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北壮族传统村落门楼研究
1
作者 刘旭红 罗婷 +1 位作者 邹世杰 何俊伟 《中外建筑》 2023年第9期111-117,共7页
粤北壮族门楼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地域特色与保护价值。梳理该地区门楼的选址、功能、类型形制及其装饰艺术,分析自然条件、民族文化、社会环境等因子对门楼形成的影响,挖掘并总结该地区门楼建筑的形成机制和发展逻辑,明晰该... 粤北壮族门楼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地域特色与保护价值。梳理该地区门楼的选址、功能、类型形制及其装饰艺术,分析自然条件、民族文化、社会环境等因子对门楼形成的影响,挖掘并总结该地区门楼建筑的形成机制和发展逻辑,明晰该门楼的形成内因及其背后的文化特征,为粤北壮族地区“乡愁”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壮族 门楼 民族文化融合 形成机制
下载PDF
粤北壮族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征及更新策略研究——以广东连山杨愈将故居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旭红 江慧莹 黄美玲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25-332,共8页
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杨愈将故居作为粤北壮族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传统民居实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及民族性特征。基于实地调研,运用数字化技术收录故居完整信息,从选址、平面布局、空间格局、营造技艺、装饰艺术5个方面解析多元民... 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杨愈将故居作为粤北壮族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传统民居实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及民族性特征。基于实地调研,运用数字化技术收录故居完整信息,从选址、平面布局、空间格局、营造技艺、装饰艺术5个方面解析多元民族文化互相渗透融合的建筑特征,并结合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背景,探究新时代语境下乡村建设与民居保护利用交融互促的创新路径,以期为民族地区村落保护和文化传承提供适宜的策略,推动广东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壮族地区 杨愈将故居 建筑特征 更新策略
下载PDF
粤北壮族传统村落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以连山县上帅镇陈屋村为例
3
作者 刘旭红 龚艳芬 +1 位作者 黄美玲 江慧莹 《中外建筑》 2023年第7期120-125,共6页
广东壮族自古以来在粤、桂、湘三省交界处的丘陵河谷地带聚族而居,境内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繁茂丰富的资源禀赋,历来吸引了大批外来移民到此落籍谋生。自宋元以来境内已形成壮、瑶、汉多民族交错杂居格局,多元民族文化特征显著,蕴藏着... 广东壮族自古以来在粤、桂、湘三省交界处的丘陵河谷地带聚族而居,境内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繁茂丰富的资源禀赋,历来吸引了大批外来移民到此落籍谋生。自宋元以来境内已形成壮、瑶、汉多民族交错杂居格局,多元民族文化特征显著,蕴藏着丰富的地域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借鉴空间演变相关理论,以历史变迁视角梳理粤北壮族传统村落形成的历史社会背景,并选取典型壮族村落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上帅镇陈屋村为研究案例,追溯村落发展源流和分析空间形态演变特征,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4个方面揭示其空间演进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陈屋村形成发展的本质,以期为粤北壮族传统村落风貌保护规划和多元民族互动关系研究提供史料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壮族 传统村落 空间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粤北壮族民间故事主要艺术特色分析
4
作者 陈森平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9-42,共4页
世代的粤北壮族同胞,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使各种民间文学形式得以广泛流传。民间故事就是这些文学形式当中的一朵奇葩。为了挖掘民族文化遗产,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本文从粤北壮族民间故事的分类入手,着重分析了... 世代的粤北壮族同胞,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使各种民间文学形式得以广泛流传。民间故事就是这些文学形式当中的一朵奇葩。为了挖掘民族文化遗产,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本文从粤北壮族民间故事的分类入手,着重分析了壮族民间故事的主要艺术特色,这对加强民族团结,推进民族地区大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壮族 民间故事 艺术特色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