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报刊角度重读香港地区文学——评赵稀方的《报刊香港:历史语境与文学场域》
1
作者
张帆
刘小新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赵稀方教授的《报刊香港》从报刊角度展现了香港地区百年文学风貌,深入探讨了香港地区的文学体制、文学流变、文学思潮、文学生产、文学观念等重大问题,在报刊史料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于香港地区文学史的整理和定位,标志着内地地区对于香...
赵稀方教授的《报刊香港》从报刊角度展现了香港地区百年文学风貌,深入探讨了香港地区的文学体制、文学流变、文学思潮、文学生产、文学观念等重大问题,在报刊史料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于香港地区文学史的整理和定位,标志着内地地区对于香港地区文学史研究以及华文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在华文文学史的书写上实现了方法、理论、范式、内涵等几个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在文学史范式的更新、贯通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的文学史与文学思潮、重建香港地区文学的主体性与特殊性、香港地区文学的史料建构、理论意义的彰显、重建冷战文化视野等方面为香港地区文学史重写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学术空间,进一步推进了华文文学学科建设的成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稀方
《报刊香港》
重写文学史
香港地区文学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翻译文学与新时期话语建构——评赵稀方《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
2
作者
曹文刚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赵稀方的《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突破了一般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的书写方式,开创又一新的方向。全书借用赛义德"理论旅行"的理论,注重翻译文学在中国新时期话语建构过程中担当的重要作用,考察了西方文化、文艺...
赵稀方的《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突破了一般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的书写方式,开创又一新的方向。全书借用赛义德"理论旅行"的理论,注重翻译文学在中国新时期话语建构过程中担当的重要作用,考察了西方文化、文艺思潮在经由翻译进入中国新时期历史文化场域的具体环境中所遭遇的移植、转移与再创造。翻译事实上主要是由中国内部的历史原因决定的,反映了中国自己的文化选择和内部的文化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稀方
翻译文学
新时期话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报刊角度重读香港地区文学——评赵稀方的《报刊香港:历史语境与文学场域》
1
作者
张帆
刘小新
机构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文摘
赵稀方教授的《报刊香港》从报刊角度展现了香港地区百年文学风貌,深入探讨了香港地区的文学体制、文学流变、文学思潮、文学生产、文学观念等重大问题,在报刊史料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于香港地区文学史的整理和定位,标志着内地地区对于香港地区文学史研究以及华文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在华文文学史的书写上实现了方法、理论、范式、内涵等几个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在文学史范式的更新、贯通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的文学史与文学思潮、重建香港地区文学的主体性与特殊性、香港地区文学的史料建构、理论意义的彰显、重建冷战文化视野等方面为香港地区文学史重写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学术空间,进一步推进了华文文学学科建设的成熟与发展。
关键词
赵稀方
《报刊香港》
重写文学史
香港地区文学史
Keywords
zhao
xifang
Newspaper
and
Magazine
Hong
Kong: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Literary
Sites
rewriting
literary
histories
the
history
of
Hong
Kong
region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翻译文学与新时期话语建构——评赵稀方《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
2
作者
曹文刚
机构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基金
2013年度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K2013B452)
文摘
赵稀方的《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突破了一般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的书写方式,开创又一新的方向。全书借用赛义德"理论旅行"的理论,注重翻译文学在中国新时期话语建构过程中担当的重要作用,考察了西方文化、文艺思潮在经由翻译进入中国新时期历史文化场域的具体环境中所遭遇的移植、转移与再创造。翻译事实上主要是由中国内部的历史原因决定的,反映了中国自己的文化选择和内部的文化冲突。
关键词
赵稀方
翻译文学
新时期话语
Keywords
zhao
xifang
literature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discourse
in
new
period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报刊角度重读香港地区文学——评赵稀方的《报刊香港:历史语境与文学场域》
张帆
刘小新
《华文文学》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翻译文学与新时期话语建构——评赵稀方《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
曹文刚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