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20a来黑河中游张掖盆地地下水动态变化 被引量:28
1
作者 杨玲媛 王根绪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0-296,共7页
在研究黑河中游张掖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对区内地下水进行动态分区的基础上, 总结了区内1981-2001年地下水水位、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1)盆地内部沿冲洪积扇自上而下的 4 个区域内由于赋存条件的差异, 地下水多年动态类型分异... 在研究黑河中游张掖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对区内地下水进行动态分区的基础上, 总结了区内1981-2001年地下水水位、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1)盆地内部沿冲洪积扇自上而下的 4 个区域内由于赋存条件的差异, 地下水多年动态类型分异显著. 其中, 冲洪积扇中上部 20 世纪 80 年代的10 a内地下水储量累积减少56.47×106m3, 90年代地下水储量累积减少150.83×106m3; 冲洪积扇下部80年代储量减少11.80×106m3, 90年代减少77.50×106m3; 细土平原 2 0 a 内储量累积减少0.56×106m3; 临高河谷平原近20 a内储量增加了 1.78×106m3; 进入 90 年代后, 各区域变化幅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2)各区域内地下水年内动态类型复杂, 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 在进入 90 年代后年内动态变化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盆地 地下动态变化 地下水储量
下载PDF
张掖市地下水位上升区环境同位素特征及补给来源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丁宏伟 姚吉禄 何江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大量的稳定环境同位素(2H、3H、18O、14C)测试数据和氟利昂(CFC)测年技术,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系统分析了张掖盆地及上游山区的大气降雨、冰雪融水、山区基岩裂隙水(泉水)、地表水、盆地内水位上升区泉水、地下水(潜水、浅层承压... 利用大量的稳定环境同位素(2H、3H、18O、14C)测试数据和氟利昂(CFC)测年技术,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系统分析了张掖盆地及上游山区的大气降雨、冰雪融水、山区基岩裂隙水(泉水)、地表水、盆地内水位上升区泉水、地下水(潜水、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的环境同位素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并采用质量守恒定律和氚值含量衰减规律、氟利昂测年技术方法估算了地下水的水源组成和补给年代,初步探讨了水位上升区深层承压水的补给来源和补给途径。研究结果对于重新认识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排泄方式,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同位素 氟利昂 地下水位上升 深层承压水 地震 导水断层 张掖盆地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张掖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卢颖 郭建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9-134,共6页
为研究张掖盆地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对研究区56组水样的9项指标综合运用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张掖盆地的水化学类型沿地下水的补径排路径呈现出明显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特征。影响研究区水化学特... 为研究张掖盆地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对研究区56组水样的9项指标综合运用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张掖盆地的水化学类型沿地下水的补径排路径呈现出明显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特征。影响研究区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是以Cl-、SO2-4、Na+、TDS、Mg2+、总硬度为主要载荷变量的蒸发浓缩作用,贡献率高达58.922%;其次是以Ca2+和HCO-3为主要载荷变量的补给溶滤作用,贡献率为25.162%。Q型聚类分析大致划分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区和排泄区,体现了不同区域的水化学类型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多元统计 张掖盆地
原文传递
张掖盆地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4
作者 盛丹睿 温小虎 +3 位作者 冯起 武君 司建华 吴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4,共8页
地下水是张掖盆地的重要水资源,其硝酸盐污染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对张掖盆地2004、2015年地下水硝酸盐浓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了地下水硝酸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自2004年以来张掖... 地下水是张掖盆地的重要水资源,其硝酸盐污染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对张掖盆地2004、2015年地下水硝酸盐浓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了地下水硝酸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自2004年以来张掖盆地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日趋严重。2015年硝酸盐浓度最高已达到283.32 mg·L-1,17.61%的采样点硝酸盐氮浓度超过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地下水限量值(20 mg·L-1)。研究区人群经皮肤接触途径摄入硝酸盐的健康风险在可接受水平,而饮水摄入硝酸盐的健康风险较高,总风险中饮水途径引起健康风险的贡献率占99.40%,远大于皮肤接触途径。儿童经饮水摄入和皮肤接触两种途径的健康风险均显著高于成人,分别为成人的1.544倍和1.039倍。32.39%的采样点地下水硝酸盐对儿童的健康风险超出了可接受水平,14.79%的采样点地下水硝酸盐对成人的健康风险不可接受。甘州区城区、临泽县北部边缘及高台县城区周围硝酸盐浓度最高,这些区域内所有人群都面临硝酸盐引发的高健康风险,其余区域硝酸盐引发的健康风险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硝酸盐 健康风险评价 张掖盆地
原文传递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干旱绿洲区张掖盆地地下水水质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吴敏 温小虎 +2 位作者 冯起 尹振良 杨林山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7-663,共7页
为合理准确评价地下水水质,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RF)模型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并根据张掖盆地81个地下水采样点的pH值、Cl^-、SO_4^(2-)、NO_3^-、Na^+、NH_4^+含量及总硬度的监测数据,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为合理准确评价地下水水质,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RF)模型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并根据张掖盆地81个地下水采样点的pH值、Cl^-、SO_4^(2-)、NO_3^-、Na^+、NH_4^+含量及总硬度的监测数据,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盆地地下水水质主要为Ⅱ、Ⅲ、Ⅳ类水,其中甘州区地下水埋藏较深,水体不容易受到来自地面的污染,水质较好,大多数地方为Ⅱ类水;临泽县和高台县地下水埋藏较浅,水质较差,大多数地方为Ⅲ类水,尤其高台县的水位最浅,再加上地处河段下游,污染更为严重,部分地区达到Ⅳ类。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度量发现影响研究区域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因子是NO_3^-含量;其次是NH_4^+、SO_4^(2-)、Na^+、Cl^-含量及总硬度、pH值。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将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与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3个模型均能很好地评价研究区地下水水质,但RF模型的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地下水 随机森林 张掖盆地
原文传递
水均衡法验证蒸散量计算的可靠性——以张掖盆地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金晓媚 万力 梁继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9-303,共5页
蒸散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表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计算蒸散量的方法之一。SEBS是应用卫星对地观测的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资料,结合实测气象数据或大气模式输出数据,根据表面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不同尺度的... 蒸散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表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计算蒸散量的方法之一。SEBS是应用卫星对地观测的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资料,结合实测气象数据或大气模式输出数据,根据表面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不同尺度的地表大气湍流通量,从而估算地表相对蒸散的一种方法。将水文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运用SEBS方法对张掖盆地的区域蒸散量进行了估算,并在水均衡原理的基础上,对蒸散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SEBS方法计算的蒸散量与水均衡法计算出的蒸散量结果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SEBS方法计算盆地蒸散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SEBS 水均衡法 张掖盆地
下载PDF
张掖盆地地下水位上升成因探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巴建文 马小全 +2 位作者 刘振华 秦晓燕 田辽西 《地下水》 2010年第1期34-37,共4页
张掖盆地80年代中期以来,地下水位处于区域性持续下降过程。2001年9月以来,盆地中北部地下水位停止下降开始出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05年9月以来,张掖盆地地下水位突然大面积上升。分析认为,地下水位上升主要是补给量的增加所致,主要增加... 张掖盆地80年代中期以来,地下水位处于区域性持续下降过程。2001年9月以来,盆地中北部地下水位停止下降开始出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05年9月以来,张掖盆地地下水位突然大面积上升。分析认为,地下水位上升主要是补给量的增加所致,主要增加途径有两个:一是本世纪以来,受全球气候转暖的影响,祁连山中西部的冰川融水和降水量明显增加,使祁连山区各河流出山径流量亦相应的增加,而出山河流作为盆地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的增加则意味着盆地地下水补给量的增大;二是黑河河床过水时间增加,在流经盆地第四系粗颗粒相强导水的洪积扇地带,大量"线状"入渗,使地下水补给量增大,引发沿河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向黑河排泄的黑河以东地下水径流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盆地 地下水位上升 补给量增加
下载PDF
基于环境同位素技术的张掖盆地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文祥 安永会 +6 位作者 李文鹏 邵新民 吴玺 龚磊 张梦南 王晓燕 蔡月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30,共6页
研究张掖盆地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对于合理开发当地地下水资源,提高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同位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研究中,对于研究地下水补给来源、地下水循环等有重要帮助。2014年在张掖盆地开展了水文地质调查和... 研究张掖盆地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对于合理开发当地地下水资源,提高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同位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研究中,对于研究地下水补给来源、地下水循环等有重要帮助。2014年在张掖盆地开展了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采取了大量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环境同位素样品,结合前人在该地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氘氧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祁连山区水体和龙首山区水体的氘氧同位素值有明显差异,并导致下游地下水的氘氧同位素值表现出明显差异;(2)从张掖盆地地下水上游至下游,存在深部循环带,并根据同位素的分布划分了张掖盆地不同区域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得出了张掖盆地的地下水流动系统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盆地 水文地质 地下水流动系统 同位素
下载PDF
黑河流域张掖盆地地表水-地下水系统同位素特征及转化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芬 王水献 +1 位作者 蓝永超 胡兴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2-96,共5页
在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频繁,流域内河流和含水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历来是水循环研究的关键环节。环境同位素作为水循环研究中的示踪剂,可以有效地揭示流域河流-含水层之间的转化关系。根据张掖盆地黑河河水及其两岸地... 在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频繁,流域内河流和含水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历来是水循环研究的关键环节。环境同位素作为水循环研究中的示踪剂,可以有效地揭示流域河流-含水层之间的转化关系。根据张掖盆地黑河河水及其两岸地下水中的稳定氢氧同位素资料及氘过量参数(d)值,分析了张掖盆地内不同水体中的δD、δ18 O和d值的分布规律及其所指示的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和地下水与黑河河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张掖盆地内地下水和地表水同源于山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不同深度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密切,为统一的河流-地下水系统。在张掖盆地灌溉区,绿洲农田灌溉严重影响了地下水和河水之间的转化,导致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的增加。运用质量守恒原理,定量分析了盆地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的转化量,为正确评价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同位素 地下水 δD Δ18O 张掖盆地 黑河流域 干旱区
下载PDF
利用包气带环境示踪剂评估张掖盆地降水入渗速率 被引量:10
10
作者 聂振龙 连英立 +3 位作者 段宝谦 申建梅 王金哲 严明疆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22,共6页
降水入渗补给速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和保护中的重要参数。长期以来在河西走廊中游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中,一直认为地下水位埋深>5m的地带难以产生降水入渗补给。本文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盆地分别选择沙丘区和裸地区,综... 降水入渗补给速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和保护中的重要参数。长期以来在河西走廊中游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中,一直认为地下水位埋深>5m的地带难以产生降水入渗补给。本文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盆地分别选择沙丘区和裸地区,综合运用包气带同位素和水化学信息,开展了降水入渗补给研究。包气带氯质量平衡法结果表明:现代气候条件下,张掖盆地地下水位埋深>5m的地带仍存在降水入渗补给,在沙丘覆盖区,地下水位埋深6.3m时,降水入渗补给速率为13.3~14.4mm/a,入渗系数0.10~0.11;在裸地区,地下水位埋深8.6m时,降水入渗补给速率为16.8~18.4mm/a,入渗系数0.13~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盆地 包气带 环境示踪剂 降水入渗
下载PDF
西北内陆张掖盆地地下水温度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连英立 张光辉 +1 位作者 聂振龙 艾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203,共9页
通过西北内陆张掖盆地地下水温度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最近20年(1990—2009)研究区内潜水和承压水温度分别下降了0.78℃和1.17℃,与气温升高导致山区冰雪融水和降水量增加有关;同时,人类开采取用地下水强度增大使得研究区内潜水和承压水温... 通过西北内陆张掖盆地地下水温度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最近20年(1990—2009)研究区内潜水和承压水温度分别下降了0.78℃和1.17℃,与气温升高导致山区冰雪融水和降水量增加有关;同时,人类开采取用地下水强度增大使得研究区内潜水和承压水温度变化趋势近同。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温度变化与山区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成反比关系,即山区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盆地地下水温度降低;山区气温降低、降水量减少,盆地地下水温度升高。由于盆地平原区地下水补给水源的70%~90%来自上游祁连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出山地表径流,水温较低,因此,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温度变化程度反映着其获取有效补给水量多少,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盆地 地下水 温度 影响因素 指示意义
下载PDF
张掖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尹政 柳永刚 +2 位作者 张旭儒 李玉山 冯嘉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张掖盆地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地势南东高北西低。已有勘探资料显示,张掖盆地赋存丰富的水热型地热资源。通过研究该区域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地温测量及水文地球化学等成果资料,分析了张掖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探讨了... 张掖盆地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地势南东高北西低。已有勘探资料显示,张掖盆地赋存丰富的水热型地热资源。通过研究该区域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地温测量及水文地球化学等成果资料,分析了张掖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探讨了其成因模式。张掖盆地地热田属沉积盆地型中低温地热田,热储为呈层状分布的新近系白杨河组砂岩、砂砾岩,选择钾镁地球化学温标计算热储温度为47~82°C,盖层为新近系上新统疏勒河组泥岩及第四系松散地层;地热水类型主要为碎屑岩类孔隙水,根据氢氧同位素特征推断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南部祁连山区大气降水;祁连山北缘深大断裂和盆地内NNW向基底断裂是地热流体深循环良好的导水通道,地下水接受补给后沿导水断裂带或岩层孔隙裂隙运移,在深部热传导的增温作用下,赋存于碎屑岩类孔隙之中形成了本区的地热资源。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地热水属于溶滤型的陆相沉积水,水化学类型为Cl·SO_(4)—Na型,F-、SiO_(2)、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区内地热水3H值普遍小于2.0 TU,说明形成年代较早;^(14)C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区域地热水形成年龄超过20 ka,反映出地热流体补给路径长、径流缓慢的特点。研究成果可为张掖盆地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热储 水文地球化学 地热成因 地下水年龄 张掖盆地
下载PDF
基于宏观经济模型和系统动力学的张掖盆地水资源供需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秦欢欢 郑春苗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9-17,共9页
针对黑河流域中游张掖盆地水资源供需问题,采用宏观经济模型和系统动力学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张掖盆地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5个情景模拟张掖盆地2013-205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宏观经济模型与系统动力学的结合能更好地刻... 针对黑河流域中游张掖盆地水资源供需问题,采用宏观经济模型和系统动力学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张掖盆地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5个情景模拟张掖盆地2013-205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宏观经济模型与系统动力学的结合能更好地刻画系统行为,准确合理地预测需水量;预测期内张掖盆地需水量逐年增长,年均总需水量为21.87×108~30.14×108m3,缺水年的年均缺水量为4.03×108~7.64×108m3,缺水时间占比为31.6%~92.1%,缺水年平均缺水指数为0.1413~0.2217;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和水资源节约的情景S5是最符合可持续发展内涵和原则的情景;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更需要公众的参与,只有政府与公众的协调一致,才能保证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宏观经济模型 水资源供需 可持续发展 张掖盆地
下载PDF
西北内陆张掖盆地地下水温度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量:8
14
作者 连英立 张光辉 +1 位作者 聂振龙 艾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1-399,共9页
西北内陆干旱区地下水温度变化与其补给水源区气象和水文条件密切相关。以西北内陆张掖盆地为研究区,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张掖盆地潜水和承压水温度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诊断其与上游山区降水、气温(对冰川雪融水影响)、日... 西北内陆干旱区地下水温度变化与其补给水源区气象和水文条件密切相关。以西北内陆张掖盆地为研究区,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张掖盆地潜水和承压水温度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诊断其与上游山区降水、气温(对冰川雪融水影响)、日照和出山地表径流量,以及当地气温、降水、日照和地下水埋深之间关联状况研究,识别张掖盆地不同埋藏条件下地下水(潜水与承压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为确定地下水主要补给水来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990-2009年期间研究区潜水和承压水温度分别下降了0.78℃和1.17℃,这与山区降雨量和出山径流量的明显增加和盆地日照时间减少密切相关,是主要影响因素。虽然山区气温升高加速冰川雪融化,但由于融水量有限,其对张掖盆地地下水温度的影响不明显。另外,受黑河调水和盆地地下水开采强度日趋增大影响,区内潜水和承压水温度变化趋势呈现相似特征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盆地 山区水源补给 地下水 温度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内陆干旱区张掖盆地需水量预测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益平 秦欢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66,共6页
为了研究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考虑经济发展、城镇化加剧和节约用水3种人类活动,设定5个不同情景,对黑河中游张掖盆地的需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张掖盆地生活和工业需水量保持增长趋势,农业和总需水量表... 为了研究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考虑经济发展、城镇化加剧和节约用水3种人类活动,设定5个不同情景,对黑河中游张掖盆地的需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张掖盆地生活和工业需水量保持增长趋势,农业和总需水量表现出一定波动性,预测期内5种情景下农业需水量分别为26.21、26.21、19.51、25.77和19.07亿m^3,总需水量分别为28.80、30.35、22.52、28.31和22.09亿m^3。不同人类活动对张掖盆地需水量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各不相同,经济发展对工业需水产生最大的正影响,城镇化对农业需水产生最大的负影响,节约用水对需水量的影响较低。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综合考虑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显著降低农业用水量及总用水量,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需水量预测 内陆干旱区 张掖盆地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张掖盆地地下水及其补给水源的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连英立 张光辉 +1 位作者 聂振龙 刘春华 《勘察科学技术》 2011年第2期11-16,共6页
为了进一步查明干旱区张掖盆地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性,在大量野外调查采样和同位素测试资料基础上,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埋藏状况,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研究了张掖盆地山前单一含水层分布区(戈壁带)潜水及其溢出带以下多层含水层分... 为了进一步查明干旱区张掖盆地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性,在大量野外调查采样和同位素测试资料基础上,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埋藏状况,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研究了张掖盆地山前单一含水层分布区(戈壁带)潜水及其溢出带以下多层含水层分布区(细土平原)潜水和承压水的同位素特征和补给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在祁连山前的单层结构含水层分布区的潜水氢氧同位素特征与上游山区河水近同,表明该区潜水主要来自出山河水补给,源于祁连山区现代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更新较快;细土平原潜水的补给主要来自戈壁带潜水通过泉水溢出和灌溉水补给的河水,受蒸发影响比较显著,所以明显不同于戈壁带潜水同位素特征,其~3H含量较低、δ^(18)O和δD较轻。该盆地承压水的~3H和^(14)C含量更低,δ^(19)O和δD更轻,反映地下水形成时间较早,更新较慢,源于比较寒冷或高海拔环境水源的较早期补给。因此,充分利用祁连山前戈壁带巨厚卵砾石层的强渗透性和地下水调蓄功能,与地表水优化联合调蓄和合理利用,将有利于张掖盆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盆地 地下水 补给 同位素特征 空间差异性
原文传递
张掖盆地晚更新世至中全新世气候变化:孢粉学和重矿物学证据
17
作者 赵淼 龚磊 +5 位作者 吴玺 蔡五田 张文卿 安永会 李康 刘作鹏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43,共14页
为确定张掖盆地晚第四纪沉积地层时代和探讨其蕴含的古气候信息,笔者利用孢粉分析、重矿物分析、光释光测年等方法对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重建,并确认了当地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界限。结果表明: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 为确定张掖盆地晚第四纪沉积地层时代和探讨其蕴含的古气候信息,笔者利用孢粉分析、重矿物分析、光释光测年等方法对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重建,并确认了当地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界限。结果表明: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和植被类型及气候特征:①深度为56.8~26.4 m,年龄为112.7~63.3 ka,属末次间冰期,粉组合为松–板栗–藜–菊–蒿,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为晚更新世温暖较湿润气候。②深度为26.4~2.6 m,年龄为63.3~11.8 ka,与末次冰期相当,孢粉组合为松–麻黄–藜–蒿,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为晚更新世干燥寒冷气候。③深度为2.6~0.8 m,年龄为11.8~8.9 ka,全新世早期,孢粉组合为松–藜–蒿,稀树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较凉较干气候。④深度为0.8~0.15 m,年龄为8.9~7.8 ka,全新世早期向中期过渡期,孢粉组合为松–藜–菊–蒿,稀树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为温暖较干气候。孢粉组合所揭示的晚更新世—中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对于揭示张掖盆地甚至西北干旱区的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盆地 古气候 冰期 孢粉分析 重矿物
下载PDF
基于SD模型的张掖盆地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与预测
18
作者 秦欢欢 黄丽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6,56,共11页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构建张掖盆地水资源利用SD模型,设计5类不同情景来核算和预测现状(2000—2020年)和未来(2021—2050年)张掖盆地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对于现状,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构建张掖盆地水资源利用SD模型,设计5类不同情景来核算和预测现状(2000—2020年)和未来(2021—2050年)张掖盆地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对于现状,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均值分别为3.517、0.272和-3.245 hm^(2)/人,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足迹强度均值分别为12.969和2.822 hm^(2)/104元;农业用水在张掖盆地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中占绝对优势但占比在下降,农业领域是节水的重点且潜能较大;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明显下降(降幅90.21%),证明了张掖盆地用水效率的上升;张掖盆地的水资源利用压力较大。平均而言,预测期内张掖盆地不同情景中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均大于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由此导致人均水资源生态亏损的出现;各情景下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足迹强度均值分别为12.932、13.483、10.055、12.698和9.846及0.281、0.206、0.201、0.281和0.196 hm^(2)/104元,未来时间里张掖盆地的水资源利用仍然处于不安全的状态。2021—2050年张掖盆地无法有效缓解水资源利用紧张的状况,需采用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兼顾的发展方案,推荐政府部门采用情景ZS 5。因此,张掖盆地未来水资源利用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节约用水措施和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才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水资源利用 系统动力学 SD模型 张掖盆地
下载PDF
黑河中游盆地甘州区地下水位上升驱动因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宗平 王鹏 +2 位作者 钱鞠 张潜 胡兴林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85,共5页
对黑河中游盆地甘州区水位动态分析表明:2002年以前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内变幅逐渐增大;2002年以后水位明显上升,年内变幅逐渐减小;水位上升在时空上表现出由干流附近向两旁、由城区靠近干流上游地区向周边地区逐渐推进的变化特征。... 对黑河中游盆地甘州区水位动态分析表明:2002年以前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内变幅逐渐增大;2002年以后水位明显上升,年内变幅逐渐减小;水位上升在时空上表现出由干流附近向两旁、由城区靠近干流上游地区向周边地区逐渐推进的变化特征。对驱动因素分析表明,上游山区降水量增加是地下水位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黑河调水工程、城区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水位上升也有一定贡献。最后结合甘州区实际情况,就如何防治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灾害,提出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盆地 水位上升 驱动因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张掖盆地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米丽娜 肖洪浪 +2 位作者 田军仓 李计生 田全彦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88,共8页
探索地下水系统演化的过程与机制对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基于地下水多年动态观测资料和地统计学方法,按不同灌溉方式分区估算了张掖盆地1985~2013年地下水资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整个张掖盆地地下水水位降深和储量在时空... 探索地下水系统演化的过程与机制对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基于地下水多年动态观测资料和地统计学方法,按不同灌溉方式分区估算了张掖盆地1985~2013年地下水资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整个张掖盆地地下水水位降深和储量在时空上表现出很大差异性,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1997年匀速下降阶段,1998~2004年加速下降阶段和2005~2013年减速下降阶段。整个盆地累积储量减少了47.52×108m^3,年均亏缺1.64×108m^3,其中河水井水灌区累积地下水位降深达5.72m,储量减少了37.48×108m^3,占地下水消耗量的78.87%。各分区累积水位降深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河水﹥河水井水﹥泉水﹥河水泉水≥井水灌区,相应的累积储量变化依次为:河水井水﹥河水﹥井水﹥河水泉水﹥泉水灌区。从长时间尺度看,各分区及张掖盆地多年累积储量仍为负变化,即地下水资源仍处于较严重亏缺状态,对含水层造成很大威胁。这是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类活动如分水政策、引水灌溉、地下水开采等影响越来越强烈。结果可以为黑河流域水量均衡合理估算、地下水数值模拟和水资源统一规划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时空分异 张掖盆地 KRIGING 地下水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