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岸水下扇沉积微相及储层的控制因素研究──以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沙四段为例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家铎 田景春 +4 位作者 何建军 李琦 郭汝泰 王永诗 常国贞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65-369,共5页
根据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资料,将罗家鼻状构造沙四段近岸水下扇划分为三个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六个微相。根据沉积旋回、钻井和测井模型将沙四段上部划分为五个砂层组,在垂向和横向上对近岸水下扇的砂砾岩体进行了对比,并恢复了近... 根据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资料,将罗家鼻状构造沙四段近岸水下扇划分为三个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六个微相。根据沉积旋回、钻井和测井模型将沙四段上部划分为五个砂层组,在垂向和横向上对近岸水下扇的砂砾岩体进行了对比,并恢复了近岸水下扇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近岸水下扇 沉积微相 储集层 油气
下载PDF
河流沉积单元分析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被引量:26
2
作者 吴朝东 刘建民 +2 位作者 王军 李忠 谢小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73,共14页
沉积单元分析方法是详细解剖陆相盆地沉积过程和研究储集体空间变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胜利油田沾化凹陷的孤东和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为例分析了河流砂体储层非均质性的变化规律。该段河流沉积分别由 1 1种沉积单元组成了 3种类型的河流... 沉积单元分析方法是详细解剖陆相盆地沉积过程和研究储集体空间变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胜利油田沾化凹陷的孤东和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为例分析了河流砂体储层非均质性的变化规律。该段河流沉积分别由 1 1种沉积单元组成了 3种类型的河流沉积 ,其中河道的加积沉积单元和河道边缘砂体是主要的储层类型 ,河床滞留沉积和决口扇砂体以较低的渗透率为特征 ,储层性能较差。馆陶组上段自下而上 ,由于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比值的增大 ,致使槽状交错层组和层系厚度向上增大 ,孔隙度、渗透率、保存下来的河道宽度、连续性和连通程度降低 ,而底形多样性、相的分异性、相的保存程度和非均质性增加。由于可容纳空间 /沉积物补给 (A/S)比值变小 ,致使馆陶组上段中部的河流砂体储层最为发育。综合研究表明 ,馆陶组上段河流沉积的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较强 ,主要受控于沉积单元的分布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沉积单元 储层 非均质性 馆陶组 沾化凹陷 油藏
下载PDF
断层对沾化凹陷馆陶组石油运移和聚集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善文 曾溅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5-190,共6页
在沾化凹陷馆陶组油气成藏地质研究基础上 ,利用二维模型模拟了断层开启条件下 ,断层对馆陶组石油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 1)断层带的流体运动方式和运动相态对馆陶组石油的运移路径和方式构成重要的影响 .连续 (稳态 )充注... 在沾化凹陷馆陶组油气成藏地质研究基础上 ,利用二维模型模拟了断层开启条件下 ,断层对馆陶组石油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 1)断层带的流体运动方式和运动相态对馆陶组石油的运移路径和方式构成重要的影响 .连续 (稳态 )充注条件下 ,油首先充注断层带 ,然后在馆陶组上段顶部侧向运移 ,最后一部分油沿馆陶组下段砂层的顶部侧向运移 .但幕式 (非稳态 )充注条件下 ,油首先充注断层下部和馆陶组下段充注断层上部 ,并在馆陶组下段侧向运移充注馆陶组上段 ,并在其中侧向运移 .另外油 /水两相充注时 ,由于水动力的作用 ,导致油和水的运移出现分异现象 ;( 2 )连续 (稳态 )充注条件下 ,油的侧向运移发生在隔层上部 (馆陶组上段 )砂层 ,而幕式 (非稳态 )充注条件下 ,馆陶组上、下段均发生了侧向运移 ,其中单一油相充注时 ,下部砂层油的侧向运移量大于上部砂层 ,而油 /水两相充注时 ,上部砂层侧向运移量稍大于下部砂层 ;( 3)连续 (稳态 )充注时有利于馆陶组上段砂层油的聚集 ,而幕式(非稳态 )充注时则有利于馆陶组下段砂层油的聚集 .另外由于水动力作用的影响 ,油水两相充注时 ,有利于馆陶组上段油的聚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石油运移 沾化凹陷 石油聚集 馆陶组 油气藏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36
4
作者 刘培 蒋有录 +3 位作者 刘华 熊伟 李克成 朱荣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1-547,共7页
通过对沾化凹陷断层平剖面样式及其活动性、油气成藏期及新近系油气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断层活动强度具有在沙三段沉积期前"西强东弱"、沙三段沉积期后"东强西... 通过对沾化凹陷断层平剖面样式及其活动性、油气成藏期及新近系油气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断层活动强度具有在沙三段沉积期前"西强东弱"、沙三段沉积期后"东强西弱"的特点,且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断层活动时间与油气充注期匹配性好。控烃期和控运期是断层活动影响油气成藏的2个关键时期,其中控烃期断层活动为油气成藏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控运期断层活动为油气输导提供优越的通道条件;根据控烃期和控运期断层活动速率,将研究区主要断层的控油级别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其中Ⅰ级、Ⅱ级断层控制的披覆构造带新近系油气较为富集,断层控油级别决定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 油气成藏 渤海湾盆地 沾化凹陷 新近系
原文传递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徐福刚 李琦 +1 位作者 康仁华 刘魁元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76,共3页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具有以下特征 :(1)储层为暗色、厚层富含有机质的生油岩 ;(2 )泥岩油气显示段具有高压异常 ;(3)主要分布于深凹陷区缓斜坡上 ,泥质岩油气显示段主要集中在断层带附近。泥岩裂缝性储集层的形成主要与异常高孔隙流...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具有以下特征 :(1)储层为暗色、厚层富含有机质的生油岩 ;(2 )泥岩油气显示段具有高压异常 ;(3)主要分布于深凹陷区缓斜坡上 ,泥质岩油气显示段主要集中在断层带附近。泥岩裂缝性储集层的形成主要与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局部构造变形及断裂作用有关 ,被非裂缝性泥岩所封闭形成自生自储的泥岩裂缝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泥岩裂缝油气藏 压力异常 流体 断裂活动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凹陷油气聚集的差异性及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3 位作者 郭长春 张林晔 曲江秀 张英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3-356,361,共5页
渤海湾盆地南北紧邻的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二者在烃源岩组成和油气藏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由沙四上和沙三下组成,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下第三系(占91%),以岩性、构造背斜和断块油气藏为主;沾化凹陷源岩主要由沙三... 渤海湾盆地南北紧邻的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二者在烃源岩组成和油气藏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由沙四上和沙三下组成,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下第三系(占91%),以岩性、构造背斜和断块油气藏为主;沾化凹陷源岩主要由沙三、沙一段烃源岩组成,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上第三系(占90%),以潜山披覆构造油气藏为主。通过对沉降过程和断陷伸展特征的分析认为,油气分布受断陷构造运动、沉积中心迁移及有效烃源岩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油气聚集 构造迁移 东营凹陷 沾化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沾化凹陷沙三段下亚段泥岩裂缝储层岩性分类及测井识别 被引量:24
7
作者 宋梅远 张善文 +2 位作者 王永诗 石砥石 孟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2,112,共5页
泥岩裂缝油气藏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裂缝储层的发育,储层的研究至关重要。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分析化验资料,划分了沾化凹陷沙三段下亚段泥岩裂缝储层岩性组合类型,根据泥岩裂缝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明确裂缝发育与录井、测井响应... 泥岩裂缝油气藏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裂缝储层的发育,储层的研究至关重要。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分析化验资料,划分了沾化凹陷沙三段下亚段泥岩裂缝储层岩性组合类型,根据泥岩裂缝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明确裂缝发育与录井、测井响应的对应关系,建立不同岩性组合类型裂缝发育的岩电识别标准。根据取心层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将泥岩储层划分为4种主要岩性组合类型:灰质泥岩与泥灰岩(上下泥岩、油泥岩)组合、变质泥岩与火成岩组合、油页岩与油泥岩互层、含砂质条带泥岩与油页岩组合。灰质泥岩与泥灰岩组合及变质泥岩与火成岩组合易发育泥岩裂缝;油页岩与油泥岩互层仅部分区域发育裂缝;含砂质条带泥岩与油页岩组合裂缝发育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裂缝 岩性组合 岩电识别标准 裂缝发育区 沾化凹陷
下载PDF
沾化凹陷断层活动性及其叠合特征 被引量:20
8
作者 彭存仓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39,43,共4页
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对沾化凹陷断层活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北西向断层均经历了逆冲和拉张反转过程,且自西向东活动强度逐渐增强,停止活动时间逐渐变晚;北北东向断层活动于孔店组沉积初期,在沙三段和沙一段沉积时期活动最为强... 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对沾化凹陷断层活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北西向断层均经历了逆冲和拉张反转过程,且自西向东活动强度逐渐增强,停止活动时间逐渐变晚;北北东向断层活动于孔店组沉积初期,在沙三段和沙一段沉积时期活动最为强烈,在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基本消亡;东西向断层活动于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时期,在沙三段、沙一段沉积时期活动最为强烈,在馆陶组沉积时期开始消亡。依据断裂活动特征,将该区断裂划分为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晚期、燕山—喜马拉雅过渡期、喜马拉雅早中期和喜马拉雅晚期6个期次,其中在印支期和燕山期以西北断裂发育为特征,在喜马拉雅期断裂体系以北北东向和东西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性 构造反转 活动强度 活动期次 沾化凹陷
下载PDF
沾化凹陷复式生烃系统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0
9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3 位作者 高志卫 周李军 李剑 张林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实践证明,丰富的油气资源与富含有机质的生烃洼陷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陆相断陷湖盆多沉降中心、多物源和充填演化的多旋回性,形成了多套生油层系和多种油气储集相带组合,并在空间上形成了多个含油气系统。油源对...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实践证明,丰富的油气资源与富含有机质的生烃洼陷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陆相断陷湖盆多沉降中心、多物源和充填演化的多旋回性,形成了多套生油层系和多种油气储集相带组合,并在空间上形成了多个含油气系统。油源对比表明沾化油区存在5种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原油,常形成"一源多藏"和"多源一藏"的单源或混源组合特点,它们分别来自沙四上段烃源岩、沙三段烃源岩、沙一段烃源岩,以及来自沙四上段与沙三段混源和来自沙三段与沙一段混合。由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烃源岩层组成的复式生烃系统所形成的油气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复式生烃系统的特点控制了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形成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生烃系统 油气成藏 烃源岩 复合含油气系统 沾化凹陷
下载PDF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沙四段顶部至沙三段泥质岩裂缝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0
作者 袁静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23,共4页
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技术手段 ,结合岩相古地理分析和古构造应力场模拟试验成果 ,对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泥质岩裂缝的类型、特征、受控因素以及对油气储集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张裂缝为主的顺层缝的长... 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技术手段 ,结合岩相古地理分析和古构造应力场模拟试验成果 ,对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泥质岩裂缝的类型、特征、受控因素以及对油气储集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张裂缝为主的顺层缝的长度、密度和开度大于切层缝 ,且为烃类的主要储集空间 ;包括张裂缝和剪裂缝在内的切层裂缝作为主要连通顺层裂缝的通道 ,很少储油。成岩收缩缝在泥质岩层中是极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 ,特别是在构造裂缝不太发育的地区 ,由成岩收缩造成的层间缝会成为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发育的受控因素有区域构造应力、构造部位及其与断裂带的距离、岩性、岩相、地层厚度、物性、埋深和地层压力。预测研究区地层埋深为 2 2 0 0~ 340 0m ,在距离断裂带较近地区、断层转换带、凹陷斜坡坡度突变区、地层厚度和 /或砂岩厚度突变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湖底扇相砂体与湖相泥质岩交界过渡带 ,泥质灰岩、灰质泥岩、油页岩和油泥岩最有可能形成有效的裂缝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罗家地区 沙四段顶部 沙三段 泥质岩 裂缝特征 影响因素 储集性能 油气地质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二段湖相混积岩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以罗家—邵家地区为例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金友 张立强 +1 位作者 张世奇 林会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5-1096,共12页
混积岩是混合沉积的典型产物,研究程度较低。罗家—邵家地区处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南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发育了比较广泛的湖相混积岩沉积。本文综合区域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岩芯描述及样品分析等,对其混积岩的沉积特征、成因类... 混积岩是混合沉积的典型产物,研究程度较低。罗家—邵家地区处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南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发育了比较广泛的湖相混积岩沉积。本文综合区域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岩芯描述及样品分析等,对其混积岩的沉积特征、成因类型、沉积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混积岩类型分为两大类4小类,自下而上混积岩含量增多,展布范围逐渐扩大。混积岩成因以渐变式混合和突变式混合为主,局部存在原地混合沉积,各种类型的混合沉积常相互叠加,频繁交替。本区混积岩形成于两大物源注入背景下的湖泊滨岸沉积环境,可进一步分为泥坪混合沉积微相、生物浅滩混合沉积微相、颗粒滩坝混合沉积微相及砂坝混合沉积微相等类型。不同环境下的混积岩组构、混合沉积类型及垂向沉积序列有较大的差异。混积岩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物源的供给及复杂的水动力条件,其次为构造背景与湖平面升降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沉积特征 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 山东济阳坳陷沾化凹陷
下载PDF
沾化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纵向分布规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蔡进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6-290,共5页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以及储层物性等数据 ,研究了沾化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的纵向分布规律。在小于 190 0m的深度 ,砂岩的孔隙主要为压实和胶结之后的原生粒间孔隙 ;在埋深达 190 0m以后开...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以及储层物性等数据 ,研究了沾化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的纵向分布规律。在小于 190 0m的深度 ,砂岩的孔隙主要为压实和胶结之后的原生粒间孔隙 ;在埋深达 190 0m以后开始出现少量次生孔隙 ,在 190 0~ 2 2 0 0m深度范围形成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并存的混合孔隙带 ;大量的次生孔隙出现在 2 2 0 0~ 35 0 0m的深度段。 2 0 0多口井 15 0 0 0余个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在纵向上的变化关系也间接证实了这一点。次生孔隙主要为长石溶蚀成因 ,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是次要的 ,这是由有机酸对长石和碳酸盐胶结物的化学反应自由能所决定的。有机酸溶蚀长石的化学反应自由能(- 15 4 4 9~ - 17 92kJ/mol)低于溶蚀碳酸盐 (46 89kJ/mol)。在 2 2 0 0~ 35 0 0m深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孔隙 纵向分布 成因 沾化凹陷
下载PDF
沾化凹陷孤北油田古近系沙三段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油气储层意义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剑萍 赵卫卫 姜在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7-161,共5页
不同类型的扇三角洲沉积可发育在断陷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由于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湖盆边界断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孤北油田沙三段发育 4种扇三角洲沉积类型。在沙三段沉积早、中期 ,伴随湖侵发育退积型扇三角洲 ,而... 不同类型的扇三角洲沉积可发育在断陷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由于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湖盆边界断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孤北油田沙三段发育 4种扇三角洲沉积类型。在沙三段沉积早、中期 ,伴随湖侵发育退积型扇三角洲 ,而在沙三段沉积晚期 ,伴随湖退发育进积型扇三角洲。陡坡型和缓坡型扇三角洲在沉积特征、储层分布、储层物性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缓坡型扇三角洲前缘储层由于埋藏较浅 ,成岩作用较弱 ,平均孔隙度 18 2 %,平均渗透率约 2 93× 10 -3 μm2 ,因此其储集物性优于陡坡型扇三角洲前缘。另外 ,沉积微相对储层储集物性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体物性最好 ,平均孔隙度2 0 5 %,渗透率 35 0× 10 -3 μm2 ,可成为优质储集层。深湖相暗色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和盖层 ,扇三角洲前缘的砂砾岩体是较好的储集层 ,生、储、盖发育齐全 ,有着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陡坡型 缓坡型 沉积特征 储层物性 孤北油田 沾化凹陷
下载PDF
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古近系压力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华 蒋有录 +2 位作者 谷国翠 刘雅利 卢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51,70,共7页
根据实测压力、泥岩声波时差等资料,对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演化规律及其超压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实测地层压力随深度的变化呈现明显的'二台阶'式,第一台阶对应着2.35 km,该台阶之上表现为常压... 根据实测压力、泥岩声波时差等资料,对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演化规律及其超压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实测地层压力随深度的变化呈现明显的'二台阶'式,第一台阶对应着2.35 km,该台阶之上表现为常压,之下开始出现低幅度超压;第二台阶对应地层埋深为3.0 km,该台阶之下超压明显,压力系数可达1.8,其中沙三中下、沙四上亚段是异常高压发育的主要层系;欠压实和生烃作用是渤南洼陷异常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且超压机制存在区域差异,中部断阶带和南部缓坡带表现出明显的欠压实现象,其深度范围与超压的第一台阶相对应;深洼带超压泥岩的密度则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与成熟生烃范围匹配较好,生烃作用是该区的主要增压因素,且深度与第二台阶相对应;研究区欠压实与生烃导致沙三段压力的增加幅度不同,两因素具有各自的增压量化模型,导致地层压力出现了'二台阶'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 超压成因 量化表征 渤南洼陷 沾化凹陷
下载PDF
用Bayes判别模型识别未取芯井段沉积微相──以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沙四上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萌 田景春 吴志勇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将常规测井资料及其解释成果中的地质参数资料同岩芯资料相结合 ,提取反映沉积微相的特征参数 ,用 Bayes逐步判别法建立研究区域的特征参数与沉积相相互转换的数值模型 ,根据此模型对未取芯井段的沉积微相进行自动识别。提供了一种从数... 将常规测井资料及其解释成果中的地质参数资料同岩芯资料相结合 ,提取反映沉积微相的特征参数 ,用 Bayes逐步判别法建立研究区域的特征参数与沉积相相互转换的数值模型 ,根据此模型对未取芯井段的沉积微相进行自动识别。提供了一种从数值模型角度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的辅助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沙四段 近岸水下扇 沉积微相 Bayes逐步判别法 测井资料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沾化凹陷五号桩洼陷油气藏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朝安 张伟涛 +2 位作者 冯斌 王离迟 杨邦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3-26,共4页
从五号桩洼陷的构造演化及特征分析入手 ,将洼陷内主要储集层分为浊流、扇三角洲、水下冲积扇、滩坝和三角洲等五种沉积类型。该洼陷油气藏类型较多 ,可划分为岩性、构造、地层、复合等四种 ,并针对其特点进行详细的论述 ;最后 ,分析了... 从五号桩洼陷的构造演化及特征分析入手 ,将洼陷内主要储集层分为浊流、扇三角洲、水下冲积扇、滩坝和三角洲等五种沉积类型。该洼陷油气藏类型较多 ,可划分为岩性、构造、地层、复合等四种 ,并针对其特点进行详细的论述 ;最后 ,分析了洼陷内三类次级构造单元包括深洼带、斜坡带和中央低突起的油气成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五号桩洼陷 构造特征 洼陷带 斜坡带 油气成藏规律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页岩油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鸿升 胡天跃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41-149,共9页
根据沾化凹陷沙河街组三段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研究区以生油为主。通过对沾化凹陷构造运动史、断层活动时间、岩浆活动的研究以及烃源岩生烃门限;结合页岩油的勘探情况,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沙河街组三段泥页岩生烃潜力巨大,并且泥... 根据沾化凹陷沙河街组三段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研究区以生油为主。通过对沾化凹陷构造运动史、断层活动时间、岩浆活动的研究以及烃源岩生烃门限;结合页岩油的勘探情况,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沙河街组三段泥页岩生烃潜力巨大,并且泥页岩裂缝发育,油气运移发生在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停止之后,油气可运移到泥页岩裂缝储层中,从而预示着沾化凹陷具有形成页岩油的良好地质条件,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页岩油 构造运动 裂缝
原文传递
断裂构造与油气运聚关系研究——以沾化凹陷垦利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褚庆忠 张雪勇 王长江 《河南石油》 2003年第1期9-13,共5页
在含油气盆地中 ,断裂构造是决定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在详细研究垦利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断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该地区断裂构造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并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 (藏 )总结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 在含油气盆地中 ,断裂构造是决定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在详细研究垦利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断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该地区断裂构造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并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 (藏 )总结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 4种成藏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垦利断裂带 构造演化 断层 成藏模式 油气运聚
下载PDF
烃源岩与原油中轻馏分烃的对比——以胜利油田东营、沾化凹陷为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培荣 徐冠军 +2 位作者 张大江 肖廷荣 任冬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共10页
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密闭球磨粉碎、加热解析、氦气吹扫、冷阱捕集在线分析装置,研究烃源岩中分散有机质的轻馏分烃C5—C13的化学组成。对胜利油田东营、沾化凹陷10块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和其抽提物的饱和烃组分,及15个该地区的原油样... 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密闭球磨粉碎、加热解析、氦气吹扫、冷阱捕集在线分析装置,研究烃源岩中分散有机质的轻馏分烃C5—C13的化学组成。对胜利油田东营、沾化凹陷10块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和其抽提物的饱和烃组分,及15个该地区的原油样品进行了C5—C13轻馏分色谱分析和饱和烃色-质分析,然后通过岩-油nC6—nC9轻馏分对比及油-油轻馏分对比和分类,结合岩、油中"较重"的生物标志物参数及其地质背景综合研究,认为:①Es4(上),Es3(下)和Es1段烃源岩分散有机质中的轻馏分烃各有不同的化学组成特征;②烃源岩分散有机质C5—C13轻馏分的化学组成与其沉积时水体盐度之间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与我们以前对原油的研究成果一致;③15个原油的油-岩对比说明,有8个原油的轻馏分主要源自Es3(下)段烃源岩,有4个油样的轻馏分主要源自Es4(上)段,另外7个似应为混源油;④自行设计的在线分析装置,可以为研究烃源岩分散有机质中C5—C13轻馏分的特征及其在油气地球化学方面的应用提供一个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馏分烃 油-源对比 烃源岩 东营凹陷 沾化凹陷 胜利油田
下载PDF
沾化凹陷泥质岩储层中裂缝类型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魁元 孙喜新 +1 位作者 李琦 刘连启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15,共4页
对沾化凹陷沙三段泥质岩储层发育段及其围岩的岩石组分、结构、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描述了泥质岩储层的裂缝产状及其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泥质岩储集层为裂缝型储集层,它具有严重的非均质性,按其成因差异,泥质岩裂缝可进... 对沾化凹陷沙三段泥质岩储层发育段及其围岩的岩石组分、结构、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描述了泥质岩储层的裂缝产状及其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泥质岩储集层为裂缝型储集层,它具有严重的非均质性,按其成因差异,泥质岩裂缝可进一步细分为构造缝、成岩缝、成烃缝3大类6小类。其中构造缝和成烃缝是泥质岩储集层的主要储油空间和渗流通道,断层消失端、断层交汇区以及断层外凸区是泥质岩储层的发育区。泥质岩储集层形成于呈拉伸状态的深湖半深湖相纹层状泥灰岩之中。较高的有机碳含量、适中的混层比和埋藏深度以及优越的地层组合是泥质岩裂缝形成和发育的内因,特定的构造环境是诱发泥质岩产生裂缝的重要外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岩 储层 储集层 沾化凹陷 构造环境 纹层 构造特征 造缝 成岩 非均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