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熹读书法对“沉浸式”课程思政的启示:前提条件、心理参与和教学方法
1
作者 林淑伟 关松立 《济宁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而朱熹读书法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读书理论,对当下“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得心体身”的逻辑起点出发,确立“涵泳之乐”的教学过程和“自做工夫”的学习主体,进而分析“居...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而朱熹读书法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读书理论,对当下“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得心体身”的逻辑起点出发,确立“涵泳之乐”的教学过程和“自做工夫”的学习主体,进而分析“居敬持志”的教学前提和“心如止水”学习条件,通过“心眼口到”的双向奔赴和“切己体验”的角色意识,最后总结出“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包括端正“虚心涵泳”的学习态度,锤炼“心正性善”的思想品德,以及筑牢“知之行之”的学习根基,以期能为构建更为有效的“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读书法 沉浸式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唐文治儒学读书思想探究
2
作者 朱原谅 《图书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90,共7页
唐文治儒学读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文章通过梳理唐文治著作、年谱以及相关文献,发现唐文治读书思想以“正人心、救民命”为主旨,以“十三经、国文、性理之书”为核心内容,并在读书方法上以“朱子读书法”为宗,传承和创新桐城派“阴... 唐文治儒学读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文章通过梳理唐文治著作、年谱以及相关文献,发现唐文治读书思想以“正人心、救民命”为主旨,以“十三经、国文、性理之书”为核心内容,并在读书方法上以“朱子读书法”为宗,传承和创新桐城派“阴阳刚柔”读文法,开创了“唐调”吟诵读文法,从而构建起“读经救世”的儒家读书思想体系,其阅读宗旨、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对当前的经典阅读推广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文治 儒学读书思想 朱子读书法 读文法 桐城派 唐调
下载PDF
贺麟论知行合一与直觉法——一个打通中西哲理的范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祥龙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5年第2期62-75,共14页
在贺麟先生的全部思想中,他关于知行合一和直觉方法的学说最具有深远的思想启发性和沟通中西哲理的透视力。他认为哲学中讲的知行合一是指价值的、理想的知行合一,区别于自然的知行合一。这种合一意谓着显知隐行(所谓'知')与显... 在贺麟先生的全部思想中,他关于知行合一和直觉方法的学说最具有深远的思想启发性和沟通中西哲理的透视力。他认为哲学中讲的知行合一是指价值的、理想的知行合一,区别于自然的知行合一。这种合一意谓着显知隐行(所谓'知')与显行隐知(所谓'行')的合一,所以是可失去和复得的,也是不易长久保持住的。这种知行之间可以有因果关系,有时间差距。它们的合一要经过知识、道德和心性上的努力,而能够使这些努力成功的方法首先是直觉法。直觉既是一种凑发的经验,包括前理智的直觉经验,又是一种得到真切的本体之知的方法,属于后理智的自觉贯通。它既可以是陆王的'不读书''回复本心''致良知'的内向反省的直觉方法,又可以是朱熹的外向体物和读书穷理的直觉法。它们是揭示思想和意识的根源并使之充分展现于知识之中的艺术和工夫,让价值的知行合一可能。贺先生在揭示这两个学说的要旨时,调动了大量的中西哲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的知行合一 价值的知行合一 后理智的直觉 向内/向外的直觉法 回复本心 致良知 朱子读书法
原文传递
基于浸润式阅读的师范生美育培养理论和路径探究
4
作者 郑慧贞 《美育学刊》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以美育浸润为导向推进全覆盖的阅读美育,既是美育浸润行动的实践渠道之一,也是提升师范生美育水平的必然要求。中国传统的读书修身之法如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等相关理念对浸润式阅读美育有深刻的启发。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在遵循师范生... 以美育浸润为导向推进全覆盖的阅读美育,既是美育浸润行动的实践渠道之一,也是提升师范生美育水平的必然要求。中国传统的读书修身之法如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等相关理念对浸润式阅读美育有深刻的启发。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在遵循师范生学习能力和实际阅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科学技术领域重要文本,探索阅读美育的路径与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浸润式阅读的美育成效,进而在理论上厘清浸润式阅读与师范生美育的关系,论述二者结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美育 浸润式阅读 朱子读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