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勇林场不同林业发展模式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敏聪 陈世清 +2 位作者 杨清 苏木荣 王锋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6期89-94,172,共7页
为探究佛山市云勇林场不同林业发展模式森林资源动态变化,采用1993、2001、2012、2018年云勇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及期间连续25年林场主要森林资源培育、利用档案材料,采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统计及纵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Ⅰ~... 为探究佛山市云勇林场不同林业发展模式森林资源动态变化,采用1993、2001、2012、2018年云勇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及期间连续25年林场主要森林资源培育、利用档案材料,采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统计及纵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Ⅰ~Ⅲ时期林业发展模式,随着时间的推延,林场的乔木林面积,森林覆盖率,生态公益林面积,一、二级生态功能等级林分面积比例,应用乡土树种种类数量及种植阔叶混交林面积不断增大。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增幅最大的是Ⅰ模式时期,为75.1%,应用乡土树种种类数量最多及种植阔叶混交林面积最大的是Ⅱ模式时期,分别达134种和1429.0 hm^(2),而在Ⅲ模式时期,乔木林面积占比及森林覆盖率增幅最大,分别达11.63%和12.02%;一、二级生态功能等级林分面积比例最大,达92.62%,森林植物景观变化最丰富,斑块面积最趋均匀。森林总蓄积量及乔木林单位蓄积量均呈先降后升趋势,造林面积先升后降趋于“0”。随着Ⅰ~Ⅲ时期林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林场获取的木材资源数量越来越少,对森林的干扰不断减弱,生态景观功能不断增强,提供绿色公共生态服务产品越来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发展模式 森林资源动态 生态功能等级 森林植物景观 乔木林单位蓄积量 云勇林场
下载PDF
生态公益林改造后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小萍 盘李军 +5 位作者 许涵 李艳朋 冼伟光 谭健彬 李政 叶伯坚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5期105-112,共8页
以佛山市云勇林场2004年经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改造后形成的不同树种配置模式的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针对11种配置模式和1个对照模式共设置了34个固定样地,对2014年和2018年各样地中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指数等进行比较分... 以佛山市云勇林场2004年经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改造后形成的不同树种配置模式的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针对11种配置模式和1个对照模式共设置了34个固定样地,对2014年和2018年各样地中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指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森林恢复10年到14年,改造后生态公益林的乔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种类数量均明显增加,变化幅度在25%~93%间,且草本层增加的植物种类数量明显高于乔灌木层。改造后生态公益林群落优势种也明显变化,表现为残留的杉木重要值下降,优势种由以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山鸡椒Litsea cubeba和西南木荷Schima wallichii等为主逐渐转变为西南木荷Schima wallichii、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等为主。不同树种配置模式下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更多比例表现为减小,达60%;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更多比例表现为增加,达83%,森林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转变为由林下层贡献为主。以上这些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转变表明改造后的植物群落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勇林场 林分改造 生态公益林 物种多样性 物种组成
下载PDF
广东云勇林场林地表层土壤养分空间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增丽 谭莎 +5 位作者 谭健彬 叶伯坚 严利章 李超 李少荣 陆灿辉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5期139-143,共5页
研究通过云勇林场林地土壤采样,分析测试土壤性质及养分指标,运用地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而揭示林场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林场土壤pH值为3.04~4.96,整体呈现酸性,空间上东南区域的酸性更强。土壤全氮含量0.01%~0.17%,处于中... 研究通过云勇林场林地土壤采样,分析测试土壤性质及养分指标,运用地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而揭示林场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林场土壤pH值为3.04~4.96,整体呈现酸性,空间上东南区域的酸性更强。土壤全氮含量0.01%~0.17%,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林场西部氮含量较低。全磷含量为105~501 mg/kg,为中等到较高水平,在北部区域含量相对较低。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偏低,且在空间分布上与全氮含量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勇林场 土壤 全氮 有机碳
下载PDF
不同树种配置模式对人工林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盘李军 许涵 +4 位作者 李艳朋 叶小萍 谭莎 吴华俊 何增丽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1期55-64,共10页
以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2004年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改造后形成的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12种不同树种配置模式的群落内设置调查样地和功能性状取样,利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树种配置模式对人工林物种... 以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2004年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改造后形成的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12种不同树种配置模式的群落内设置调查样地和功能性状取样,利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树种配置模式对人工林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1)树种配置模式对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通过影响物种均匀度指数进而影响物种多样性的恢复。(2)树种配置模式对不同功能多样性指标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通过功能丰富度和功能离散度进而影响功能多样性的恢复。(3)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恢复不具有同步性,因此不能由物种多样性简单代替功能多样性的恢复。(4)基于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恢复情况和聚类分析结果,南堡屋、羊棚和牛牯顶样地的树种配置模式更有利于云勇林场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恢复。总体而言,通过对不同的随机树种配置模式效果进行科学筛选,有助于促进人工林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市云勇林场 树种配置模式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同步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