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坳陷半地堑成藏系统成藏模式与油气分布格局 被引量:29
1
作者 朱俊章 施和生 +3 位作者 龙祖烈 杜家元 舒誉 施洋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37,共14页
为了更好地分析珠江口盆地珠一油气区油气成藏规律和指导勘探实践,以珠一坳陷半地堑为成藏系统,以构造演化为主线,着眼于成藏要素组合,建立半地堑级的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半地堑不同构造带烃源岩条件、油气输导条件、储盖组合条件等成藏... 为了更好地分析珠江口盆地珠一油气区油气成藏规律和指导勘探实践,以珠一坳陷半地堑为成藏系统,以构造演化为主线,着眼于成藏要素组合,建立半地堑级的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半地堑不同构造带烃源岩条件、油气输导条件、储盖组合条件等成藏要素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半地堑成藏系统油气成藏模式可分为缓坡带油气成藏组合模式、陡坡带油气成藏组合模式、洼陷带油气成藏组合模式和凸起带油气成藏组合模式共4大类型。断陷湖盆地质结构、地层产状和流体势确立了油气运移主方向及油气分布格局。从油气资源分配角度考虑,研究区半地堑可分为缓坡优势型半地堑、陡坡优势型半地堑和近平衡型半地堑共3种结构类型,不同类型半地堑成藏系统油气分布格局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油气分布 半地堑 成藏组合 珠江口盆地 珠—坳陷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源-汇”系统分类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杜家元 张向涛 +5 位作者 刘培 罗明 张琴 姚佳利 王绪诚 梁杰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90-3706,共17页
珠一坳陷深层古近系两套优质生烃层系内发育的储层具有近源成藏的优势,但其非均质性强、低孔渗的特点制约了油气勘探,研究与此直接相关的"源-汇"系统,对于寻找富烃优储耦合的有利区意义重大.以构造运动和盆山地貌为基础,结合... 珠一坳陷深层古近系两套优质生烃层系内发育的储层具有近源成藏的优势,但其非均质性强、低孔渗的特点制约了油气勘探,研究与此直接相关的"源-汇"系统,对于寻找富烃优储耦合的有利区意义重大.以构造运动和盆山地貌为基础,结合断陷湖盆以半地堑为基本单元的结构特点,划分了盆地级、半地堑级和区带级的三级"源-汇"系统.盆地级分为外源、内源型两类,可用来宏观分析优质烃源岩分布;半地堑级分为陡坡、缓坡和长轴型3类,对于定性评价储层优劣具有较大意义;区带级分为迁移型、转换型、稳定型3类,为有利区目标评价和井点选择提供参考.研究认为迁移型和转换型"源-汇"系统可形成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是最为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应作为古近系重点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珠一坳陷“ 源-汇”系统 构造转变 有利区带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珠一坳陷陆丰地区文昌组成岩作用特征及孔隙发育成因 被引量:10
3
作者 吕正祥 文艺 +2 位作者 赵福 曹勤明 张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23,共6页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石油资源丰富,其中的陆丰地区属于富烃凹陷。古近系石油主要蕴藏在文昌组砂岩的多种类型孔隙中,成岩作用特征决定了砂岩中发育的主要孔隙类型。以储层薄片显微定量分析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石油资源丰富,其中的陆丰地区属于富烃凹陷。古近系石油主要蕴藏在文昌组砂岩的多种类型孔隙中,成岩作用特征决定了砂岩中发育的主要孔隙类型。以储层薄片显微定量分析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等分析,明确了古近系文昌组砂岩的成岩作用特征,获得了储层的各类孔隙组成及其含量分布,并进一步探索了储层主要孔隙的发育成因。文昌组砂岩主要发育颗粒溶蚀孔,其次是残余原生孔和胶结物溶孔。颗粒溶孔主要是由泥岩演化释放出的有机酸对长石溶蚀而成,其次是大气淡水造成的溶蚀;胶结物溶孔主要是由早期断裂、裂缝沟通大气淡水引起的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而形成;残余原生孔的发育除与砂岩成分、结构成熟度相关度较高之外,还与地层抬升、早期压实破坏和早期油气充注形成的异常压力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邻近生烃凹陷的古斜坡、古隆起及其早期断裂发育的高能相沉积砂岩是陆丰地区文昌组砂岩孔隙发育的关键。研究结果对文昌组深埋藏砂岩的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发育成因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 文昌组 陆丰地区 珠一坳陷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原油密度分布及其成因 被引量:8
4
作者 熊万林 朱俊章 +3 位作者 施洋 杨兴业 郑仰帝 翟普强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1期43-52,共10页
珠一坳陷是珠江口盆地的主要产油区,本次研究选取该区79口井共计261个原油样品的密度分析数据,剖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原油密度以轻质油(140样品)和中质油(57样品)为主,含有少量凝析油(13样品)和重质油(51... 珠一坳陷是珠江口盆地的主要产油区,本次研究选取该区79口井共计261个原油样品的密度分析数据,剖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原油密度以轻质油(140样品)和中质油(57样品)为主,含有少量凝析油(13样品)和重质油(51样品)。其中,轻—中质油在区内各个油田分布广泛;凝析油仅在惠州凹陷惠州26油田珠江组上段油层中分布;重质油主要分布在恩平凹陷、西江凹陷、惠州凹陷流花油田珠江组上段及其上覆地层,油藏埋深以<2 000m为主,且现今油藏温度低于85℃。珠一坳陷所发现的凝析油主要为凹陷内浅湖—沼泽相烃源岩成熟阶段产物,其密度偏轻主要受油源所控制;轻—中质油密度主要受油源和成熟度控制,与浅湖—半深湖相原油、混源油及浅湖—沼泽相原油相比,半深—深湖相原油具有相对较高的密度,随着原油成熟度增加,其密度降低趋势明显;重质油密度主要受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控制,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导致原油轻组分丧失,原油密度变大。本研究成果可为珠一坳陷不同区域、不同层析原油类型、油品特征、资源量计算及产能预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一坳陷 原油密度 凝析油 重质油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基于珠一坳陷旋回地层分析的烃源岩沉积速率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劭杰 何生 +3 位作者 朱伟林 王晓龙 吴景富 程甜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28-1340,共13页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发育3套烃源岩层系,自下而上有始新统文昌组、始新统—渐新统恩平组和渐新统珠海组。基于3套烃源岩层系的GR曲线资料,运用旋回地层分析方法(频谱分析技术及小波分析技术)实现了对珠一坳陷3套烃源岩层系天文周期的识...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发育3套烃源岩层系,自下而上有始新统文昌组、始新统—渐新统恩平组和渐新统珠海组。基于3套烃源岩层系的GR曲线资料,运用旋回地层分析方法(频谱分析技术及小波分析技术)实现了对珠一坳陷3套烃源岩层系天文周期的识别,并通过滤波技术精细计算了烃源岩沉积速率,得到2点基本认识:①珠一坳陷始新世—渐新世受天文周期影响,对应于天文周期(100ka偏心率周期、40ka斜率周期、20ka岁差周期),文昌组存在厚度为19.8m、9.1m、3.8m 3种米兰科维奇旋回,恩平组存在厚度为17.0m、6.8m、3.4m 3种米兰科维奇旋回,珠海组存在厚度为9.2m、4.1m、1.8m 3种米兰科维奇旋回,其中偏心率周期的影响最为显著;②珠一坳陷3套烃源岩的沉积速率各自分布在一定的区间,不同沉积环境中烃源岩的沉积速率分布范围不同。文昌组中深湖相很好烃源岩沉积速率为8.50~14.00cm/ka,恩平组湖沼相好烃源岩沉积速率分布在8.00~15.50cm/ka之间,珠海组滨海相好烃源岩沉积速率分布在7.50~12.50cm/k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 烃源岩 米兰科维奇旋回 天文周期 偏心率周期 珠一坳陷
原文传递
珠一坳陷文昌组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小强 王晓龙 +2 位作者 龚屹 罗文龙 付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45,152-153,共4页
针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问题,结合油气地球化学方法、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方法,对烃源岩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基于浮游藻类化石含量、铀钍比、姥植比和米兰科维奇旋回等,对影响优质烃源岩发育的生源条件、氧... 针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问题,结合油气地球化学方法、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方法,对烃源岩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基于浮游藻类化石含量、铀钍比、姥植比和米兰科维奇旋回等,对影响优质烃源岩发育的生源条件、氧化还原条件、沉积速率、体系域等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文昌组优质烃源岩发育于湖侵体系域晚期和高位体系域早期;生源条件、氧化还原环境、沉积速率、体系域等因素协同控制优质烃源岩的发育。优质烃源岩的研究将为珠江口盆地储量突破和深水区有利勘探目标发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珠一坳陷 控制因素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武彦 刘震 +3 位作者 代一丁 全志臻 黄艳辉 程豪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07-1413,共7页
盆地地温和地压对油气成藏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针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的地温—地压系统特征研究薄弱的问题,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地温—地压系统概念,分析珠一坳陷3个典型凹陷的地温、地压及地温—地压系统特征,探讨其成因并分析其与... 盆地地温和地压对油气成藏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针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的地温—地压系统特征研究薄弱的问题,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地温—地压系统概念,分析珠一坳陷3个典型凹陷的地温、地压及地温—地压系统特征,探讨其成因并分析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认为珠一坳陷地温梯度表现为浅层低而深层高的特征;地压场表现为恩平组发育弱超压,文昌组发育中幅超压;珠一坳陷发育高压型复式地温—地压系统,即浅层为静压型地温—地压系统,深层为高压型地温—地压系统。迄今为止,珠一坳陷已发现的油气藏集中在浅部层系,以断层油气藏为主,而根据高压型复式地温—地压系统的基本特征,预测深部层系中极有可能发育与断裂活动无关的超压型岩性油气藏。显然查明地温—地压系统分布特征对珠一坳陷油气藏分布预测及勘探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珠一坳陷 地温 地压 地温-地压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