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7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热河地区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格局的形成 被引量:16
1
作者 颜廷真 陈喜波 韩光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8-115,共8页
清初政府为了管理热河地区蒙古诸部 ,实行了盟旗制度。随着蒙地的开垦 ,汉人移居 ,为了加强管理 ,府厅州县遂之设立 ,从而出现了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分布的格局。
关键词 热河地区 盟旗和府厅州县 交错格局 清代
原文传递
鄩氏诸器铭文及其相关历史问题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絜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6,157,共14页
周代金文所见之鄩氏,应该是文献失载的子姓之国或子姓之族,乃殷商王族之支庶,或为殷末征人方的直接产物,其地望大致在今山东济南附近。周人入主中原后,鄩氏臣服于有周,甚至直接成了齐国的附庸。两周之际,该族曾经与曹姓之邾、任姓之吕... 周代金文所见之鄩氏,应该是文献失载的子姓之国或子姓之族,乃殷商王族之支庶,或为殷末征人方的直接产物,其地望大致在今山东济南附近。周人入主中原后,鄩氏臣服于有周,甚至直接成了齐国的附庸。两周之际,该族曾经与曹姓之邾、任姓之吕或曹姓之莒等小国联姻。春秋晚期,则为强齐所吞并。而传统的莒国改姓之说,尚有疑点,曹姓之说或更为可靠。至于鄩仲匜铭中的"(?)",实为"吕子"二字的合文,其中的"(?)"符,是借笔合文的指示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青铜器铭文 鄩族 族姓 地望
原文传递
湖北宜昌万福垴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超 符德明 +6 位作者 郝勤建 黄文新 单思伟 肖承云 瞿磊 黄帆 赵芳超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5,F0002,F0003,共27页
万福垴遗址是一处大型周代聚落遗址。遗存可分为三期,年代分别为西周晚期、春秋早期、春秋中期。遗址汇聚了鄂东乃至长江下游和峡江地区及长江上游的多种文化因素,同时与周文化保持了非常亲密的亲缘关系,呈现出多元文化因素融合的特征... 万福垴遗址是一处大型周代聚落遗址。遗存可分为三期,年代分别为西周晚期、春秋早期、春秋中期。遗址汇聚了鄂东乃至长江下游和峡江地区及长江上游的多种文化因素,同时与周文化保持了非常亲密的亲缘关系,呈现出多元文化因素融合的特征。但究其主要文化内涵仍属楚文化范畴,又出土有一批青铜重器,在鄂西地区较为少见,对研究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福垴遗址 分期 楚文化
原文传递
冀北周代青铜文化初探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建华 《中原文物》 2000年第5期22-30,共9页
河北北部是中国北方文化带的一个重要地区,其中属于周代的青铜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根据出土的青铜器可以将其分为五群,分别以昌平白浮墓、延庆西拨子窖藏、平泉东南沟遗存、延庆军都山东周墓地和张家口白庙四、五类遗存为代表。前四群... 河北北部是中国北方文化带的一个重要地区,其中属于周代的青铜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根据出土的青铜器可以将其分为五群,分别以昌平白浮墓、延庆西拨子窖藏、平泉东南沟遗存、延庆军都山东周墓地和张家口白庙四、五类遗存为代表。前四群属北方文化,最后一群属中原燕文化。第四群最为复杂,它应属狄人文化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北部 周代 青铜文化
原文传递
应公鼎铭与周代宗法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絜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7,共10页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新出应公鼎,其铭文有重新释读的必要,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促使今人对周人是否行日名之制、周代宗统君统之关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该器铭文的"■"字,属祭祀动词,其义或与进献稻粱祭祀祖神相关。"珷...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新出应公鼎,其铭文有重新释读的必要,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促使今人对周人是否行日名之制、周代宗统君统之关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该器铭文的"■"字,属祭祀动词,其义或与进献稻粱祭祀祖神相关。"珷帝日丁"是指周武王。武王以日名为称,纯属个别现象,既不能说明应国始终行日名之制,更无法证明姬周王室有类似习俗。综观文献及相关铜器铭文资料,西周及春秋时期并无后世礼家所谓的"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之礼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青铜器铭文 应公鼎 日名制 宗法制
下载PDF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料珠和料管的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干福熹 胡永庆 +2 位作者 董俊卿 王龙正 承焕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5-1016,共12页
为了探明我国早期(西周至春秋时期)料珠和料管的材质和制作方法,利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激光Raman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量技术,对河南省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的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的料珠和料管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 为了探明我国早期(西周至春秋时期)料珠和料管的材质和制作方法,利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激光Raman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量技术,对河南省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的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的料珠和料管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周早期的料珠是发生了晶态转变为非晶态、非晶态包裹晶态现象的硅酸镁质玉石,而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料珠和料管系人工用较纯的石英砂添加少量青铜冶炼后的炉渣或矿渣,在低温(700~800℃)烧制而成的釉砂(石英砂,faience),是古玻璃的前身。此前一般笼统地认为中国釉砂起源于西周至春秋时期,截至目前中国釉砂最早可追溯到西周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珠和料管 玉石 釉砂 周朝 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 X射线衍射
原文传递
周初二伯考--兼论周代伯老制度 被引量:14
7
作者 冯时 《中原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25-35,2,共11页
对周初二伯与周代伯老制度的过往研究多重于传世文献,而对西周金文史料利用不足。通过对西周铭文的考证,结合对西周分封与巡省制度的分析,揭示周初成王于平叛三监之乱的返途中授政二伯的事实。二伯初以周公、召公充任,分主东、西二方事... 对周初二伯与周代伯老制度的过往研究多重于传世文献,而对西周金文史料利用不足。通过对西周铭文的考证,结合对西周分封与巡省制度的分析,揭示周初成王于平叛三监之乱的返途中授政二伯的事实。二伯初以周公、召公充任,分主东、西二方事务。后毕公高继周公而为东伯。二伯之设旨在辅相周室,助王以安天下。康王之后,天下大定,二伯制度遂废,代之而起的是在周初二伯之制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伯老制度。这一制度不仅见于金文直录,而且于以事纪年及屏位制度中也有明确的反映。伯老制度至昭王时期而完善,成为终行于周王朝的固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二伯 伯老
下载PDF
西安市长安区唐戴胄夫妇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晶 朱连华 +1 位作者 张小丽 郭昕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8-59,F0002,共23页
2014年,唐太宗时期民部尚书戴胄及夫人菀氏墓被发现并发掘。两墓东西并列分布,同茔并穴合葬,为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单室土洞墓,出土遗物100余件。两墓均有壁画,戴胄墓壁画保存较好,为屏风式分栏平列结构,内容有拄刀仪卫武士、侍者、立部乐... 2014年,唐太宗时期民部尚书戴胄及夫人菀氏墓被发现并发掘。两墓东西并列分布,同茔并穴合葬,为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单室土洞墓,出土遗物100余件。两墓均有壁画,戴胄墓壁画保存较好,为屏风式分栏平列结构,内容有拄刀仪卫武士、侍者、立部乐伎等。两墓均出土墓志,为隋末唐初历史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长安区 戴胄 菀氏 土洞墓 唐代
原文传递
周代宫室考述 被引量:13
9
作者 沈文倬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37-44,共8页
周代士、卿大夫、诸侯、天子等不同爵位者在住宅上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贫苦人民只有一间房子,一室、一门;无宗庙。士是一室一房一堂,有正寝无燕寝而有下室,二门(外门、寝门);宗庙有一。卿大夫是一室二房一堂,有正寝又有燕寝一,二... 周代士、卿大夫、诸侯、天子等不同爵位者在住宅上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贫苦人民只有一间房子,一室、一门;无宗庙。士是一室一房一堂,有正寝无燕寝而有下室,二门(外门、寝门);宗庙有一。卿大夫是一室二房一堂,有正寝又有燕寝一,二门(外门、寝门);宗庙有三。诸侯有正(路)寝,又有燕寝三,三门(皋门、应门、路门)三朝(燕朝、内朝、外朝),设二观;宗庙有五。天子有正(路)寝,又有燕寝五,五门(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三朝,设二观;宗庙有五,别有二祧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宫室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下载PDF
周人祭天以祖配天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天宇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26,共3页
周人举行郊天礼时要以祖配天而祭。周代祭天的最高祀典就是郊天礼,举行郊天礼时以始祖后稷配祭,这是周人祭天礼的常制,然亦不只是以后稷配祭。文献中还有所谓祭之礼,实为宗庙祭礼,与周人郊天配祖的制度无关。
关键词 周代 郊天 后稷配天 稀祭
下载PDF
周代南方的“金道锡行”试析--兼论青铜原料集散中心“繁汤”的形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易德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6-154,共9页
青铜时代,制作青铜器的青铜原料及其运输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青铜原料的运输路线即"金道锡行",在夏商周时期无疑是存在的。结合传世文献、考古及科技考古的证据综合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应是周代重要的铜料和锡料产地,并... 青铜时代,制作青铜器的青铜原料及其运输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青铜原料的运输路线即"金道锡行",在夏商周时期无疑是存在的。结合传世文献、考古及科技考古的证据综合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应是周代重要的铜料和锡料产地,并由此形成了南方的"金道锡行"。周代南方通往中原王朝和诸侯国的"金道锡行"可能有两条:途经江汉地区的"金道锡行"和途经江淮地区的"金道锡行",每条路线还存在若干支线。周代的青铜原料集散地"繁汤",可能与这两条通道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原料 金道锡行 周代 科技考古 繁汤
下载PDF
郑州地区周代农作物资源利用研究:以荥阳官庄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唐丽雅 郑越 +3 位作者 朱津 田洁 郜向平 韩国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9-143,共15页
夏商周时期,黄河流域地区的农业经济出现了新变化,即史前时期传入中国的小麦冲击了粟类作物的主导地位,在这一大背景下对中原地区进行农业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环嵩山地区是中原的腹地,对官庄遗址的浮选研究丰富了这一地区植物利用的... 夏商周时期,黄河流域地区的农业经济出现了新变化,即史前时期传入中国的小麦冲击了粟类作物的主导地位,在这一大背景下对中原地区进行农业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环嵩山地区是中原的腹地,对官庄遗址的浮选研究丰富了这一地区植物利用的资料。官庄遗址(34°51′06″N,113°22′28″E)是位于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的一处周代遗址,该遗址共进行过两次浮选,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1-2012年度第二次浮选所得样本,发掘共获得82份浮选土样,其中包含53个"大单位"的土样,采集土样总量共872 L,主要来自地层、房址、灰坑、井、火膛和陶器内填土,浮选过程使用塑料小水桶和80目标准分样筛。本次浮选获得炭化植物种子10509粒,出土农作物包括粟、黍、小麦、大豆、豇豆属植物和大麻,非农作物种类丰富,多达25种。将官庄与其他周代遗址相比,两次浮选显示官庄遗址虽然一直维持着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传统,但农业生产结构中的其他部分似与两周时期全国农业经济的时代特点有所差异。两周时期,小麦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位几乎与粟不相上下,黍似乎已成为一种次要的旱地作物,但官庄遗址小麦的出土概率始终未高于粟,在春秋中期以后则出现了黍的出土概率反而大于小麦的现象,这可能受到了冷干气候、政治局势动荡或遗址功能等因素的影响。官庄先民似不喜食稻米,一方面大概是由于冷干气候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能是周朝统治阶层饮食习惯的制约。在丝绸之路开通以前,藜科和豆科植物应是中国家畜饲料的主要来源;丝绸之路开通后,苜蓿作为优良饲料传入中国,饲料的获取方式、饲料种类、家畜的饲养水平、肉类资源的供应、农田土壤的改良都将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对官庄遗址植物遗存的分析不仅深化了对该地周代农业经济的研究,更为探讨两周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地区 周代 农作物 官庄遗址
原文传递
帝、天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筱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6-119,共4页
从异源到合一,是帝、天关系演变的基本线索。帝之原型是商人的祖先帝喾,天之原型是周人的祖先天鼋,二者的演变轨迹相同,都由氏族祖先神变为华夏至上神。帝、天的本质共性是:皆原始父家长权威在神界的延伸和升华,也是远古部族英雄崇拜的... 从异源到合一,是帝、天关系演变的基本线索。帝之原型是商人的祖先帝喾,天之原型是周人的祖先天鼋,二者的演变轨迹相同,都由氏族祖先神变为华夏至上神。帝、天的本质共性是:皆原始父家长权威在神界的延伸和升华,也是远古部族英雄崇拜的投射和提升。周代帝、天融合,但帝、天的融合并非在西周立国之初突然发生,而是自商王朝鼎盛之时小邦周对大国商的文化歆羡和文化认同的历史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 周代
下载PDF
周代“归宁”礼俗考略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国辉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90,共6页
"归宁"礼俗当是客观存在的古礼,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施行,并在周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穀梁传》中"妇人既嫁不踰竟"的说法当是后来引入的观念,其目的是严格限制出嫁女子的活动,防止淫乱行为。周代"... "归宁"礼俗当是客观存在的古礼,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施行,并在周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穀梁传》中"妇人既嫁不踰竟"的说法当是后来引入的观念,其目的是严格限制出嫁女子的活动,防止淫乱行为。周代"归宁"礼俗最初指的是出嫁女子回本家向父母问安,但时至春秋动荡之世,出嫁女子"归宁"的对象已经越出了其父母的范围,扩大到本家的其他重要成员上;"归宁"的时间也相应延伸到其父母去世以后。后世的"归宁"礼俗常指出嫁女子回本家省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妇女 归宁
下载PDF
2008年湖北省丹江口市观音坪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文娟 曾桂莲 +7 位作者 杨磊 符德明 杨力 黄春国 黄文新 杨海莉 岑东明 段涛涛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5,143-144,共38页
观音坪遗址是鄂西北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其文化内涵主要包含屈家岭文化、周文化和汉代三个时期遗存。从观音坪遗址发掘的情况看,屈家岭文化仍承袭仰韶文化发展而来,陶器特征个体较大,鼎足形态较丰富,器盖钮多花边,器物腹部多按鸡... 观音坪遗址是鄂西北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其文化内涵主要包含屈家岭文化、周文化和汉代三个时期遗存。从观音坪遗址发掘的情况看,屈家岭文化仍承袭仰韶文化发展而来,陶器特征个体较大,鼎足形态较丰富,器盖钮多花边,器物腹部多按鸡冠状銴,其文化面貌既有中原文化特征又有江汉地区文化因素,反映出汉水中上游文化因素与周边文化此消彼长、相互交融发展,形成一种混融性地域文化特色。西周文化以包制鬲足、瘪裆鬲为特色,较多的保留了中原周文化风格,其文化因素的主体应源于中原周文化,属于周文化范畴,这充分反映出中原周文化对此地有较深的影响。东周时期出现了具有楚文化典型特征的联裆鬲和盂,反映出中原周文化对南方统治势力逐渐减弱,楚文化势力不断增强,形成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通过本次发掘,进一步了解到观音坪遗址的文化面貌,对研究屈家岭文化的传承、中原周文化南渐以及楚文化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丹江口市 观音坪 屈家岭文化 周文化 汉代
下载PDF
商周螺钿漆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洪石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90,共14页
螺钿漆器是嵌蚌饰漆器的通称,周代称为蜃器,主要作为祭器使用。商周螺钿漆器多出自当时王畿内大型墓葬,主要有豆、罍、方彝、案、俎、禁、抬盘、鼍鼓、磬架、车等,以豆、罍为多,花纹由彩绘与蚌饰组成,蚌泡的孔内嵌绿松石片。蚌饰较厚,... 螺钿漆器是嵌蚌饰漆器的通称,周代称为蜃器,主要作为祭器使用。商周螺钿漆器多出自当时王畿内大型墓葬,主要有豆、罍、方彝、案、俎、禁、抬盘、鼍鼓、磬架、车等,以豆、罍为多,花纹由彩绘与蚌饰组成,蚌泡的孔内嵌绿松石片。蚌饰较厚,厚度在1毫米以上。漆器嵌蚌饰后再彩绘,多为红彩。墓主身份等级很高,有商王,也有公卿或侯伯等。螺钿漆器的起源可追溯至夏代,周代有专门的"掌蜃"官负责管理蜃物,西周以后,螺钿工艺衰落,唐代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 周代 漆器 螺钿工艺 蜃器
原文传递
周代宫城制度中庙社朝寝的布局辨析——基于周代鲁国宫城的营建模式复原方案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悦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76,共5页
首先研究了《周礼》所描述下的西周宫城制度 ,梳理后世几家重要注说 ,进行模式归纳 ;进而以鲁国都城为个案研究 ,寻先秦文献与考古线索作其春秋时期宫城营建模式的的复原方案 ,与前述《周礼》模式比照 ,认为在西周春秋时期宫城的复原研... 首先研究了《周礼》所描述下的西周宫城制度 ,梳理后世几家重要注说 ,进行模式归纳 ;进而以鲁国都城为个案研究 ,寻先秦文献与考古线索作其春秋时期宫城营建模式的的复原方案 ,与前述《周礼》模式比照 ,认为在西周春秋时期宫城的复原研究中不应带有“左祖右社”之《周礼》习见 ,同时尝试提出中国西周春秋宗礼制度时期“择中立庙”的宫城 (甚至都城 )制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宫城制度 《周礼》 鲁都曲阜
下载PDF
江苏泰州城南水关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7
18
作者 杭涛 王为刚 +3 位作者 徐志明 张伟 周艳明 郭正军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52,共10页
2009年末到2010年6月间,江苏泰州城南水关遗址经过抢救性考古发掘,揭示出修筑于后周和宋之间的早晚两期水关遗迹和吊桥基座,出土了宋以来的陶瓷器、铭文砖、钱币等文物,为研究水关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水关的发现同时为研究宋代以来... 2009年末到2010年6月间,江苏泰州城南水关遗址经过抢救性考古发掘,揭示出修筑于后周和宋之间的早晚两期水关遗迹和吊桥基座,出土了宋以来的陶瓷器、铭文砖、钱币等文物,为研究水关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水关的发现同时为研究宋代以来泰州城市布局提供了参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泰州 水关遗址后周 清城市布局
原文传递
从金文看两周婚姻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兆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从两周金文可以看出当时婚姻关系:明言婚娶,载明夫方信息,铭文本身表明夫妇关系、子母关系,器铭之间互证可明确的婚姻关系。金文结合传世文献可看出:女性称谓首字所标示的父方信息、夫方信息,判断夫妇婚姻关系,从两周金文并结合遗存看... 从两周金文可以看出当时婚姻关系:明言婚娶,载明夫方信息,铭文本身表明夫妇关系、子母关系,器铭之间互证可明确的婚姻关系。金文结合传世文献可看出:女性称谓首字所标示的父方信息、夫方信息,判断夫妇婚姻关系,从两周金文并结合遗存看婚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周代 婚姻
下载PDF
涑水上游周代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文武 吕赵力 +1 位作者 苏静 田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24,共12页
涑水上游是周代晋文化的重要分布区。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保护研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曾于2003—2006年对这一地区进行过区域系统调查,当时的工作重点是勘新石器及夏商时期的遗址,同时对周代遗址有所关注。2013... 涑水上游是周代晋文化的重要分布区。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保护研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曾于2003—2006年对这一地区进行过区域系统调查,当时的工作重点是勘新石器及夏商时期的遗址,同时对周代遗址有所关注。2013年,为深入了解这一区域周代考古学化概况,联合考古队又在涑水上游的部分地区进行了考古调查。调查工作的重点是对周代遗址勘察。通过调查,我们对这一区域的周代遗址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并获取了一些考古遗物,为究这一区域的周代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考古资料表明,这一区域在周代是人类较为密集的地区其中不乏一些范围较大、规格较高的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涑水上游 周代 晋文化 上郭村 古曲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