原酶(nir K)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揭示该区域N2O释放的微生物调控机制。基于若尔盖高原湿地泥炭沼泽土的理化性质和反硝化活性(PDA),结合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克隆文库及分子测序对该生态系统中的nir K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反硝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阿西地区>麦溪地区>分区地区,反硝化活性与土壤有机碳、总氮和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阿西最高、分区最低。3个样品中共测序15条nir K基因代表序列,系统发育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优势nir K反硝化菌群为变形门菌群。其中,阿西地区主要为α-变形菌门,麦溪地区主要为β-变形菌门,分区地区无法确定优势种群。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有效钾和有效磷是影响nir K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本论文显示,若尔盖高原湿地存在着明显的反硝化作用,调控这些反硝化作用的nir K反硝化细菌多样性较高,且与土壤有效钾和有效磷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湿地 泥炭沼泽土 反硝化活性 NIRK 多样性
下载PDF
若尔盖湿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动态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玫 罗鸿兵 +2 位作者 宋慧瑾 王静 曾永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66,共3页
以若尔盖湿地的龙日坝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域湿地土壤分层,建立各层的水分平衡关系;测定不同退化程度湿地的土壤含水量纵向变化,并利用水分平衡关系对纵向变化趋势进行了合理解释。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分为根系生长层、泥炭层、沙砾... 以若尔盖湿地的龙日坝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域湿地土壤分层,建立各层的水分平衡关系;测定不同退化程度湿地的土壤含水量纵向变化,并利用水分平衡关系对纵向变化趋势进行了合理解释。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分为根系生长层、泥炭层、沙砾层3层;在轻度和中度退化湿地中,土壤水分在根系生长层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泥炭层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在沙砾层及以下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严重退化湿地中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同时,利用IGW模拟该区域土壤水分的渗流场和水头等值线,结果显示,排水沟开挖直接加剧了龙日坝地区湿地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退化 土壤分层 土壤水分含量 IGW模拟 若尔盖湿地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湿地水生植物现状及保护策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柴露露 吴中华 +2 位作者 周甲男 周裕红 王峰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5,共9页
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湿地地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是中国湿地的重要代表类型和宝贵的湿地资源,随着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湿地退化严重,该地区植物多样性也受到影响.若尔盖湿地植物变化及水生植物现状分析显示,若尔盖... 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湿地地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是中国湿地的重要代表类型和宝贵的湿地资源,随着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湿地退化严重,该地区植物多样性也受到影响.若尔盖湿地植物变化及水生植物现状分析显示,若尔盖湿地植被由水生向陆生演替,当前若尔盖水生植物种类较少、分布面积小,水生植被呈现出逐渐减少并呈单优势种分布的趋势,且全区不同区域的水生植物多样性水平不一,整体水生植物多样性低,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湿地 水生植物 多样性保护
原文传递
基于MODIS和NOAA数据尺度转换的若尔盖植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文兰 郑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7-303,共7页
为获得若尔盖地区较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植被指数,采用重采样技术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实现了GIMMS NDVI和MODIS NDVI的空间尺度转换和时间尺度外推。结果表明:(1)不同重采样方法对MODIS NDVI数据的影响与空间尺度有关,对GIMMS NDVI数据的影... 为获得若尔盖地区较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植被指数,采用重采样技术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实现了GIMMS NDVI和MODIS NDVI的空间尺度转换和时间尺度外推。结果表明:(1)不同重采样方法对MODIS NDVI数据的影响与空间尺度有关,对GIMMS NDVI数据的影响则与空间尺度关系不大;(2)空间分辨率2.5km,对不同植被类型可建立GIMMS NDVI和MODIS NDVI数据的一元线性转换关系,利用GIMMS NDVI拟合的结果与MODIS数据的差值统计符合正态分布;(3)1982—2013年,以1998年为节点若尔盖地区的植被先退化后逐渐恢复,尽管近几年植被指数平均水平高于研究初期,但局部地区的植被退化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MMS NDVI MODIS NDVI 重采样 一元线性回归 若尔盖
下载PDF
放牧对若尔盖高原湿地CH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文昌 崔丽娟 +1 位作者 王义飞 李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1-859,共9页
湿地是大气甲烷(CH_4)的主要排放源,而有关放牧对湿地CH_4排放的影响特征仍未得到足够的报道。因此,通过静态箱法,研究了放牧对四川省若尔盖高原湿地CH_4排放的影响,CH_4气体通过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测量。结果表明:放牧样地和围栏内样... 湿地是大气甲烷(CH_4)的主要排放源,而有关放牧对湿地CH_4排放的影响特征仍未得到足够的报道。因此,通过静态箱法,研究了放牧对四川省若尔盖高原湿地CH_4排放的影响,CH_4气体通过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测量。结果表明:放牧样地和围栏内样地生长季CH_4排放量为(31.32±19.57)g/m^2和(30.31±23.46)g/m^2,它们之间无差异显著;但是集中放牧期间(7—9月),放牧样地(21.01±12.35)g/m^2较围栏内样地显著增加了CH_4排放量为54.3%。2014年生长季期间通过刈割植物模拟放牧表明两种刈割强度CH_4排放量为(5.01±5.37)g/m^2和(4.69±5.99)g/m^2,较未刈割样地(1.15±1.89)g/m^2增加了335.9%和308.0%,其原因可能是放牧或者刈割减少地表植物生物量,降低植物高度,缩短了CH_4排放的路径距离。该结果可为我国高原湿地保护与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刈割 CH4排放 若尔盖高原湿地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湿地木里苔草生理生态特征对水深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李勤 杨文 +3 位作者 姚鹏举 王洪军 王妍方 张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0-598,共9页
木里苔草作为一种典型的高原湿地植被景观,其生理生态特征受到水深梯度变化的显著影响。选取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典型植物木里苔草(Carex muliens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在-5cm、-3.5cm、0cm、8cm和22cm水深梯度下株高、... 木里苔草作为一种典型的高原湿地植被景观,其生理生态特征受到水深梯度变化的显著影响。选取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典型植物木里苔草(Carex muliens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在-5cm、-3.5cm、0cm、8cm和22cm水深梯度下株高、叶长和叶宽的生长特征及增长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叶绿素、叶氮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木里苔草在水深为8cm时呈现最大的株高、叶长和叶宽,其中以株高对水深梯度的响应最为显著,叶宽对水深梯度的响应并不明显,适度干旱或淹水都对木里苔草生长起到促进作用。此外,叶绿素、叶氮含量和生物量也都在8cm水位下达到最大。通过此实验,可以阐明木里苔草生长对水深条件的响应,为若尔盖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数据支撑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里苔草 生理生态 水深梯度 若尔盖高原湿地
下载PDF
高原鼢鼠对若尔盖高原湿地草原土壤性质和植物生物量的扰动效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华智 刘伟 +2 位作者 杨楠 杨孔 谢红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630,共5页
【目的】高原鼢鼠是若尔盖高原湿地最主要的鼠类之一,其扰动行为(采食和掘洞)会翻动土壤,改变土壤结构,破坏植物根系,从而影响土壤性质和植物生物量。本研究成果探讨了其影响机制,为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草地保护政策提... 【目的】高原鼢鼠是若尔盖高原湿地最主要的鼠类之一,其扰动行为(采食和掘洞)会翻动土壤,改变土壤结构,破坏植物根系,从而影响土壤性质和植物生物量。本研究成果探讨了其影响机制,为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草地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夏季采用刈割法和环刀法收集了该地区高原鼢鼠鼠丘、洞道上方、扰动样方、无扰动对照样方4类生境中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植物地上生物量、植物地下生物量、植物生物量分配五类指标数据。【结果】不同生境类型样方中,土壤含水率表现为无扰动对照样方>洞道上方>扰动样方>鼠丘,无扰动对照样方、扰动样方、洞道上方3类生境之间差异不显著,鼠丘与以上3种生境类型间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土壤容重表现为扰动样方>无扰动对照样方>洞道上方>鼠丘,鼠丘生境显著低于扰动样方和对照样方,洞道上方生境显著低于扰动样方(P<0.05),其余两两之间差异不显著;植物地上生物量表现为扰动样方>无扰动对照样方>洞道上方>鼠丘,扰动样方和对照样方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生境类型两两组合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植物地下生物量表现为无扰动对照样方>扰动样方>洞道上方>鼠丘,所有生境类型两两组合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地下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均远大于地上生物量,生物量明显更多地分配到地下部分,且随着高原鼢鼠扰动,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地上生物量反之。【结论】高原鼢鼠扰动降低了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并使得植物生物量在高原鼢鼠扰动后增加了向地上分配的比例,对区域内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若尔盖高原湿地 土壤性质 植物生物量 扰动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