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和有机质对土壤中镉和锌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50
1
作者 杜彩艳 祖艳群 李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综述了土壤环境中重金属镉、锌生物有效性国内外研究态势,尤其是土壤pH、有机质和石灰对土壤中镉、锌生物有效性及镉、锌形态的影响机制。就目前研究状况,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治理土壤镉、锌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PH 有机质 石灰 生物有效性 形态
下载PDF
土壤环境中镉、锌形态转化的探讨 被引量:110
2
作者 丁疆华 温琰茂 舒强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7-49,共3页
论述了土壤中镉、锌的形态分布 ,讨论了影响土壤环境中Cd、Zn形态转化的因素和物质 ,如pH、石灰、有机质和其它一些离子和它们的影响机制 ,为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形态转化 土壤 形态分布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41
3
作者 王开峰 彭娜 +1 位作者 王凯荣 谢小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以湖南省7个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了无肥对照(CK)、化肥(NPK)、中量有机肥+化肥(MOM)和高量有机肥+化肥(HOM)4个处理下0~20cm土壤重金属Zn,Cu,Cd和Pb全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加大了稻... 以湖南省7个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了无肥对照(CK)、化肥(NPK)、中量有机肥+化肥(MOM)和高量有机肥+化肥(HOM)4个处理下0~20cm土壤重金属Zn,Cu,Cd和Pb全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加大了稻田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风险。仅施化肥对土壤Zn,Cu,Cd和Pb全量、有效态含量及活化率的影响均较小,而中、高量有机肥处理明显提高了土壤Zn,Cu,Cd的全量、有效态含量及活化率,只对土壤Pb的影响较小。且高量有机肥处理下其增幅最大,土壤Zn,Cu,CA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1%,18.7%和8.3%,有效态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7.3%,65.8%和41.4%,活化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7.5%,32.0%和29.8oA。有机肥的“激活”效应是导致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大幅提高的主要机制。各试验点土壤全Cd含量均大大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0.30mg/kg),表明各试验点稻田土壤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Cd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重金属有效性 水稻土
下载PDF
杭州市郊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14
4
作者 李静 谢正苗 +2 位作者 徐建明 叶兰军 刘杏梅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3期277-280,共4页
对杭州市郊4个主要蔬菜基地的土壤中的重金属铅、锌、铜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利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来评价杭州市郊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发现如以自然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则蔬菜基地土壤中的重金属超过污染指标,污染程度... 对杭州市郊4个主要蔬菜基地的土壤中的重金属铅、锌、铜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利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来评价杭州市郊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发现如以自然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则蔬菜基地土壤中的重金属超过污染指标,污染程度为Pb > Cu > Zn;如以国家《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为评价标准,则蔬菜基地土壤中的重金属未超过污染指标,污染程度为Zn > Cu > Pb;在4个调查区中,拱墅区土壤重金属大于其它3个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 蔬菜 土壤污染 重金属 环境质量评价 农业 人体
下载PDF
重金属对鲫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被引量:110
5
作者 杨丽华 方展强 郑文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铜、锌、镉和铬对丰产鲫 (CarassiusauratusofPenze(♀ )×Cyprinusacutidorsalis (♂ ) )幼鱼的急性毒性 ,结果表明 :铜对鲫鱼为剧毒物质 ,镉为中毒物质 ,锌和铬为低毒物质 .4种重金属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C...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铜、锌、镉和铬对丰产鲫 (CarassiusauratusofPenze(♀ )×Cyprinusacutidorsalis (♂ ) )幼鱼的急性毒性 ,结果表明 :铜对鲫鱼为剧毒物质 ,镉为中毒物质 ,锌和铬为低毒物质 .4种重金属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Cu >Cd >Zn >Cr.铜、锌、镉和铬对鲫鱼的 2 4、4 8、72、96h的LC50 分别为 0 2 3、0 14、0 11、0 0 9mg/L ,11 17、8 68、6 86、5 85mg/L ,390 30、311 80、2 77 70、2 4 4 10mg/L和 39 40、32 2 5、2 7 2 0、2 2 2 5mg/L ,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 0 0 0 9、0 5 9、2 4 41和 2 2 3mg/L .铜对鲫鱼的安全质量浓度略低于渔业水域水质标准 ,锌、镉和铬的安全质量浓度远远高于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污染 重金属污染 鲫鱼 急性毒性 安全质量浓度 水质评价 水质标准
下载PDF
Cd、Zn复合污染对水车前叶绿素含量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1
6
作者 徐勤松 施国新 +3 位作者 周红卫 徐楠 张小兰 曾晓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共4页
主要研究了重金属Cd、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水车前叶绿素含量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都在 0 1mg·L-1Cd处理浓度时达到峰值 ,随培养浓度的增加 ,活性下降。叶绿素含... 主要研究了重金属Cd、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水车前叶绿素含量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都在 0 1mg·L-1Cd处理浓度时达到峰值 ,随培养浓度的增加 ,活性下降。叶绿素含量则随处理的浓度的上升而呈递减趋势。在各Cd处理梯度中加入Zn后 ,随加入Zn浓度的增大 ,上述各指标与单一Cd处理差异显著性增强 ,表明Zn增强了Cd的毒害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zn 复合污染 水车前 叶绿素含量 活性氧清除系统 影响 沉水植物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Cd-Pb复合污染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生态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87
7
作者 王新 梁仁禄 周启星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1-44,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复合污染物在土壤 -水稻系统中迁移、积累规律及生态效应。结果表明 :Cd、Pb复合污染使水稻株高比对照的下降了 5~ 7cm ,水稻减产 2 0 % ,2元素交互作用特别是 5元素复合作用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不同...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复合污染物在土壤 -水稻系统中迁移、积累规律及生态效应。结果表明 :Cd、Pb复合污染使水稻株高比对照的下降了 5~ 7cm ,水稻减产 2 0 % ,2元素交互作用特别是 5元素复合作用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不同处理中重金属在水稻籽实的分配比例依次为 5元素 >2元素 >单元素 ;Cd -Pb 2元素交互作用时 ,Pb元素的存在促进了水稻对Cd元素的吸收 ,而Cd元素却抑制了水稻对Pb元素的吸收 ;Cd比Pb元素易向地上部迁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稻系统 生态效应 重金属复合污染物 迁移
下载PDF
中国部分市售大米中Cd、Zn、Se的含量及其食物安全评价 被引量:113
8
作者 甄燕红 成颜君 +1 位作者 潘根兴 李恋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9-122,共4页
随机抽取国内部分市场的精米样品(44个籼米和47个粳米样品),分别测定样品中Cd、Zn和Se的含量并分析籼米与粳米中Cd、Zn和Se含量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91个样品中Cd含量超标(食品卫生质量标准)的达10%左右。若以USEPA推荐的成人R... 随机抽取国内部分市场的精米样品(44个籼米和47个粳米样品),分别测定样品中Cd、Zn和Se的含量并分析籼米与粳米中Cd、Zn和Se含量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91个样品中Cd含量超标(食品卫生质量标准)的达10%左右。若以USEPA推荐的成人RfD(Cd)值计算摄取量,则70%的大米潜存着Cd食物暴露风险问题。稻米的Zn、Se含量偏低,不能满足正常的膳食摄取需要。稻米的Cd含量与Cd/Zn(Cd含量/Zn含量)之间、Se含量与Se/Zn(Se含量/Zn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稻米中Zn的积累强度低于Cd和Se。90%的样品中Cd/Zn未超出美国学者提出的建议临界值0.015,且Cd超标与Cd/Zn超标可能不同时出现。籼米的Cd、Se含量明显高于粳米的,且90%的籼米潜存着Cd健康风险,这表明食用籼米时的Cd食物安全风险远大于粳米。我国稻米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相互关系应在环境与人类健康研究中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环境安全 大米 健康风险 农产品市场 Cd zn SE
下载PDF
中药材的药效与其所含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8
9
作者 田柱萍 何邦平 +1 位作者 王小燕 林锦明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5年第4期54-56,共3页
中药材的药效与其所含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现象越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根据近年国内外的有关文献报道,着重概述了微量元素Fe、Mn和Zn与中药材的药效,微量元素与中药材的产地、药用部位及采收时间的关系,并... 中药材的药效与其所含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现象越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根据近年国内外的有关文献报道,着重概述了微量元素Fe、Mn和Zn与中药材的药效,微量元素与中药材的产地、药用部位及采收时间的关系,并对中药材中某些微量元素的药理作用与抗衰老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药效 FE MN zn
下载PDF
Cd、Zn、Pb单因素及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2
10
作者 杨志新 刘树庆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1期15-18,共4页
通过Cd、Zn、Pb单因素处理和复合因素处理的对比性研究发现,无论是单因素或复因素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顺序均为 Cd> Zn> Pb;在所研究的 4种土壤酶中,脲酶受重金属的抑制作用最为敏感; Cd、 Zn、 Pb复合污... 通过Cd、Zn、Pb单因素处理和复合因素处理的对比性研究发现,无论是单因素或复因素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顺序均为 Cd> Zn> Pb;在所研究的 4种土壤酶中,脲酶受重金属的抑制作用最为敏感; Cd、 Zn、 Pb复合污染与各单因素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同时,Cd、Zn、Pb复合污染对4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效应亦不同。其复合污染对脲酶表现出协同抑制负效应的特征;对过氧化氢表现出一定的屏蔽作用或拮抗作用;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主要因Cd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zn PB 复合污染 土壤酶活性 抑制效应
下载PDF
镉、铜和锌胁迫下黑藻活性氧的产生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82
11
作者 徐勤松 施国新 +1 位作者 王学 吴国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研究了不同Cd、Cu、Zn处理浓度对黑藻体内活性氧()产生及对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的分子毒理学效应以探讨高等水生植物抗氧化酶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三种重金属都不同程度地加快了产生速率;Cu使SOD、POD、CAT活性下降;C... 研究了不同Cd、Cu、Zn处理浓度对黑藻体内活性氧()产生及对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的分子毒理学效应以探讨高等水生植物抗氧化酶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三种重金属都不同程度地加快了产生速率;Cu使SOD、POD、CAT活性下降;Cd也都减弱了SOD和POD活性,而CAT活性在0.5—5mg/L处理浓度时增加;Zn对SOD活性也为抑制作用,当浓度为0.5—5mg/L时POD和CAT活性都上升。关联度分析发现Cd、Cu和Zn胁迫下黑藻起主要保护作用的分别为SOD、POD和CAT,而SOD最易受到影响。Cd、Cu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也都呈下降趋势,而0.5—5mg/L的Zn浓度刺激了叶绿素合成。所有Zn处理、0.5mg/L的Cu处理和0.5—1mg/L的Cd处理的叶绿素a/b值都大于对照值。除了Cu使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外,0.5—5mg/L的Zn和0.5—1mg/L的Cd都使其含量增加。综合起来,Cu的毒性最强,其次为Cd,Zn最弱。致死阈浓度分别为:Cu:0.5—1mg/L;Cd:1—2mg/L;Zn:5—6mg/L。SOD是评价重金属对沉水植物毒性效应的灵敏指标。黑藻对水环境Cu污染反应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Cu zn 胁迫 黑藻 活性氧 抗氧化酶 毒理
下载PDF
铜、锌和锰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74
12
作者 阎海 王杏君 +1 位作者 林毅雄 温官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6,共4页
运用评价化学品毒性藻类测试的标准实验方法 ,得到铜、锌和锰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安全浓度分别为31 .8μg/L、65.0 μg/L和 5.5mg/L ,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 96h EC50 分别为 67.3μg/L、4 73.0 μg/L和 1 7.0mg/L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 运用评价化学品毒性藻类测试的标准实验方法 ,得到铜、锌和锰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安全浓度分别为31 .8μg/L、65.0 μg/L和 5.5mg/L ,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 96h EC50 分别为 67.3μg/L、4 73.0 μg/L和 1 7.0mg/L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从安全浓度还是从 96h EC50 考虑 ,都证明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毒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铜 >锌 >锰 .不同金属离子与藻细胞的不同亲和性是导致金属离子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毒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核小球藻 毒性效应 化学品 藻类测试
下载PDF
Review on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Toxicity Mechanism 被引量:88
13
作者 Amna Sirelkhatim Shahrom Mahmud +5 位作者 Azman Seeni Noor Haida Mohamad Kaus Ling Chuo Ann Siti Khadijah Mohd Bakhori Habsah Hasan Dasmawati Mohamad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15年第3期219-242,共24页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 O-NPs)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interest worldwide particularly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notechnology to synthesize particles in the nanometer region. Many mic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 O-NPs)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interest worldwide particularly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notechnology to synthesize particles in the nanometer region. Many microorganisms exist in the range from hundreds of nanometers to tens of micrometers. Zn O-NPs exhibit attractiv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due to increased specific surface area as the reduced particle size leading to enhanced particle surface reactivity. Zn O is a bio-safe material that possesses photo-oxidizing and photocatalysis impacts on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pecies. This review covered Zn O-NP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ncluding testing methods, impact of UV illumination, Zn O particle properties(size, concentration, morphology, and defects), particle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Particular emphasize was given to bactericidal and bacteriostatic mechanisms with focus on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including hydrogen peroxide(H2O2), OH-(hydroxyl radicals), and O2-2(peroxide). ROS has been a major factor for several mechanisms including cell wall damage due to Zn O-localized interaction, enhanced membrane permeability, internalization of NPs due to loss of proton motive force and uptake of toxic dissolved zinc ions.These have led to mitochondria weakness, intracellular outflow, and release in gene expression of oxidative stress which caused eventual cell growth inhibition and cell death. In some cases, enhanc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an be attributed to surface defects on Zn O abrasive surface texture. One functional application of the Zn O antibacterial bioactivity was discussed in food packaging industry where Zn O-NPs are used as an antibacterial agent toward foodborne diseases. Proper incorporation of Zn O-NPs into packaging materials can cause interaction with foodborne pathogens, thereby releasing NPs onto food surface where they come in contact with bad bacteria and cause the bacterial death and/or inhib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bacterial activity zn O-NPs Toxicity mechanism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Zinc ions release Food antimicrobial
下载PDF
铅、锌及其交互作用对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77
14
作者 李铮铮 伍钧 +1 位作者 唐亚 杨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441-5446,共6页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铅、锌及其交互作用对鱼腥草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Pb浓度的增加,鱼腥草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但无显著变化。Zn在一定浓度下能提高鱼腥草叶绿素含量,而在高浓度Zn胁迫下,叶绿素含量急...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铅、锌及其交互作用对鱼腥草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Pb浓度的增加,鱼腥草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但无显著变化。Zn在一定浓度下能提高鱼腥草叶绿素含量,而在高浓度Zn胁迫下,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鱼腥草叶片中SOD、POD和CAT3种酶活性都是随着Pb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随着Zn浓度的增加,SOD和CAT也是先上升后下降,POD则是逐渐上升。Pb-Zn交互作用增加了鱼腥草叶绿素含量,对SOD和PO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对CAT活性影响不明显。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单一Pb、Zn对鱼腥草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大于Pb、Zn二者的共同作用,其中高浓度Zn对鱼腥草的伤害作用最大,而当溶液Pb处理浓度达到400mg/L时,鱼腥草仍能正常生长,说明鱼腥草具有较强的耐Pb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作用 鱼腥草 叶绿素 抗氧化酶
下载PDF
锌对淡水生物的毒性特征与水质基准的研究 被引量:81
15
作者 吴丰昌 冯承莲 +4 位作者 曹宇静 张瑞卿 李会仙 廖海清 赵晓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67-382,共16页
锌是生命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但当锌的浓度超过一定剂量时,又会对生物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为了系统研究锌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亟需开展锌的水质基准研究工作。本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锌的毒性特征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按照水质基... 锌是生命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但当锌的浓度超过一定剂量时,又会对生物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为了系统研究锌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亟需开展锌的水质基准研究工作。本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锌的毒性特征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按照水质基准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评价因子法、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分别推导了我国锌的保护淡水水生生物的水质基准。结果表明,不同的生物对锌毒性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甲壳类的敏感性最强,两栖类的敏感性最弱,敏感性排序为甲壳类>其他类>鱼类>两栖类。最终推荐采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得出的基准值为锌的水质基准值,得出的锌的基准最大浓度和基准连续浓度分别为89.7μg·L-1和34.5μg·L-1。同时,基于物种敏感性不同,得出保护鱼类、甲壳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的急性生物基准值分别为298.9μg·L-1、67.3μg·L-1和76.9μg·L-1;慢性生物基准值分别为36.9μg·L-1、12.9μg·L-1和14.8μg·L-1。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锌的水质标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水生生物的"欠保护"问题,本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水质基准制订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基准 评价因子法 毒性百分数排序法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下载PDF
武汉地区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及潜在生态效应评价 被引量:77
16
作者 乔胜英 蒋敬业 +1 位作者 向武 唐俊红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3-357,共5页
对武汉地区6个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元素Hg、Cd、Cu、Pb、Zn、As、Cr、Ni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效应进行研究。调查区的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表现出市区内湖泊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郊区湖泊,其中墨水湖中重金属含量最高;湖泊沉积... 对武汉地区6个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元素Hg、Cd、Cu、Pb、Zn、As、Cr、Ni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效应进行研究。调查区的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表现出市区内湖泊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郊区湖泊,其中墨水湖中重金属含量最高;湖泊沉积物柱重金属元素垂向分布表现为城区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的湖泊某些元素表现出表层沉积物显著高于底部沉积物含量的特征,而郊区湖泊除Cd外其它元素垂向含量变化不大,说明郊区湖泊受到人为影响较小。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湖泊沉积物进行生态危害评价,显示武汉地区湖泊元素生态危害排序为:Cd>Hg>As>Cu>Pb>Zn;墨水湖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相对最高,其次是金银湖;其它湖泊重金属生态危害都比较轻,总体而言武汉湖泊重金属生态危害还是较小的。但参照国外沉积物基准的生态数据库阈值,市区受到人为污染较严重的湖泊沉积物可能会对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武汉地区 生态效应 生态危害 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含量 空间分布特征 底泥重金属 表层沉积物 含量变化 人为影响 危害评价 人为污染 墨水湖 郊区 分布表 指数法 数据库 Cd 市区 垂向 Hg zn As
下载PDF
微波消解-AAS法测芦荟中微量金属元素锌、锰、镉、铅 被引量:77
17
作者 杨屹 侯翔燕 +3 位作者 王书俊 贾前岭 李智 郭振库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672-1675,共4页
应用具有压力控制附件的MSP 10 0D型微波样品制备系统 ,进行新鲜芦荟叶外皮及凝胶中锌、锰、镉、铅元素的微波消解研究 ,并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其元素的含量。讨论了混合酸体系、混酸配比、固液比和微波消解时间对于微波消解结果的影响... 应用具有压力控制附件的MSP 10 0D型微波样品制备系统 ,进行新鲜芦荟叶外皮及凝胶中锌、锰、镉、铅元素的微波消解研究 ,并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其元素的含量。讨论了混合酸体系、混酸配比、固液比和微波消解时间对于微波消解结果的影响。在混合酸体系HNO3 HCl中 ,当混酸HNO3 HCl配比为 8∶3、固液比为 1∶12、最高功率时微波消解时间为 6min的条件下 ,消解结果最佳。在微波消解最佳条件下 ,进行了精密度实验和回收率实验 ,所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 0 3%~ 6 2 %之间 ,回收率在 95 0 %~ 110 0 %之间。结果表明 ,微波消解法处理新鲜芦荟叶片 ,具有快速、简便、节省试剂、消解完全等特点 ,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AAS法 芦荟 火焰原子吸收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中草药
下载PDF
铜、镉、锌对唐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被引量:68
18
作者 王瑞龙 马广智 方展强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7-120,共4页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铜(Cu+2)、镉(Cd+2)和锌(Zn+2)对唐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其目的在于评价水环境中Cu+2、Cd+2和Zn+2对鱼类的影响,为渔业部门制订水质标准提供理论参考数据。结果表明:Cu+2对唐鱼为剧毒物质,Cd+2为高毒物质...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铜(Cu+2)、镉(Cd+2)和锌(Zn+2)对唐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其目的在于评价水环境中Cu+2、Cd+2和Zn+2对鱼类的影响,为渔业部门制订水质标准提供理论参考数据。结果表明:Cu+2对唐鱼为剧毒物质,Cd+2为高毒物质,Zn+2为中毒物质。3种重金属毒性依次为Cu>Cd>Zn。Cu+2、Cd+2和Zn+2对唐鱼的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0.166、0.079、0.051、0.039 mg/L,9.051、6.404、4.9064、.447 mg/L,35.43、26.53、20.66、16.30 mg/L,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4、0.4451、.630 mg/L。唐鱼对Cu+2敏感,是一种较理想的环境污染指示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鱼 急性毒性 安全浓度
下载PDF
铅锌银尾矿污染区土壤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59
19
作者 滕应 黄昌勇 +1 位作者 龙健 姚槐应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1-555,共5页
对浙江省天台铅锌银尾矿污染区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污染区土壤酶活性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剧而显著降低,其中脱氢酶和脲酶活性下降最明显.多元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表明,单一脱氢酶活性与矿区土壤重金属复合元素含量之间呈... 对浙江省天台铅锌银尾矿污染区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污染区土壤酶活性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剧而显著降低,其中脱氢酶和脲酶活性下降最明显.多元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表明,单一脱氢酶活性与矿区土壤重金属复合元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而单一脲酶、蛋白酶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与重金属复合元素含量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尾矿污染土壤的酶信息系统的第1、2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之和达98.06%,以第1、2主成分建立了2个土壤酶活性的综合指标(即总体酶活性),依据总体酶活性对各供试样本进行空间分类,其结果与以重金属含量为依据的划分结果基本上相吻合.可见,采用酶活性构筑的土壤信息系统的总体酶活性,表征矿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银尾矿污染区 土壤酶 重金属污染 酶活性 环境污染 土壤污染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锌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75
20
作者 王红 夏雯 +2 位作者 卢平 布雨薇 杨浩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944-3952,共9页
利用固定床热解实验装置在不同热解温度(300~700℃)下制备了3种生物炭[杨树枝炭(PBC)、水葫芦炭(WHC)和玉米秸秆炭(CSC)],以南京市铅锌银矿区周边的菜园土为对象,研究了生物炭种类、热解温度和生物炭添加量对土壤重金属(Pb和Zn)吸附特... 利用固定床热解实验装置在不同热解温度(300~700℃)下制备了3种生物炭[杨树枝炭(PBC)、水葫芦炭(WHC)和玉米秸秆炭(CSC)],以南京市铅锌银矿区周边的菜园土为对象,研究了生物炭种类、热解温度和生物炭添加量对土壤重金属(Pb和Zn)吸附特性的影响,并结合生物炭的孔隙度、XRD和FTIR等分析,初步探讨了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中Zn和Pb的浸出含量,水葫芦炭对土壤重金属的吸附效果最佳,在热解温度为500℃和生物炭添加量为5%的条件下,水葫芦炭对土壤中Zn和Pb的吸附率分别为21.83%和44.57%,相应的单位吸附量分别为227.65μg·g^(-1)和363.76μg·g^(-1).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对土壤中Zn和Pb的吸附率逐渐增大,且在热解温度为500℃和700℃下制备的水葫芦炭对土壤中Zn和Pb的吸附能力相差不大,这表明中等温度热解有利于水葫芦炭形成较好的理化特性.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水葫芦炭对土壤中Zn和Pb的吸附率逐渐增大,但单位吸附量却逐渐减小,当水葫芦炭添加量为10%时,其对土壤中Pb的吸附率可达93.93%.结合生物炭的理化结构和土壤重金属吸附实验的结果,可以推测离子交换和络合作用是水葫芦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 PB zn 吸附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