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藏族群认同与艺术边界构建研究——以纳西族勒巴舞为案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和璇 闫春鹏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3-68,共6页
主要流传于滇西北纳西族的勒巴舞是舞蹈类别跨越纳藏族别的典型形式,共同的经济、文化基础之上的界限模糊化使勒巴舞跨越纳藏族群得以实现,并相应产生族群艺术边界的自我区分及调整。滇西北纳西族地区作为藏区特别是康区的文化边缘,有... 主要流传于滇西北纳西族的勒巴舞是舞蹈类别跨越纳藏族别的典型形式,共同的经济、文化基础之上的界限模糊化使勒巴舞跨越纳藏族群得以实现,并相应产生族群艺术边界的自我区分及调整。滇西北纳西族地区作为藏区特别是康区的文化边缘,有着苯教、噶举派的信仰基础,在纳藏的长期交流中形成相似的文化模式。勒巴舞案例体现出纳西文化的和融性,一方面以勒巴舞的形式保留了大量再吸纳后的文化特质,另一方面形成族际艺术边界的再构建,在多民族文化影响及不断调和中形成了纳西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特征,以文化的边缘地保留了丰富的古老文化特质,勒巴舞案例体现了文化模式、族群认同、艺术传播与变迁之间形成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巴舞 纳西族 藏族 族群认同 艺术边界
原文传递
定性研究方法在青少年性行为和避孕需求干预研究中的应用
2
作者 蔡卫东 罗琳 吴世仲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745-746,共2页
福特基金资助的《四川彝族、藏族青少年的性行为和避孕需求的干预比较研究》项目,于2004年12月-2006年11月在四川省凉山彝族县和甘孜藏族县进行。本文仅探讨该项目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在生殖健康宣传教育材料(IEC)的开发,制作和应用... 福特基金资助的《四川彝族、藏族青少年的性行为和避孕需求的干预比较研究》项目,于2004年12月-2006年11月在四川省凉山彝族县和甘孜藏族县进行。本文仅探讨该项目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在生殖健康宣传教育材料(IEC)的开发,制作和应用中的经验和体会。笔者认为干预性研究项目中IEC材料的研发,使用定性研究方法更为有利。但定性研究方法获得的资料无法利用定量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所以需充分准备访谈提纲,认真培训现场调查人员,特别注意访谈技巧,并多站在被访的目标人群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按预定目标完成项目的IEC材料的开发、制作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藏族 定性研究 信息 教育和交流(IEC)
下载PDF
中国四川彝族和藏族女青年性及避孕行为的干预比较
3
作者 罗琳 蔡卫东 吴世仲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1)了解通过干预后,四川彝族和藏族青少年的性及避孕行为的改变情况;(2)寻找一条改善少数民族青少年性及避孕行为的可行途径。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干预调查(基线和评估)和定性访谈(集体访谈-FGDs、个人深入访谈)相结合... 目的:(1)了解通过干预后,四川彝族和藏族青少年的性及避孕行为的改变情况;(2)寻找一条改善少数民族青少年性及避孕行为的可行途径。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干预调查(基线和评估)和定性访谈(集体访谈-FGDs、个人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于21304年12月至2006年5月先后在基线和评估调查中定量调查了600(彝藏各300)和567(彝族285、藏族282)名15—29岁女性青少年;其中,基线和评估调查时还分别进行了2组(12人)FGDs、4人接受了个人深入访谈。项目实施期间对受试人群进行了6个多月的干预。措施包括:IEC材料的发放、现场教育、咨询,以及对提供者/计划生育管理者和受试者所在社区相关人群的培训。受试者分别来自四川西昌市郊的两个彝族乡和康定的两个藏族乡。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分别采用问卷和访谈提纲。结果:与基线调查时相比,评估调查结果显示,彝族和藏族女青年的性和避孕行为在以下方面发生了改变:(1)了解性知识(性、性行为、安全性行为等)的对象分别增加了350%(彝族)和947.6%(藏族);她们中,较深入全面了解性知识的对象分别增加了553和3,550个百分点。(2)本项目人群的避孕措施使用率分别上升了330.7%(彝族)和231.7%(藏族);其中,安全套的使用者分男q增加了163.7和180.7个百分点;使用安全套的原因由单纯避孕逐步改变为为避孕和防病(HIV/MDS/STDs)相结合;此外,认为安全套是一种最适合未婚女青年在发生性行为时使用的一种避孕措施的对象增加了79.7和172.7个百分点。(3)比较深入了解人流副反应的对象上升了268.1%(彝族)和168.6%(藏族)。(4)比较全面了解性病/艾滋病知识知道艾滋病的各种传播途径的对象分别增加了310.1%(彝族)和861.5%(藏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 性和避孕行为 彝族 藏族 女青年
下载PDF
舞台化民族民间舞的叙事性追求——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藏族群舞作品为例
4
作者 李飞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120,共7页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千百年来由我国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创作、传承的民间艺术,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更包含了中国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观念、审美情趣、生活态度等宝贵财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编创者通过对舞台作品的“叙事...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千百年来由我国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创作、传承的民间艺术,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更包含了中国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观念、审美情趣、生活态度等宝贵财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编创者通过对舞台作品的“叙事性”追求,将这些宝贵的财富通过舞台反馈于广大人民群众,更能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章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藏族群舞作品为分析对象,阐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在进行叙事性表达时所遇到的瓶颈、叙事性创新路径以及新时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叙事性追求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民间舞 叙事性 民族文化 藏族群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