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金燕京城研究史--城市考古方法论的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未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97,161,共21页
辽金燕京城研究史由遗迹实录、舆地考证、历史地理、城市考古四个前后相继的学术传统构成。作为最早开展复原研究的古代城市之一,百余年间呈现出多达三十种复原图,且迄今仍存争议。对这一学术史案例的分析,旨在检讨城市考古方法论,总结... 辽金燕京城研究史由遗迹实录、舆地考证、历史地理、城市考古四个前后相继的学术传统构成。作为最早开展复原研究的古代城市之一,百余年间呈现出多达三十种复原图,且迄今仍存争议。对这一学术史案例的分析,旨在检讨城市考古方法论,总结如何合理运用各类文献、地图以及调查、发掘资料,对古今重叠型城市进行复原研究,并对城市考古的解释模式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 燕京城 辽南京 金中都 城市考古
原文传递
金中都与金代文学的盛世风貌
2
作者 张勇耀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4-116,共13页
迁都北京开启了金朝盛世,也是北京文学史由“地域文学”转化为“帝都文学”的开端。依托于不断完善的政治制度、爱好汉文化和汉语文学的帝王、学养深厚的朝廷文官和往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四方文士,中都由地理空间转化为多族文人交融互动的... 迁都北京开启了金朝盛世,也是北京文学史由“地域文学”转化为“帝都文学”的开端。依托于不断完善的政治制度、爱好汉文化和汉语文学的帝王、学养深厚的朝廷文官和往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四方文士,中都由地理空间转化为多族文人交融互动的文学空间。宫阙、市井、寺院、桥梁等成为文人的书写对象,文人书写也在塑造着这些空间。文人对雪、牡丹、荷花的同题集咏折射着金朝盛世,中都空间又使文人创作呈现出典雅平和的盛世风貌。中都作家以及他们的创作实践和文学思想,对南渡文坛和元初文坛具有启幕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中都 盛世书写 文学空间
下载PDF
金中都西南角城墙夯筑工艺初探
3
作者 谢文驰 付然 +1 位作者 徐华烽 张龙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5期12-16,共5页
金中都城墙始建于天德三年(1151年),地上遗存至今仅西南段三处。本文基于《营造法式》夯筑城墙相关制度、城墙考古发掘与出土材料科学检测,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前人调查成果以及同期城墙实例,探讨金中都西、南两处城墙遗址夯筑流程、筑... 金中都城墙始建于天德三年(1151年),地上遗存至今仅西南段三处。本文基于《营造法式》夯筑城墙相关制度、城墙考古发掘与出土材料科学检测,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前人调查成果以及同期城墙实例,探讨金中都西、南两处城墙遗址夯筑流程、筑基、立柱、夯土成分、夯层以及夯窝等问题,初步揭示两处城墙遗址的夯筑工艺特点,为金中都城墙土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金中都 城墙遗址 营造法式 夯筑工艺
下载PDF
金中都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世仁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3年第2期289-300,共12页
金中都作为12世纪中期中国四个独立政权(金、南宋、西夏、大理)中疆域最大的一个王朝的都城,先后存在了62年。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存在对金中都的价值认识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金中都历史沿革,试图从都城四至、城门、规划格... 金中都作为12世纪中期中国四个独立政权(金、南宋、西夏、大理)中疆域最大的一个王朝的都城,先后存在了62年。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存在对金中都的价值认识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金中都历史沿革,试图从都城四至、城门、规划格局、寺院四方面的推测考证中还原真实的金中都,发掘金中都的文化价值,或可为今后城市建设与规划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中都 历史沿革 文化价值
原文传递
从中都(燕京)到南京(汴京):金王朝的最终覆亡(续) 被引量:1
5
作者 牛建强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4,23,共5页
蒙古势力从 1 3世纪初崛起于蒙古草原后 ,即开始南向进攻金的控制区 ,随着力量的不断增强而步步进逼。而此时的金朝 ,由于制度体系的变化、军事能力的衰退和官场习气的败坏等因素的作用 ,迅速步入衰微阶段。金宣宗贞三年 (1 2 1 5年 ... 蒙古势力从 1 3世纪初崛起于蒙古草原后 ,即开始南向进攻金的控制区 ,随着力量的不断增强而步步进逼。而此时的金朝 ,由于制度体系的变化、军事能力的衰退和官场习气的败坏等因素的作用 ,迅速步入衰微阶段。金宣宗贞三年 (1 2 1 5年 )的中都沦陷和金哀宗天兴二年 (1 2 3 3年 )的南京陷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都(燕京) 南京(汴京) 金朝 蒙古
下载PDF
读景与循构:金中都历史景观的整体感知与保护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剑葳 戎卿文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87,共7页
在北京的历史遗迹中,金中都城市与城墙遗迹大多感知度欠缺,惟"燕京八景"的实体遗存虽然不断变迁,但其物质和物象始终在历代人们认知中延续。究其深层原因,在于人们对历史景观读取过程中结构性、整体性认知的重要作用。受此历... 在北京的历史遗迹中,金中都城市与城墙遗迹大多感知度欠缺,惟"燕京八景"的实体遗存虽然不断变迁,但其物质和物象始终在历代人们认知中延续。究其深层原因,在于人们对历史景观读取过程中结构性、整体性认知的重要作用。受此历史智慧启发,结合城市历史景观理论,思辨其共时性、历时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中都 城市遗产 燕京八景 城市历史景观 整体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