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辽金燕京城研究史--城市考古方法论的思考
被引量:
7
1
作者
刘未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97,161,共21页
辽金燕京城研究史由遗迹实录、舆地考证、历史地理、城市考古四个前后相继的学术传统构成。作为最早开展复原研究的古代城市之一,百余年间呈现出多达三十种复原图,且迄今仍存争议。对这一学术史案例的分析,旨在检讨城市考古方法论,总结...
辽金燕京城研究史由遗迹实录、舆地考证、历史地理、城市考古四个前后相继的学术传统构成。作为最早开展复原研究的古代城市之一,百余年间呈现出多达三十种复原图,且迄今仍存争议。对这一学术史案例的分析,旨在检讨城市考古方法论,总结如何合理运用各类文献、地图以及调查、发掘资料,对古今重叠型城市进行复原研究,并对城市考古的解释模式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
燕京城
辽南京
金中都
城市考古
原文传递
金中都与金代文学的盛世风貌
2
作者
张勇耀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4-116,共13页
迁都北京开启了金朝盛世,也是北京文学史由“地域文学”转化为“帝都文学”的开端。依托于不断完善的政治制度、爱好汉文化和汉语文学的帝王、学养深厚的朝廷文官和往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四方文士,中都由地理空间转化为多族文人交融互动的...
迁都北京开启了金朝盛世,也是北京文学史由“地域文学”转化为“帝都文学”的开端。依托于不断完善的政治制度、爱好汉文化和汉语文学的帝王、学养深厚的朝廷文官和往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四方文士,中都由地理空间转化为多族文人交融互动的文学空间。宫阙、市井、寺院、桥梁等成为文人的书写对象,文人书写也在塑造着这些空间。文人对雪、牡丹、荷花的同题集咏折射着金朝盛世,中都空间又使文人创作呈现出典雅平和的盛世风貌。中都作家以及他们的创作实践和文学思想,对南渡文坛和元初文坛具有启幕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中都
盛世书写
文学空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中都西南角城墙夯筑工艺初探
3
作者
谢文驰
付然
+1 位作者
徐华烽
张龙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5期12-16,共5页
金中都城墙始建于天德三年(1151年),地上遗存至今仅西南段三处。本文基于《营造法式》夯筑城墙相关制度、城墙考古发掘与出土材料科学检测,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前人调查成果以及同期城墙实例,探讨金中都西、南两处城墙遗址夯筑流程、筑...
金中都城墙始建于天德三年(1151年),地上遗存至今仅西南段三处。本文基于《营造法式》夯筑城墙相关制度、城墙考古发掘与出土材料科学检测,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前人调查成果以及同期城墙实例,探讨金中都西、南两处城墙遗址夯筑流程、筑基、立柱、夯土成分、夯层以及夯窝等问题,初步揭示两处城墙遗址的夯筑工艺特点,为金中都城墙土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金中都
城墙遗址
营造法式
夯筑工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中都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世仁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3年第2期289-300,共12页
金中都作为12世纪中期中国四个独立政权(金、南宋、西夏、大理)中疆域最大的一个王朝的都城,先后存在了62年。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存在对金中都的价值认识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金中都历史沿革,试图从都城四至、城门、规划格...
金中都作为12世纪中期中国四个独立政权(金、南宋、西夏、大理)中疆域最大的一个王朝的都城,先后存在了62年。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存在对金中都的价值认识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金中都历史沿革,试图从都城四至、城门、规划格局、寺院四方面的推测考证中还原真实的金中都,发掘金中都的文化价值,或可为今后城市建设与规划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中都
历史沿革
文化价值
原文传递
从中都(燕京)到南京(汴京):金王朝的最终覆亡(续)
被引量:
1
5
作者
牛建强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4,23,共5页
蒙古势力从 1 3世纪初崛起于蒙古草原后 ,即开始南向进攻金的控制区 ,随着力量的不断增强而步步进逼。而此时的金朝 ,由于制度体系的变化、军事能力的衰退和官场习气的败坏等因素的作用 ,迅速步入衰微阶段。金宣宗贞三年 (1 2 1 5年 ...
蒙古势力从 1 3世纪初崛起于蒙古草原后 ,即开始南向进攻金的控制区 ,随着力量的不断增强而步步进逼。而此时的金朝 ,由于制度体系的变化、军事能力的衰退和官场习气的败坏等因素的作用 ,迅速步入衰微阶段。金宣宗贞三年 (1 2 1 5年 )的中都沦陷和金哀宗天兴二年 (1 2 3 3年 )的南京陷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都(燕京)
南京(汴京)
金朝
蒙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景与循构:金中都历史景观的整体感知与保护
被引量:
16
6
作者
张剑葳
戎卿文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87,共7页
在北京的历史遗迹中,金中都城市与城墙遗迹大多感知度欠缺,惟"燕京八景"的实体遗存虽然不断变迁,但其物质和物象始终在历代人们认知中延续。究其深层原因,在于人们对历史景观读取过程中结构性、整体性认知的重要作用。受此历...
在北京的历史遗迹中,金中都城市与城墙遗迹大多感知度欠缺,惟"燕京八景"的实体遗存虽然不断变迁,但其物质和物象始终在历代人们认知中延续。究其深层原因,在于人们对历史景观读取过程中结构性、整体性认知的重要作用。受此历史智慧启发,结合城市历史景观理论,思辨其共时性、历时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中都
城市遗产
燕京八景
城市历史景观
整体保护
原文传递
题名
辽金燕京城研究史--城市考古方法论的思考
被引量:
7
1
作者
刘未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
出处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97,161,共21页
文摘
辽金燕京城研究史由遗迹实录、舆地考证、历史地理、城市考古四个前后相继的学术传统构成。作为最早开展复原研究的古代城市之一,百余年间呈现出多达三十种复原图,且迄今仍存争议。对这一学术史案例的分析,旨在检讨城市考古方法论,总结如何合理运用各类文献、地图以及调查、发掘资料,对古今重叠型城市进行复原研究,并对城市考古的解释模式进行反思。
关键词
辽金
燕京城
辽南京
金中都
城市考古
Keywords
the
Liao
and
jin
Dynasties
Yan
jin
g
city
Nan
jin
g
in
the
Liao
dynasty
zhongdu
in
the
jin
dynasty
urban
archaeology
分类号
K878.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金中都与金代文学的盛世风貌
2
作者
张勇耀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出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4-116,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3AZW014):民族融合与文化重建视阈下的金元之际文学演进研究。
文摘
迁都北京开启了金朝盛世,也是北京文学史由“地域文学”转化为“帝都文学”的开端。依托于不断完善的政治制度、爱好汉文化和汉语文学的帝王、学养深厚的朝廷文官和往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四方文士,中都由地理空间转化为多族文人交融互动的文学空间。宫阙、市井、寺院、桥梁等成为文人的书写对象,文人书写也在塑造着这些空间。文人对雪、牡丹、荷花的同题集咏折射着金朝盛世,中都空间又使文人创作呈现出典雅平和的盛世风貌。中都作家以及他们的创作实践和文学思想,对南渡文坛和元初文坛具有启幕意义。
关键词
金中都
盛世书写
文学空间
Keywords
zhongdu
of
jin
dynasty
Writing
in
a
prosperous
era
Literary
spac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中都西南角城墙夯筑工艺初探
3
作者
谢文驰
付然
徐华烽
张龙
机构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市丰台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管理科
故宫博物院
出处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5期12-16,共5页
文摘
金中都城墙始建于天德三年(1151年),地上遗存至今仅西南段三处。本文基于《营造法式》夯筑城墙相关制度、城墙考古发掘与出土材料科学检测,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前人调查成果以及同期城墙实例,探讨金中都西、南两处城墙遗址夯筑流程、筑基、立柱、夯土成分、夯层以及夯窝等问题,初步揭示两处城墙遗址的夯筑工艺特点,为金中都城墙土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技术
金中都
城墙遗址
营造法式
夯筑工艺
Keywords
Technology
zhongdu
of
the
jin
dynasty
City
Wall
Ruins
Yingzao
Fashi
Construction
Technique
分类号
TU-87 [艺术—艺术设计]
TU754.5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中都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世仁
机构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
出处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3年第2期289-300,共12页
文摘
金中都作为12世纪中期中国四个独立政权(金、南宋、西夏、大理)中疆域最大的一个王朝的都城,先后存在了62年。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存在对金中都的价值认识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金中都历史沿革,试图从都城四至、城门、规划格局、寺院四方面的推测考证中还原真实的金中都,发掘金中都的文化价值,或可为今后城市建设与规划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金中都
历史沿革
文化价值
Keywords
zhongdu
of
the
jin
dynasty
history&development
cultural
value
分类号
TU-092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从中都(燕京)到南京(汴京):金王朝的最终覆亡(续)
被引量:
1
5
作者
牛建强
机构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4,23,共5页
文摘
蒙古势力从 1 3世纪初崛起于蒙古草原后 ,即开始南向进攻金的控制区 ,随着力量的不断增强而步步进逼。而此时的金朝 ,由于制度体系的变化、军事能力的衰退和官场习气的败坏等因素的作用 ,迅速步入衰微阶段。金宣宗贞三年 (1 2 1 5年 )的中都沦陷和金哀宗天兴二年 (1 2 3 3年 )的南京陷落 。
关键词
中都(燕京)
南京(汴京)
金朝
蒙古
Keywords
zhongdu
(Yan
jin
g)
Nan
jin
g
(Bian
jin
g)
jin
dynasty
Mongolia
分类号
K246.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景与循构:金中都历史景观的整体感知与保护
被引量:
16
6
作者
张剑葳
戎卿文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
出处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8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181)。
文摘
在北京的历史遗迹中,金中都城市与城墙遗迹大多感知度欠缺,惟"燕京八景"的实体遗存虽然不断变迁,但其物质和物象始终在历代人们认知中延续。究其深层原因,在于人们对历史景观读取过程中结构性、整体性认知的重要作用。受此历史智慧启发,结合城市历史景观理论,思辨其共时性、历时性问题。
关键词
金中都
城市遗产
燕京八景
城市历史景观
整体保护
Keywords
zhongdu
(Central
Capital)of
jin
dynasty
urban
heritage
Eight
Sights
of
Yan
jin
g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
integral
preservation
分类号
TU984.11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辽金燕京城研究史--城市考古方法论的思考
刘未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7
原文传递
2
金中都与金代文学的盛世风貌
张勇耀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金中都西南角城墙夯筑工艺初探
谢文驰
付然
徐华烽
张龙
《古建园林技术》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金中都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
王世仁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3
2
原文传递
5
从中都(燕京)到南京(汴京):金王朝的最终覆亡(续)
牛建强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读景与循构:金中都历史景观的整体感知与保护
张剑葳
戎卿文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