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颢、程颐论“王道”与“治道”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范立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7-126,144,160,共12页
程颢、程颐的政治思想,首先着眼于君主心术的本源。较之兵刑法律制度的改进、财政税收与行政效率的提升,"正君心"更为彻底,也更为重要。他们所诠释的王道政治之所以能够也必须占据首要地位,乃是因为它本身是天理之秩序与命令... 程颢、程颐的政治思想,首先着眼于君主心术的本源。较之兵刑法律制度的改进、财政税收与行政效率的提升,"正君心"更为彻底,也更为重要。他们所诠释的王道政治之所以能够也必须占据首要地位,乃是因为它本身是天理之秩序与命令。王道政治是政治人物对内在秉性的自觉呼应,遵循天理以贯彻王道政治,既是外王事业之体现,也是内圣工夫之要求。因而,王道政治应是圣王以"纯王之心"行"纯王之政"。与此同时,二程也探索治国理政的具体路径,不排斥强制性规训力量对社会的管控作用。众多的现实政治问题迫使他们不得不作出符合时代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从复古的方案中寻找现成的答案。二程学说通过"元丰九先生"而传播两浙,下开南宋永嘉学派之先河,浙学的渊源来自洛学。二程的人治思想体现着一种对道德的执着认同,在今天"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语境中,依然有其独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 王道 治道 人治 浙学
下载PDF
“皖学”入浙:基于黄以周《礼书通故》的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徐道彬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6-123,159,共9页
乾嘉时期的“皖派”学术,随从徽商的经营而活跃于淮扬一带;道咸以后,因社会时事变迁和新安江流域的经济繁荣,又以两浙为盛。通过梳理晚清黄以周父子与徽州学者的交游,兼以考察《礼书通故》对“皖派”学风的继承与发展,可以从中发掘“皖... 乾嘉时期的“皖派”学术,随从徽商的经营而活跃于淮扬一带;道咸以后,因社会时事变迁和新安江流域的经济繁荣,又以两浙为盛。通过梳理晚清黄以周父子与徽州学者的交游,兼以考察《礼书通故》对“皖派”学风的继承与发展,可以从中发掘“皖学”入浙的学脉传承,观览黄氏所言“绩溪之教,流入浙西,吾浙与有光焉”的丰富与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学 皖学 黄以周 《礼书通故》 地域学术
下载PDF
试析浙学与蜀学的共同特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宏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4-129,159,共7页
浙学、蜀学是指浙江、四川地区的思想学术,它们是两地富有地域特色的人文传统与理性精神。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所形成的浙学与蜀学,交涉互动、取长补短,由此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学术格局,同时还具有了“天人合一”“经史... 浙学、蜀学是指浙江、四川地区的思想学术,它们是两地富有地域特色的人文传统与理性精神。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所形成的浙学与蜀学,交涉互动、取长补短,由此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学术格局,同时还具有了“天人合一”“经史并重”“经世致用”“和合兼容”的共同特质,从而促成了中华地域学术共同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学 蜀学 交涉互动 共同特质
下载PDF
浙学与实学的互诠互动
4
作者 张宏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2-128,160,共8页
浙学与实学作为中华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生相伴、互诠互动。浙学的发展演变始终以实学形态呈现,一部浙学史就是传统实学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浙学的本质是实学,实学的理论特质在浙学的发展历程中也得以充分诠释。“实事疾妄”“... 浙学与实学作为中华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生相伴、互诠互动。浙学的发展演变始终以实学形态呈现,一部浙学史就是传统实学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浙学的本质是实学,实学的理论特质在浙学的发展历程中也得以充分诠释。“实事疾妄”“崇实黜虚”“明体达用”“知行合一”“开物成务”“经世致用”,则是实学与浙学共有共享的优良学统与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学 实学 互诠 互动
下载PDF
浙学与北学的交涉史
5
作者 张宏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3-141,F0003,共10页
浙学、北学是指浙江、河北两地的区域文化与思想学术,王充为“浙学开山”,荀子、董仲舒为“北学开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人口迁移、文化融合,浙学与北学有着诸多交涉。汉代王充推崇荀子、董仲舒,促成荀学、董学成为浙学发展史上的... 浙学、北学是指浙江、河北两地的区域文化与思想学术,王充为“浙学开山”,荀子、董仲舒为“北学开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人口迁移、文化融合,浙学与北学有着诸多交涉。汉代王充推崇荀子、董仲舒,促成荀学、董学成为浙学发展史上的“暗流”。南宋浙学通过批判董学、接受荀学而有“义利合一”的价值取向。明代浙学的主体是阳明学,阳明学在北方传播而有“北方王门”,而北直隶之保定府则是河北阳明学的策源地。明清之际,夏峰北学与梨洲南学,为北学与浙学的典型形态;李塨游学浙江,在促成颜李学派在两浙传播的同时,也将“浙派”考据学的方法论带回河北。清代“浙派”考据学者对北学经典《荀子》《春秋繁露》的校勘、注疏,使得荀学、董学在近代学术转型、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浙学与北学在交涉、互动过程中,取长补短、兼容并包,具有了以“求实”“批判”“会通”为基本精神的学术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学 北学 交涉 求实 批判 会通
下载PDF
“浙学”基本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塑造
6
作者 邓伟峰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7-69,共3页
从历史上的"浙学",到当代的"浙江精神",是浙江地域文化个性和特色的表达。本文在分析"浙学"所蕴含的"整体和谐"、"求实致用"和"开放图强"等基本精神基础上,透过大学生的... 从历史上的"浙学",到当代的"浙江精神",是浙江地域文化个性和特色的表达。本文在分析"浙学"所蕴含的"整体和谐"、"求实致用"和"开放图强"等基本精神基础上,透过大学生的生态观、职业观和时代观的塑造,探讨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进而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学”基本精神 新时代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