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消失”到“重新发现”——评半个世纪的“张爱玲热”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20-123,共4页
2 0世纪 4 0年代在上海走红的张爱玲 ,因与新文学主流相去甚远的“另类”特色而在 5 0年代以后“消失”,又因其创作的通俗、现代性与独特艺术风格在 2 0世纪末海峡两岸三地形成阅读、研究和出版的“热潮”。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变化 ,文... 2 0世纪 4 0年代在上海走红的张爱玲 ,因与新文学主流相去甚远的“另类”特色而在 5 0年代以后“消失”,又因其创作的通俗、现代性与独特艺术风格在 2 0世纪末海峡两岸三地形成阅读、研究和出版的“热潮”。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变化 ,文化的错位 ,读者的选择 ,促成“张爱玲”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 ,读者、作者、出版、媒体合写出张爱玲的“神话”,留给人们许多有意味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消失 重新发现
下载PDF
试论张爱玲作品中的色彩描写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丽洁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0-72,共3页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特立独行、独步奇峰的女作家 ,她对色彩的极端敏感和颖悟 ,对艳美和华丽的极端嗜好 ,使她的每部小说都鲜活动人 ,从而使她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井河分明。她善于在小说中描摹各种层次的颜色 ,无论对人、景、...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特立独行、独步奇峰的女作家 ,她对色彩的极端敏感和颖悟 ,对艳美和华丽的极端嗜好 ,使她的每部小说都鲜活动人 ,从而使她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井河分明。她善于在小说中描摹各种层次的颜色 ,无论对人、景、物 ,都调动了大量的色彩手段 ,因此视觉意象非常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作品 色彩描写 研究
下载PDF
张爱玲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文化心理 被引量:3
3
作者 邓寒梅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122-126,共5页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用自己传奇式的一生和传奇性的作品演绎了一个个悲剧故事。这种仿佛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促使她以近乎冷酷的现实主义手法解剖了人性的卑陋和扭曲 ,揭示了人生的孤独漂浮感和生命的虚无...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用自己传奇式的一生和传奇性的作品演绎了一个个悲剧故事。这种仿佛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促使她以近乎冷酷的现实主义手法解剖了人性的卑陋和扭曲 ,揭示了人生的孤独漂浮感和生命的虚无幻灭感。张爱玲敏感内省的气质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形成了对世事的否定情绪和敌对的人格心理。张爱玲潜意识中的文化心理是她在特定时代对东西方文化悲剧性体认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悲剧意识 文化心理 人性 贵族文化
下载PDF
创造动听的世界——张爱玲作品语言艺术侧谈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成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9-42,共4页
张爱玲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功地运用拟声和绘声等技巧 ,创造了一个生动传神的声响世界 ,这对增强其作品的艺术魅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感悟力强 。
关键词 张爱玲 语言 拟声 绘声
下载PDF
从都市世俗中寻求创作深度——以张爱玲、池莉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付晓静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6-50,共5页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以市民立场为核心的世俗叙事俨然成为文坛主潮 ,但却一直被某些批评家贬斥为“缺乏深度”。张爱玲、池莉都是奉行世俗叙事策略的典型作家 ,在世俗叙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文章以两人为中心 ,剖析都市世俗叙事如何...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以市民立场为核心的世俗叙事俨然成为文坛主潮 ,但却一直被某些批评家贬斥为“缺乏深度”。张爱玲、池莉都是奉行世俗叙事策略的典型作家 ,在世俗叙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文章以两人为中心 ,剖析都市世俗叙事如何借市民立场这一平台来寻求深度品格 ,以期能有助于正确认识世俗叙事的存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叙事 市民立场 深度品格 张爱玲 池莉
下载PDF
自己的园地——浅论张爱玲散文创作的思想倾向 被引量:2
6
作者 姜向东 《长春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76-80,共5页
张爱玲的散文在思想倾向上有三个主要的特点 :描写国人人性的自私与残缺 ;再现女性心理 ,还原女性历史生存的真相 ;偏爱俗世生活的人生味。而这些思想倾向的表达又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它显然受到了英国Essay的影响。
关键词 张爱玲 散文创作 个性特征 思想倾向 人性 女性心理 俗世生活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文茜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50-52,75,共4页
张爱玲创造性地把电影化技巧不着斧痕地化用进她的小说 ,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浓郁的视像性和表现力 ,使她的小说的艺术层次与思想内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电影化技巧 视像性 表现力 叙事技巧
下载PDF
谈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倾向性 被引量:2
8
作者 乌琼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笔者就目前学术界争论未止的沦陷区文学问题 ,以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倾向性为切入点参与讨论。文章从张爱玲的创作动机、创作背景、作品内容风格等不同角度出发 ,在客观评述其作品价值的前提下 。
关键词 张爱玲 创作倾向性 沦陷时期
下载PDF
割舍不断的情结——试析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爱主题
9
作者 沈玲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4-67,共4页
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爱大致表现出三种倾向 :一是对母爱的误解 ,传统封建伦理道德代言人的爱与人的血缘关系上的人伦母爱有重大区别 ,许多女作家把二者混为一谈 ,以冯沅君为代表 ;二是对母爱的夸饰 ,把伦理感情上的母爱无限地扩大为是对... 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爱大致表现出三种倾向 :一是对母爱的误解 ,传统封建伦理道德代言人的爱与人的血缘关系上的人伦母爱有重大区别 ,许多女作家把二者混为一谈 ,以冯沅君为代表 ;二是对母爱的夸饰 ,把伦理感情上的母爱无限地扩大为是对人生理想的最高体现 ,以冰心为代表 ;三是畸形变态的母爱 ,母爱已经成为一种人格极端异化了的附带品 ,以张爱玲为代表。这样 ,母爱主题经过冯沅君的误解、冰心的神秘化和张爱玲对其阴暗面的披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母爱 女性 意识 冯沅君 冰心 张爱玲
下载PDF
论张爱玲的历史价值及其作品的思想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平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41-45,共5页
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独特的作家存在,她生前有数不尽的留言传奇,身后其作品却如迟暮美人一般依然散发着历史的光彩和独到的韵味。该文拟从纵横两维度来考察张爱玲本人的存在意义,从雅与俗的融合、本土传统与外来文化的调... 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独特的作家存在,她生前有数不尽的留言传奇,身后其作品却如迟暮美人一般依然散发着历史的光彩和独到的韵味。该文拟从纵横两维度来考察张爱玲本人的存在意义,从雅与俗的融合、本土传统与外来文化的调和、末代的挽歌与新时代的清唱、边缘与中心的互动四个方面来阐述其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思想意义 历史价值
下载PDF
论《金锁记》主人公宿命抗争的绝域之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莹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本文从宿命的角度 ,重新审视了张爱玲代表作《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一形象的人性价值与命运悲剧 ,尝试从新的角度分析主人公走向毁灭过程中宿命抗争的实质。
关键词 张爱玲 《金锁记》 文学评论 小说 宿命论 人性价值 悲剧命运 曹七巧形象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
12
作者 李盛龙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6期54-56,59,共4页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一个奇特的存在。她小说中的“月亮”意象丰富、新颖、别致,可分为不带杀机与带有或充满杀机的“月亮”。这意象的创造是张爱玲对传统文化及西方现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张爱玲 '月亮' 小说 意象 中国 现代文学 传统文化 西方现代文化
下载PDF
缥缈孤渺影——“水原型”与张爱玲文本性别价值
13
作者 王巧凤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9-88,共10页
我们的文化语境一直存在着性别盲点 ,尤其从原型文化视域观照性别历史传统及其经验时 ,女性自觉意义上体认的性别意识 ,是一种神话性质的虚假与苍白 。
关键词 张爱玲 “水原型” 文本性别 性别意识 传统文化
下载PDF
用心演绎作品人物的心路历程——对张爱玲小说的心理透析
14
作者 尹笛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3-46,共4页
张爱玲的作品带有精神分析方法的某些痕迹,如《花凋》、《金锁记》、《半生缘》、《茉莉香片》等篇中的人物,存在着内在契合,作者对作品倾注了鲜明的认知情结,时代悲剧造成了作者的不幸,作者的不幸又演绎了作品及其人物的悲剧。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精神分析 心理变异 人物 作者 时代
下载PDF
探寻张爱玲小说中《红楼梦》的雅俗印象
15
作者 朱碧原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3-74,共2页
张爱玲对《红楼梦》的熟悉和痴迷,使她将其中种种与个人经验有关的印象内化并整饰,从而表现在自己的小说中。从张爱玲小说中所表现的俗与雅以及二者的融合探索张爱玲小说中的《红楼梦》印象。进而了解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历程和风格,以及... 张爱玲对《红楼梦》的熟悉和痴迷,使她将其中种种与个人经验有关的印象内化并整饰,从而表现在自己的小说中。从张爱玲小说中所表现的俗与雅以及二者的融合探索张爱玲小说中的《红楼梦》印象。进而了解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历程和风格,以及她的身世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红楼梦 印象
下载PDF
《红楼梦》与张爱玲小说的“家常”叙事
16
作者 李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98-100,共3页
《红楼梦》取材于家常生活,摹写"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一家常生活叙事传统,被张爱玲继承,她把笔触伸向沪港市民的家常生活领域,展现了普通人的真切悲欢和复杂人性。《红楼梦》对家常生活的叙述充满艺术... 《红楼梦》取材于家常生活,摹写"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一家常生活叙事传统,被张爱玲继承,她把笔触伸向沪港市民的家常生活领域,展现了普通人的真切悲欢和复杂人性。《红楼梦》对家常生活的叙述充满艺术和诗意色彩,而张爱玲对家常生活的描述则阴暗悒郁,强化了其作品的悲剧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张爱玲 家常叙事 人情美
下载PDF
时间意识与张爱玲小说艺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冯爱琳 《惠州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6-51,共6页
本文着重探讨张爱玲小说中时间意识形成的心理动因及表现 ,以及由此呈现出的小说艺术风貌。文章认为 ,时间焦虑背后的心理动因是身份焦虑 ,其外在表现是作品中呈现的两类时间形式 :现实时间与心理时间 ,张爱玲的时间策略是以心理时间操... 本文着重探讨张爱玲小说中时间意识形成的心理动因及表现 ,以及由此呈现出的小说艺术风貌。文章认为 ,时间焦虑背后的心理动因是身份焦虑 ,其外在表现是作品中呈现的两类时间形式 :现实时间与心理时间 ,张爱玲的时间策略是以心理时间操纵现实时间 ,在“过去”的时间场上找寻一片澄明之境。“意象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意识 张爱玲 小说 文学艺术
下载PDF
都市的迁徙——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中的都市时空比较 被引量:17
18
作者 高秀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82,共10页
都市的迁徙意味着都市的发展、变形和成熟。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在张爱玲和王安忆的文本中,从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性和传统因素的叠加转化为开放的现代都市。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了张爱玲和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叙述时空,这些差异意味着... 都市的迁徙意味着都市的发展、变形和成熟。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在张爱玲和王安忆的文本中,从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性和传统因素的叠加转化为开放的现代都市。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了张爱玲和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叙述时空,这些差异意味着对都市的迁徙提供了叙述者不同的都市经验和诗学,另一方面,这些差异性的叙述方式也阐释着都市上海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经验 都市时空 都市迁徒 张爱玲 王安忆
原文传递
月亮意象:从古典到现代的流变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7,共4页
月亮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蕴涵着中国人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是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朦胧幻象。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将月亮意象融入了西方现代派的笔法,为古典月亮意象注入新的内涵,成为人性异化的绝妙缩影。张爱玲在其基础之上,又... 月亮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蕴涵着中国人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是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朦胧幻象。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将月亮意象融入了西方现代派的笔法,为古典月亮意象注入新的内涵,成为人性异化的绝妙缩影。张爱玲在其基础之上,又生发出融会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多重释义,成就了月亮流动变幻的意象内涵,完成了月亮意象从古典到现代的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亮意象 古典诗词 现代主义 鲁迅 张爱玲
下载PDF
张爱玲作品中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5-142,共8页
张爱玲创作中表现出的现代主义,具有不自觉生成、不完全形态、消减与中断等总体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张爱玲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的特殊性。
关键词 张爱玲 现代主义 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