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at record reflecting Holo-cene climatic change in the Zoige Plateau and AMS radiocarbon dating 被引量:69
1
作者 ZHOU Weijian LU Xuefeng +4 位作者 WU Zhengkun DENG Lin A.J.T.Jull D.Donahue W.Beck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1期66-70,共5页
Through the use of reliable AMS dating of high resolution (15-30 years) pea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onsoon climate proxies sequence, we have been able to recognize several cold, dry event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du... Through the use of reliable AMS dating of high resolution (15-30 years) pea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onsoon climate proxies sequence, we have been able to recognize several cold, dry event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Holocene. The more obvious ones occurred around 12800, 11300, 10200, 9580, 8900, 6400, 4400, 3700, 2800 and 1500 cal. aBP. These events correlate well with both ice rafting events recorded in high latitude North Atlantic Ocean sediment cores and cooling events in the low latitude SST. Spectral analysis indicates high frequency climate variation on centennial-millennial time scale during the Holocene. This further reflects Holocene climate instability and the existence of centennial-millenium scale rhythm in mid latitude areas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ige HOLOCENE high-resolution RECORD PEAT AMS DATING climate instability.
原文传递
若尔盖45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4
2
作者 王燕 赵志中 +1 位作者 乔彦松 李朝柱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328-332,340,共6页
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已成为若尔盖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若尔盖地区1957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尔盖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的变化趋势,以每10年约0.23℃的倾向率增高,各季节... 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已成为若尔盖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若尔盖地区1957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尔盖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的变化趋势,以每10年约0.23℃的倾向率增高,各季节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其中秋季(9~11月)和冬季(12~莅年2月)气温上升更加明显;多年平均降水量呈略有减少之势,降水倾向率为每10年减少1.75mm.其中,春季(3~5月)和秋季降水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秋季降水减少的趋势更明显一些,而夏季(6~8月)和冬季降水量却表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受气候变暖趋干的影响,该区冻土环境和植被发生变化,土地沙化、草地严重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气候变化 草地退化 土地沙化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萎缩退化要因初探 被引量:35
3
作者 沈松平 王军 杨铭军 《四川地质学报》 2003年第2期123-125,共3页
自然因素——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温湿条件的变化是造成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萎缩退化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超载过牧和对湿地进行开渠排水是其次要因素。由于主导因素和次要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呈现明显的萎缩... 自然因素——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温湿条件的变化是造成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萎缩退化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超载过牧和对湿地进行开渠排水是其次要因素。由于主导因素和次要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呈现明显的萎缩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运动 若尔盖高原 沼泽湿地退化 人为因素 气候条件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湿地不同退化阶段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43
4
作者 唐杰 徐青锐 +7 位作者 王立明 丁祥 汤博 吴俐莎 冯甦 孙群 杨志荣 张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7-686,共10页
采用传统分离培养和基于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湿地不同退化阶段土壤类型(泥炭土、沼泽土、草甸土、风沙土)和土壤深度(0-20 cm、20 cm-40 cm、40 cm-60 cm... 采用传统分离培养和基于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湿地不同退化阶段土壤类型(泥炭土、沼泽土、草甸土、风沙土)和土壤深度(0-20 cm、20 cm-40 cm、40 cm-60 cm)中微生物的数量、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总体上不仅随着土壤类型的改变而减少(泥炭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0-20 cm>20 cm-40 cm>40 cm-60 cm)。细菌群落结构受土壤类型的影响比土壤深度大。细菌群落多样性大体上随土壤类型的变化而减少(泥炭土>风沙土>草甸土>沼泽土),而在土壤深度方面无明显的递变趋势。另外,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pH显著相关,而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性。回收DGGE图谱中10个优势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其中7个鉴定为γ-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1个鉴定为α-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其余2个属于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说明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为若尔盖湿地土壤中的优势细菌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湿地退化 土壤细菌群落 PCR-DGGE
原文传递
若尔盖沙化草地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 被引量:43
5
作者 蒲玉琳 叶春 +5 位作者 张世熔 龙高飞 杨丽蓉 贾永霞 徐小逊 李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7-377,共11页
研究退化林草地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变化,可为评价生态恢复措施提升土壤质量的效果,以及优化生态恢复模式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法,研究了若尔盖沙化草地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组... 研究退化林草地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变化,可为评价生态恢复措施提升土壤质量的效果,以及优化生态恢复模式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法,研究了若尔盖沙化草地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若尔盖沙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模式有:灌草间作模式Ⅰ(条带状红柳间植草本植物,SGⅠ)、灌草间作模式Ⅱ(环状红柳间植草本植物,SGⅡ)、沙障+灌草模式(红柳沙障+红柳间植草本植物,SBSG)。结果表明,与沙化草地(DG)相比,3种恢复模式都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SGⅠ模式的全剖面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分别增加36.6%、139.0%、89.4%、130.9%;SGⅡ模式的分别增加2.7%、-43.9%、15.0%、49.7%;SBSG模式的分别增加82.4%、21.8%、56.2%、170.3%。表明SGⅠ与SBSG提高土壤有机碳的效应相近,而且二者都远大于SGⅡ。3种生态恢复模式土壤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与DG的差异表现不一致,显著体现是SGⅠ模式土壤DOC分配比例的垂直变化出现分馏现象。3种生态恢复模式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均大于100%,能不同程度地提升土壤质量,其效应大小为SGⅠ>SGⅡ>SBSG。易氧化有机碳可作为反映沙化草地生态修复模式土壤质量变化的优选指标,CPMI也可用于表征生态恢复措施提升沙化草地土壤质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沙化草地 生态恢复 土壤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若尔盖湿地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与微生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吴俐莎 唐杰 +7 位作者 罗强 汤博 聂远洋 王晓彤 杨志荣 孙群 冯甦 张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若尔盖湿地土壤退化过程中四种典型土壤(泥炭土、沼泽土、草甸土、风沙土)中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脲酶、转化酶活性逐渐降低,过... 本文旨在研究若尔盖湿地土壤退化过程中四种典型土壤(泥炭土、沼泽土、草甸土、风沙土)中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脲酶、转化酶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逐渐升高;随着土壤退化程度的加剧,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泥炭土、沼泽土、草甸土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风沙土;多酚氧化酶活性随退化程度加剧呈上升趋势,但在沼泽土中活性最低。泥炭土、沼泽土、草甸土中转化酶及风沙土中过氧化氢酶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较显著。因此土壤酶活性(脲酶、转化酶)、理化性质(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微生物数量能较好地指示当地土壤退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退化 酶活性 理化性质 微生物数量
原文传递
若尔盖不同地下水位泥炭湿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规律 被引量:37
7
作者 李丽 高俊琴 +2 位作者 雷光春 吕偲 索郎夺尔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49-2455,共7页
以若尔盖典型泥炭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地下水位的样地,对各样地不同土壤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的分布规律及土壤容重、pH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50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与地下水位呈指数相关... 以若尔盖典型泥炭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地下水位的样地,对各样地不同土壤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的分布规律及土壤容重、pH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50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与地下水位呈指数相关,随着水位的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减少,且变异系数呈显著增加趋势,表明泥炭地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是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丧失的重要原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pH和容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4个水位梯度下的土壤碳氮比的变动幅度在15.76~18.16,相对较低,表明在若尔盖气候条件下有机碳的分解速度较慢,而土壤碳氮比并没有受到地下水位和pH值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地下水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分布规律
原文传递
若尔盖高寒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8
作者 高俊琴 欧阳华 +1 位作者 张锋 王春梅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23-1727,共5页
若尔盖高寒湿地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原湿地,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十分丰富,但其空间分布特征尚不清楚。运用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若尔盖高寒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 若尔盖高寒湿地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原湿地,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十分丰富,但其空间分布特征尚不清楚。运用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若尔盖高寒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碳密度和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区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地方分布于沼泽集中或密集的地方,例如年保也则沼泽区,阿当乔沼泽区,牙哥曲沼泽和龙日坝沼泽等。黑河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高于白河流域,这也和黑河流域水系较多,沼泽率高于白河流域有关。从垂直分布上来看,很多地方有机碳含量在10~20cm深度要大于0-10cm深度的有机碳含量,20~30cm的有机碳含量最少。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有机碳含量有密切关系,其空间分布格局相似,有机碳含量高的地方有机碳密度也高,且黑河流域的值明显高于白河流域,有机碳密度值变化范围在0~105kg·m^-2之间,其中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于21.5~105kg·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高寒湿地 土壤有机碳 分布格局
下载PDF
高原湿地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 被引量:31
9
作者 邓茂林 田昆 +3 位作者 段宗亮 周耀华 杨佼 王进琼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0-246,共7页
以1990年和2000年及2007年landsat5TM影像解译出的景观格局图为主要数据源,应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斑块数、斑块面积百分比、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等7个景观格局指数及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定量,分析近20年来若尔盖保护区景观... 以1990年和2000年及2007年landsat5TM影像解译出的景观格局图为主要数据源,应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斑块数、斑块面积百分比、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等7个景观格局指数及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定量,分析近20年来若尔盖保护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7年来,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斑块数、斑块面积百分比、聚合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景观尺度下退化沼泽为景观基底占优势的景观类型,2007年占全区总面积比例48.05%,该区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先降低后期增加,优势度增加后降低。1990~2000年,湖沼和河流水面积减少,沙地治理,退化沼泽、草甸和灌木面积分别增加了1978.60hm2、2559.09hm2和824.27hm2,2000~2007年,湖沼水面积仍在退缩,退化沼泽、草甸类的草场面积持续增加,沙地显著增加1945.90hm2。气候变暖叠加人为排水疏干、过度放牧、无序旅游、管理局的保护管理及基础建设等是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湿地 若尔盖 景观格局变化 驱动力
下载PDF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Processes of Alpine Wetlands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in the Zoige Plateau of China 被引量:30
10
作者 BAI Jun-hong LU Qiong-qiong +4 位作者 WANG Jun-jing ZHAO Qing-qing OUYANG Hua DENG Wei LI Ai-n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54-67,共14页
Zoige Plateau wetland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corner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e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processes in the Zoige Plateau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by analyzing the dyna... Zoige Plateau wetland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corner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e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processes in the Zoige Plateau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by analyzing the dynamic changes in landscape modification and conversion and their dynamic rates of alpine wetlands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scape conversion between wetlands and non-wetlands mainly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66 to 1986.The marsh wetland area converted from lake and river wetlands was larger because of swamping compared to other wetland landscapes.Meanwhile,the larger area of marsh wetlands was also converted to lake wetlands more than other types of wetlands.The modification processes mainly occurred among natural wetland landscapes in the first three periods.Obvious convers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wetland and nonwetland landscapes(i.e.,forestland,grassland,and other landscapes) in the Zoige Plateau.These natural wetland landscapes such as river,lake and marsh wetlands showed a net loss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whereas artificial wetland landscapes(i.e.,paddy field and reservoir and pond wetlands) showed a net decrease.The annual dynamic rate of the whole wetland landscape was 0.72%,in which the annual dynamic rate of river wetlands wa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lake wetlands,while marsh wetlands had the lowest dynamic rate.The integrated landscape dynamic rate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first three periods.The changes in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s were comprehensively controlled by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especially human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nging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ige Plateau Alpine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 Modification Conversion Driving factors
下载PDF
若尔盖高寒草地退化沙化过程中土壤养分与团聚体结构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11
作者 陈秋捷 张楠楠 +3 位作者 仲波 陈冬明 孙庚 刘琳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4期13-20,共8页
若尔盖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近来受过度放牧、鼠虫害等影响,若尔盖高寒草地出现严重退化,部分草地已完全沙化。草地沙化已成为若尔盖高寒草地生态安全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以若尔盖典型的沙化地区麦溪乡为... 若尔盖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近来受过度放牧、鼠虫害等影响,若尔盖高寒草地出现严重退化,部分草地已完全沙化。草地沙化已成为若尔盖高寒草地生态安全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以若尔盖典型的沙化地区麦溪乡为研究对象,以植被覆盖率为沙化梯度划分标准,分别划分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5种不同退化阶段草地,探究退化沙化过程中草地土壤养分与团聚体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退化沙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总体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加剧而显著下降(P<0.05)。(2)退化沙化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WD)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而显著降低(P<0.05);各粒级团聚体百分比仅5-2 mm粒级团聚体在重度退化阶段发生显著降低变化(P<0.05),其他粒级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3)团聚体MWD与微生物生物量、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有机碳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整个草地退化沙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显著下降,土壤结构受到严重破坏,二者之间变化关系紧密。草地沙化治理与防护过程中,要兼顾土壤结构修复与养分输入,处理好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与养分转化间的交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草地沙化 土壤养分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510-1铀矿床垂直分带规律的发现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成江 陈友良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441,共8页
510-1铀矿床中与成矿有关的石英、方解石脉在空间分布上显示出与华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床相似的"上酸下碱"的垂直分带规律。矿床上部(1中段)为"酸帽",主要发育石英脉;中部(2~4中段)为"酸碱共生带",石英... 510-1铀矿床中与成矿有关的石英、方解石脉在空间分布上显示出与华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床相似的"上酸下碱"的垂直分带规律。矿床上部(1中段)为"酸帽",主要发育石英脉;中部(2~4中段)为"酸碱共生带",石英脉与方解石脉均较发育;而下部(5~6中段及以下)则为"碱性基底",大量发育方解石脉,未见石英脉,表明矿床第5中段附近(距现今地表深约200m)为"酸碱分离"的地球化学界面。由矿床浅部向深部,总体上方解石中Sr、Zr、Ba、Zn、U、Ni、Cr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中第5中段附近为多种微量元素的聚集地带。方解石、石英的δCe、δEu值垂向变化也反映出5中段附近为成矿流体演化的氧化还原过度带,与矿床"酸碱分离"的界面一致,暗示这一部位为一重要的流体成矿地球化学界面,亦是铀发生突发成矿作用产生高度富集的部位。垂直分带规律显示出该矿床属于典型的热液矿床,深部找矿潜力还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带 碳硅泥岩型铀矿床 若尔盖
下载PDF
若尔盖铀矿田含矿岩系的岩石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陈友良 侯明才 +1 位作者 朱西养 赵剑波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3-558,共6页
通过对川西若尔盖铀矿田含矿岩系的宏观产状和显微岩石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该铀矿田的三套含矿地层主要有硅岩、灰岩、板岩三种岩石类型。其中,硅岩包括了泥晶硅岩、变晶硅岩、硅化(交代)硅岩、钙化硅岩;其成因有两类,产于泥质板岩夹层中... 通过对川西若尔盖铀矿田含矿岩系的宏观产状和显微岩石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该铀矿田的三套含矿地层主要有硅岩、灰岩、板岩三种岩石类型。其中,硅岩包括了泥晶硅岩、变晶硅岩、硅化(交代)硅岩、钙化硅岩;其成因有两类,产于泥质板岩夹层中的薄层状硅岩是生物化学沉积形成的,而以不规则透镜状产于灰岩层内及其上、下部的硅岩则属于灰岩受后期硅化交代而成。灰岩包括砂质细晶灰岩、硅化球粒灰岩、硅化泥晶灰岩三种;砂质细晶灰岩系混积陆棚环境的产物,硅化球粒灰岩、硅化泥晶灰岩系生物、生物化学成因的泥晶灰岩经硅化而成。板岩包括泥质板岩、砂板岩、千枚状板岩三类,系陆棚环境细碎屑岩经区域变质而成。三类岩石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反映出若尔盖铀成矿区早志留世为陆棚环境,海平面的升降使沉积环境在内陆棚与外陆棚之间变换。在剖面结构上,表现为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泥板岩(泥晶灰岩)-页岩-硅岩的韵律性叠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铀矿田 下志留统 硅岩 灰岩 板岩 成因
下载PDF
孢粉记录揭示的2万年以来若尔盖地区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光锈 沈永平 +1 位作者 王睿 王苏民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2-137,共6页
若尔盖黑河牧场DC剖面的孢粉记录表明,末次冰期晚阶段若尔盖高原的气候表现为不稳定性,即冷暖变化频繁,其基本变化与全球一致。相对暖的阶段发生在20-18kaBP,16-15kaBP和13-11.2kaBP;相对冷的阶段... 若尔盖黑河牧场DC剖面的孢粉记录表明,末次冰期晚阶段若尔盖高原的气候表现为不稳定性,即冷暖变化频繁,其基本变化与全球一致。相对暖的阶段发生在20-18kaBP,16-15kaBP和13-11.2kaBP;相对冷的阶段在18-16kaBP,15-14kaBP和11.2-10.2kaBP。其中末次冰期最盛期发生于18-16kaBP,11.2-10.2kaBP的降温可对应于YoungerDryas事件。10.2kaBP开始,气温回升,全新世来临。9-3kaBP为全新世大暖期,其中,7kaBP左右达鼎盛期;6-5kaBP间有一次冷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记录 若尔盖地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旅游干扰对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孙飞达 朱灿 +2 位作者 李飞 刘琳 陈晓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541-2549,共9页
草原旅游是一种新型的草地利用形式,也是草地经济和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若尔盖花湖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景区旅游开发及利用实际,分析草原旅游干扰对草地植被多样性、土壤相关理化及酶活性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原旅游显著... 草原旅游是一种新型的草地利用形式,也是草地经济和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若尔盖花湖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景区旅游开发及利用实际,分析草原旅游干扰对草地植被多样性、土壤相关理化及酶活性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原旅游显著降低了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地上生物量(P<0.05),但对草地均匀度指数和枯落物生物量影响不显著(P>0.05);草原旅游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P<0.05),增加了土壤容重和紧实度,但对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草原旅游同时也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其中在表层(0-10cm)土壤中,不同干扰程度的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均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草原旅游利用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变化与有机碳、全氮、脲酶和蔗糖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重度干扰的草原旅游将会对草原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环境有着显著的负面效应,因此分区分时核算旅游容量阈值、控制游客数量、规范旅游活动行为等措施,对草原旅游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旅游 若尔盖 高寒草地 土壤性质 酶活性
下载PDF
湿地退化条件下土壤碳氮磷储量与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16
作者 叶春 蒲玉琳 +5 位作者 张世熔 王贵胤 王奥博 王丹 贾永霞 徐小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1-187,192,共8页
为了研究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储量与生态化学计量变化,明确碳氮"汇"功能的变化和土壤碳、氮、磷的平衡关系,采用实地采样调查、室内分析与数理统计法,研究了若尔盖自然湿地保护区内未退化湿地沼泽(MA)、沼泽化草甸(MM)... 为了研究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储量与生态化学计量变化,明确碳氮"汇"功能的变化和土壤碳、氮、磷的平衡关系,采用实地采样调查、室内分析与数理统计法,研究了若尔盖自然湿地保护区内未退化湿地沼泽(MA)、沼泽化草甸(MM)、草甸(ME)3种不同退化程度湿地的典型样地在碳氮磷含量、储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甸化沼泽土与草甸土全剖面总有机碳、全氮含量较沼泽土分别降低了29.55%,6.52%和67.53%,40.04%,碳氮储量分别降低了67.49%,60.10%和85.14%,54.47%;3种土壤全磷剖面含量大小顺序为MM>ME>MA,其储量高低顺序是ME>MA>M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沼泽土的总有机碳、全氮含量明显升高,全磷含量与草甸化沼泽土、草甸土的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3种土壤碳氮磷储量40—100cm土层高于0—40cm土层。沼泽土、草甸化沼泽土、草甸土3种不同类型土壤C/N分别为40.38,31.70,23.26,C/P分别为409.52,247.46,113.07,N/P分别为10.43,7.90,5.02,土壤C/N、C/P、N/P均随湿地退化而减小,较高的C/P与N/P<14揭示氮磷元素均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且受氮素限制高于磷素。因此,若尔盖湿地退化导致土壤碳氮含量与储量降低,碳氮"汇"功能减弱,尤其是碳"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湿地 碳氮磷 生态化学计量学 若尔盖
下载PDF
Analysis of Dynam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Wetland Landscape in Zoige,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9
17
作者 QIU Pengfei WU Ning +2 位作者 LUO Peng WANG Zuyuan LI Maih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09年第1期42-55,共14页
Zoige Wetland is one of the largest plateau wetlands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provides a dynamic 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wetland in Zoige,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supported by ERDAS8.... Zoige Wetland is one of the largest plateau wetlands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provides a dynamic 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wetland in Zoige,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supported by ERDAS8.7 and ArcGIS9.0. It is the firs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 system of rapidly changing wetland with landscape patterns in Zoige, using 3 classified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images of 1977, 1994 and 2001. The classified images were used to generate wetland distributing maps, and shape index (S), diversity index (H), dominance index (D), evenness index (E), fragmentation index (F) and fractal dimension (Fd)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spatiotemporally across pure grazing area in Zoige for each landscape type and in different periods (before 1977, during 1977-1994 and 1994-2001), as well as the driving forces of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The study shows that fo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hapes and trajectories of the shrinking and desertificated land expansion of the wetland, a spatiotemporal landscape metrics analysis in different periods is an improvement than only with landscape changing rates. This type of analysis can also be used to infer underlying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rocesses that drive the observed wetland form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etland patterns can be changed over relatively short periods of time. The total area of lake reduced by 164.86 km^2, grassland extended by 141.74 km^2, semi-marsh extended by 105.94 km^2, marsh reduced by 86.00 km^2 the number of landscape patches reduced by 56, and their average area decreased by 2.68 km^2, the successions within lake, marsh, semi-marsh and grassland were found obviously. S decreased stepwise: D and F increased but H decreased: The changing rate after 1994 was 2.3 to 2.9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before. The change of the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s resulted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cio-ceenomic and natural forc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and natural factors affected as as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pattern driving force FRAGMENTATION MARSH PASTURE metrics zoig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若尔盖铀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金有忠 田文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1-691,共11页
若尔盖铀矿田是中国重要的碳硅泥岩型铀矿产地,位于南秦岭铀成矿带西段。矿床群产于下志留统羊肠沟组、塔尔组和拉垅组一套浅变质硅-灰岩系中,并严格受岩性、构造和地球化学环境控制。本文在前人勘查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矿田铀矿... 若尔盖铀矿田是中国重要的碳硅泥岩型铀矿产地,位于南秦岭铀成矿带西段。矿床群产于下志留统羊肠沟组、塔尔组和拉垅组一套浅变质硅-灰岩系中,并严格受岩性、构造和地球化学环境控制。本文在前人勘查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矿田铀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机理和铀资源前景,并重点对铀矿石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铀-钍配分和矿物硫、氢、氧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与铀矿化密切相关的硅质岩生成于热水沉积环境,成矿早期的沉积、变质作用形成了相对广泛的初始铀富集,成矿中、晚期在特定的物理-化学环境下,以大气降水为主源的中低温成矿流体对围岩和初始铀富集体进行了强烈改造,最终形成了以热液改造型为主的工业铀矿化。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围岩和初始铀富集体,而部分壳幔含矿物质的介入和岩浆岩的热贡献对铀的后期富集成矿及加大成矿深度起到一定作用。矿田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具有多达近10组的铀成矿期,从而增加了矿田的铀成矿几率和铀矿的富集程度。资料分析显示,虽然该区资源/储量规模已达大型铀矿勘查基地条件,但其资源前景和发展潜力远未查明,建议应适时开展系统勘查,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其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铀矿田 成矿地质条件 资源潜力 碳硅泥岩型铀矿
下载PDF
不同恢复措施对若尔盖沙化草地的恢复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冬明 张楠楠 +5 位作者 刘琳 仲波 唐中林 严文超 徐良英 孙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3-578,共6页
若尔盖高原是黄河上游主要的水源补给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但近年来由于超载过牧、气候变化、鼠害等原因出现了严重的沙化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合理放牧、围封禁牧以及自然恢复3种恢复措施对若尔盖典型沙化草地植物群落结构、... 若尔盖高原是黄河上游主要的水源补给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但近年来由于超载过牧、气候变化、鼠害等原因出现了严重的沙化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合理放牧、围封禁牧以及自然恢复3种恢复措施对若尔盖典型沙化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恢复效果.结果显示,恢复6年后,自然恢复草地恢复效果不明显,而合理放牧草地恢复效果最好.与自然恢复和围封禁牧恢复草地相比,(1)合理放牧使得草地植物群落盖度、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显著增加,分别为93%、9、396.41 g/m^2和693.4 g/m^2;(2)合理放牧恢复草地土壤容重、pH显著降低;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可溶性全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显著增加.本研究表明合理放牧有利于沙化草地更快恢复,建议制定相关标准在适当区域进行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沙化草地 放牧 恢复
原文传递
若尔盖草甸退化对土壤碳、氮和碳稳定同位素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云飞 汪霞 +4 位作者 欧延升 洪苗苗 黄政 李佳 贾海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05-1411,共7页
为了解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土壤碳、氮和碳稳定同位素的差异,对若尔盖湿地内沼泽草甸、草原化草甸、退化草甸3个阶段土壤的碳、氮和碳稳定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草甸土壤δ^(13)C值介于-26.21‰^-24.72‰之间,土壤δ^(1... 为了解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土壤碳、氮和碳稳定同位素的差异,对若尔盖湿地内沼泽草甸、草原化草甸、退化草甸3个阶段土壤的碳、氮和碳稳定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草甸土壤δ^(13)C值介于-26.21‰^-24.72‰之间,土壤δ^(13)C值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土壤δ^(13)C值与有机碳含量对数值呈线性负相关.表层土壤(0~10 cm)δ^(13)C值大小顺序为草原化草甸>退化草甸>沼泽草甸,β值大小顺序为草原化草甸>沼泽草甸>退化草甸.沼泽草甸、草原化草甸、退化草甸0~30 cm土壤碳含量分别为105.32、42.11和31.12 g·kg^(-1),氮含量分别为8.74、3.41和2.81 g·kg^(-1),C/N分别为11.26、11.23和10.89.随着草甸的退化,土壤碳、氮呈降低趋势,退化草甸C/N值低于沼泽草甸和草原化草甸.随着土层深度加深,碳、氮含量呈现降低趋势.草甸退化导致的土壤δ^(13)C值差异主要发生在表层0~10 cm.3个退化阶段中,退化草甸土壤的β值和C/N最低,表明退化草甸土壤矿化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高寒草甸 退化 碳和氮 碳稳定同位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