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资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动力——珠江三角洲个案研究 被引量:236
1
作者 薛凤旋 杨春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3-206,共14页
城市化的研究历来都偏重于内力的营造,例如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步伐,乡村-城市的人口流动,政府的地区性经济政策以及新城市的建设等。在资本、人力、技术和市场走向“全球化”的情况下,新的国际分工自1980年以来已成为一些发展... 城市化的研究历来都偏重于内力的营造,例如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步伐,乡村-城市的人口流动,政府的地区性经济政策以及新城市的建设等。在资本、人力、技术和市场走向“全球化”的情况下,新的国际分工自1980年以来已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及经济活动急剧增长与集中的主要动力。南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在1978年~1993年间的城市化,体现了这个新动力。本文对这一类型城市化的特点和空间形态作出了概括性的描述。这被简称为“外向型城市化”的新类别,和Desakota并不一样,反证了Desakota并不适用于珠江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外资 珠江三角洲 发展中国家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141
2
作者 张文忠 王传胜 +1 位作者 吕昕 樊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7-685,共9页
在分析珠江三角洲1990~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的综合变动系数将珠江三角洲划分为4种土地变化类型,即剧变型、缓变型、相对稳定型和稳定型,并总结了不同变化类型的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 在分析珠江三角洲1990~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的综合变动系数将珠江三角洲划分为4种土地变化类型,即剧变型、缓变型、相对稳定型和稳定型,并总结了不同变化类型的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与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关系,结果显示,处于不同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的县市,其土地利用变化也明显不同,且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状态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最后对产业非农化、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系数进行了研究,发现各市县的产业非农化、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系数,与土地利用的综合变动系数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按照产业非农化、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耦合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土地变化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工业化 城市化 土地利用 耦合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时空演变 被引量:107
3
作者 许学强 程玉鸿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7-265,共9页
在界定城市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案例,从城市群的角度进行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通过建立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择1990年和2001年两个时间断面,... 在界定城市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案例,从城市群的角度进行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通过建立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择1990年和2001年两个时间断面,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影响要素及其内部城市竞争力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城市群 城市竞争力 时空演变
下载PDF
基于城际轨道交通流的珠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82
4
作者 冯长春 谢旦杏 +1 位作者 马学广 蔡莉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8-655,共8页
城市区域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下重要的空间组织形式,功能多中心是城市区域最为重要和本质的特征以及最为关键的演化阶段。以流动空间和城市网络理论为基础,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的研究可以从城际功能联系展开,通过定量测度... 城市区域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下重要的空间组织形式,功能多中心是城市区域最为重要和本质的特征以及最为关键的演化阶段。以流动空间和城市网络理论为基础,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的研究可以从城际功能联系展开,通过定量测度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具有实践与理论意义的成果。以珠三角城市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城际轨道流为功能联系的数据基础,对珠三角城市区域的功能多中心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基于城际轨道交通流功能联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较高的功能多中心性,在世界上典型的城市区域中处于中上水平;对于东西两翼多中心度的测度与分析发现,东西两翼城市间缺乏有效的城际轨道交通功能联系,对于珠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珠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度进入离心发展阶段。随着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的推进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珠三角城市区域的功能多中心将趋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多中心 城市区域 城际轨道交通流 珠三角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与优化分析 被引量:66
5
作者 陈浩 陆林 +1 位作者 章锦河 郑嬗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以往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多是将城市作为客源地和旅游通道,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较少,多侧重城市旅游形象及旅游开发与规划等方面,涉足城市群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则更少。中国已经或正在形成一批具有雏形的城市群,因此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的... 以往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多是将城市作为客源地和旅游通道,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较少,多侧重城市旅游形象及旅游开发与规划等方面,涉足城市群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则更少。中国已经或正在形成一批具有雏形的城市群,因此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中国发展较早且较为成熟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珠三角区域形态以及区域空间连接度、通达度进行了度量,分析了城市群旅游发展的空间等级结构和旅游流的空间组织,构建了城市群旅游目的地空间模型,得出珠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珠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发展与香港、澳门密不可分,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继续加强与香港和澳门的合作。泛珠三角概念的提出使得加强更大区域旅游合作显得更加必要。随着港澳深珠跨海大桥的修建,珠三角区域旅游空间格局将会得到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群 旅游空间结构模式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镇用地扩展的城市化背景研究 被引量:61
6
作者 张文忠 王传胜 薛东前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5-582,共8页
在分析珠江三角洲1990~2000年的城镇用地扩展现状的基础上,论文采用城镇用地的综合扩展系数将珠江三角洲划分为强扩展型、弱扩展型和相对稳定型3种变化类型。同时,根据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划分和城市化与城镇用地扩展耦合系数的研究,揭示... 在分析珠江三角洲1990~2000年的城镇用地扩展现状的基础上,论文采用城镇用地的综合扩展系数将珠江三角洲划分为强扩展型、弱扩展型和相对稳定型3种变化类型。同时,根据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划分和城市化与城镇用地扩展耦合系数的研究,揭示了城镇用地扩展强度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关系。最后,进一步从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入手,分析了城镇用地扩展的特征。研究表明,1990~2000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用地的扩展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和空间发展格局直接相关。城镇用地的强扩展区除集中在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顶点的三角区域内和重要交通轴线两侧外,还表现出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核心,向周边地区扩展强度与数量递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地区 城镇用地 城市化 现状 发展阶段
下载PDF
极化效应、新极化效应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持续发展 被引量:42
7
作者 吕拉昌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5-361,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实施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 ,吸引了国内、国外大量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形成了以劳动力密集产品为核心的极化效应 ,在极化效应的有力推动下 ,2 0年来 ,珠江三角洲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取得了很大的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实施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 ,吸引了国内、国外大量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形成了以劳动力密集产品为核心的极化效应 ,在极化效应的有力推动下 ,2 0年来 ,珠江三角洲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成就。进入 90年代中期以来 ,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以及自身发展中问题的出现 ,珠江三角洲极化效应明显减弱 ,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经济进入调整期。珠江三角洲 2 0年的发展已积累了相当的经济实力 ,高新技术产业已有一定规模 ,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增长极核逐步形成 ;体制改革向深化方向发展 ;92年以来跨国公司大量涌入 ,适时发动以技术密集型为核心的产业及地理极化 ,可以加速珠江三角洲经济的第二次腾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效应 珠江三角洲 经济持续发展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及河网形成演变的数值模拟和地貌动力学分析:距今6000-2500a 被引量:49
8
作者 吴超羽 包芸 +3 位作者 任杰 雷亚平 史合印 何志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80,共17页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一个极其复杂的大尺度河口系统,具有独特的河网体系和河口湾.为了探讨距今6 000 a以来珠江三角洲和河网的形成演变,提出一个长周期动力形态模型(PRD-LTMM)并讨论长周期模拟方法的建模和验证思想,重建了距今6 000 a海进...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一个极其复杂的大尺度河口系统,具有独特的河网体系和河口湾.为了探讨距今6 000 a以来珠江三角洲和河网的形成演变,提出一个长周期动力形态模型(PRD-LTMM)并讨论长周期模拟方法的建模和验证思想,重建了距今6 000 a海进盛期的古珠江河口湾的水下地形作为模型的初始边界.在模型中考虑的驱动力和控制因素包括代表潮、河流流量、泥沙输入、海平面变化、沉积物压实率及新构造运动等.分析和计算了三角洲总沉积量、有效堆积空间和沉积速率,用于模型控制和校验.应用必要的模型约减技术,实际模拟了长周期模型.34个14C测年钻孔资料初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一些古文化遗迹证据可以印证模拟结果.地貌动力学分析进一步论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阐述了模型输出的地学意义.现阶段的研究揭示出海进盛期以来珠江三角洲的时空演进过程具有一些与已有研究成果大不相同的新的特征.提出距今6 000 a以来珠江三角洲等沉积时间线和若干沉积模式.珠江三角洲发育演变及其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继承性的地质地貌构造所造成的独特的古海湾构造形态及其对河流和海洋动力分布的重塑.珠江河口的“门”及其双向射流动力体系对珠江三角洲和河网主干,特别对口门的形成演变起了控制性的作用,模拟结果还表明,古珠江河口湾中散落的众多基岩岛丘边沿沉积是影响珠江三角洲长期演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形态模型 长周期 演变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口门区近期演变与围垦远景分析 被引量:40
9
作者 刘岳峰 韩慕康 +1 位作者 邬伦 三村信男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92-500,共9页
根据1986、1988、1992、1994、1996年5个年份的遥感数据处理和1966年地形资料,对珠江三角洲8大口门区自1966至1996年30年间土地围垦增长速度和海岸线变化趋势作了定量分析和测算,发现:珠江三角... 根据1986、1988、1992、1994、1996年5个年份的遥感数据处理和1966年地形资料,对珠江三角洲8大口门区自1966至1996年30年间土地围垦增长速度和海岸线变化趋势作了定量分析和测算,发现:珠江三角洲近期的演变是历史时期以来演变过程的延续,三角洲体因西北江输沙量大和西南向潮浪流的作用而继续向西南方向增长。自1966年以来的30年间,整个珠江口区围垦成陆面积为344km2,平均每年成陆面积11km2,大多分布于伶仃洋西岸区、磨刀门区和黄茅海沿岸。各条入海水道随着围垦和联围而不断延长,增加泄洪难度和洪灾风险。由于各口门内外蓬勃发展的采沙业,尤其是海平面相对上升,今后50年内,三角洲外缘的淤长速度将减慢,甚至受到侵蚀,应当引起注意和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汊河 海岸线变化 围海造地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从珠江三角洲的实践看我国田园公园的发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云才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9-43,共5页
在对珠江三角洲田园公园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本文对珠江三角洲田园公园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和总结 ,并将珠江三角洲田园公园的发展归纳为六大发展模式。同时 ,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经验 ,进一步探讨了今后我国田园公园的发... 在对珠江三角洲田园公园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本文对珠江三角洲田园公园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和总结 ,并将珠江三角洲田园公园的发展归纳为六大发展模式。同时 ,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经验 ,进一步探讨了今后我国田园公园的发展契机、主题与设计、规模与经营、规范性和政策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公园 珠江三角洲 模式 中国 发展 旅游业
下载PDF
我国三大都市圈发展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何 白庆华 《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40,共5页
都市圈是由功能互补、运用协同的城市群体所形成的城市区域;目前我国形成的三大都市圈主要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者各有优势;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面临着区域协调、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
关键词 都市圈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唐 城市群体 城市区域 区域协调 产业结构趋同 中国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潜在生态风险:土壤重金属活化 被引量:32
12
作者 周国华 谢学锦 +3 位作者 刘占元 陈明 张勤 范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88-1093,共6页
珠江三角洲典型土壤模拟酸雨提取实验表明,土壤酸缓冲能力为菜园土大于水稻土大于赤红壤。酸化过程早期,铝铁胶体吸附共沉淀导致重金属溶出量增长不明显甚至下降;进一步酸化时,多数元素溶出量与加入酸量呈显著正相关。计算表明,在pH=4.... 珠江三角洲典型土壤模拟酸雨提取实验表明,土壤酸缓冲能力为菜园土大于水稻土大于赤红壤。酸化过程早期,铝铁胶体吸附共沉淀导致重金属溶出量增长不明显甚至下降;进一步酸化时,多数元素溶出量与加入酸量呈显著正相关。计算表明,在pH=4.5的酸雨作用下,溶液中Hg、Mn、Pb、Fe(以Fe2O3表示)浓度已超出II级地表水标准,Cu、Zn大大高于渔业用水标准。可见,土壤元素活化溶出对水体生态环境有潜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金属元素 酸雨作用 活化溶出 水质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珠三角公路通达性演化及其对城市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梅志雄 徐颂军 欧阳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3-520,共8页
将空间句法模型与GIS结合,基于1990年、2009年公路网数据,定量分析1990年以来珠三角公路网通达性时空演变,进而探讨其对城市潜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20 a来,珠三角公路网拓扑连接等级差异趋于缩小、整体通达性显著提高,但核心区... 将空间句法模型与GIS结合,基于1990年、2009年公路网数据,定量分析1990年以来珠三角公路网通达性时空演变,进而探讨其对城市潜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20 a来,珠三角公路网拓扑连接等级差异趋于缩小、整体通达性显著提高,但核心区内部和外部路网发育差距趋于扩大;②公路通达性总体上呈"核心-外围"结构,核心区范围不断扩大,至2009年以广-佛核心都市区、深-莞-惠都市区为最高,向外围逐渐递减,并形成了"∧"型高集成度轴线分布带及由此向外放射状延伸的态势;各等级公路轴线分布格局变化空间分异明显,公路网拓扑连接的区域不均衡性更加明显;三大地带公路通达性空间差异明显,中部最高且提高较快,东部次之但与中部差异趋于缩小,西部相对最低且与中、东部的差异进一步扩大;③公路网总体布局上智能性、可理解性有较大提高,但核心区外部公路智能度仍普遍较差;④公路通达性与城市潜力呈正相关性并得到增强,公路交通对城市潜力变化影响更加显著,但2009年仍属中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路网 通达性 城市潜力 珠三角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北部晚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32
14
作者 郑卓 王建华 《热带海洋》 CSCD 1998年第3期1-9,共9页
采用孢粉分析的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区多个钻孔进行了古植被和古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的孢粉组合存在明显区别,更新世时期以木本植物为主,而全新世表现为蕨类孢子和草本花粉的大幅度增加。该特征反映了更新... 采用孢粉分析的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区多个钻孔进行了古植被和古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的孢粉组合存在明显区别,更新世时期以木本植物为主,而全新世表现为蕨类孢子和草本花粉的大幅度增加。该特征反映了更新世本区为河漫滩洼地沉积为主,局部受海侵影响,而全新世为海湾河口相沉积。根据木本植物花粉不同组分的含量变化以及某些气候敏感属种的出现,可以推论晚更新世亚间冰期的年平均气温比现今低2-4℃左右,盛冰期则低6℃以上,到全新世中期以后形成了与现代相似的明显受季风影响的常绿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分析 珠江三角洲 晚第四纪 古环境 古植物群
下载PDF
跨市轨道交通溢价回收策略与多层级管治:以珠三角为例 被引量:30
15
作者 林雄斌 杨家文 +3 位作者 李贵才 刘龙胜 栾晓帆 陈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230,共9页
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跨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应对交通拥堵,引导土地开发与通勤结构,促进区域一体化的策略。面对轨道交通巨额建设运营成本,多层级政府管治(Multi-level Governance)下的投融资模式和溢价回收(Value Capture)策略成... 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跨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应对交通拥堵,引导土地开发与通勤结构,促进区域一体化的策略。面对轨道交通巨额建设运营成本,多层级政府管治(Multi-level Governance)下的投融资模式和溢价回收(Value Capture)策略成为推动跨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基础。目前,对跨市交通设施的溢价回收和多层级管治还缺乏系统讨论。以珠三角为例,实证分析跨市轨道交通多层级政府的合作博弈、投融资模式与溢价回收策略,重点论述由"省部合作"向"省市合作"联合开发的溢价回收策略转变。研究发现,珠三角跨市轨道交通联合开发面临土地、规划和财税等制度约束以及政府间利益博弈,省政府主导的"省市合作"交通土地综合开发模式超越单个城市政府,实现区域层面的交通溢价回收,能为中国城际轨道交通融资和多层级管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市交通 溢价回收 多层级管治 城际轨道交通 珠三角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叶长盛 董玉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0-335,F0004,共7页
该文以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在分析1990、2000和2006年3个时期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基础上,应用分形维数模型计算出珠江三角洲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对其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应用... 该文以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在分析1990、2000和2006年3个时期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基础上,应用分形维数模型计算出珠江三角洲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对其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了分形特征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面积快速扩张,耕地、林地面积迅速减少,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稳定性不断增强,水域空间结构最复杂,未利用土地最简单,水田、城镇用地、未利用土地的空间结构趋向复杂,其余地类的空间结构趋向简单。各市(区、县)分形特征差异明显,分形变化各不相同。分形特征主要受图斑自身几何性质的影响,人口因素影响在减弱,三大产业中以第一产业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形 区域差异 机制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锰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5
17
作者 梁国玲 孙继朝 +5 位作者 黄冠星 荆继红 刘景涛 陈玺 张玉玺 杜海燕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906,共8页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的含量及其成因,笔者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3组地表水样。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锰含量在未检出至8.32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34mg/L,超标率达49.4%。在该区9个地级市范围都存在地下水...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的含量及其成因,笔者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3组地表水样。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锰含量在未检出至8.32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34mg/L,超标率达49.4%。在该区9个地级市范围都存在地下水锰超标现象。区内地下水的锰含量与总溶解固体(TDS)、化学需氧量(COD)以及HCO3ˉ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E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含量的分布与该地区的工业化程度以及所处的补、径、排条件密切相关。影响该地区地下水锰含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条件、地下水的总溶解固体、上覆盖层性质、地下水径流条件以及含水层介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锰含量 分布特征 成因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城市功能网络视角的城市联系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涛 仝德 李贵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6-313,共8页
以城市功能的演进历程为城市联系研究的新视角,构建了城市联系的城市功能网络分析框架。其中,城市功能网络由功能要素、联系通道和作用载体三部分组成,是城市功能在多元、差异和互补的基础上通过有形或无形的联系通道,以实体或虚拟的空... 以城市功能的演进历程为城市联系研究的新视角,构建了城市联系的城市功能网络分析框架。其中,城市功能网络由功能要素、联系通道和作用载体三部分组成,是城市功能在多元、差异和互补的基础上通过有形或无形的联系通道,以实体或虚拟的空间"流"为作用载体形成的城市功能空间网络化结构。基于城市功能网络的概念内涵,以珠江三角洲城市功能网络的演化历程为实例,演示了该地区城市联系的演化历程和空间特征,探索了城市联系的城市功能网络分析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 城市联系 城市功能网络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英 孙继朝 +4 位作者 黄冠星 荆继红 陈玺 刘景涛 张玉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0-196,共7页
在分析对比国内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数理统计方法,运用国际通用统计软件SPSS,对珠江三角洲地下水水质指标TDS、Cl-、SO24-、TFe环境背景值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认为地形地貌、区域水动力条件及... 在分析对比国内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数理统计方法,运用国际通用统计软件SPSS,对珠江三角洲地下水水质指标TDS、Cl-、SO24-、TFe环境背景值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认为地形地貌、区域水动力条件及海水入侵等因素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指标的空间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其结果为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背景值 地下水 指标 数理统计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中部子平原形成演变机理研究——以大鳌平原为例 被引量:20
20
作者 吴超羽 何志刚 +3 位作者 任杰 包芸 莫文渊 韦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4-827,共14页
海侵盛期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演进受到原始地貌的控制,潮汐动力和河流作用被复杂的地貌单元分割和重塑。珠江三角洲中部平原依据其演进过程的空间位置和边界,相关的动力系统可以分成若干子平原,分别是番禺平原、顺德平原和大鳌平原... 海侵盛期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演进受到原始地貌的控制,潮汐动力和河流作用被复杂的地貌单元分割和重塑。珠江三角洲中部平原依据其演进过程的空间位置和边界,相关的动力系统可以分成若干子平原,分别是番禺平原、顺德平原和大鳌平原。文章着重报道大鳌平原海侵盛期以来的形成演变机理的研究成果。基于收集的1700余个各类钻孔资料和本课题野外钻取的18个钻孔,进行了210个14^C测年和沉积物粒度等相关分析,应用本课题开发的PRD-LTMM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计算6000年以来的古珠江河口湾的流场、泥沙浓度场、冲淤厚度和岸线演变,以及对上述结果的地貌动力分析,揭示了大鳌子平原各主要沉积体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沉积动力机理。结果表明:1)大鳌子平原是外部海洋和河流等动力经过古磨刀门、古横门和五桂山所改造的复杂地貌动力环境下形成的;2)大鳌子平原可以依据其沉积动力结构进一步分成至少3个主要的动力沉积单元,分别是古磨刀门大鳌沙涨潮三角洲、五桂山北麓边沿沉积体和磨刀门-古横门汇潮点沉积体;3)3000-2500aB.P.的短暂高海面,导致古海湾纳潮量相应增大,出现大鳌沙第2次高沉积期。反映了局部小尺度动力结构与三角洲地形演进及海洋动力变化的密切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子平原 长周期模型 地貌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