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度对中华甲虫蒲螨寄生烟蚜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燕飞 杜会玲 +3 位作者 陈亦钗 叶帅 杨茂发 刘健锋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2年第5期15-20,共6页
烟蚜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农业害虫,也是我国各大烟区烟草上发生的主要害虫。中华甲虫蒲螨是一种对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具有较好防效的外寄生性天敌。为研究中华甲虫蒲螨对烟蚜的防控潜能,本文开展了不同密度中华甲虫蒲螨寄生不同... 烟蚜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农业害虫,也是我国各大烟区烟草上发生的主要害虫。中华甲虫蒲螨是一种对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具有较好防效的外寄生性天敌。为研究中华甲虫蒲螨对烟蚜的防控潜能,本文开展了不同密度中华甲虫蒲螨寄生不同龄期烟蚜的致死时间、致死率及其对寄主体上蒲螨残存量的影响,比较了不同龄期烟蚜对蒲螨膨腹体繁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头中华甲虫蒲螨致死烟蚜所需的时间最长,但接入3~15头蒲螨致死不同龄期烟蚜的时间无显著差异;不同中华甲虫蒲螨密度能显著影响不同龄期烟蚜的致死率,1头中华甲虫蒲螨能显著致死1~4龄烟蚜若蚜和成蚜;释放15头蒲螨在3龄和4龄若蚜及成蚜体上残存数量最多;蒲螨能在3龄和4龄烟蚜若蚜以及成蚜体上完成繁殖发育。研究发现中华甲虫蒲螨是烟蚜的一种有效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甲虫蒲螨 烟蚜 致死时间 致死率 膨腹体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冷杉梢斑螟的杀虫作用
2
作者 王倩倩 迟德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6-154,共9页
为阐明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Aizawai Bonnefoi et de Barjac)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 Yu,Zhang and He)分别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老熟幼虫的杀虫效果及对酶活性的影响,以... 为阐明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Aizawai Bonnefoi et de Barjac)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 Yu,Zhang and He)分别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老熟幼虫的杀虫效果及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菌浓度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浸泡的饲料饲喂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和接入不同数量中华甲虫蒲螨到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上,测定两者分别对梢斑螟死亡率以及相应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作用于冷杉梢斑螟致死率高达100%,致死中浓度为6584.065菌落/mL。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在取食不同菌浓度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后,对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有激活作用;对羧酸酯酶有抑制作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随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菌浓度的升高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表现出逐渐抑制的作用。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冷杉梢斑螟,致死率高达90%,半数致死数量为27.454头。中华甲虫蒲螨处理对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有激活作用;虫螨数量比为1∶20、1∶30、1∶40、1∶50时,冷杉梢斑螟幼虫过氧化氢酶表现出抑制-激活-抑制的作用,虫螨数量比为1∶60时,表现为全部抑制作用;对羧酸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多表现出抑制作用,虫螨数量比为1∶20、1∶30时,表现出抑制-激活的作用,虫螨数量比为1∶40、1∶50、1∶60时,表现出抑制的作用。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和中华甲虫蒲螨主要通过释放毒素来扰乱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保护解毒酶系动态平衡,干扰幼虫的正常生理代谢,从而起到毒杀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 中华甲虫蒲螨 解毒酶 保护酶
下载PDF
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控制潜能的研究
3
作者 李立涛 贺丽敏 +4 位作者 许长新 焦蕊 王英杰 郭勇 刘师源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56-59,94,共5页
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 Yu,Zhang&He)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双条杉天牛、光肩星天牛和杨干象等害虫防治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控制作用。本研究旨为探讨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控制潜能。在显微镜下,观察了中华甲虫... 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 Yu,Zhang&He)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双条杉天牛、光肩星天牛和杨干象等害虫防治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控制作用。本研究旨为探讨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控制潜能。在显微镜下,观察了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寄生过程;分别在室内离体桃叶片上和田间桃园,进行了释放蒲螨防治桃蚜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头中华甲虫蒲螨雌螨接入到载有60头桃蚜的离体桃叶片上,中华甲虫蒲螨最快可以在6 min 48 s完成对桃蚜搜寻、叮刺并致死的过程,平均需时23 min 8 s,24 h内最多可以杀死5头桃蚜,平均杀死量3.6头;室内按螨蚜比1∶1释放中华甲虫蒲螨防治桃蚜,24 h桃蚜的校正死亡率可达73.22%;田间每被害梢释放2管蒲螨,10 d后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2.74%,防治效果明显。蒲螨对桃蚜表现出了较好的控制能力,可为桃蚜的田间防治提供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甲虫蒲螨 桃蚜 寄生反应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浅谈张子和的中医理论学术特点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枋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14期243-245,共3页
本文对“金元四大家之一”、“攻邪派”的创始人张子和的中医理论学术特点,提出粗浅见解。认为张氏在攻邪理论方面的创新成就,提出论病首重邪气,“先论攻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认为“凡药有毒”、“久服偏胜”,提出“养生当论食补”、... 本文对“金元四大家之一”、“攻邪派”的创始人张子和的中医理论学术特点,提出粗浅见解。认为张氏在攻邪理论方面的创新成就,提出论病首重邪气,“先论攻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认为“凡药有毒”、“久服偏胜”,提出“养生当论食补”、“因证施补”、“补之适足”,把妄补的庸医斥之为“皆鲧湮洪水之徒”;认为凡邪在表,都可应用汗法,提出刺血、按摩与发汗,虽名异而实同,并临床运用于头面五官的红肿热痛诸证、皮肤科的痈疽癣瘤及风搐、呕血、肾风等诸证,疗效满意;认为攻邪法临床运用于不孕、赤白带下、经闭、收产伤胎、乳汁不下,首次比较系统地把攻邪理论运用于妇产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目的通过对张氏中医理论学术特点的探讨,总结祖国医学的理论渊源,为后世医学的发展提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子和 中医理论 学术特点
下载PDF
三国街亭战场故址辨析
5
作者 宋杰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18,共18页
关于蜀将马谡失守的街亭在何处,目前学界集中为两派意见,传统观点认为在汉街泉城,即今甘肃秦安县陇城镇附近。后起的意见主张街亭在天水市东南的街子镇,认为蜀军作战主要在祁山地区,街亭当在其间,马谡领兵远赴街泉有违用兵常理。双方争... 关于蜀将马谡失守的街亭在何处,目前学界集中为两派意见,传统观点认为在汉街泉城,即今甘肃秦安县陇城镇附近。后起的意见主张街亭在天水市东南的街子镇,认为蜀军作战主要在祁山地区,街亭当在其间,马谡领兵远赴街泉有违用兵常理。双方争议的焦点,是魏将张郃的援兵走的是渭水以北的陇山道,还是渭水以南的陈仓狭道,这会决定街亭的位置。笔者综合诸说,提出了魏国分兵两路救援陇右、张郃率万余精兵走陈仓狭道先行救急,马谡在今街子镇迎敌,大队魏军翻越陇山到达天水、南安等郡的看法,既能支持“街子镇街亭说”,也能协调历史记载、学界争论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亭 街泉 街子镇 祁山 马谡 张郃 诸葛亮
原文传递
郑和:传播东方文明的远航使者——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希贤 孙灿 黄建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6-91,共6页
至15世纪,世界东、西方两大文明不约而同都表出现了对大洋彼岸的极大兴趣,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远洋探险航行。这两方面的航海探索,表现出了不同的运势、不同的结果。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交通大开,全球比邻,从此欧洲打破了中世纪孤立发展... 至15世纪,世界东、西方两大文明不约而同都表出现了对大洋彼岸的极大兴趣,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远洋探险航行。这两方面的航海探索,表现出了不同的运势、不同的结果。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交通大开,全球比邻,从此欧洲打破了中世纪孤立发展的黑暗时代,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然而东方郑和远航后,明、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自守的政策,中国由强盛转向衰落,国家运势由兴盛转向衰败。东、西方国力此消彼长,中国从此比西方贫穷落后,终至形成国力的巨大反差。今天,我们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时候,正好是处在运势循环转变的关键时段。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经验中,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海上航行业绩,为世界航海史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页。所以,开拓海洋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和当今中国和平崛起、走向强盛不可缺少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 东方文明 远航使者 多宗教信仰的亲和力
下载PDF
晚清上海城隍庙道士张鹤及其古琴按弹观念探析
7
作者 叶展魁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01-107,共7页
晚清张鹤是上海城隍庙道士,其好琴、善书画,琴学上受业于浦城祝桐君,并在其师的影响下撰辑《琴学入门》。为方便古琴教学,在减字谱旁附上工尺、点拍。张鹤对琴曲题材的选择以传递淡泊之志为主,并且强调弹奏的过程中须"依永和声&qu... 晚清张鹤是上海城隍庙道士,其好琴、善书画,琴学上受业于浦城祝桐君,并在其师的影响下撰辑《琴学入门》。为方便古琴教学,在减字谱旁附上工尺、点拍。张鹤对琴曲题材的选择以传递淡泊之志为主,并且强调弹奏的过程中须"依永和声"与"合其板拍",时时观照呼吸气息,以达到"心手相应"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鹤 古琴 《琴学入门》
下载PDF
清同治年间新疆民团勇目张和史事考
8
作者 薛晖 《吐鲁番学研究》 2010年第2期77-81,共5页
新疆民团是同治年间出现的历史现象,初本是一种乡土自卫组织,随着清朝收复新疆战役的全面展开,逐渐演变为一支在清朝官府统一节制下的本土武装,在配合清军全面收复新疆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新疆民团建勋卓著的勇... 新疆民团是同治年间出现的历史现象,初本是一种乡土自卫组织,随着清朝收复新疆战役的全面展开,逐渐演变为一支在清朝官府统一节制下的本土武装,在配合清军全面收复新疆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新疆民团建勋卓著的勇目有多人,但《清史稿》仅为徐学功一人列有专传,其余勇目都未见于史传,其中,张和不仅是奇台民团的杰出勇目,而且是第一位新疆民团的首领。他的历史活动,集中反映了新疆世居汉人本土意识觉醒已成为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历史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同治 新疆民团 张和
下载PDF
《儒门事亲》汗吐下理论特色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马丹 傅海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62-1363,1373,共3页
《儒门事亲》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所著,主要论述了张子和攻邪的学术主张及独特的治疗理论。张子和不局限于传统的汗吐下三法,建立了汗之开其玄府、吐之令其调达、下之推陈致新的理论框架,拓展了中医的辨证思路,对中医理论和临证发... 《儒门事亲》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所著,主要论述了张子和攻邪的学术主张及独特的治疗理论。张子和不局限于传统的汗吐下三法,建立了汗之开其玄府、吐之令其调达、下之推陈致新的理论框架,拓展了中医的辨证思路,对中医理论和临证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不拘泥古法,勇于创新,精于辨证,知常达变,不仅纠正了当时滥用温补的不良风气,更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追求的宝贵财富。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之一,故着重挖掘张子和独特的治疗理论框架,以探寻张子和汗吐下三法的理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门事亲》 攻邪 汗法 吐法 下法 张子和
下载PDF
古代刘家港崛起与衰落的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林承坤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1-66,共6页
明代早期建都南京,当时贴木儿帝国崛起于中亚,一度阻断了丝绸之路,北方大运河严重淤积,明王朝只能采用海运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展海内外贸易。长江河口成为南京的通海捷径,刘家港位于娄江(刘洒)与长江河口交汇处,太湖平原的东... 明代早期建都南京,当时贴木儿帝国崛起于中亚,一度阻断了丝绸之路,北方大运河严重淤积,明王朝只能采用海运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展海内外贸易。长江河口成为南京的通海捷径,刘家港位于娄江(刘洒)与长江河口交汇处,太湖平原的东北部。娄江在宋代以前严重淤积,经元代至明初的治理,特别是明初“掣淞入刘”的整治工程后,娄江河道水深河阔,全江畅通,成为长江河口地区兴建大型海港的最佳的港址。娄江又能同富饶的太湖平原相沟通,使其成为刘家港的经济腹地。以上原因使刘家港在明初崛起,成为“海运千艘所聚”的大海港与郑和下西洋的出海始发港。明王朝迁都北京后开展大运河的治理,减少对海运的依赖,郑和下西洋终止与倭寇骚扰,均促使海运衰退。长江河口南岸严重崩塌,使刘家港崩塌入海。娄江严重淤积。以上原因导致刘家港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家港 海港 中国 水路运输经济 历史
下载PDF
《儒门事亲》刺血学术思想探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奇文 张全爱 郭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83-786,共4页
通过对《儒门事亲》刺血疗法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发现张子和刺血理论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并在"大胆求新,小心求证"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发展,同时在临床上加以实践和总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刺血疗法。本文通过对《儒门事亲... 通过对《儒门事亲》刺血疗法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发现张子和刺血理论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并在"大胆求新,小心求证"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发展,同时在临床上加以实践和总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刺血疗法。本文通过对《儒门事亲》中刺血理论的形成、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刺血疗法的特色、刺血疗法对后世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以期启发学者对《儒门事亲》中的刺血疗法有更全面的认识,为临床运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门事亲 刺血疗法 张子和
原文传递
张子和“补法”学术思想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红霞 赵凯维 尹俊县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7期1222-1223,共2页
目的:探讨张子和"补法"学术思想。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果:张子和,名从正,字子和,为攻下派的代表医家,其补法理论源于《内经》,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其补法学术特点有二:(1)强调需用补法时,常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2)... 目的:探讨张子和"补法"学术思想。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果:张子和,名从正,字子和,为攻下派的代表医家,其补法理论源于《内经》,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其补法学术特点有二:(1)强调需用补法时,常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2)提倡食补,主张病蠲后以"五谷养之,五果助之,五畜益之,五菜充之"。创立了攻补兼施的代表方玉烛散及专补脾肾的滋补方无比山药丸,强调以平为期,气血流通平衡为要,注重辨证施补。结论:其"补法"学术思想不仅丰富了补法的内涵,而且对现代疾病治疗与养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子和 补法 学术思想
下载PDF
试论张子和补益学术思想 被引量:7
13
作者 龙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127-128,共2页
张子和,金元四大医家之一,被后世尊为"攻邪派"创始人。实际上,子和并非长于攻而拙于补,其补益学术思想有独到见地。
关键词 张子和 补益学术
下载PDF
张子和攻法浅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伟智 罗宝珍 《河南中医》 2022年第4期519-522,共4页
张子和认为:"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入侵人体,导致疾病发生,并且影响病程与病情。"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已,更甚则暴死。"人与天地相统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天... 张子和认为:"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入侵人体,导致疾病发生,并且影响病程与病情。"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已,更甚则暴死。"人与天地相统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天之六气,地之六气,人之六味应相互协调,不和谐就会产生邪气。"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此为发病之三也,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汗、吐、下三法可尽治其病。凡是解表的方法都是汗法,发汗应先"辨阴阳,别表里,定虚实",张子和提出辛凉发汗之法,补充了《伤寒论》汗法的不足。凡是上行的方法均为吐法,上焦病变可用,"宜先小服,不涌,积渐加之",涌吐次数根据病情或患者体质而定;除了汗、吐二法之外的一切攻邪方法均为下法。张子和将攻邪三法归纳为汗法开玄府而逐邪气,吐法令其条达,下法推陈致新,临床运用时既遵守原则,又根据病情灵活选择,随证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子和 攻法 汗法 吐法 下法 《儒门事亲》
下载PDF
《儒门事亲》“吐法”理论框架初探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炎杰 焦桂生 殷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870-2872,共3页
吐法是医门八法之一,在攻邪愈疾中占有重要地位。吐法的代表人物,当首推以"攻下派"著称的张子和,其著作《儒门事亲》集中反映了张氏学术思想;汗、吐、下三法之中尤以"吐法"遭谤最多,但也颇具特色,具有用药简单、价... 吐法是医门八法之一,在攻邪愈疾中占有重要地位。吐法的代表人物,当首推以"攻下派"著称的张子和,其著作《儒门事亲》集中反映了张氏学术思想;汗、吐、下三法之中尤以"吐法"遭谤最多,但也颇具特色,具有用药简单、价格低廉、效果显著三大优点。笔者通过对《儒门事亲》进行系统研究,从基本概念、作用机制、适应症及禁忌症、实施方法4个方面对"吐法"相关理论进行论述,初步探讨"吐法"理论框架,为临床提供初步的参考与借鉴,以期吐法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子和 儒门事亲 吐法 理论框架 金元四家 攻下派
原文传递
“灋”义研究的中国语境——《“灋”义》及相关论著述评 被引量:5
16
作者 褚宸舸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4-59,共6页
当代学者对古代“灋”字含义的研究,是以《说文解字》为基础,不断批判和继承,并且添加新诠释,进行新论证的过程。蔡枢衡提出了对《说文解字》的质疑,胡大展、武树臣、张永和先后给出了既不同于《说文解字》,也不同于蔡枢衡的新解读。当... 当代学者对古代“灋”字含义的研究,是以《说文解字》为基础,不断批判和继承,并且添加新诠释,进行新论证的过程。蔡枢衡提出了对《说文解字》的质疑,胡大展、武树臣、张永和先后给出了既不同于《说文解字》,也不同于蔡枢衡的新解读。当代学者在论证方法上的贡献是,一方面追求多种论证角度和多重证据,另一方面更加注意“小心求证”。研究价值问题上的失语和“古今”语言沟通问题上的随意是研究的缺憾之处。针对前者,要重视对“灋”字的价值阐释,并对理论预设进行反思。针对后者,研究者要站在古今融合论的立场,对语言表述和研究方法保持一种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灋” 中国语境 蔡枢衡 张永和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情景下清漳河流域的水文响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宗华 王志国 +2 位作者 刘龙龙 王锋 胡浩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49,54,共4页
清漳河流域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山区流域,为提供流域内合理土地利用优化方案和水资源调控理论依据。故以清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分布式水文模型,评价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SWAT模... 清漳河流域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山区流域,为提供流域内合理土地利用优化方案和水资源调控理论依据。故以清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分布式水文模型,评价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SWAT模型在清漳河流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流域内的地表径流过程;在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配置情境下,探讨地表径流及其CN值变化,分析出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流能力,结果耕地>草地>林地;受近年城镇化的发展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影响,相对1980年土地利用/覆被情景,退耕还林情景的综合产流能力减小,城镇化情景的综合产流能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漳河流域 SWAT模型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地表径流 CN值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张鸣鹤教授治疗痹证的用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柳 马悦宁 +3 位作者 陈彦竹 何烜 金玥 应森林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9期10-13,18,共5页
目的:挖掘分析张鸣鹤教授治疗痹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张鸣鹤教授治疗痹证的医案,建立数据库,将所得资料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并对其处方用药进行研究。结果:筛选有效医案32则,共计114首处方,利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 目的:挖掘分析张鸣鹤教授治疗痹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张鸣鹤教授治疗痹证的医案,建立数据库,将所得资料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并对其处方用药进行研究。结果:筛选有效医案32则,共计114首处方,利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张鸣鹤教授治疗痹证的药物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等,得到核心药对组合40个、新处方1个。结论:张鸣鹤教授在治疗痹证时并非一味地清热解毒,而是以清热解毒为主,活血化瘀为辅,药物使用具有寒温并用、苦甘同组的特点,常选用数效兼备之药;但其临床实用价值,尚需通过理论溯源及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研究 数据挖掘 张鸣鹤
下载PDF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常熟《陆张合刻》三位作者为中心
19
作者 朱则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8-67,共10页
今人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文学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尽可能地趋于完善,这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 今人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文学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尽可能地趋于完善,这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其难度相对来说也是最大的。文章就江苏常熟《陆张合刻》三位作者陆贻典、张文镔、张道淙的有关问题作些订补,供柯愈春先生及其他相关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作家 考证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清人别集总目》 《陆张合刻》
下载PDF
张子和下法及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红霞 汪文来 +1 位作者 赵凯维 尹俊县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10期1728-1729,共2页
目的:探讨张子和下法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果: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所著《儒门事亲》中下法所用中药30味,自拟攻下之方33首。结论:通过系统梳理张子和下法的源流至下法的适应症、应用范围、具体使用的方药、使用注... 目的:探讨张子和下法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果: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所著《儒门事亲》中下法所用中药30味,自拟攻下之方33首。结论:通过系统梳理张子和下法的源流至下法的适应症、应用范围、具体使用的方药、使用注意、使用禁忌以及下法的临床应用方面,使其临床价值得以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予和 下法 学术思想 中医治疗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