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山东鲁中南地区周-汉代人骨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尚虹
韩康信
王守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对 11例出土于山东省鲁中南地区保存较好的周 -汉代颅骨进行测量研究。在颅、面部测量特征的比较上 ,这批头骨与鲁北地区同时代头骨特征类似 ,都属于东亚蒙古人种类型。与周邻地区古代人群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鲁中南...
本文对 11例出土于山东省鲁中南地区保存较好的周 -汉代颅骨进行测量研究。在颅、面部测量特征的比较上 ,这批头骨与鲁北地区同时代头骨特征类似 ,都属于东亚蒙古人种类型。与周邻地区古代人群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鲁中南周 -汉代组人群与黄河流域古代类群的亲缘关系比与华南组的更接近 ,这组人群与西日本弥生人接近的程度明显大于与绳文人接近的程度。本研究支持在现代日本人的起源中有源自中国大陆特别是华北东部地区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汉代
人骨
鲁中南
体质人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汉时代军事主题音乐图像综考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荣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1-188,共8页
文章通过遗存周汉时代军事主题音乐图像和史料文献的互证研究,认为周代的军乐已形成了战阵用乐和军礼用乐两种类型。周代的"钟磬乐"和"干戚舞"不仅用于宫廷礼乐"雅乐",而且也用于"五礼"之中的...
文章通过遗存周汉时代军事主题音乐图像和史料文献的互证研究,认为周代的军乐已形成了战阵用乐和军礼用乐两种类型。周代的"钟磬乐"和"干戚舞"不仅用于宫廷礼乐"雅乐",而且也用于"五礼"之中的军礼用乐"军乐"。其次是周汉时代的军乐有着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其战阵用乐呈现由鼓角齐鸣到钟鼓铿锵为主体的发展路径,军礼用乐则呈现由"钟磬乐"向"鼓吹乐"的重大转型。汉代军乐在沿袭周代传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重大变革,特别是军礼用乐出现了常用乐器、组合模式、展演方式、乐用功能和音乐风格等方面的转型变化,且还作为"新雅乐"用于宫廷的祭祀、典礼等活动。周汉时代的军乐传统,成为后世两千年封建社会军乐传承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音乐图像学
周汉时代
军乐图像
战阵用乐
军礼用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高平李家庄冶铁遗址的调查
3
作者
无
赵杰
+2 位作者
李辉(摄影/绘图)
张建军
高鹏飞
《文物季刊》
2023年第1期3-8,共6页
李家庄冶铁遗址位于山西省高平市李家庄村东,总面积近24万平方米。遗址密布坩埚碎片、炉渣、炉灰和少量铁块等冶铁废弃物堆积,最厚处达7米。坩锅数量丰富,与河南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和洛阳吉利东汉墓出土坩锅相似。采集的陶豆、绳纹陶片等...
李家庄冶铁遗址位于山西省高平市李家庄村东,总面积近24万平方米。遗址密布坩埚碎片、炉渣、炉灰和少量铁块等冶铁废弃物堆积,最厚处达7米。坩锅数量丰富,与河南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和洛阳吉利东汉墓出土坩锅相似。采集的陶豆、绳纹陶片等具有东周两汉的特征。遗址时代约为东周两汉时期。李家庄冶铁遗址是晋东南地区冶金考古的重要发现,也为探讨晋东南地区东周铁器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平市
李家庄冶铁遗址
东周两汉时期
冶金考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出土石范看东周至秦汉时期石范铸钱工艺
被引量:
2
4
作者
黄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共13页
东周时期,铜铸币开始广泛流通。铸钱工艺脱胎于青铜器范铸技术,因此早期的铸钱一般都在青铜器铸造作坊进行。在中国古代存在着石范铸造、铜范铸造和泥范铸造三大铸钱工艺传统。石范铸钱工艺的出现和主要使用阶段在东周至秦汉时期,尤其...
东周时期,铜铸币开始广泛流通。铸钱工艺脱胎于青铜器范铸技术,因此早期的铸钱一般都在青铜器铸造作坊进行。在中国古代存在着石范铸造、铜范铸造和泥范铸造三大铸钱工艺传统。石范铸钱工艺的出现和主要使用阶段在东周至秦汉时期,尤其是西汉早期石范铸钱非常流行,此后该工艺几近消失。本文立足于考古材料,尽可能全面搜集已出土的东周至秦汉时期不同钱币种类的石范资料,在此基础上考察石范材质选择、刻制工具、制范技术;根据背范材料、石范使用痕迹,探讨石范的合范浇铸技术,力图对石范铸钱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在石范铸钱工艺研究基础上,又对中国古代石范铸造传统、西汉早期石范铸造工艺兴盛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对石范铸钱工艺在中国古代范铸技术史上的地位做出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秦汉
石范
铸钱工艺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以来的周秦两汉舆制研究综述
5
作者
谢南山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2-65,76,共5页
周秦两汉的舆制研究一直受到史界的关注,由于考古挖掘出土文物的增多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七十年代以来出现了较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包括车舆的制造、技术、形制以及制度等方面。但总体上,关于舆的制度、文化以及象征意义与权力阶层的...
周秦两汉的舆制研究一直受到史界的关注,由于考古挖掘出土文物的增多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七十年代以来出现了较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包括车舆的制造、技术、形制以及制度等方面。但总体上,关于舆的制度、文化以及象征意义与权力阶层的关系等问题上研究还是较为滞后。现就前人的研究成果作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以来
周秦两汉
舆制
综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鉴》周秦汉纪史源问题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德保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23,共7页
《通鉴》取材丰富 ,主要是对以往的历史文献进行鉴别取舍。将《通鉴》与先前有关文献进行比勘分析 ,对于研究《通鉴》的体例、史源、文献特点以及探索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和文献学成就都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
《通鉴》
周秦汉
史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稳定同位素视角下小麦对汉代以前黄河流域先民主食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侯亮亮
贺霞霞
张国华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100,共14页
小麦何时成为我国先民主食结构的重要组成日益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植物考古和历史文献证据的基础上,本文对黄河流域小麦传入的关键时段——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两汉时期——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勾勒...
小麦何时成为我国先民主食结构的重要组成日益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植物考古和历史文献证据的基础上,本文对黄河流域小麦传入的关键时段——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两汉时期——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勾勒出小麦在具体时空范围内对先民食物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距今4000年至3800年前后,小麦开始对河西走廊地区先民食物结构产生冲击。距今3600年前后,小麦开始对甘肃、河湟及其毗邻地区先民的主食结构产生影响。然而,东周至两汉时期,小麦才对黄河中游地区先民的主食结构产生影响。具体而言,西汉至东汉时期,小麦开始对关中地区先民的主食结构产生明显影响。东周至两汉时期,小麦在今山西和今河南地区先民主食结构中的比重明显上升,显然,本时期是小麦推广的关键时期。这可能与冬小麦和石转磨等的出现及利农政策和人口的飞速增长等因素相关。然而,今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和今山东地区的相关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如何精准判断小麦在先民主食结构中的比重,可能依然是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小麦的消费
黄河流域
东周至两汉
原文传递
题名
山东鲁中南地区周-汉代人骨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尚虹
韩康信
王守功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锦州医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金
国家基础科学特殊学科点人才培养基金项目资助 (J9930 0 9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9972 0 11)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 0 0 40 4)提供部分资助
文摘
本文对 11例出土于山东省鲁中南地区保存较好的周 -汉代颅骨进行测量研究。在颅、面部测量特征的比较上 ,这批头骨与鲁北地区同时代头骨特征类似 ,都属于东亚蒙古人种类型。与周邻地区古代人群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鲁中南周 -汉代组人群与黄河流域古代类群的亲缘关系比与华南组的更接近 ,这组人群与西日本弥生人接近的程度明显大于与绳文人接近的程度。本研究支持在现代日本人的起源中有源自中国大陆特别是华北东部地区的因素。
关键词
周-汉代
人骨
鲁中南
体质人类学
Keywords
Human
skeletons
zhou
and
han
dynasties
The
middle
and
the
south
regions
Physical
anthropology
S
han
dong
分类号
Q983.3 [生物学—人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汉时代军事主题音乐图像综考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荣有
机构
浙江音乐学院艺术学研究中心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1-188,共8页
文摘
文章通过遗存周汉时代军事主题音乐图像和史料文献的互证研究,认为周代的军乐已形成了战阵用乐和军礼用乐两种类型。周代的"钟磬乐"和"干戚舞"不仅用于宫廷礼乐"雅乐",而且也用于"五礼"之中的军礼用乐"军乐"。其次是周汉时代的军乐有着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其战阵用乐呈现由鼓角齐鸣到钟鼓铿锵为主体的发展路径,军礼用乐则呈现由"钟磬乐"向"鼓吹乐"的重大转型。汉代军乐在沿袭周代传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重大变革,特别是军礼用乐出现了常用乐器、组合模式、展演方式、乐用功能和音乐风格等方面的转型变化,且还作为"新雅乐"用于宫廷的祭祀、典礼等活动。周汉时代的军乐传统,成为后世两千年封建社会军乐传承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
音乐艺术
音乐图像学
周汉时代
军乐图像
战阵用乐
军礼用乐
Keywords
zhou
and
han
dynasties
Military
Music
Image
Music
Played
in
Battle
Array
Music
Played
in
Military
Salute
分类号
J60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高平李家庄冶铁遗址的调查
3
作者
无
赵杰
李辉(摄影/绘图)
张建军
高鹏飞
机构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
不详
出处
《文物季刊》
2023年第1期3-8,共6页
文摘
李家庄冶铁遗址位于山西省高平市李家庄村东,总面积近24万平方米。遗址密布坩埚碎片、炉渣、炉灰和少量铁块等冶铁废弃物堆积,最厚处达7米。坩锅数量丰富,与河南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和洛阳吉利东汉墓出土坩锅相似。采集的陶豆、绳纹陶片等具有东周两汉的特征。遗址时代约为东周两汉时期。李家庄冶铁遗址是晋东南地区冶金考古的重要发现,也为探讨晋东南地区东周铁器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
高平市
李家庄冶铁遗址
东周两汉时期
冶金考古
Keywords
Gaoping
city
iron
smelting
site
in
Lijiazhuang
Easteren
zhou
and
han
dynasties
Metallurgical
archaeology
分类号
K87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出土石范看东周至秦汉时期石范铸钱工艺
被引量:
2
4
作者
黄娟
机构
天津博物馆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共13页
文摘
东周时期,铜铸币开始广泛流通。铸钱工艺脱胎于青铜器范铸技术,因此早期的铸钱一般都在青铜器铸造作坊进行。在中国古代存在着石范铸造、铜范铸造和泥范铸造三大铸钱工艺传统。石范铸钱工艺的出现和主要使用阶段在东周至秦汉时期,尤其是西汉早期石范铸钱非常流行,此后该工艺几近消失。本文立足于考古材料,尽可能全面搜集已出土的东周至秦汉时期不同钱币种类的石范资料,在此基础上考察石范材质选择、刻制工具、制范技术;根据背范材料、石范使用痕迹,探讨石范的合范浇铸技术,力图对石范铸钱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在石范铸钱工艺研究基础上,又对中国古代石范铸造传统、西汉早期石范铸造工艺兴盛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对石范铸钱工艺在中国古代范铸技术史上的地位做出客观评价。
关键词
东周秦汉
石范
铸钱工艺
Keywords
Eastern
zhou
to
han
dynasties
stone
mold
coin
casting
technique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二十世纪以来的周秦两汉舆制研究综述
5
作者
谢南山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2-65,76,共5页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秦汉时期等级消费研究>(项目编号LS0804)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周秦两汉的舆制研究一直受到史界的关注,由于考古挖掘出土文物的增多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七十年代以来出现了较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包括车舆的制造、技术、形制以及制度等方面。但总体上,关于舆的制度、文化以及象征意义与权力阶层的关系等问题上研究还是较为滞后。现就前人的研究成果作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
二十世纪以来
周秦两汉
舆制
综述
Keywords
since
the
twentieth
century
zhou
Qin
han
dynasties
the
system
of
YU
summary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鉴》周秦汉纪史源问题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德保
机构
南昌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文摘
《通鉴》取材丰富 ,主要是对以往的历史文献进行鉴别取舍。将《通鉴》与先前有关文献进行比勘分析 ,对于研究《通鉴》的体例、史源、文献特点以及探索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和文献学成就都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
《通鉴》
周秦汉
史源
Keywords
Tongjian's
Source
zhou
Qin
and
han
dynasties
分类号
K0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稳定同位素视角下小麦对汉代以前黄河流域先民主食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侯亮亮
贺霞霞
张国华
机构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100,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组学技术解析酸面团的微生物群落合成机制研究”(3217217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稳定同位素视角下北魏平城地区的生业变迁及人群融合研究”(19BKG044)
+2 种基金
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开放基金“稳定同位素视角下距今4000年前后黄土高原西北边缘的生业经济研究”(2022KFG03)
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山西酿造产业研究院[筹])开放基金“高粱酿酒与古法(谷子)酿酒工艺及产品品质比较研究”(XCSXU-KF-202023)
山西大学文瀛青年学者基金。
文摘
小麦何时成为我国先民主食结构的重要组成日益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植物考古和历史文献证据的基础上,本文对黄河流域小麦传入的关键时段——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两汉时期——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勾勒出小麦在具体时空范围内对先民食物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距今4000年至3800年前后,小麦开始对河西走廊地区先民食物结构产生冲击。距今3600年前后,小麦开始对甘肃、河湟及其毗邻地区先民的主食结构产生影响。然而,东周至两汉时期,小麦才对黄河中游地区先民的主食结构产生影响。具体而言,西汉至东汉时期,小麦开始对关中地区先民的主食结构产生明显影响。东周至两汉时期,小麦在今山西和今河南地区先民主食结构中的比重明显上升,显然,本时期是小麦推广的关键时期。这可能与冬小麦和石转磨等的出现及利农政策和人口的飞速增长等因素相关。然而,今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和今山东地区的相关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如何精准判断小麦在先民主食结构中的比重,可能依然是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小麦的消费
黄河流域
东周至两汉
Keywords
stable
isotopes
consumption
of
wheat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from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han
dynasties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山东鲁中南地区周-汉代人骨研究
尚虹
韩康信
王守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周汉时代军事主题音乐图像综考
李荣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山西高平李家庄冶铁遗址的调查
无
赵杰
李辉(摄影/绘图)
张建军
高鹏飞
《文物季刊》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出土石范看东周至秦汉时期石范铸钱工艺
黄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原文传递
5
二十世纪以来的周秦两汉舆制研究综述
谢南山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通鉴》周秦汉纪史源问题
王德保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稳定同位素视角下小麦对汉代以前黄河流域先民主食结构的影响
侯亮亮
贺霞霞
张国华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