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灵的迷狂——张承志现象批判 被引量:6
1
作者 傅书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1-72,共12页
张承志小说中心灵的迷狂表现为对物质、世俗生活现代意义的否定,对泯灭个体生命的“虚构的集体”所构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作为以精神来组织社会的传统社会消极产物的宗教情怀,有违现代个体生命的主体性及主体间性关系的对激情、牺牲、... 张承志小说中心灵的迷狂表现为对物质、世俗生活现代意义的否定,对泯灭个体生命的“虚构的集体”所构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作为以精神来组织社会的传统社会消极产物的宗教情怀,有违现代个体生命的主体性及主体间性关系的对激情、牺牲、信仰、对苦难的承当的盲目美化、鼓吹。由于对物质与精神关系把握的失误,由于将下层民众顽强的生存力量、实际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与下层民众在人类精神领域里所可能具有的力量混为一谈,造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心灵皈依的误区,民间立场对人性、人道主义的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物质 精神 个体 集体 心灵迷狂
下载PDF
西部文学研究专题--生态文明意识中的西部小说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学勇 田文兵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5,共7页
西部小说持续而执著地关注和叙述西部人们的生存状态,追求和谐的生态环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特征,体现了西部作家自觉的生态意识以及构建生态文明图景的多元探索。创作中表现在皈依自然的传统生态意识、诗意栖居的现代生态意识、... 西部小说持续而执著地关注和叙述西部人们的生存状态,追求和谐的生态环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特征,体现了西部作家自觉的生态意识以及构建生态文明图景的多元探索。创作中表现在皈依自然的传统生态意识、诗意栖居的现代生态意识、聚焦寻根的文化生态意识、自我超越的精神生态意识,以及关怀生命的人文生态意识等五个方面。深入发掘西部小说中丰富的生态内涵和不同的表现形态,认识其价值和不足,不仅对西部地域小说,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和批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小说 西部作家 生态意识 自然 和谐 张承志 贾平凹 红柯
下载PDF
论张承志、张炜及阿来小说的诗意叙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泉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08-312,共5页
诗和小说在叙述上是相通的。“二张”和阿来以诗人的气质进行小说创作,让诗和小说达到了灵与肉的真正统一。他们对民间文化的熟稔加强了这种融合,其小说的诗意叙事使小说拥有了一种精神,换言之,诗人的梦想在小说中得以实现。3位作家通... 诗和小说在叙述上是相通的。“二张”和阿来以诗人的气质进行小说创作,让诗和小说达到了灵与肉的真正统一。他们对民间文化的熟稔加强了这种融合,其小说的诗意叙事使小说拥有了一种精神,换言之,诗人的梦想在小说中得以实现。3位作家通过不同的意象进行艺术构思,让小说的叙事空间在诗意氛围里得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张炜 阿来 小说 诗意叙事 意象
下载PDF
游牧民族的诗意人生与汉民族的诗意人生——张承志与梁晓声小说追求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畏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0,共4页
不同民族因历史背景、生活地域和文化习惯等的不同,形成了精彩纷呈的不同民族文化和民族个性。当代著名作家张承志和梁晓声用自己的力作,分别站在不同的视角,对游牧民族的诗意人生和汉民族的诗意人生作出了生动、形象、经典的演绎。通... 不同民族因历史背景、生活地域和文化习惯等的不同,形成了精彩纷呈的不同民族文化和民族个性。当代著名作家张承志和梁晓声用自己的力作,分别站在不同的视角,对游牧民族的诗意人生和汉民族的诗意人生作出了生动、形象、经典的演绎。通过对张承志的成名作《黑骏马》、《北方的河》和梁晓声的成名作《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进行对比,分析了游牧民族与汉民族对诗意人生的共同理解和不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族 汉民族 诗意人生 张承志 梁晓声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个人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评析张承志《北方的河》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光华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9-22,共4页
小说里抒写了张承志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但在这个时代却显得有些形单影只,孤掌难鸣,张承志用他自己的方式表示了他的孤愤。
关键词 张承志 生命体验 《北方的河》 英雄主义 理想主义
下载PDF
《心灵史》:辉煌壮烈的民族史诗——张承志小说论之八 被引量:3
6
作者 容本镇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4-90,共7页
《心灵史》是一部溶历史、文学、宗教于一体的辉煌壮烈的民族史诗。在这部深沉凝重的奇书中 ,张承志不仅第一次披露和揭示了生活在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鲜为人知的“血脖子教”哲合忍耶的隐秘的历史、勇于牺牲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 。
关键词 张承志 小说 《心灵史》 民族史诗 文学评论 回族精神 民族品格
下载PDF
论张承志小说世界的色彩表现
7
作者 蔺春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3,共5页
张承志的创作总是以燃烧的色调去染化、丰富小说的艺术表现空间 ,将作家壮怀激烈、纵横驰骋的情绪释放出来 ,这构成了他独有的美学追求。本文拟从荷兰艺术家温森特·梵高对张承志的影响出发 。
关键词 张承志 梵高 色彩世界 精神对话
下载PDF
论张承志小说中的拟父子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彦文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3-76,共4页
张承志的“寻父”意识是一种“拟血缘认同感”,在这种认同感的驱使下,张承志在小说中构建了大量的拟父子模式。其中的自然父亲威严、崇高,儿子从中汲取超越自身的精神力量,这时儿子的认父仪式是父子的亲切拥抱;英雄父亲刚烈、英勇且是... 张承志的“寻父”意识是一种“拟血缘认同感”,在这种认同感的驱使下,张承志在小说中构建了大量的拟父子模式。其中的自然父亲威严、崇高,儿子从中汲取超越自身的精神力量,这时儿子的认父仪式是父子的亲切拥抱;英雄父亲刚烈、英勇且是神圣价值的承载者,这时儿子的认父仪式是向父亲下跪。张承志的“寻父”是在寻求生命的意义,但儿子的身份定位限制了他意义寻求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拟血缘认同感 拟父子模式
下载PDF
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张承志小说论之九
9
作者 容本镇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1-96,共6页
历史学者出身的张承志以其深厚的创作实力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其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 :辽远而开阔的艺术视野 ,痛苦而坚忍的主人公形象 ,酣畅淋漓的心理剖白 。
关键词 张承志 小说创作 艺术风格 文学评论 历史 人物形象 心理 艺术视野 诗意
下载PDF
张承志的英雄主义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研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4-38,共5页
张承志的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英雄主义特征。他的文学作品的英雄主义具有与众不同的含义。勇于挑战的英雄主义情结,使张承志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精英文学潮流消退、文学逐渐走向市场的趋势下,本着道德理想主义精神,坚忍地捍卫着文学和心... 张承志的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英雄主义特征。他的文学作品的英雄主义具有与众不同的含义。勇于挑战的英雄主义情结,使张承志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精英文学潮流消退、文学逐渐走向市场的趋势下,本着道德理想主义精神,坚忍地捍卫着文学和心灵的那方净土;同时,在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当今社会,不随波逐流,鄙弃功利,为了心中的"念想"毅然放弃所熟知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选择了异话、异域的宗教和文化。张承志的英雄主义情结师承于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整个社会有着思想启蒙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当代文学 小说 英雄主义特征 社会意义 审美风格 崇高性 道德理想主义 异族文化
下载PDF
论寻根小说景象描写中的宗教“神秘”——以张承志和史铁生的创作为个案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克凌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24-130,共7页
东、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感"神秘"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当代寻根小说景象描写中多有宗教"神秘主义"的情感元素呈现,然而其创作艺术比较缺失向崇高"神圣"维度升华的境界,以作家张承志和史铁生的寻根小说作比照,... 东、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感"神秘"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当代寻根小说景象描写中多有宗教"神秘主义"的情感元素呈现,然而其创作艺术比较缺失向崇高"神圣"维度升华的境界,以作家张承志和史铁生的寻根小说作比照,指出其艺术创作面向上的失与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小说 宗教“神秘” 景象描写 张承志 史铁生
下载PDF
现代性与中国的诗性浪漫主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春时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2,共6页
浪漫主义是对现代性的第一次反叛。中国五四以后的30年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发生了两次浪漫主义思潮。由于中国现代性的特性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决定了中国浪漫主义不同于西方的神性浪漫主义,而是一种诗性浪漫主义。它具有现实关怀、写实... 浪漫主义是对现代性的第一次反叛。中国五四以后的30年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发生了两次浪漫主义思潮。由于中国现代性的特性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决定了中国浪漫主义不同于西方的神性浪漫主义,而是一种诗性浪漫主义。它具有现实关怀、写实风格、明朗健康的情绪、平民精神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现代性 沈从文 张承志
下载PDF
乡村的“歌颂”——论张承志的知青乡村小说
13
作者 盛翠菊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39-42,共4页
张承志的知青乡村小说经历了从"青春祭奠"、"成人仪式"到"清洁的精神"的情感心理旅程,把乡村歌颂、理想主义和浪漫抒情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颂歌",其文化、文学渊源与左翼文学、伊... 张承志的知青乡村小说经历了从"青春祭奠"、"成人仪式"到"清洁的精神"的情感心理旅程,把乡村歌颂、理想主义和浪漫抒情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颂歌",其文化、文学渊源与左翼文学、伊斯兰宗教文化息息相关。他特立独行的文化姿态在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中显得尤为突出,但放在那一代人的社会、文化、教育、心理背景中考察,则连接着那一代人共有的文化心结。其乡村叙事的独特思想内涵和审美形态折射出1980年代独特的文化环境和"知青"这一代人不同的文化心态。其雄浑的抒情风格为当代读书界所欣赏,折射出1980年代以来此类抒情传统的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知青乡村小说 “青春祭奠” “成人仪式” 清洁的精神 文化心结
下载PDF
张承志的小说理论
14
作者 白草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22-126,共5页
张承志在小说理论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尽管他在"后《心灵史》"阶段停止了小说写作,自称对以故事为叙述原则的小说不再感到多少兴味,但他对小说的思考和认识却一直持续了下来,而且越往后越有深度,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提供... 张承志在小说理论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尽管他在"后《心灵史》"阶段停止了小说写作,自称对以故事为叙述原则的小说不再感到多少兴味,但他对小说的思考和认识却一直持续了下来,而且越往后越有深度,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提供了较为独到的理论贡献,如小说抒情传统的延伸、小说应当是美文、小说的感动原则以及小说中应该包含有立场、知识、学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小说理论 美文 感动原则 思想
下载PDF
张承志:异类精神的文化再造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宏存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2-144,共3页
张承志以自己的回族文化认同寻找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他试图以一种异质的文化资源补充、整合、再造汉语文明,其创作所展现的宗教世界观对汉语文化再造提供了某种独特的价值参照。
关键词 文化认同 伊斯兰文化 文化参照
下载PDF
克服“那喀索斯情结”——张承志散文的回族文化自我批判
16
作者 丁旭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125-129,共5页
一个文化主体能否自觉地进行文化自我批判,关系到一种文化的兴衰存亡。张承志在高扬回族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逐渐对民族文化中的缺陷——乡约传统、小商传统、内部分裂、宗教世俗化堕落、人道主义的缺失、穷人消极等待救助等... 一个文化主体能否自觉地进行文化自我批判,关系到一种文化的兴衰存亡。张承志在高扬回族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逐渐对民族文化中的缺陷——乡约传统、小商传统、内部分裂、宗教世俗化堕落、人道主义的缺失、穷人消极等待救助等进行了批判。这种自觉的文化自我批判意识,对于他的文学主题的升华和回族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回族 文化自我批判
下载PDF
论张承志小说的意象建构与审美品格
17
作者 王敦 《百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8-82,共5页
张承志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倾诉性,小说文体的诗化色彩十分突出,小说作品的意象较为丰富。张承志常常以丰富的意象建构使作品充盈着浓郁的诗意和抒情性,同时也体现了其小说独特的审美品格。
关键词 张承志 审美意象 审美品格
下载PDF
《黑骏马》:爱是启蒙,也是命运与历史
18
作者 方晓枫 《枣庄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4-30,共7页
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是张承志在中篇小说《黑骏马》中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有过一段炽热的恋情,但突发变故使白音宝力格远离草原,也使索米娅扎根草原。传统文学评论大多认为张承志讴歌了爱情的美好与草原的博大胸襟。本文则通过梳理... 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是张承志在中篇小说《黑骏马》中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有过一段炽热的恋情,但突发变故使白音宝力格远离草原,也使索米娅扎根草原。传统文学评论大多认为张承志讴歌了爱情的美好与草原的博大胸襟。本文则通过梳理白音宝力格的心路历程,通过与索米娅人生经历的对比,分析作品其实没有将爱情与爱的本质表达出来,也证明了作品缺乏启蒙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黑骏马》 白音宝力格 索米娅 爱情 启蒙
下载PDF
试论张承志与石舒清书写之异同
19
作者 锁晓梅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51-55,共5页
通过比较张承志、石舒清两位回族作家对西海固伊斯兰文化及其民众的认知与书写,分析了两位作家在其作品中所展示的伊斯兰文化、信仰、民众、审美观四个方面的异与同。张承志是以理性和激情经由艺术的途径来接近"圣"的空间,以... 通过比较张承志、石舒清两位回族作家对西海固伊斯兰文化及其民众的认知与书写,分析了两位作家在其作品中所展示的伊斯兰文化、信仰、民众、审美观四个方面的异与同。张承志是以理性和激情经由艺术的途径来接近"圣"的空间,以审美的方式去践履他的神圣价值观;石舒清是在回民的黄土高原这一"圣"的空间之内生活和写作的,他的文学表达在意义上更接近于伊斯兰教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石舒清 伊斯兰文化 人的信仰 关注民众 审美观
下载PDF
文学人类学视角下《北方的河》及其文化价值解读
20
作者 孙旭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81-83,共3页
文学人类学是文学和人类学两个不同学科的交叉与结合,它特有的文化品质在于关注全人类的情感与命运。鲜明的文学人类学意识渗透于回族作家张承志的小说《北方的河》中,促成了张承志对"文化重建"的文学资源取向的寻求。这种文... 文学人类学是文学和人类学两个不同学科的交叉与结合,它特有的文化品质在于关注全人类的情感与命运。鲜明的文学人类学意识渗透于回族作家张承志的小说《北方的河》中,促成了张承志对"文化重建"的文学资源取向的寻求。这种文学人类学书写实现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领域上的"超越",是张承志进行的富有成效的探索,并且颇具当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张承志 文化重建 文化价值 少数民族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