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次生林改造林地鼢鼠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崔迅 韩崇选 +3 位作者 王明春 杨学军 杨清娥 张宏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101,共6页
利用现地调查和试验林跟踪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次生林和次生林改造后林地鼢鼠的发生规律。结果证明,次生林鼢鼠发生类型分为灌草群落类型、乔灌草疏林群落类型和乔木密林群落类型。次生林乔木郁被度与灌木分布数量是影响林地鼢鼠... 利用现地调查和试验林跟踪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次生林和次生林改造后林地鼢鼠的发生规律。结果证明,次生林鼢鼠发生类型分为灌草群落类型、乔灌草疏林群落类型和乔木密林群落类型。次生林乔木郁被度与灌木分布数量是影响林地鼢鼠分布的主要因子。乔木和灌木的郁被度、沙棘和草本植被的权重、直根系草本植被的覆盖度等指标与林地鼢鼠密度呈负相关;而灌木权重、沙棘郁被度、直根系草本植被的权重、须根系草本植被的权重和覆盖度等指标与林地鼢鼠密度呈正相关。次生林改造后林地鼢鼠密度逐渐增大,达到最高以后随着林分郁被度的加大,鼢鼠密度逐渐降低。不同改造模式林地鼢鼠发生强度依次为全面清坡造林、坡向清坡带状造林、块状清坡造林、水平带状清坡造林和林下更新造林,油松林地大于侧柏林地,侧柏林地大于刺槐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次生林改造 改造方式 鼢鼠 发生规律
下载PDF
固原退耕还林区经济林木甘肃鼢鼠防治经济阈值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学军 韩崇选 +2 位作者 李继光 张宏利 王明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4-78,共5页
对固原退耕还林区经济林木鼠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林木死亡率与鼢鼠密度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y=-1.923 4+3.432 0x(r=0.934 8).根据退耕还林区鼢鼠对不同定植年限山杏林木的危害造成的损失、防治费用和林木价格等,研究了固原地... 对固原退耕还林区经济林木鼠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林木死亡率与鼢鼠密度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y=-1.923 4+3.432 0x(r=0.934 8).根据退耕还林区鼢鼠对不同定植年限山杏林木的危害造成的损失、防治费用和林木价格等,研究了固原地区退耕还林区经济林木鼢鼠防治阈值,并确定山杏定植1年时防治阈值为1.907只·hm-2,定植2~4年时为0.989~1.273只·hm-2,定植4~6年时为0.859~0.989只·hm-2.同时,以林木被害率和鼠口密度为指标,确定了退耕还林区经济林木鼠害程度划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经济林 鼢鼠 经济阈值
下载PDF
鼢鼠破坏对天祝高寒草地土壤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赵云 张鹤山 张德罡 《草原与草坪》 CAS 2009年第5期17-19,22,共4页
对天祝高寒草地在鼢鼠破坏条件下土壤氮、磷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长,鼢鼠破坏后的土壤全氮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速效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新鼠丘和旧鼠丘的土壤全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 对天祝高寒草地在鼢鼠破坏条件下土壤氮、磷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长,鼢鼠破坏后的土壤全氮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速效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新鼠丘和旧鼠丘的土壤全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而旧鼠丘的土壤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新鼠丘(P<0.01);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变化为:对照<新鼠丘<旧鼠丘,对照和新鼠丘的速效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旧鼠丘的含量(P<0.01),而对照和新鼠丘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鼢鼠破坏后土壤的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均为:对照极显著高于新鼠丘和旧鼠丘(P<0.01),新鼠丘显著高于旧鼠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高寒草地 土壤营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次改林地林下植被与鼢鼠种群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辛晓辉 董晓波 +1 位作者 杨泽春 韩崇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8-125,共8页
对黄土高原次改林地鼢鼠种群结构动态和林下植被演变的11 a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次改初期,鼢鼠喜食的林下阳性植物在林内呈块状分布,鼢鼠密度较低,年龄结构呈菱形,成亚比较大,是典型的稳定型种群。随着林龄的增大,鼢... 对黄土高原次改林地鼢鼠种群结构动态和林下植被演变的11 a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次改初期,鼢鼠喜食的林下阳性植物在林内呈块状分布,鼢鼠密度较低,年龄结构呈菱形,成亚比较大,是典型的稳定型种群。随着林龄的增大,鼢鼠喜食的植物逐渐扩散,覆盖度和组成比显著增加,鼢鼠密度逐渐上升,亚成体组成比逐渐增大,成亚比下降,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是典型的增长型种群。后期,随着林下鼢鼠喜食植物的覆盖度和组成比逐渐降低,鼢鼠亚成体组成比逐渐降低,成亚比上升,种群出现衰退的迹象。林下草本植物主要通过影响亚成年组数量而导致鼢鼠种群结构的变化。二裂委陵菜和委陵菜是影响亚成体组的关键因子,苦荬菜、糙隐子草和白羊草是次要因子。影响成亚比的关键因素是二裂委陵菜、委陵菜和苦荬菜,次要因子是白羊草和糙隐子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次生林改造 鼢鼠 种群结构 林下植被
下载PDF
鼢鼠亚科繁殖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延山 花立民 +2 位作者 纪维红 楚彬 刘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0-1016,共7页
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群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影响生物种群数量和种群动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研究地下啮齿动物生活史的一个重要参数,繁殖一直是啮齿动物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鼢鼠亚科动物是地下啮齿动物中重要的一类,栖息于草原、农田和森... 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群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影响生物种群数量和种群动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研究地下啮齿动物生活史的一个重要参数,繁殖一直是啮齿动物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鼢鼠亚科动物是地下啮齿动物中重要的一类,栖息于草原、农田和森林,在这些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鼢鼠营地下栖息的生活特性,难以观察,导致繁殖研究难度相对较大,文献报道也相对较少。本文从目前已报道的鼢鼠亚科动物的性比、交配、繁殖强度、胎仔数等,概述了其繁殖研究的一些基本情况,并从研究动物种类、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小结,以期为今后研究鼢鼠危害控制和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繁殖 交配 繁殖强度 怀胎仔数 性比
下载PDF
黄土高原次改林地林下植物与鼢鼠繁殖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郎杏茹 王培新 +4 位作者 韩崇选 潘宏阳 董晓波 王明春 张宏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4,共7页
研究了黄土高原次改林林地鼢鼠繁殖参数与林下10种主要草本植物的关系,研究表明:次改初期,林下植被基本保持原次生林的特点,鼢鼠喜食的阳性植物在林内呈块状分布。林地鼢鼠雌雄比小,雌鼠怀孕率低,胎仔数少,种群繁殖能力较弱。随着鼢鼠... 研究了黄土高原次改林林地鼢鼠繁殖参数与林下10种主要草本植物的关系,研究表明:次改初期,林下植被基本保持原次生林的特点,鼢鼠喜食的阳性植物在林内呈块状分布。林地鼢鼠雌雄比小,雌鼠怀孕率低,胎仔数少,种群繁殖能力较弱。随着鼢鼠喜食植物逐渐扩散,盖度和组成比显著增加,鼢鼠雌雄比逐渐增大,雌鼠怀孕率逐渐提高,胎仔数增加,种群繁殖能力显著增强。随着林地郁闭度的增加,鼢鼠喜食的植物逐渐从原来的生态位退出,鼢鼠种群雌雄比、雌鼠怀孕率、平均胎仔数和繁殖指数下降,繁殖能力降低,种群出现了衰退的迹象。造成鼢鼠繁殖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林下草本植被对雌鼠平均胎仔数的影响。在林下草本植物中,影响鼢鼠繁殖强度的主要是二裂委陵菜、委陵菜和苦荬菜,其次是糙隐子草和白羊草。二裂委陵菜、委陵菜和苦荬菜的分布频度与胎仔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达乌里胡枝子的分布频度与胎仔数呈显著负相关;二裂委陵菜和委陵菜的盖度与胎仔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苦荬菜、长芒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盖度与胎仔数呈显著正相关,糙隐子草的盖度与胎仔数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白羊草的盖度与胎仔数呈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次生林改造 鼢鼠 繁殖参数 林下植物
下载PDF
高寒草甸鼢鼠新旧鼠丘中种子数量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春鸣 张凯 +3 位作者 徐长林 杨蕾 陈建纲 张德罡 《草原与草坪》 CAS 2011年第6期14-17,26,共5页
通过对东祁连山天祝金强河地区鼢鼠破坏下高寒草甸新、旧鼠丘不同土层种子库中的种子进行分类、计数及萌发,对其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鼠丘不同土层种子200粒,表面植被数量小,质量不高;旧鼠丘不同土层种子1128粒,种子数量虽然... 通过对东祁连山天祝金强河地区鼢鼠破坏下高寒草甸新、旧鼠丘不同土层种子库中的种子进行分类、计数及萌发,对其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鼠丘不同土层种子200粒,表面植被数量小,质量不高;旧鼠丘不同土层种子1128粒,种子数量虽然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恢复速度较慢。根据种子的颜色和形状,可将种子分为Type 1和Type 2。由于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无论是新鼠丘还是旧鼠丘,其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中的潜力比较小,植被恢复还需要适度的人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高寒草甸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林地鼢鼠发生规律与林分郁闭度的模型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韩崇选 崔迅 +3 位作者 张刚龙 王明春 张宏利 杨清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4-100,228,共8页
通过对次改林地11年的鼢鼠发生和林分郁闭度关系研究发现,鼢鼠密度上升期,鼢鼠密度、雌雄比与郁闭度呈递增关系,成亚比与郁闭度呈递减关系;密度下降期,随着林木的增长,林分郁闭度加大,鼢鼠密度降低,雌雄比下降,成亚比上升,并逐渐趋向稳... 通过对次改林地11年的鼢鼠发生和林分郁闭度关系研究发现,鼢鼠密度上升期,鼢鼠密度、雌雄比与郁闭度呈递增关系,成亚比与郁闭度呈递减关系;密度下降期,随着林木的增长,林分郁闭度加大,鼢鼠密度降低,雌雄比下降,成亚比上升,并逐渐趋向稳定。全面清坡、竖向清坡和块状清坡造林,林地鼢鼠对林分郁闭度适应的最大值在0.430左右,范围在0.399~0.458之间;水平带状造林和更新林,林地鼢鼠对林分郁闭度适应的最大值在0.584左右,范围为0.568~0.585。鼢鼠各繁殖参数与郁闭度的关系总体符合一元三次回归模型。繁殖上升过程,繁殖参数与林分郁闭度呈递增关系,林地鼢鼠怀孕率和繁殖指数的最佳适应林分郁闭度为0.290,平均胎仔数的最佳林分郁闭度为0.210,取值范围均在0.060~0.430之间。林地鼢鼠繁殖强度下降过程,繁殖参数与林分郁闭度呈递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次改林 鼢鼠 郁闭度 发生规律
下载PDF
次改林地鼢鼠种群年龄结构和繁殖特性动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韩崇选 杨学军 +2 位作者 王明春 杨清娥 张宏利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共5页
通过对次改林地鼢鼠种群结构和繁殖参数的11 a研究发现,鼢鼠种群是一个稳定而略有增长的种群。其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个体数量少,亚成年组和成年Ⅰ组的数量较多。亚成体和成年Ⅰ组的组成比与雌雄比呈显著的正相关,成年Ⅱ组的组成比与雌雄... 通过对次改林地鼢鼠种群结构和繁殖参数的11 a研究发现,鼢鼠种群是一个稳定而略有增长的种群。其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个体数量少,亚成年组和成年Ⅰ组的数量较多。亚成体和成年Ⅰ组的组成比与雌雄比呈显著的正相关,成年Ⅱ组的组成比与雌雄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老年组的组成比与雌雄性比呈显著的负相关。林地鼢鼠种群是通过雌雄鼠的数量关系来调节种群繁殖。在鼢鼠密度下降阶段,可以用前一年林地鼢鼠的成亚比预测下一年林地的鼢鼠种群数量。林地鼢鼠种群繁殖力在造林后第2—4年有一个增加的过程,第4年以后,繁殖力逐年降低。繁殖参数与成亚比呈负相关,与雌雄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次改林 鼢鼠 种群 年龄结构 繁殖特性
下载PDF
2013—2020年青海省不同类型农区鼢鼠发生面积及密度变化动态
10
作者 王秀娟 李洪明 黄霞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1,55,共5页
鼢鼠严重威胁青海省农业生产、农牧民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通过2013—2020年青海省农区鼢鼠发生面积和鼠密度变化动态的调查统计,明确青海省农区鼢鼠发生面积和数量总体呈减少态势,东部农业区、海南台地农业区、青南高原小块农业区... 鼢鼠严重威胁青海省农业生产、农牧民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通过2013—2020年青海省农区鼢鼠发生面积和鼠密度变化动态的调查统计,明确青海省农区鼢鼠发生面积和数量总体呈减少态势,东部农业区、海南台地农业区、青南高原小块农业区平均发生面积占比分别为70.48%、27.16%、2.36%,平均密度分别为7.31、12.57、6.64只/hm^(2),在发生面积最大的东部农业区中,脑山、浅山、川水3种类型区域平均发生面积占比分别为70.47%、29.35%、0.18%,平均密度分别为15.32、6.58、0.02只/hm^(2)。摸清各区域农区鼢鼠发生规律,可为探寻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促进鼠害绿色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农区 发生面积 鼠密度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次生林改造林地鼢鼠与林木关系动态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崇选 张刚龙 +3 位作者 王明春 张宏利 杨清娥 杨学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79,共9页
对渭北高原及陕北高原的一些林分进行次生林改造。经模型和ANOVA分析证明:改造后,林木被害程度随定植年限的变化总体遵从Logistic模型。其中,全面清坡模式林木被害程度最高,林下更新模式最低。鼢鼠对油松、侧柏和刺槐的危害年限依次为... 对渭北高原及陕北高原的一些林分进行次生林改造。经模型和ANOVA分析证明:改造后,林木被害程度随定植年限的变化总体遵从Logistic模型。其中,全面清坡模式林木被害程度最高,林下更新模式最低。鼢鼠对油松、侧柏和刺槐的危害年限依次为林木定植后11、9和6年,其中油松定植2~6年,侧柏1~4年,刺槐1~2年被害最严重。单个鼢鼠对油松和刺槐的危害强度主要取决于林木的定植年限,与改造模式和林地鼢鼠密度关系不大;而对侧柏的危害强度不仅取决于林木定植年限,也与林地鼢鼠密度和改造模式密切相关。林木定植年限和单个鼢鼠的危害强度是影响林木被害死亡率的关键因素,林地鼢鼠密度和改造模式是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次生林改造 鼢鼠 发生规律 危害程度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对鼢鼠危害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崇选 辛晓辉 +3 位作者 张放 王明春 杨清娥 张宏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6-121,共6页
采用定植3 a林木的被害率和被害存活率指标,将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分为高抗、中抗、低抗和易害树种。油松、侧柏、山杏、刺槐和沙棘个体死亡时根系的被害程度依次为13.58%、19.81%、33.50%、39.62%、42.16%,被害林木死亡率为100%时的... 采用定植3 a林木的被害率和被害存活率指标,将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分为高抗、中抗、低抗和易害树种。油松、侧柏、山杏、刺槐和沙棘个体死亡时根系的被害程度依次为13.58%、19.81%、33.50%、39.62%、42.16%,被害林木死亡率为100%时的根系被害程度依次为72.52%、78.03%、81.25%、89.12%、90.14%。林木抗鼠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林木的生长特性和鼢鼠对其喜食的程度与取食量。林木根系生长愈快、萌生能力愈强,被害程度愈低,耐鼠性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鼢鼠 主要造林树种 抗鼠性 耐鼠性
下载PDF
The validity of different zokor species and the genus Eospalax inferredfrom mitochondrial gene sequences 被引量:4
13
作者 Caiquan ZHOU Kaiya ZHOU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08年第4期290-298,共9页
To help resolve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Myospalacine(zokors)and to clarify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zokor species,complete mitochondrial 12S rRNA and cytochrome b gene sequences were determined for seve... To help resolve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Myospalacine(zokors)and to clarify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zokor species,complete mitochondrial 12S rRNA and cytochrome b gene sequences were determined for seven zokor species from China.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all extant zokors,except the Siberian zokor(Myospalax myospalax)and Smith’s zokor(Eospalax smithi),were reconstructed with the Chinese bamboo rat(Rhizomys sinensis)as an outgroup.Our results support the generic status of Eospalax and also support the validity of the specific status of Eospalax cansus,Eospalax baileyi and Eospalax rufesc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spalax baileyi Eospalax cansus Eospalax rufescens PHYLOGENY zokor.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地区塞隆骨资源的分子鉴定和地理分布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芳 邓小弓 +2 位作者 张同作 苏建平 林恭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9-403,共5页
为了提供塞隆骨药材资源地理分布的准确资料,研究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鼢鼠物种进行了分子鉴定。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测序结果,提取单倍型序列,并利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此判定每个个体的物种类型。共... 为了提供塞隆骨药材资源地理分布的准确资料,研究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鼢鼠物种进行了分子鉴定。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测序结果,提取单倍型序列,并利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此判定每个个体的物种类型。共对35个种群的503个样品进行了测序,得到了1 140 bp长度的cytb基因全序列,从中检测到150个单倍型。其中有20个单倍型属于甘肃鼢鼠,有4个单倍型属于斯氏鼢鼠构成单系群,其余126个单倍型属于高原鼢鼠。在35个种群中,有28个全部为高原鼢鼠,有5个种群全部为甘肃鼢鼠,另有2个种群分别由高原鼢鼠+甘肃鼢鼠(DT2)、高原鼢鼠+斯氏鼢鼠(ZN3)混合而成。结果表明,青海湖周边地区和黄河贵德段上游附近地区可以作为塞隆骨药材的正宗来源地,而利用cytb基因可以准确鉴定鼢鼠物种,从而精确判定塞隆骨正宗药材资源的地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隆骨 鼢鼠 分子鉴定 资源分布
原文传递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Rodentia,Spalacidae)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被引量:3
15
作者 Tao Zhang Meng-Long Lei +2 位作者 Hao Zhou Zhong-Zheng Chen Peng Shi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31-342,共12页
Zokors in the genus Eospalax,which are endemic to northern and western China,are subterranean rodents that inhabit various niches,including grasslands,high-altitude meadows,forests,and farmlands.Six species in Eospala... Zokors in the genus Eospalax,which are endemic to northern and western China,are subterranean rodents that inhabit various niches,including grasslands,high-altitude meadows,forests,and farmlands.Six species in Eospalax were described a century ago but their taxonomy and phylogeny remain controversial.In this study,we performed high-depth 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47 zokor samples,comprising all six previously described species.Genomic analyses revealed a reliable and robust phylogeny of Eospalax and supported the validity of the six named species.According to the inferre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Eospalax first divergent into two clades in the early Pliocene(ca.4.68 million years ago(Ma)),one inhabiting the highaltitude Qinghai-Xizang(Tibet)Plateau(QTP)and adjacent regions,and the another inhabiting the lowaltitude Loess Plateau and Qinling-Daba Mountains.The most recent divergences occurred between E.baileyi and E.smithii and between E.rufescens and E.rothschildi in the late Pliocene(ca.2.09 and 2.19 Ma,respectively).We also collected specimens of zokors in the southern Hengduan Mountains(Muli County,Sichuan Province),far from the known distributions of all other zokors.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e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the specimens represent a new species,formally described here as Eospalax muliensis sp.nov.The new species belongs to the high-altitude clade and diverged from closely related species(ca.4.22 Ma)shortly after the first divergence in Eospalax.Interestingly,Eospalax muliensis sp.nov.possesses more supposedly plesiomorphic characters,suggesting a possible origin of the genus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kor Eospalax Phylogenomic analyses New species Hengduan Mountains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基因、形态学和栖息地指标的两种鼢鼠分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丽 周延山 +2 位作者 楚彬 王贵珍 花立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2-410,共9页
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区栖息的鼢鼠(Eospalax spp.)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系统学、形态学和栖息地特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鼢鼠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了线粒体D-loop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计算了鼢鼠间遗... 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区栖息的鼢鼠(Eospalax spp.)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系统学、形态学和栖息地特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鼢鼠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了线粒体D-loop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计算了鼢鼠间遗传距离。测量了鼢鼠头骨指标以及体貌形态特征,并调查了不同鼢鼠栖息地草地类型、优势种植物及土壤紧实度等。结果发现4个采样地的鼢鼠属两个不同种,即甘肃鼢鼠(Eospalax cansus)和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两种鼢鼠的遗传距离为0.147;眶间宽、听泡宽在两性间均差异显著(n_雄=14,n_雌=16,P<0.05),颧宽在雄性间差异显著(n_雄=14,P<0.05);甘肃鼢鼠尾部和后足有稀疏短毛,而高原鼢鼠则有密毛。甘肃鼢鼠主要栖息在海拔较低的高寒草甸区,其优势植物主要有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早熟禾(Poa annua);高原鼢鼠主要栖息在海拔较高的高寒灌丛草甸区,其优势植物主要有早熟禾(Poa annu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但两者栖息地的土壤紧实度无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为同区域分布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的野外鉴别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线粒体D-loop序列 形态 栖息地特征
下载PDF
基于毛髓质指数探讨甘肃鼢鼠、高原鼢鼠、秦岭鼢鼠的分类地位(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攀文 王伟伟 +1 位作者 周材权 胡锦矗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2-504,共3页
目前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高原鼢鼠M.baileyi、秦岭鼢鼠M.rufescens的分类地位一直存有争议,多涉及到与中华鼢鼠M.fontanierii的分类关系。本文分别从成体甘肃鼢鼠、高原鼢鼠、秦岭鼢鼠、中华鼢鼠标本的胡须、头部、背部、腹部、... 目前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高原鼢鼠M.baileyi、秦岭鼢鼠M.rufescens的分类地位一直存有争议,多涉及到与中华鼢鼠M.fontanierii的分类关系。本文分别从成体甘肃鼢鼠、高原鼢鼠、秦岭鼢鼠、中华鼢鼠标本的胡须、头部、背部、腹部、前肢取毛样,经清洗和处理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用目镜测微尺分别测量和计算其5个部位毛发的毛髓质指数。结果表明:甘肃鼢鼠与中华鼢鼠除胡须髓质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部位及各部位综合均有显著差异。高原鼢鼠与秦岭鼢鼠除前肢毛髓质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部位及各部位综合均有显著差异;与中华鼢鼠除前肢毛髓质指数无显著差异,其它部位及各部位综合均有显著差异。秦岭鼢鼠除与甘肃鼢鼠的腹部及与中华鼢鼠、高原鼢鼠的前肢毛髓质指数无显著差异外,与其它鼢鼠其余部位及各部位综合均有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本研究结果支持甘肃鼢鼠、高原鼢鼠、秦岭鼢鼠各自独立为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 高原鼢鼠 秦岭鼢鼠 中华鼢鼠 毛髓质指数 分类地位
下载PDF
基于低空遥感的若尔盖草地鼢鼠鼠害信息提取方法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光 狄威 程武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利用低空遥感的无人机拍摄草原影像,获取草原鼠害的信息,为鼠害监测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以若尔盖县辖曼乡一个受鼠害破坏程度较高的小牧场为实验区,利用DJI Phantom 4Pro无人机获取该实验区的航拍照片,处理得到春季和夏季的鼢鼠鼠害区... 利用低空遥感的无人机拍摄草原影像,获取草原鼠害的信息,为鼠害监测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以若尔盖县辖曼乡一个受鼠害破坏程度较高的小牧场为实验区,利用DJI Phantom 4Pro无人机获取该实验区的航拍照片,处理得到春季和夏季的鼢鼠鼠害区两幅低空遥感正射影像,再使用灰度阈值分割、优选色彩纹理、基于规则的面向对象、BP神经网络4种方法,对春夏两季影像的草地表面鼢鼠鼠害信息进行提取,从空间精度和定量精度两个方向评价鼢鼠鼠害提取结果,通过对比得到在春季和夏季的最优提取方法.结果表明:1)若尔盖草原春季比夏季更有利于提取鼢鼠鼠洞信息.2)在春季的影像中,从空间精度来看,灰度阈值的分割方法相较于其他3种方法是分类精度较低的.在定量精度上,基于规则的面向对象在各项指标中都是最优的,是在春季影像中提取鼢鼠鼠丘最准确的方法.3)在夏季影像中,优选色彩纹理与BP神经网络方法在空间精度上有着不错的分类效果.在定量精度上,BP神经网络在数量精度、面积偏离度和形状偏离度均是最优的,其余指标与另3种方法相比也属于较好的,是提取夏季影像鼢鼠土丘的最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草地 鼠害 鼢鼠 低空遥感 提取方法
下载PDF
甘肃4种鼢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及其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军虎 张三亮 +2 位作者 刘荣堂 王静 杨路存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4-28,共5页
采用PCR技术对甘肃省境内4种鼢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进行扩增测序,获得了23条长度为414~424 bp的同源序列.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共检出179个多态信息位点,定义了1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41±0.340.同源基因序列平均含A... 采用PCR技术对甘肃省境内4种鼢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进行扩增测序,获得了23条长度为414~424 bp的同源序列.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共检出179个多态信息位点,定义了1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41±0.340.同源基因序列平均含AT碱基65.6%,GC碱基34.4%.基于控制区对其构建的分子进化树表明:4种鼢鼠构成2个进化枝,高原鼢鼠和斯氏鼢鼠先聚在一起,后与秦岭鼢鼠聚在一起构成一枝;甘肃鼢鼠构成另一枝,处于基部,其分别与采集的三个地理种群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Eospalax亚属 MTDNA控制区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化学药剂根际浇灌和蘸根造林防治鼢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寇明君 张三亮 +2 位作者 宋云 秦福才 冉雄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54-356,共3页
5种化学药剂根际浇灌和蘸根造林防治鼢鼠的试验表明:“3911”、“1059”、马拉硫磷根际浇灌防治鼢鼠,当年防效分别为90.88 %、93.12 %、95.47 %;氧化乐果(40 %)蘸根造林防治鼢鼠,当年防效达88.33 %。
关键词 鼢鼠 药剂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