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腹部CT低剂量应用 被引量:35
1
作者 马宇 周智鹏 邱维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探讨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腹部低剂量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150例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A、B、C组,每组各50例,采用自动毫安扫描技术行腹部CT检查,3组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8、10、11,... 目的 探讨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腹部低剂量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150例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A、B、C组,每组各50例,采用自动毫安扫描技术行腹部CT检查,3组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8、10、11,并采用ASIR为30%、40%、50%进行重建,分别记为A1、A2、A3、B1、B2、B3、C1、C2、C3.计算各组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A组有效剂量为(5.74±1.45) mSv,B组为(3.35±1.35) mSv,C组为(2.57±1.71) mSv.除A1与B3、B1与C3组间图像噪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图像噪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240~179.444,P<0.05).A3图像噪声值最低,图像质量评分最高(4.43±0.50)分,C1图像噪声值最高,图像质量评分最低(3.66±0.64)分.结论 ASIR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腹部检查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迭代重建算法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低剂量CT扫描在外伤性肋骨骨折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莉 周恩利 +1 位作者 刘娜 张宝霞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1期6-8,27,共4页
目的评价低剂量CT扫描在外伤性肋骨骨折检查中的影像质量及可行性。方法30例胸部外伤拟行CT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15例.扫描方案为固定管电流200mA;B组15例,扫描方案为固定噪声指数(NI)为12.5,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自动... 目的评价低剂量CT扫描在外伤性肋骨骨折检查中的影像质量及可行性。方法30例胸部外伤拟行CT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15例.扫描方案为固定管电流200mA;B组15例,扫描方案为固定噪声指数(NI)为12.5,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自动调节管电流(10~500mA)。2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肺尖、中肺及下肺进行影像质量评分(IQS),测量影像标准差,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刊)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对2组CTDI值、DLP值、影像噪声及影像质量评分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2名医师评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影像质量:B组噪声高于A组,但2组比较IQ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乃0.05),所有病人影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影像的满足诊断率为100%;辐射剂量:B组CTDIvd[(9.9±2.5)mGy]及DLP[(223.8±23.4)mGy·cm]较A组CTDI“[(12.8±0.5)mGy]及DLP[(398.7±12.86)mGy·cm],分别下降22.5%及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I为12.5的低剂量CT扫描可以满足临床对肋骨骨折诊断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肋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影像质量
下载PDF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低剂量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何长久 胡仕北 +4 位作者 许国辉 李海烈 刘舫 冯斌 周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57-861,共5页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结合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在低剂量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行CTPA的受检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两组管电压均采用80 kV。对照组固定管电流为18...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结合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在低剂量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行CTPA的受检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两组管电压均采用80 kV。对照组固定管电流为180 mAs,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获得A组图像;实验组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和idose4迭代重建算法重建,获得B组和C组图像。统计分析A、B和C 3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肺动脉平均CT值、图像噪声值、肺动脉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剂量(E)。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的E分别为(1.2±0.2)和(1.9±0.3)mSv,实验组的E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了36.8%(t=-3.998,P〈0.05)。3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3,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NR、CNR和噪声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 11、7.630、13.021,P〈0.05);而肺动脉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结合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在低剂量CTPA检查中,在获得良好图像质量的同时,可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肺动脉成像 辐射剂量 迭代重建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原文传递
成像参数对多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志伟 罗天友 +4 位作者 欧阳羽 曾勇明 胡志华 李信友 陆云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97-1101,共5页
目的:探讨成像参数对多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 ATCM技术扫描辐射等效仿真人体模。变换定位像采集参数:球管角度,管电流和管电压;变换螺旋... 目的:探讨成像参数对多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 ATCM技术扫描辐射等效仿真人体模。变换定位像采集参数:球管角度,管电流和管电压;变换螺旋扫描采集参数: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螺距,探测器准直方式和管电压。比较不同成像参数下的管电流、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和图像噪声。结果:90°侧位定位像比0°正位定位像的CTDIvol高28.45%。随着定位像的管电流和管电压的增加,CTDIvol有一定的降低。图像噪声随NI的增加而增大,CTDIvol随着NI的增加而减小。螺距、探测器准直和管电压变化时图像噪声基本保持不变。螺距=0.938时CTDIvol最大,当螺距从0.562增大到0.938时CTDIvol增加约6.44%;当螺距从0.938增大到1.375和1.750时,CTDIvol分别减少11.67%和23.05%。宽且厚的探测器准直方式,X线剂量利用效率高和辐射剂量低。随着管电压的升高,CTDIvol逐渐减小。结论:定位像参数必须标准化才能保证ATCM技术发挥其功效;合理选择成像参数才能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仿真人体模 成像参数
下载PDF
偏离等中心点对CT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志伟 罗天友 +4 位作者 曾勇明 唐艳隆 胡志华 李信友 陆云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偏离扫描野等中心点对CT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固定管电流和ATCM技术扫描等中心点及不同偏心位置的质量保证水模。其他采集参数保持一致。记录不同扫描位置定位像的大小... 目的探讨偏离扫描野等中心点对CT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固定管电流和ATCM技术扫描等中心点及不同偏心位置的质量保证水模。其他采集参数保持一致。记录不同扫描位置定位像的大小和CT值,以及图像的mA和噪声。结果随着水模偏离球管的距离增加,定位像越小,但CT值无改变。固定管电流扫描,随着偏离等中心点距离的增加,图像噪声越明显。ATCM技术扫描,等中心点以上100mm到等中心点以下70mm,管电流是等中心点的168%到78%,图像噪声从91%增加到122%。结论应用ATCM技术扫描,偏离扫描野等中心点将显著增加图像噪声或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等中心点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管电压对胸部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袁颖 卢东生 钟朝辉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本文探讨了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utomatic Tube Medical University,ATCM)行胸部CT扫描时,管电压的变化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 Optima CT680 CT机采用ATCM技术对胸部仿真模体行CT扫描。共进行3组扫描,其中A组... 目的本文探讨了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utomatic Tube Medical University,ATCM)行胸部CT扫描时,管电压的变化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 Optima CT680 CT机采用ATCM技术对胸部仿真模体行CT扫描。共进行3组扫描,其中A组管电压为80 k Vp,B组管电压为100 k Vp,C组管电压为120 k Vp,各组分别预设5个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级别(10、15、20、25和30)扫描体模。记录每组图像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tric CT Dose Index,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测量并比较图像的客观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对磨玻璃密度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s,GGN)进行主观评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除NI为10以外,在其他相同NI时,图像客观噪声无统计学差异。NI在15、20、25和30时,A组与C组比较时,DLP分别增加21.96,16.25、9.18和6.37 m Gy·cm。B组与C组比较时,DLP分别增加14.05、8.50、5.17和3.65 m Gy·cm。相同预设NI时不同管电压下对GGN主观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两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中等或良好。结论应用ATCM技术,相同预设NI下管电压的变化对图像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影响。患者的辐射剂量随着扫描管电压的增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电压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颈部64层螺旋CT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志伟 罗天友 +2 位作者 曾勇明 吕发金 陆云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评价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在颈部CT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控制中的价值。方法将90例接受颈部CT检查患者随机平均分成3组:固定管电流组,ATCM1组(噪声指数NI=8)和ATCM2组(NI=10),采用5分法评价图像诊断质量,并记录容积CT剂... 目的评价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在颈部CT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控制中的价值。方法将90例接受颈部CT检查患者随机平均分成3组:固定管电流组,ATCM1组(噪声指数NI=8)和ATCM2组(NI=10),采用5分法评价图像诊断质量,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mA及客观噪声水平。结果图像质量:上颈部ATCM组噪声高于固定组(P<0.05),但所有检查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辐射剂量:与固定管电流技术(13.4mGy)相比,管电流调制技术组CTDIvol明显降低[(9.39±2.30)mGy,(8.71±2.59)mGy,P值均<0.05]。结论与固定管电流技术相比,ATCM技术能显著降低颈部CT的辐射剂量,同时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颈部
下载PDF
定位像参数对智能管电压辅助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静 梁保辉 +2 位作者 王梦廷 王浩祥 张梦雨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3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定位像的扫描参数对智能管电压辅助(Scout on Tube Voltage Assist,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的影响。方法利用GE Revolution CT机和CT剂量体模,改变定位像的管电压、管电流、球管的投射角度以及床相对于机架等中... 目的探讨定位像的扫描参数对智能管电压辅助(Scout on Tube Voltage Assist,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的影响。方法利用GE Revolution CT机和CT剂量体模,改变定位像的管电压、管电流、球管的投射角度以及床相对于机架等中心点的距离,研究使用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时的断层图像管电流曲线和图像质量。利用ImageJ软件获取断层图像的管电流、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分别计算定位像和断层的信噪比并进行比较。结果当定位像的管电压发生变化时,定位像管电压为120 kV,图像质量较好,且辐射剂量较低。当定位像的管电流发生变化时,但曝光量无明显变化,定位像的管电流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基本没有影响。当定位像的投射角度发生变化时,90°和180°结合时图像质量较好,且辐射剂量较低。当CT床相对于机架等中心点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扫描部位的中心置于机架机架等中心点时,图像质量较好,且辐射剂量较低。结论通过研究定位像的参数对断层的管电流曲线的影响,发现在使用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时,选择合适参数可以在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同时能降低CT检查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压辅助技术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CT剂量体模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晏飞虎 包江萍 +3 位作者 杨武 袁武 杨井岗 凌群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7期107-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副鼻窦CT扫描时,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MSCT副鼻窦检查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5例。A组为对照组,应用固定管电流技术扫描,管电流为200 mA;B、C、D组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副鼻窦CT扫描时,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MSCT副鼻窦检查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5例。A组为对照组,应用固定管电流技术扫描,管电流为200 mA;B、C、D组为研究组,应用ATCM技术扫描,分别预设噪声指数(NI)值4、7、10,管电流设定范围10~250 mA,其余扫描参数一致。记录每次扫描的平均管电流(mA)、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测定并记录特定感兴趣区的噪声标准差(SD);由2名高年资CT诊断医师分别评价图像质量及主观噪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D组的平均ED分别为(0.80±0.05)、(0.26±0.03)、(0.14±0.02)mGy,较A组的平均ED[(1.03±0.00)mGy]分别下降22.33%、74.76%及86.41%;A组与B组的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的SD差异则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7、43.31,均P<0.05),而图像质量和主观噪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在图像质量和主观噪声的评定上2名医师评价结果取得了满意的一致性(Kappa值=0.805、0.783)。结论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应用ATCM技术,在大幅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副鼻窦 低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自动管电流技术联合人工智能在COVID-19肺部低剂量CT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翔 王翔 +2 位作者 杨欣 黄增发 夏文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2-1086,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肺部CT应用低剂量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CareDose)联合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16例COVID-19住院患者,按3种扫描剂量模式随机分配,即常规剂量Caredose模式(管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肺部CT应用低剂量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CareDose)联合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16例COVID-19住院患者,按3种扫描剂量模式随机分配,即常规剂量Caredose模式(管电流80~150 mAs,管电压120 kV)、低剂量CareDose模式(管电流21~60 mAs,管电压100 kV)和人工固定低管电流模式(管电流20 mAs,管电压100 kV),每组72例,AI独立阅片后由两位放射专家评判识别符合率。结果:低剂量CareDose模式组的图像主观评分和诊断符合率接近常规剂量CareDose组,明显优于人工固定低管电流组;低剂量CareDose模式组和人工固定低管电流模式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均显著低于常规CareDose模式组(ED分别降低66.75%、82.39%)。结论:低剂量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联合AI辅助诊断系统应用于COVID-19肺部CT,在不影响诊断筛查的前提下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体质量指数指导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来守永 徐冬 +4 位作者 尉可道 赵春生 姜继国 孙萌萌 谢汝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评价体质量指数(BMI)指导下降低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最大毫安值在胸部CT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降低辐射剂量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100例BMI正常同时胸部CT定位像扫描显示无明显异常的受检者,随机分2组,每组50例。低剂量组... 目的评价体质量指数(BMI)指导下降低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最大毫安值在胸部CT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降低辐射剂量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100例BMI正常同时胸部CT定位像扫描显示无明显异常的受检者,随机分2组,每组50例。低剂量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8~75岁,中位年龄为39.74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8~75岁,中位年龄为41.8岁。2组均使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Z轴自动管电流设置范围低剂量组30~200mA,对照组30~350mA。记录CT扫描后机显示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取每例患者肺尖部、主动弓部、肺底部3幅图像,共计300幅。由2名副主任医师采用5分制双盲法评判,测量相应部位的噪声。所有数据记录录入Excel,分析采用SPSS13.0。结果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判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低剂量组的图像噪声肺尖部为12.27±2.64,主动弓部为10.83±2.03,肺底部为13.67±2.98。对照组图像噪声肺尖部10.96±2.42,主动脉弓部为9.71±2.72,肺底部为11.17±2.06。低剂量组噪声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平均CTDIvol、ED分别为(5.89±1.63)mGy、(3.26±0.92)mSv,对照组平均CTDIvol、ED分别为(8.07±2.13)mGy、(4.47±1.20)mSv。结论BMI指导下降低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最大毫安值在胸部CT扫描中既能保证图像满足诊断要求,又大幅降低了受检者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X线断层摄影术 计算机(CT) 辐射剂量 Z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下载PDF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探测器宽度与螺距对胸部CT检查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邵培育 卢俊鸿 苏小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15期93-95,共3页
目的:探究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应用不同探测器的宽度与螺距对胸部CT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行胸部CT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飞利浦Brilliance iCT型128排(256层)CT进行检查,根据检... 目的:探究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应用不同探测器的宽度与螺距对胸部CT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行胸部CT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飞利浦Brilliance iCT型128排(256层)CT进行检查,根据检查中不同探测器宽度、螺距参数进行分组,A组(探测器宽度40mm,螺距0.984)、B组(探测器宽度40mm,螺距1.375)、C组(探测器宽度80mm,螺距0.984)、D组(探测器宽度80mm,螺距1.375)各30例,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范围均为肺尖部至肺底。比较各组主观、客观图像质量评分,并记录各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以及各组扫描检查时间。结果:B组、D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明显优于A组、C组(P<0.05)。B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显著低于D组(P<0.05)。D组扫描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与其他参数相比,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应用探测器宽度40mm、螺距1.375参数进行胸部CT扫描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并可减少辐射剂量。而应用探测器宽度80mm、螺距1.375能够缩短扫描时间,但其辐射剂量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检查 探测器宽度 螺距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不同扫描体位和定位像方向对单髋关节CT图像及辐射剂量影响
13
作者 蒋栋栋 王亚囡 +2 位作者 周蕾 孙澳 吕国义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下,探讨不同扫描体位及定位像方向在单髋关节CT中对图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将120例进行单髋关节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常规扫描以身体正中线作矢状垂直定位线,定位像前后位+左侧位,扫描视野选择大体型,... 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下,探讨不同扫描体位及定位像方向在单髋关节CT中对图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将120例进行单髋关节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常规扫描以身体正中线作矢状垂直定位线,定位像前后位+左侧位,扫描视野选择大体型,其余三组以患侧髋关节为中心的等中心扫描,扫描视野均选择小体型,其中B组定位像采用前后位+X线管靠近身体长轴的侧位像;C组采用前后位+X线管远离身体长轴的侧位像;D组仅采用前后位。比较4组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同时测量并计算图像客观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评估图像主观噪声、条纹伪影及诊断信心度。结果显示4组间客观噪声、SNR、CNR、CTDIvol、DL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显示,C与D组各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组间比较各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辐射剂量整体降低16%~35%;4组图像在主观噪声、条纹伪影及诊断信心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于最后一次采集定位像信息的ATCM系统中进行单髋关节CT扫描时,推荐等中心扫描方案同时选择小体型扫描视野,将前后定位像或选择X线管远离身体长轴的侧位定位像作为最后一次执行计划,能保证图像质量同时进一步优化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定位像 等中心扫描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不同管电流技术在肺部CT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晏飞虎 包江萍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肺部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部CT检查患者,采用固定管电流(FM)技术和ATCM技术各50例。FM组管电流为200m A,ATCM组噪声指数(NI)值设定为11,管电流范围10-500m A,其余...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肺部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部CT检查患者,采用固定管电流(FM)技术和ATCM技术各50例。FM组管电流为200m A,ATCM组噪声指数(NI)值设定为11,管电流范围10-500m A,其余参数相同。计算并记录2种不同管电流技术的肺尖部、肺中部、肺底部及整个肺部扫描的平均管电流值,并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CM组肺尖部平均管电流(192.1±25.4)m A及肺底部平均管电流(189.5±24.6)m A分别与FM组的肺部平均管电流(200±0.0)m 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中部的平均管电流(116.6±13.3)m A与FM组的肺部平均管电流(200±0.0)m 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CM组的整个肺部平均管电流(154.3±16.2)m A较FM组的平均管电流(200.0±0.0)m A下降约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CM组的平均剂量长度值(DLP)为(316.4±40.4)m Gy.cm较FM组的平均DLP(401.7±45.5)m Gy.cm下降21.2%,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图像质量评价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CT扫描应用ATCM技术,在获得图像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约21.2%,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部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低碘对比剂、低管电压、Z-DOM联合iDose^(4)技术在颈部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陈丽环 葛怀志 +1 位作者 徐雷 吴爱琴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1期69-72,共4页
颈部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颈部血管病变特异性和敏感度都超过了90%[1],其经济、无创且操作简便,甚至在评估血流以外的管壁斑块等方面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2],因此已成为临床上颈部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手段。但CTA检查引起的对比剂... 颈部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颈部血管病变特异性和敏感度都超过了90%[1],其经济、无创且操作简便,甚至在评估血流以外的管壁斑块等方面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2],因此已成为临床上颈部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手段。但CTA检查引起的对比剂不良反应和电离辐射风险不容忽视,流行病学研究显示[3],1.5%~2%肿瘤的发生与CT产生的电离辐射相关。所以,需要在确保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低碘等渗对比剂以及最大幅度降低患者辐射剂量[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电压 低碘对比剂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迭代重建
下载PDF
自动管电流调制下不同管电压、噪声指数对体模不同体厚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聪 吕发金 +4 位作者 勒都晓兰 张丹 李鹏 刘丹 王筱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394-1397,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管电压、噪声指数选择对体模不同体厚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制锥形体模,进行分段扫描,以实现对不同体厚患者的模拟,利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分别调整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10~20)及管电... 目的探讨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管电压、噪声指数选择对体模不同体厚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制锥形体模,进行分段扫描,以实现对不同体厚患者的模拟,利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分别调整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10~20)及管电压(80~140 kV),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vol)。结果平均体厚<126.2 mm,噪声指数10~12,管电压80 kV,CTDIvol最低,噪声指数12~20,管电压使用120 kV,CTDIvol最低,平均体厚≥126.2 mm,噪声指数在10~20,管电压使用120 kV,CTDIvol最低;并建立回归方程:CTDIvol=0.511+0.081×厚度-0.709×噪声指数+0.004×电压,对总体模型、厚度系数及噪声指数系数进行检验,P值均<0.001,对截距及电压系数进行统计学检验,P值分别为0.487、0.415。结论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辐射剂量(CTDIvol)随扫描厚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噪声指数的增加而降低,与管电压没有明显相关性,但通过数据观察,在成人体厚范围,使用管电压120 kV,能够实现辐射剂量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噪声指数 体厚 电压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低剂量CT肺动脉成像中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结合idose4算法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耀 曾小松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6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肺动脉成像中运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CTPA)结合i Dose4迭代重建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呼吸内科疑似肺动脉栓塞行CTPA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40例,分别运用不同方法得到A、B... 目的探讨低剂量CT肺动脉成像中运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CTPA)结合i Dose4迭代重建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呼吸内科疑似肺动脉栓塞行CTPA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40例,分别运用不同方法得到A、B、C、D4组图像。统计患者所受照射剂量,比较四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剂量为(1.1±0.5)m Sv,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有效剂量分别为(1.6±0.7)m Sv和(0.7±1.2)m 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三组图像主观评分均在3分以上、可诊断率均为100.0%。四组图像SNR、CNR和噪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剂量CT检查中,应用CTPA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辐射剂量,同时结合i Dose4迭代重建算法,能够保证获得图像的质量,值得临床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肺动脉成像 迭代重建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下载PDF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儿童胸部CT扫描剂量的临床价值核心探寻
18
作者 康以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39-41,共3页
研究在儿童胸部CT扫描中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的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胸部CT扫描的8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控制管电流技术,将84位患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组(每组分别纳入42例)。对照... 研究在儿童胸部CT扫描中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的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胸部CT扫描的8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控制管电流技术,将84位患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组(每组分别纳入42例)。对照组在接受CT扫描时采用固定管电流技术,观察组在接受CT扫描时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两组的CT图像质量,以及两组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在三种图像质量上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的CT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传统的固定管电流技术需要医师亲自调整管电流,难以确保CT检查的安全性。而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则可以根据受检者的体型自动调整管电流,并对辐射剂量进行自动调节,因而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儿童胸部CT扫描中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不仅可以获取清晰的扫描结果,且有助于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胸部CT扫描 扫描剂量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降低 临床价值 核心 探寻
下载PDF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颈部CT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控制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卓炼石 《影像技术》 CAS 2017年第4期35-36,共2页
目的:探究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在颈部CT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控制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87例颈部CT检查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44例与43例。结果:A组的上颈部图像质量评分... 目的:探究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在颈部CT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控制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87例颈部CT检查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44例与43例。结果:A组的上颈部图像质量评分低于B组,下颈部图像质量评分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87例患者的图像质量均在诊断要求范围内。A组的上颈部客观噪声水平高于B组,下颈部客观噪声水平低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管电流大小并无明显变化,A组的上、下颈部管电流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CTDIvol(容积CT剂量指数)低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CM技术与固定管电流技术相比,可以明显控制患者颈部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较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颈部CT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PET/CT中的实际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锐 陈晓良 +2 位作者 余颂科 华俊 孟奔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PET/CT受检者CT图像质量及有效剂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接受PET/CT检查的90例受检者按系统抽样方法分为A、B、C3组,每组各30例。CT采用ATCM扫描。A、B两组采用的管电流区间为60~240...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PET/CT受检者CT图像质量及有效剂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接受PET/CT检查的90例受检者按系统抽样方法分为A、B、C3组,每组各30例。CT采用ATCM扫描。A、B两组采用的管电流区间为60~240mA,噪声指数分别为10、15;C组管电流区间为60~180mA,噪声指数为15。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根据公式估算有效剂量。由两位核医学科主治及以上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受检者颈部、胸部、腹部、盆腔CT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定图像CT值、噪声值并计算信噪比。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的噪声值、信噪比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的CTDIvol、DLP、有效剂量差异,组内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结果A、B、C3组受检者所有图像质量评分均不低于3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7~14.42,均P<0.05)。A、B、C3组受检者的噪声值[(11.90±2.83)^(26.03±3.74)]、信噪比[(2.03±0.34)^(4.35±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01~64.20和F=32.09~81.62,均P<0.05),CT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A、B、C3组受检者的CTDIvol[(12.44±0.53)、(9.39±2.01)和(7.05±1.03)mGy]、DLP[(998.45±96.04)、(741.60±168.87)和(571.29±97.41)mGy·cm]、有效剂量[(14.98±1.44)、(11.12±2.53)和(8.57±1.46)mSv]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18、57.19和57.16,均P<0.05)。其中,C组比A组的有效剂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5,P<0.05)。结论应用PET/CTATCM技术,合理调节管电流区间及噪声指数,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受检者的有效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辐射剂量 自动电流调制技术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