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冰运用“一毒三法”辨治寻常型银屑病经验撷萃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媛凤 张冰 周伟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3-176,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复发性、炎性皮肤病。本病病程长,有慢性复发倾向,甚至迁延终身,难以根治。张冰教授从毒邪发病角度提出银屑病治疗宜采取"清、行、润"三法辨证施治。文章总结张冰教授治疗银屑病临...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复发性、炎性皮肤病。本病病程长,有慢性复发倾向,甚至迁延终身,难以根治。张冰教授从毒邪发病角度提出银屑病治疗宜采取"清、行、润"三法辨证施治。文章总结张冰教授治疗银屑病临证用药特点和诊疗经验,为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冰 中医 银屑病 临床经验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朱春胜 聂安政 +1 位作者 张冰 林志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7-601,共5页
皮肤瘙痒是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主观感觉,为皮肤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甚至是皮肤科患者的唯一主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研究通过收集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 皮肤瘙痒是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主观感觉,为皮肤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甚至是皮肤科患者的唯一主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研究通过收集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的用药经验。共收集处方147首,分析出20个使用频次34及以上的药物、20个高频次药物组合,挖掘出14个核心组合及7首新处方。使用高频次药物为地肤子、白鲜皮、桑白皮等,高频次药物组合为"白鲜皮-地肤子""白芷-川芎""赤芍-白芍"等,核心组合有"荆芥-防风-桂枝""牛蒡子-蝉蜕-鱼腥草""野菊花-地肤子-白鲜皮"等,形成新处方"荆芥、防风、桂枝、威灵仙、刺蒺藜、白鲜皮""黄柏、金银花、苍术、野菊花、地肤子、白鲜皮""牛蒡子、蝉蜕、鱼腥草、瓜蒌"等。结果表明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用药经验以祛风止痒、清热燥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冰 皮肤瘙痒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原文传递
张冰从肝论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被引量:6
3
作者 石琳 张冰(指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7-2740,共4页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表现出很多新的发病特点。张冰教授作为孟河京派的传承人,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同时,认为消化系统疾病多具有心身疾病的特点,可以分为"脾属病证"和"胃属病证"两大类,与五脏六腑中...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表现出很多新的发病特点。张冰教授作为孟河京派的传承人,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同时,认为消化系统疾病多具有心身疾病的特点,可以分为"脾属病证"和"胃属病证"两大类,与五脏六腑中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并提出对"肝决中焦"的认识和从肝论治的学术思想,治疗上以调畅气机、恢复脾胃正常的升降功能为要务,按照在上、在中、在下病位之不同,因势利导分而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肝论治 消化系统疾病 肝决中焦 临床经验 张冰 孟河京派 心身疾病
原文传递
张冰治癌三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春红 张冰 《河南中医》 2019年第8期1178-1181,共4页
张冰教授根据肿瘤病因病机变化提出中医治癌三法,即扶正固本法、祛邪法、护肝肾法。扶正固本法用药特点:如属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如属阳气不足,治以补肾温阳填精;如属气血虚弱,治以健脾益气,养血和血。祛邪法用药特点:如属痰浊阻滞,... 张冰教授根据肿瘤病因病机变化提出中医治癌三法,即扶正固本法、祛邪法、护肝肾法。扶正固本法用药特点:如属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如属阳气不足,治以补肾温阳填精;如属气血虚弱,治以健脾益气,养血和血。祛邪法用药特点:如属痰浊阻滞,治以化痰降浊;如属瘀血停滞,治以祛瘀活血;如属肝脾气结,治以理气散结;另外,张冰教授重视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临床筛选白花蛇舌草,重楼,半边莲,败酱草,鱼腥草等清热解毒类中药。本法临床应用当慎重,且不可长期大剂量应用。护肝肾法用药特点:在放疗、化疗阶段,使用中药保肝益肾,常用药物有:白芍、五味子、甘草等;通过控制处方药味数量及剂量减少肝肾损伤,视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同时每个处方的用药时间为一至两周,避免连续、长期用药;对于有小毒类中药严格掌握有毒药物的剂量及用药时长;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多选性平、凉为主,慎用温燥助阳之品以防温燥伤津耗气,损伤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固本法 祛邪法 护肝肾法 张冰
下载PDF
孟河京派治疗眩晕的临床用药经验传承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伟龙 张冰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06-209,共4页
孟河医派在近代中医药领域影响深远,医家已遍布全国。其中第四代传人、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及其学术继承人坚持传承,不忘创新,在北京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孟河京派。文章针对眩晕的治疗,总结了费伯雄、马培之等孟河前辈滋肾... 孟河医派在近代中医药领域影响深远,医家已遍布全国。其中第四代传人、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及其学术继承人坚持传承,不忘创新,在北京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孟河京派。文章针对眩晕的治疗,总结了费伯雄、马培之等孟河前辈滋肾柔肝、祛痰定风、顺气和中等临证经验,结合京派代表人物颜正华教授及其学术传承人张冰教授潜镇浮阳、兼护脾胃的用药思路,梳理了孟河京派治疗眩晕的经验传承特色,为眩晕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河京派 眩晕 颜正华 张冰
下载PDF
张冰教授治疗皮肤瘙痒临床经验撷萃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春胜 聂安政 +1 位作者 耿可欣 张冰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3期55-57,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皮肤瘙痒在临床中呈现多发的趋势。张冰教授认为“毒蕴肌表”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并提出皮肤瘙痒宜采取“疏、固、行”三法辨证施治,同时根据病变部位不同,用药有序,内外兼治,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皮肤瘙痒在临床中呈现多发的趋势。张冰教授认为“毒蕴肌表”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并提出皮肤瘙痒宜采取“疏、固、行”三法辨证施治,同时根据病变部位不同,用药有序,内外兼治,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辅以典型验案加以分析,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瘙痒 临床经验 验案 张冰
下载PDF
张冰基于中庸思想的临床用药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思颖 张冰 《河南中医》 2023年第4期535-538,共4页
张冰教授认为,“平衡”为人体生理活动的核心,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失平”所致,治疗关键是“复平”,养生保健的目的是“维平”。中药因其偏性不同而分阴阳,临床用药中,除了审证求因,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外,还应兼顾药物的药性、功能、偏... 张冰教授认为,“平衡”为人体生理活动的核心,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失平”所致,治疗关键是“复平”,养生保健的目的是“维平”。中药因其偏性不同而分阴阳,临床用药中,除了审证求因,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外,还应兼顾药物的药性、功能、偏性以及患者体质,有主次地兼顾矛盾双方,变中调平,不因用药造成新的失衡。对于药性、功能的调平,一是根据药的偏性,在用药物纠正疾病偏性的同时,又防止药物对人体产生新的损害,具体方法有:寒温并用、升降同调、润燥相合、气血同调、刚柔并济、阴阳相求等;二是将平和药物配以峻烈药物,不使药力太过,出现新的紊乱;三是善用药性平和之品。药性是中药的本质特征,药效是药性的正向表达;药物的峻烈之性和其对人体的损伤,即其毒烈性,是药性的负向表达。要权衡二者,用其效而避其毒,从小剂量开始,中病即止,切勿用药太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思想 用药经验 张冰
下载PDF
河南省焦作市北朱村古民居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雅茹 张长杰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北朱村,是明代北平布政使张昺的后裔居住地。为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群,时代从明末至民国,前后达300余年,是河南省现存面积最大、院落最多、保存较好的大型古村落之一。
关键词 古民居 焦作市北朱村 张昺
原文传递
“整合论治”策略下张冰教授标本兼治痛风病临床实践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文静 张晓朦 林志健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8-12,共5页
痛风病是与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沉积密切相关的慢性、进展性、复发性代谢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张冰教授针对痛风病高血尿酸、尿酸盐沉积、急性炎症不同病程阶段的病理特点,建立“整合论治”的治疗策略,采用健脾祛湿化... 痛风病是与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沉积密切相关的慢性、进展性、复发性代谢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张冰教授针对痛风病高血尿酸、尿酸盐沉积、急性炎症不同病程阶段的病理特点,建立“整合论治”的治疗策略,采用健脾祛湿化浊除痹以降尿酸、抗炎镇痛,实现截断高血尿酸、扭转尿酸盐沉积、抑制急性炎症的治疗效果,标本兼治全程干预痛风病,为临床治疗慢性复杂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病 整合论治 中医 临床经验 @张冰
下载PDF
张炳厚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用药特色探微 被引量:12
10
作者 肖延龄 张炳厚(指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54-1256,共3页
张炳厚教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颇佳,临床上常以五皮五藤饮合犀角地黄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善于使用中药药对和虫类药进行配伍止痛,并依据不同病证而加减变化五皮五藤饮中药物与剂量,对一些药物的超常量使用、以及可能产生的... 张炳厚教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颇佳,临床上常以五皮五藤饮合犀角地黄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善于使用中药药对和虫类药进行配伍止痛,并依据不同病证而加减变化五皮五藤饮中药物与剂量,对一些药物的超常量使用、以及可能产生的毒性,通过炮制和配伍减毒等处理,使治疗效果突出而又安全,彰显了张炳厚教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有的组方遣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张炳厚 组方遣药特色
原文传递
张炳厚教授治痹经验介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孔繁飞 沈毅 +3 位作者 钟柳娜 关伟 杨阳 张炳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561-3564,共4页
介绍国家级名老中医张炳厚教授治疗痹病的经验,他灵活运用"辨证五大要点"进行准确辨证,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治疗大法,对于风寒湿痹的治疗,重视振奋阳气,运用升阳生阳通阳之法。善用成方类方,创制三两三、五皮五藤饮等系列类... 介绍国家级名老中医张炳厚教授治疗痹病的经验,他灵活运用"辨证五大要点"进行准确辨证,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治疗大法,对于风寒湿痹的治疗,重视振奋阳气,运用升阳生阳通阳之法。善用成方类方,创制三两三、五皮五藤饮等系列类方。用药方面,沉疴顽疾,喜用虫蛇毒藤类药;疼痛、肿胀、挛急、晨僵等四大症状,对症治疗,立竿见影;引经报使,药达病所,并注重调护,既病防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病 中药疗法 张炳厚
原文传递
张炳厚教授应用三两三的经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段昱方 赵文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7期1476-1477,共2页
对张炳厚教授应用三两三的经验加以总结,张炳厚教授将三两三加减为疼痛三两三,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认为心脉瘀阻是胸痹的直接病机,应用三两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同时根据本虚的不同及兼夹病机,选用益气、养阴、化... 对张炳厚教授应用三两三的经验加以总结,张炳厚教授将三两三加减为疼痛三两三,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认为心脉瘀阻是胸痹的直接病机,应用三两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同时根据本虚的不同及兼夹病机,选用益气、养阴、化痰、行气之药为辅,治疗各种类型的胸痹,反映了张炳厚教授师其法不泥其方,治贵权变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炳厚 三两三 经验
下载PDF
张炳厚教授临证用药配伍思路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进春 许正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4-1136,共3页
文章从临床用药配伍思路的角度,挖掘了张炳厚教授的部分临床经验,诸如类方的灵活应用、引经药的灵活应用、药对的灵活应用,以及顺性而补、以方作引等用药思路,将这些临床用药配伍规律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很好地总结了... 文章从临床用药配伍思路的角度,挖掘了张炳厚教授的部分临床经验,诸如类方的灵活应用、引经药的灵活应用、药对的灵活应用,以及顺性而补、以方作引等用药思路,将这些临床用药配伍规律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很好地总结了张炳厚教授的临证用药配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炳厚 经验 药物配伍 临床 思路
原文传递
张炳厚教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被引量:4
14
作者 樊永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1-285,共5页
理论上张教授强调要全面认识中医,气和气化是关键。欲深入探究中医气的内涵和气化的本质,就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临床上四诊合参,尤重问诊舌诊,融合古今,力求创新。他打破内伤外感头痛的界限,创立了治疗头痛的系列验方;主张肾功能不... 理论上张教授强调要全面认识中医,气和气化是关键。欲深入探究中医气的内涵和气化的本质,就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临床上四诊合参,尤重问诊舌诊,融合古今,力求创新。他打破内伤外感头痛的界限,创立了治疗头痛的系列验方;主张肾功能不全属于虚损,辨治应当谨察二便,食补重在适度;他善治痹症皮疹疑难杂症,在坚守原则的同时探索中医的变通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炳厚 肾病 痹症 皮疹 难治病
原文传递
章炳麟与西方遗传学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4
15
作者 蒋功成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6-90,共5页
当代学者在讨论遗传学说在中国传播起点的时候,多追溯至1913年《进步杂志》所译载的《生命之解迷》。对章炳麟相关作品的研究却揭示出他在1900年发表的《儒术真论》和1902年修订出版的《訄书》中,就有对于魏斯曼遗传学说和高尔顿祖先遗... 当代学者在讨论遗传学说在中国传播起点的时候,多追溯至1913年《进步杂志》所译载的《生命之解迷》。对章炳麟相关作品的研究却揭示出他在1900年发表的《儒术真论》和1902年修订出版的《訄书》中,就有对于魏斯曼遗传学说和高尔顿祖先遗传律的介绍,这应当是近代中国传播西方遗传学说的更早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炳磷 遗传学说 《馗书》 祖先遗传律
原文传递
张炳秀教授论治胃脘痛经验辑要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伟 陶国水 +1 位作者 张文东 张炳秀(指导) 《甘肃中医》 2011年第1期13-15,共3页
扼要介绍了国家级名老中医张炳秀教授诊治胃脘痛的经验。张师提出诊治胃脘痛应"调和有法度""望诊有新意""治法精方药""古方能变通",同时还提出治疗本病应寓补于通,且通且补这一独特观点。
关键词 胃脘痛 名老中医经验 张炳秀
下载PDF
论张炳厚问诊特色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纡 樊永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9-631,共3页
问诊是中医了解病情、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全国名老中医张炳厚教授辨证精准,疗效卓著,在临床诊病时特别注重问诊,他认为自己辨证有五大要点:(1)证候详细确切是辨证的基础;(2)围绕主症进行辨证;(3)在病变发展过程中辨证;(4)个别的症状,... 问诊是中医了解病情、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全国名老中医张炳厚教授辨证精准,疗效卓著,在临床诊病时特别注重问诊,他认为自己辨证有五大要点:(1)证候详细确切是辨证的基础;(2)围绕主症进行辨证;(3)在病变发展过程中辨证;(4)个别的症状,往往是辨证的关键;(5)既要辨证又要辨病。笔者认为他详尽全面的问诊是实现这些辨证要点的关键,特将其问诊特色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1)问不厌细,求真务实;(2)把握主症,重视鉴别;(3)问随症变,思路清晰;(4)强调阴阳,问法创新;(5)问要通俗,书写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诊 辨证 特色 张炳厚
原文传递
“尊闻”与“裁断”——章太炎论乾嘉学术吴学与皖学之异同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居渊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共7页
关于清代乾嘉学术吴学与皖学的学术特色,章太炎曾经以"好博而尊闻"和"综形名,任裁断"加以区别,在学界影响很大。事实上,吴学的"好博而尊闻"恰恰是以易学为主体,以礼学为骨干,较为完整地构筑了清代汉学(经... 关于清代乾嘉学术吴学与皖学的学术特色,章太炎曾经以"好博而尊闻"和"综形名,任裁断"加以区别,在学界影响很大。事实上,吴学的"好博而尊闻"恰恰是以易学为主体,以礼学为骨干,较为完整地构筑了清代汉学(经学)的研究范型。而皖学虽然"综形名,任裁断",但是走的同样是吴学的路子。过去一直把汉学家批评宋儒的语言视为反对宋学,事实上他们是在比较汉宋学术异同前提下作出的学术评判,辞语虽然激烈,但是不反对宋学本身,宋学在汉学鼎盛时期也未必完全退场,而是仍然具有一定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乾嘉学术 清代经学 吴学 皖学
下载PDF
《西厢记诸宫调》为金人所作新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靖人 张静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4-98,共5页
很多学者认为《西厢记诸宫调》产生年代是金代,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南宋。通过对张炳森《关于<董西厢>的创作年代》的商榷,从宗教思想、民情风俗、名物制度、民族称谓、孕育流传地域与土壤基础等方面研究,《西厢记诸宫调》产生于... 很多学者认为《西厢记诸宫调》产生年代是金代,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南宋。通过对张炳森《关于<董西厢>的创作年代》的商榷,从宗教思想、民情风俗、名物制度、民族称谓、孕育流传地域与土壤基础等方面研究,《西厢记诸宫调》产生于金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诸宫调》 创作年代 金代 南宋 董解元 张炳森
下载PDF
张冰教授治疗肿瘤术后患者经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章晓君 王艳威 +2 位作者 李妍芃 石琳 张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4期113-117,共5页
近年来,全球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增长。虽然目前手术切除、术后放化疗可有效治疗肿瘤,但患者术后正气受损、情志低落,放化疗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严重影响到患者依从性和治疗效果。针对肿瘤术后患者,张冰教授在临床上常采用“调情志... 近年来,全球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增长。虽然目前手术切除、术后放化疗可有效治疗肿瘤,但患者术后正气受损、情志低落,放化疗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严重影响到患者依从性和治疗效果。针对肿瘤术后患者,张冰教授在临床上常采用“调情志、筑长城、平内乱、护肝肾”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疾病的所处阶段进行辨证论治,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选择药性平和的中药,及时清除损伤患者正气的不利因素和急性病变,维护患者的阴阳平衡,减轻患者对肿瘤的恐惧,缓解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其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疗 化疗 中医 术后 张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