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商周缯地曾国探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书灿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4,共7页
古代文献和商周古文字资料中的缯地、曾国,历来争议颇大。文献和考古学资料更加支持《夏本纪》所记缯氏早期居地在今河南方城缯关一带,《春秋》经传所记今山东兰陵之姒姓之鄫与《夏本纪》所记缯氏东迁有关。卜辞之曾地望待考,但大体可... 古代文献和商周古文字资料中的缯地、曾国,历来争议颇大。文献和考古学资料更加支持《夏本纪》所记缯氏早期居地在今河南方城缯关一带,《春秋》经传所记今山东兰陵之姒姓之鄫与《夏本纪》所记缯氏东迁有关。卜辞之曾地望待考,但大体可以推断,其不大可能位于今河南方城缯关一带。湖北随州叶家山M65所出青铜器铭文可以证明位于今湖北随州一带的姬姓曾国似至迟于西周康王时期即已存在,西周晚期联合申国召犬戎伐周的缯,可能就在今湖北随州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缯氏 鄫国 缯关 曾国
原文传递
曾公[田求]编钟铭文补说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民镇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4期3-11,124,共10页
曾公[田求]编钟铭文所叙先祖事迹为我们认识曾国早期史事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其中"高祖"即文武时期的伯括,"皇祖"即曾国的实际创立者南公。"王客我于康宫"之"我",或是铭文编纂者因不谙册命铭文... 曾公[田求]编钟铭文所叙先祖事迹为我们认识曾国早期史事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其中"高祖"即文武时期的伯括,"皇祖"即曾国的实际创立者南公。"王客我于康宫"之"我",或是铭文编纂者因不谙册命铭文辞例所增益。"乎厥命。皇祖建于南土"一语,当作"平尹氏命皇祖,建于南土"。"蔽蔡南门,质应亳社"指曾国与蔡国、应国互为照应,以为周之南方屏障。"赐之用钺"可在叶家山墓地M111中得到反映,M111的墓主人曾侯或即受昭王赐钺的那位曾侯。"俾辝千佅"之"佅",系"休"之误的可能性更大。"夒余孺小子"之"夒",相当于传世文献中的"猷"一类的虚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 曾公[田求]编钟 铭文
下载PDF
曾国藩治《易》考
3
作者 吴国源 史学林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43,共13页
本文对曾国藩治《易》活动进行系统考察,属于曾国藩易学思想研究的奠基工作。首先扩大了文献材料的选择范围,将这些材料分类处理、概括,按曾国藩生平活动的时间顺序编制成"曾国藩治《易》活动年表"。在此基础上,以曾国藩七次... 本文对曾国藩治《易》活动进行系统考察,属于曾国藩易学思想研究的奠基工作。首先扩大了文献材料的选择范围,将这些材料分类处理、概括,按曾国藩生平活动的时间顺序编制成"曾国藩治《易》活动年表"。在此基础上,以曾国藩七次大规模或系统的读易活动为主线,系联曾氏相关学术活动或事件,将曾国藩治《易》活动归纳为五大阶段,并归纳概括出这五大阶段曾国藩治易的特点。通过对曾国藩治易活动的系统考察,认为易象问题是曾国藩易学思想的特质,它不同于一般易学的象数问题,而是曾国藩一生追求义理、文境、道义之间相融相生的栖息地。这是今后曾国藩易学思想研究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易学 治《易》活动 易象
下载PDF
释[女菐]盘铭文中的“■”字
4
作者 岳拯士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2期52-56,共5页
本文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参证出土文献,认为[女菐]盘铭文“■”字右旁所从当释为“夨”,读作“胡国”之“胡”。同时指出铭文之“[女菐]”应是胡国嫁到曾国的女子。
关键词 [女菐]盘 曾国 胡国
下载PDF
国族氏名“曾”的历时用字考察
5
作者 李娇杨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8-92,共5页
姓氏"曾"源自两周诸侯国曾国和殷商时期方国部族"曾"。历史上记写国族姓氏的"曾"有字形变化。殷商时期方国部族"曾"用"■"记写,两周时期诸侯国"曾"用"鄫""... 姓氏"曾"源自两周诸侯国曾国和殷商时期方国部族"曾"。历史上记写国族姓氏的"曾"有字形变化。殷商时期方国部族"曾"用"■"记写,两周时期诸侯国"曾"用"鄫""缯"记写;后世姓氏"曾"统一用"曾"记写。这些用字中,"■"记写"曾"是假借用法,"缯"记写"曾"是通假用法,"鄫"是为记写国族氏名造的专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 姓氏 用字 字际关系
下载PDF
曾国藩理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昭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4-90,共7页
 就内在学理而言,曾国藩理学思想表现出以下特色。一、以宋学为宗,但不废汉学;二、强化辞章之学为理学服务的功能;三、具有浓厚的经世致用色彩;四、以"礼"合理,重视阐发理学与礼学之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晚清时期理学...  就内在学理而言,曾国藩理学思想表现出以下特色。一、以宋学为宗,但不废汉学;二、强化辞章之学为理学服务的功能;三、具有浓厚的经世致用色彩;四、以"礼"合理,重视阐发理学与礼学之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晚清时期理学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理学 汉学 辞章之学 经世之学 “礼”学
下载PDF
曾国藩的道德救世思想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炎才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97-101,共5页
晚清时期曾国藩围绕思想理论上重视道德,人格模式上以君子为楷模,价值取向上重三纲、明义利及一名实,具体规范上讲求忠诚信恕勘廉,理想追求上道德事功统一等方面系统阐述其道德救世思想。在他看来,乱世所以弥乱主要源于世风日下、道德... 晚清时期曾国藩围绕思想理论上重视道德,人格模式上以君子为楷模,价值取向上重三纲、明义利及一名实,具体规范上讲求忠诚信恕勘廉,理想追求上道德事功统一等方面系统阐述其道德救世思想。在他看来,乱世所以弥乱主要源于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廉耻丧尽、吏无官德以及异端邪说横行。欲扭转乾坤,他主张通过立志为君子、修身除恶欲、引导移习俗及力行为归宿等达到完善社会道德,培育时代完人,挽救国家民族危机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曾国藩 道德救世 君子人格 名实统一
下载PDF
孝悌为上: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的根本取向 被引量:5
8
作者 周俊武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6期87-91,共5页
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以孝为核心,表现为把"孝道"作为立家之本,认为孝悌廉耻胜于功名,表现了与以往家庭伦理的不同。曾国藩非常重视并终身实践传统家庭伦理文化意义上的孝观念,而且将传统意义上的孝观念予以扬弃,形成了既承... 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以孝为核心,表现为把"孝道"作为立家之本,认为孝悌廉耻胜于功名,表现了与以往家庭伦理的不同。曾国藩非常重视并终身实践传统家庭伦理文化意义上的孝观念,而且将传统意义上的孝观念予以扬弃,形成了既承接传统又体现时代特色的"孝思"。为此,在忠与孝的关系上,曾国藩提出了先孝后忠的思想,反映了他在家庭伦理方面对传统道德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家庭伦理 孝悌
下载PDF
转折之地:曾国藩在祁门 被引量:7
9
作者 郭卫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1,共9页
1860年7月至1861年5月,曾国藩设行辕于安徽祁门,引起诸多争议。当如何看待?祁门是曾国藩及湘军的"险地",又是"福址",在此,湘军由危转安,清政府也同时避免了英法联军和太平军的双重灭顶之灾。此是江南大营第二次溃... 1860年7月至1861年5月,曾国藩设行辕于安徽祁门,引起诸多争议。当如何看待?祁门是曾国藩及湘军的"险地",又是"福址",在此,湘军由危转安,清政府也同时避免了英法联军和太平军的双重灭顶之灾。此是江南大营第二次溃败后湘军全面取代清朝经制兵,以及地方势力坐大,满汉权势变迁,洋务运动发轫的重要历史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湘军 祁门 转折
下载PDF
曾国藩的家庭教化伦理思想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俊武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92,共4页
曾国藩在继承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家庭教化理论进行了深入阐释,他把家庭作为伦理教化的基础,提出要将治家与教子合二为一,知德与意趣要兼相修养,努力做到自立自强与刚柔并济,并且将立身与养身相统一。
关键词 曾国藩 家庭教化 伦理
下载PDF
曾国藩思想源流新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琦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39,144,共6页
曾国藩不是理学家,他的思想来源于传统儒学,又吸收百家之所长,他是近代新儒学的开创者。他的新儒学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突出了经济思想,立足于经世致用,并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以经济为主体的儒学思想始... 曾国藩不是理学家,他的思想来源于传统儒学,又吸收百家之所长,他是近代新儒学的开创者。他的新儒学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突出了经济思想,立足于经世致用,并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以经济为主体的儒学思想始终贯穿他的一生,他始终立足于大本大源,并非有三变。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申韩法家,或是黄老道学,既是他达到经世救国的工具和途径,也是他融合诸家而创立新儒学的新鲜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本源 理学 新儒学
下载PDF
从倡节义到兴文教——曾国藩幕府刻书考论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志茗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7-148,191,共12页
晚清时期,最早在幕府中庀局刊书的是胡林翼,随之而起的为曾国藩。曾国藩延江浙博雅之士、设幕府机构金陵书局刻书,起先专刻《船山遗书》,为的是表彰先贤,倡导节义,而后才有精校群籍以振兴文教的自觉。这种自觉不仅造就了金陵书局,使其... 晚清时期,最早在幕府中庀局刊书的是胡林翼,随之而起的为曾国藩。曾国藩延江浙博雅之士、设幕府机构金陵书局刻书,起先专刻《船山遗书》,为的是表彰先贤,倡导节义,而后才有精校群籍以振兴文教的自觉。这种自觉不仅造就了金陵书局,使其所刻书以校勘精审、版本可靠著称,遗泽余韵,流衍数世;而且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促成了晚清地方官书局的大规模兴办,开启了"中兴"人文之盛,为清代官刻涂抹了最后一丝亮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幕府 《船山遗书》 金陵书局
下载PDF
论曾国藩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吕茂 肖高华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28-31,共4页
曾国藩虽不是一个职业教育家,但他的著作和社会活动中却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如“经世”教育,“师夷智”教育,“勤、仁、谦、立”教育,“勤敬、严绳”教育等教育思想和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曾国藩 教育思想 教育方法 “经世”思想 教师素质
下载PDF
试论毛泽东、曾国藩对湖湘文化的传承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相君 孙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31-133,共3页
通过对湖湘文化的渊源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湖湘文化的近现代两个代表人物毛泽东、曾国藩的思想和文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二者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及扬弃,进而得出毛泽东、曾国藩等近现代湖湘人才饱受湖湘文化哺育及与... 通过对湖湘文化的渊源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湖湘文化的近现代两个代表人物毛泽东、曾国藩的思想和文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二者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及扬弃,进而得出毛泽东、曾国藩等近现代湖湘人才饱受湖湘文化哺育及与湖湘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文化 曾国藩 毛泽东 传承
下载PDF
曾国藩家府收藏的历史性贡献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金元 王泉初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曾国藩一生酷爱收藏 ,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后人通过对他这些收藏进行整理研究 ,产生了如《曾国藩全集》的第一代衍生物和有关曾国藩评著的第二代衍生物 ,这些收藏及其衍生物 ,是曾氏文化现象持久不衰的源头 ,是研究晚清政治经济... 曾国藩一生酷爱收藏 ,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后人通过对他这些收藏进行整理研究 ,产生了如《曾国藩全集》的第一代衍生物和有关曾国藩评著的第二代衍生物 ,这些收藏及其衍生物 ,是曾氏文化现象持久不衰的源头 ,是研究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史料 ,是进行曾氏思想研究的贮藏容器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藏 文化遗产 曾国藩 文化现象 中华民族 产生 思想研究 史料 晚清 源头
原文传递
曾国藩士大夫之学及其内在逻辑 被引量:2
16
作者 柳春蕊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40,共7页
曾国藩读书善识大体,是经世之学。其整体成就属于通识的范围,归属士大夫之学。曾国藩对学问的认识始终以"事"为中心,在礼学经世思想蕲向下,一宗宋儒,不废汉学,嗜好辞章,使学术的本质转化为学术的功能,使得事功实践与知识阅读... 曾国藩读书善识大体,是经世之学。其整体成就属于通识的范围,归属士大夫之学。曾国藩对学问的认识始终以"事"为中心,在礼学经世思想蕲向下,一宗宋儒,不废汉学,嗜好辞章,使学术的本质转化为学术的功能,使得事功实践与知识阅读融通起来。曾氏所学不是出于著述,而是作为事功和德性开启的前提条件,一切学问的认知与实践最终指向理想实现和人格提升的总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士大夫之学 学问世界 事功
下载PDF
曾国藩《圣哲画像记》的经学底色与礼治指归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13,共12页
《圣哲画像记》是曾国藩对中国学术史的考察、反思、提炼而成的大纲,作者精择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科门类之典范,以儒家经典为主线贯穿始终,吸纳老庄、《史》《汉》,以及诗文诸家,将孔门四科说与姚鼐三分说对接,融为一脉,昭示了以经学... 《圣哲画像记》是曾国藩对中国学术史的考察、反思、提炼而成的大纲,作者精择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科门类之典范,以儒家经典为主线贯穿始终,吸纳老庄、《史》《汉》,以及诗文诸家,将孔门四科说与姚鼐三分说对接,融为一脉,昭示了以经学为底色的学术蕲向。作者表彰杜佑《通典》、马端临《文献通考》、秦蕙田《五礼通考》考究历代礼制之成就,赞美顾炎武以礼移风易俗之理念,凸显了作者推崇的"修齐治平,一秉于礼"礼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圣哲画象记 经学 礼治
下载PDF
失意与得势:咸丰三年的曾国藩与骆秉章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8,共7页
本文从咸丰三年曾国藩与王錱失和入手,分析了其背后曾国藩与骆秉章的复杂关系。在创建湘军的过程中,曾国藩遭遇了来自湖南官场的种种阻力与打击,处境孤立;与此同时,二度抚湘的骆秉章却通过一系列笼络人心的手段,再次确立了自己在当时湖... 本文从咸丰三年曾国藩与王錱失和入手,分析了其背后曾国藩与骆秉章的复杂关系。在创建湘军的过程中,曾国藩遭遇了来自湖南官场的种种阻力与打击,处境孤立;与此同时,二度抚湘的骆秉章却通过一系列笼络人心的手段,再次确立了自己在当时湖南政局中的核心地位。两人虽然是合作关系,但却经历了一系列的暗中较量,王錱最终脱离曾国藩投入骆秉章的帐下也是这种较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丰三年 曾国藩 骆秉章 王鑫 湖南政局
下载PDF
魏源、曾国藩、黄兴和近代中国军事变革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用舒 《益阳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85-90,共6页
18 40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军事逐渐由封建阶级军事演变为资产阶级军事。在近代中国军事变革过程中 ,湖南人作出了特别重要的贡献。其中 :魏源的军事思想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变革思想的萌芽 ;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 18 40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军事逐渐由封建阶级军事演变为资产阶级军事。在近代中国军事变革过程中 ,湖南人作出了特别重要的贡献。其中 :魏源的军事思想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变革思想的萌芽 ;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变革实践的开端 ;黄兴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人才 中国军事近代化 军事变革 魏源 曾国藩 黄兴
下载PDF
方宗诚与曾国藩交游述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长林 方盛良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1-55,共5页
方宗诚乃桐城派后期名家之一。他早年虽师承于堂兄方东树,又与姚莹交谊深厚,与戴钧衡为同门好友,可谓得桐城派之真传。但其中年以后的治学、交游、为官诸行谊,在一定程度上却与曾国藩有着重要的联系。他与曾国藩的关系名分上是幕僚与府... 方宗诚乃桐城派后期名家之一。他早年虽师承于堂兄方东树,又与姚莹交谊深厚,与戴钧衡为同门好友,可谓得桐城派之真传。但其中年以后的治学、交游、为官诸行谊,在一定程度上却与曾国藩有着重要的联系。他与曾国藩的关系名分上是幕僚与府主,情感上却亦师亦友,俨如弟子之于恩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宗诚 曾国藩 交游 桐城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