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 被引量:24
1
作者 朱近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61-1463,共3页
目的:研究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论"对当今慢病防控及养生抗衰老的指导意义。方法:以《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理论的历史背景,朱丹溪原意,当今阐释,重视"阳有余阴不足论"研究的现实意义,... 目的:研究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论"对当今慢病防控及养生抗衰老的指导意义。方法:以《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理论的历史背景,朱丹溪原意,当今阐释,重视"阳有余阴不足论"研究的现实意义,提出养生方法。结果:根据"阳有余阴不足论",从饮食养生、房事养生、情志养生等多方面顾护阴气。结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对慢病防控、养生保健有重要指导意义,须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格致余论 阳有余阴不足论
下载PDF
《丹溪心法》气血痰郁四伤学说在杂病治疗中的运用特色 被引量:20
2
作者 庄爱文 王英 +1 位作者 江凌圳 李荣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274-275,共2页
[目的]探析《丹溪心法》气血痰郁四伤学说治疗杂病的学术观点及用药特色。[方法]从气血论治、痰证论治、郁证论治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论述,并结合《丹溪心法》原文对朱丹溪气血痰郁四伤学说治疗杂病的学术观点及用药特色进行探究。[结... [目的]探析《丹溪心法》气血痰郁四伤学说治疗杂病的学术观点及用药特色。[方法]从气血论治、痰证论治、郁证论治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论述,并结合《丹溪心法》原文对朱丹溪气血痰郁四伤学说治疗杂病的学术观点及用药特色进行探究。[结果]气、血、痰、郁四伤学说能确切地反映杂病的病理变化,因而在杂病的辨证论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丹溪心法》中较好地体现了这一学术观点。[结论]《丹溪心法》一书全面反映了朱丹溪气血痰郁四伤学说治疗杂病的经验,对后世医家治疗杂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丹溪心法 四伤学说 杂病 用药特色 文献研究
下载PDF
“疏泄”源流释疑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冬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9,共2页
针对中医学术界对“疏泄”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存在分歧 ,探询“疏泄”概念产生与变化的源流 ,以阐明其本义。“疏泄”最早见于《内经》 ,但仅指土疏泄 ,并仅为一种病理现象 ,与肝脏的生理功能无关。金元时期 ,程朱理学昌盛 ,朱丹溪受此... 针对中医学术界对“疏泄”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存在分歧 ,探询“疏泄”概念产生与变化的源流 ,以阐明其本义。“疏泄”最早见于《内经》 ,但仅指土疏泄 ,并仅为一种病理现象 ,与肝脏的生理功能无关。金元时期 ,程朱理学昌盛 ,朱丹溪受此影响 ,以“相火”说来表征人的欲求冲动 ;以“疏泄”概念阐释临床“郁症” ,最先提出“肝主疏泄”的理论。明清医家把“疏泄”与肝相联系 ,从欲求冲动来诠释“疏泄”概念及肝主疏泄理论 ,更符合原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疏泄 概念 肝脏 《内经》 朱丹溪 肝主疏泄理论
下载PDF
《丹溪心法》用药规律数据挖掘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宋亚南 邓艳芳 +1 位作者 屈乐 蒋燕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6-800,共5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客观而全面地分析朱丹溪的用药规律。方法采集《丹溪心法》中符合标准的方剂建立朱丹溪方药数据库,将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分别采用频数分析对药物进行统计,采用系统聚类对药物进行分类统计,采用Carma方法对药物...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客观而全面地分析朱丹溪的用药规律。方法采集《丹溪心法》中符合标准的方剂建立朱丹溪方药数据库,将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分别采用频数分析对药物进行统计,采用系统聚类对药物进行分类统计,采用Carma方法对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610首,涉及中药337味。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中药依次为茯苓、生姜、炙甘草、甘草、陈皮、人参、半夏、白术、当归、川芎。经过聚类得到核心药物12组,分别为砂仁和藿香、细辛和白芷、胆南星和枳实、升麻和柴胡、防风和羌活、黄柏和知母、厚朴和苍术、桔梗和枳壳、熟地黄和生地黄、黄芩和黄连、白术和人参、陈皮和半夏。设支持度3%、置信度65%,共得到提升度均>1的关联规则39组。结论朱丹溪临证善用补益脾胃之品,常以调理脾胃药物为核心,提示朱丹溪学术思想不仅以滋阴为主,同时亦重视调理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溪心法 朱丹溪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浅谈朱丹溪与张景岳痰饮思想之异同 被引量:18
5
作者 席崇程 刘齐 +1 位作者 张杰 王彤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98-901,共4页
古代许多医家都对痰饮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其中以朱丹溪的痰饮学说最为著名,对后世影响颇大。张景岳深得朱丹溪学说之精髓,却又敢于创新,结合临床经验在朱丹溪痰饮学说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独特的见解,对痰饮论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很大... 古代许多医家都对痰饮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其中以朱丹溪的痰饮学说最为著名,对后世影响颇大。张景岳深得朱丹溪学说之精髓,却又敢于创新,结合临床经验在朱丹溪痰饮学说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独特的见解,对痰饮论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研究《丹溪心法》和《景岳全书》等著作中关于痰饮的阐述,结合两者的学术思想与特点,对两家痰饮思想进行分析比较,整理出两家治痰的异同,望能更好认识痰饮学说的精髓和真谛,指导临床上对痰饮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朱丹溪 张景岳
原文传递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中医郁证理论形成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司鹏飞 李成卫 王庆国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9-62,共4页
通过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对中医郁证理论形成进行历史考察,可以发现,现代中医郁证体系的形成不是沿着传统认为的线性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吸收历代中医情志病理论的基础上,借鉴西医《精神病学》中抑郁症和神经症的理论,重新构建的一个全新体系... 通过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对中医郁证理论形成进行历史考察,可以发现,现代中医郁证体系的形成不是沿着传统认为的线性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吸收历代中医情志病理论的基础上,借鉴西医《精神病学》中抑郁症和神经症的理论,重新构建的一个全新体系,是"范式转换"的科学革命的过程。不可否认,在现代郁证理论体系中,包含有《黄帝内经》五郁、丹溪六郁等理论的"成分",如在论述病机的时候,提到"气郁""木郁",在治疗中,依然会使用越鞠丸,但是现代郁证的理论体系已经与此前完全不同,其中所存在的来源于《黄帝内经》、朱丹溪的"成分"均已被重新定义,不再是当时的原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 知识考古学 中医郁证理论 邪郁 疏肝理气法 朱丹溪 黄帝内经 张从正 “现代郁证”
下载PDF
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学说的临证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杜菲 陈明显 +1 位作者 沈堂彪 傅睿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633-636,640,共5页
[目的]探析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学术思想及临证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学习《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中有关窠囊的论述内容,总结窠囊的病因病机特点阐述朱丹溪辨治窠囊、遣方用药的独到之处,并附以验案二... [目的]探析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学术思想及临证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学习《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中有关窠囊的论述内容,总结窠囊的病因病机特点阐述朱丹溪辨治窠囊、遣方用药的独到之处,并附以验案二例以示临床应用。[结果]朱丹溪在论著中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之说所论窠囊,是以气病日久成痰化瘀、胶结隐匿于体内深处为主要病机具有不易清除、病势缠绵、病症繁多的临床特点。在治疗上朱丹溪注重疏调气机、导痰破瘀力求直捣窠囊,以二陈汤、四物汤为主方佐以痰瘀同治之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所附医案以窠囊学说为指导,采用痰瘀同治、调气解毒之法治疗早期胃癌和结肠息肉,临床疗效确切。[结论]朱丹溪的窠囊学说理法方药完备,对临床痰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痰瘀理论 窠囊学说 学术思想 浙派中医 丹溪学派 早期胃癌 结肠息肉
下载PDF
《丹溪心法》“痰证”理论及其在中风病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关之凡 梁晖 肖明耿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4期424-427,共4页
文章重点阐述朱丹溪的"痰证"理论,探讨其从痰诊治中风病的临床应用。朱丹溪汲取百家特长新创"痰门",《丹溪心法》详细地记载了"痰证"理论。朱丹溪强调,"百病中多兼有痰者",对痰成因、辨治提出... 文章重点阐述朱丹溪的"痰证"理论,探讨其从痰诊治中风病的临床应用。朱丹溪汲取百家特长新创"痰门",《丹溪心法》详细地记载了"痰证"理论。朱丹溪强调,"百病中多兼有痰者",对痰成因、辨治提出了新的见解,将"血虚有痰"作为中风病的辨治关键。主张中风病"治痰为先,次养血活血",并提倡"左右细分辨治""因人施治""虚实兼顾,轻重制宜""症法合参"等治法及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理论 朱丹溪 丹溪心法 中风
下载PDF
朱丹溪滋阴学说内涵及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16
9
作者 焦振廉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4,共4页
对朱丹溪滋阴学说的内涵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认为朱丹溪以儒家经典理论,强调难养易伤,提出"五十养阴";认为夏与长夏易见阴虚、心动相火易致伤阴、情欲无涯易致伤阴、过用温燥易致伤阴、烹饪厚味易致伤阴;收心养心、依时调摄... 对朱丹溪滋阴学说的内涵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认为朱丹溪以儒家经典理论,强调难养易伤,提出"五十养阴";认为夏与长夏易见阴虚、心动相火易致伤阴、情欲无涯易致伤阴、过用温燥易致伤阴、烹饪厚味易致伤阴;收心养心、依时调摄、合理衣着、节慎饮食为养阴的重要方式;提出"阴易乏,阳易亢,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确定了滋阴一派的治疗大则;从理学影响与哲学的启示、科举无望与士人的选择、酒色世风与医生的责任、学派争鸣与学术的嬗变四个方面对朱丹溪滋阴学说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文献 中国医学史 朱丹溪 滋阴学说
下载PDF
朱丹溪治痰之法刍议 被引量:16
10
作者 武子健 李娜 +1 位作者 王丽 张仁国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963-966,972,共5页
[目的]总结朱丹溪治痰之法,为临床中医治疗痰证相关疾病提供更多诊治思路,并为完善朱丹溪相关学术体系提供文献依据。[方法]研读朱丹溪相关医学著作,阐述并分析其对于痰证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的认识,归纳总结其治疗痰证的理法方药。[结果... [目的]总结朱丹溪治痰之法,为临床中医治疗痰证相关疾病提供更多诊治思路,并为完善朱丹溪相关学术体系提供文献依据。[方法]研读朱丹溪相关医学著作,阐述并分析其对于痰证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的认识,归纳总结其治疗痰证的理法方药。[结果]朱丹溪认为痰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脾胃亏虚、气血不足,饮食失宜、嗜食肥甘,七情相干、郁而为痰,痰瘀互结、缠绵难愈,六淫侵袭、外邪挟痰,禀赋异常、痰邪自生,相火妄动、炼津为痰密切相关,临床表现可因痰邪性质而变化多端,治疗上主要从气、火、湿、瘀、积、风及攻邪七个方面着手,常用治疗大法有补气化痰法、行气化痰法、清热降火化痰法等多种。朱丹溪对于方剂也有深入的研究,以二陈汤为基础方,总结了多首治痰方剂,如加味四七汤、白附子丸、清膈化痰方等。[结论]朱丹溪治疗痰证有其独到的见谛,主要从气、火、湿、瘀、积、风及攻邪七个方面论治,多以二陈汤为基础方,酌情加减,灵活运用,其治疗经验值得当代中医继承及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 病因病机 诊疗思路 六郁学说 朱丹溪 相火 引经报使 二陈汤
下载PDF
浅谈金元四大家论便秘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星 王明强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95-696,共2页
目的:探讨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学术思想。方法:对与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刘完素、张从正认为便秘其病属燥,治疗上刘完素主张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而张从正则创立药治加食疗的方法;李东垣、... 目的:探讨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学术思想。方法:对与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刘完素、张从正认为便秘其病属燥,治疗上刘完素主张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而张从正则创立药治加食疗的方法;李东垣、朱丹溪认为是肾阴亏耗,津液亏少,肠中干燥而致便秘,李东垣提出了以辛润之,以苦泄之,阳结散之,阴结温之的治疗方法;朱丹溪则总结了前人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结论:金元四大家对便秘的认识各有特点,治疗也日趋完善,值得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金元四大家 便秘 刘完素 张从正 李东垣 朱丹溪 丹溪手镜 儒门事亲 素问玄机原病式 兰室秘藏
下载PDF
朱丹溪之六郁学说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庆谚 郑洪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期23-25,共3页
朱丹溪在五郁理论的基础上,首倡"六郁"学说。其将郁证分为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六种类型分别施治,郁证的脉象多沉,病因与情志因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洁)等有关,其病机为气血怫郁,治疗上以调畅气机为主,兼以... 朱丹溪在五郁理论的基础上,首倡"六郁"学说。其将郁证分为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六种类型分别施治,郁证的脉象多沉,病因与情志因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洁)等有关,其病机为气血怫郁,治疗上以调畅气机为主,兼以除湿、化痰、清热、行血、消食,并独创名方"越鞠丸""六郁汤"。其"六郁"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至今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郁 朱丹溪 越鞠丸 六郁汤
下载PDF
朱丹溪学说思想及其渊源探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伟 许宝才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9期142-145,149,共5页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是滋阴派创始人。其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气血痰郁论、湿热观和治病护养脾胃等学说观点。文章认为"丹溪学说"是朱丹溪以宋元理学为指导、潜研经典、汲取金元各家之长、力纠局方弊端,加上时、...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是滋阴派创始人。其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气血痰郁论、湿热观和治病护养脾胃等学说观点。文章认为"丹溪学说"是朱丹溪以宋元理学为指导、潜研经典、汲取金元各家之长、力纠局方弊端,加上时、域影响、经师徒授受而形成。通过对"丹溪学说"思想及其渊源的研究,进一步探析中医流派的形成缘由,以期对现代名中医培养模式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学说思想 渊源 中医流派 文献研究 名中医师 培养
下载PDF
浅析朱丹溪辨治痰证的思想特色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晶晶 张念志 +3 位作者 薛晓明 韩明向 尚芳 张晔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1-54,共4页
论痰治痰是朱丹溪学术思想体系的重要分支。朱丹溪认为痰证的发病与脾虚失运、肝气郁结及痰湿体质等关系密切。痰证发病特点为痰随气行、痰挟六淫、痰瘀互结、虚实夹杂等。临床诊疗特色为以健脾、顺气为法,灵活运用下法、吐法;善用二陈... 论痰治痰是朱丹溪学术思想体系的重要分支。朱丹溪认为痰证的发病与脾虚失运、肝气郁结及痰湿体质等关系密切。痰证发病特点为痰随气行、痰挟六淫、痰瘀互结、虚实夹杂等。临床诊疗特色为以健脾、顺气为法,灵活运用下法、吐法;善用二陈汤加减;善于审位分经;善于审因分型;注重标本缓急。丹溪认为痰证只要治疗及时,用药精准,一般预后尚可,若与气郁、瘀血及癌毒等病理因素杂合,则预后较差。现代医家临床运用二陈汤治疗多种复杂疾病取得满意疗效。其治痰理论和经验对临床诊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治 痰证 思想特色 朱丹溪
下载PDF
朱丹溪眩晕证治探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力 王振兴 +1 位作者 王一童 王飞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96-98,共3页
朱丹溪为元代著名医家,以善治杂病闻名于世,对眩晕症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对载录丹溪学说及经验的诸部著作中眩晕症证治的分析,认为朱丹溪将痰与相火作为引发眩晕的两大因素,火炎上而动其痰是致眩之因,以二陈汤作为基础方剂,但重视... 朱丹溪为元代著名医家,以善治杂病闻名于世,对眩晕症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对载录丹溪学说及经验的诸部著作中眩晕症证治的分析,认为朱丹溪将痰与相火作为引发眩晕的两大因素,火炎上而动其痰是致眩之因,以二陈汤作为基础方剂,但重视配伍黄芩之属清降相火;对"痰挟气虚并火"者,丹溪则通过协调"元气"与"火"的关系,益气降火祛痰以治疗眩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眩晕 相火
下载PDF
论刘河间“火热论”核心思想及其对金元四大家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鲍建敏 吕萍 +1 位作者 陈震萍 牟重临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6期178-181,共4页
中医学史有名的金元四大家,火热论派、脾胃论派、攻下派、滋阴派,各派学术观点鲜明而突出。深入研究四大家的学术精髓与内涵,可知各派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地域以及当时疾病流行谱息息相关,并清晰显示了四大家的学术思想具有... 中医学史有名的金元四大家,火热论派、脾胃论派、攻下派、滋阴派,各派学术观点鲜明而突出。深入研究四大家的学术精髓与内涵,可知各派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地域以及当时疾病流行谱息息相关,并清晰显示了四大家的学术思想具有相当紧密的渊源和传承关系。刘河间作为四大家之首,创立了"火热论",提出火热病机多由"怫郁"的理论,不仅开创金元时期中医学术争鸣之先河,且对其他三家的学术思想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河间 金元四大家 火热论 张从正 李东垣 朱丹溪
原文传递
朱丹溪杂病治痰浅探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文锐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9期1603-1604,共2页
朱丹溪是金元四家之一,后世誉为"滋阴派"创始人,自古即有"杂病用丹溪"之说,丹溪论治杂病注重气、血、痰、郁,并创立"气血痰郁"学说,为后世医家治疗杂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文章就丹溪将诸多... 朱丹溪是金元四家之一,后世誉为"滋阴派"创始人,自古即有"杂病用丹溪"之说,丹溪论治杂病注重气、血、痰、郁,并创立"气血痰郁"学说,为后世医家治疗杂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文章就丹溪将诸多杂病责之于痰并从痰论治之学术思想进行浅析和探讨,期以领会其旨、并知常达变、圆通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杂病 痰证
下载PDF
朱丹溪“左瘀右痰”论治中风浅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喆 刘琴 +1 位作者 黎亚 李定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33-35,共3页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瘀和痰为中风的重要致病因素,通过对阴阳、左右、气血、肝肺的属性特点分析,结合其"阴升阳降"、"左肝右肺"、"左血右气"理论,并根据朱氏治疗中风对于病位在左者以行血补血治瘀为主,常...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瘀和痰为中风的重要致病因素,通过对阴阳、左右、气血、肝肺的属性特点分析,结合其"阴升阳降"、"左肝右肺"、"左血右气"理论,并根据朱氏治疗中风对于病位在左者以行血补血治瘀为主,常用四物汤加减;病位在右者以化痰行气为主,多以二陈汤化裁的诊疗思路,笔者总结出丹溪论治中风"左瘀右痰"的观点,临床运用,效如桴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朱丹溪
下载PDF
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的启迪 被引量:9
19
作者 范永升 谢冠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研究浙江中医学术流派对当今中医的启迪意义。[方法]以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的代表医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学术流派形成的条件及对中医学术发展的推动作用。[结果]各派医家通过学术创新促进中医学发展,在解决临床难题时推动医学进步... [目的]研究浙江中医学术流派对当今中医的启迪意义。[方法]以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的代表医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学术流派形成的条件及对中医学术发展的推动作用。[结果]各派医家通过学术创新促进中医学发展,在解决临床难题时推动医学进步;强调理论与临床缺一不可,在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独特的招数取得理想的疗效;虚怀若谷,善于学习他人经验,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推行仁心仁术。[结论]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纷呈,然其形成却需具备众多条件,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中医学术流派 朱丹溪 吴师机 张景岳 王孟英 雷丰 俞根初 何廉臣
下载PDF
从朱丹溪医案浅析其临证诊治特色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锦晨 汪瑶 张带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157-1158,共2页
[目的]从朱丹溪生平医案探析其临证诊病辨治特色,以期学习、传承朱氏学术思想精华与临证诊治特点。[方法]以《丹溪心法》《格致余论》《金匮钩玄》《脉因证治》等所载医案为基础,结合朱氏经典论述与学术思想,阐述例案朱氏辨治经过,并综... [目的]从朱丹溪生平医案探析其临证诊病辨治特色,以期学习、传承朱氏学术思想精华与临证诊治特点。[方法]以《丹溪心法》《格致余论》《金匮钩玄》《脉因证治》等所载医案为基础,结合朱氏经典论述与学术思想,阐述例案朱氏辨治经过,并综合分析其诊治特点与背后蕴含的学术思想。[结果]分析可知朱氏临证诊治具有方简效著,擅用人参白术;诊病施治,善辨体质异同;气血之虚,活用四君四物;病究经络,细审阴阳虚实等特色。反映了朱丹溪擅长滋阴降火,以及杂病论治责之于气、血、痰、郁等学术思想精华。[结论]朱丹溪医案言简意赅,特色鲜明,若能结合朱氏一生经典论述与学术特色对医案进行深入探析,则能对其临证诊病施治规律与特点有更深刻认识,以便传承其特色、提升临床辨治疾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派 朱丹溪 医案 诊治特色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