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高原地区成人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贾德梅 王嫱 +3 位作者 褚南疆 陈婷婷 冯群 顾云帆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950-956,共7页
目的探讨云南高原地区成人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现阶段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防治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成人健康体检资料完整人群资料,该资料包括采用全国统一问卷调查和13... 目的探讨云南高原地区成人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现阶段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防治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成人健康体检资料完整人群资料,该资料包括采用全国统一问卷调查和13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问卷内容有基本情况、社会经济状况、个人及家庭健康状况情况(包括是否患消化疾病或症状)、饮食习惯等。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研究对象1 680例,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为33.5%,男、女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是33.2%、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年龄高峰段40~49岁,为36.7%,但各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民族、常住地、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共同生活成员数量无相关性;与个体或家人有无消化系统疾病或症状无相关性;有无饭前洗手与便后洗手、工作生活与学习压力、主要使用的厕所类型、作息时间、共用餐具、饮食习惯、刷牙频率、饮用水来源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影响;有无吸烟、经常接触动物也无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社会经济状况、日常交通工具及饮酒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家庭人均月收入呈负相关,其OR值为0.848(OR95%CI0.759~0.949)。结论云南高原地区成人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低于我国人群自然感染率,应重点关注中年人群和低经济收入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 螺杆菌 幽门 感染率 相关因素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云贵高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特性与管理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韩智勇 梅自力 +2 位作者 税云会 陈细会 白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95-2501,共7页
鉴于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日益突出,且云贵高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随机选择了该地区9个自然村,通过访问式问卷调查、现场采样、实验室测试等方法,对当地农村生活垃圾的特性、群众对生活垃圾的认知以及参与管理的意愿... 鉴于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日益突出,且云贵高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随机选择了该地区9个自然村,通过访问式问卷调查、现场采样、实验室测试等方法,对当地农村生活垃圾的特性、群众对生活垃圾的认知以及参与管理的意愿进行了调研,以期为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与处理处置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研究表明:云贵高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60 g·人-1·d-1;主要组分有厨余类、灰土类、橡胶类、纸类和木竹类;垃圾容重、含水率、灰分、可燃物和热值分别为106 kg·m-3、39.16%、19.48%、41.37%和7615 kJ·kg-1。此外,云贵高原农村地区群众对生活垃圾的污染性认知主要来自于直观感受,对可回收生活垃圾的认知直接受当地废品回收商的影响,对有毒有害生活垃圾的认知不足;群众对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支付意愿较好,参与生活垃圾保洁和管理工作的意愿较强,该地区已基本具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与处理的群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云贵高原 垃圾特性 垃圾管理 农村
下载PDF
云南高原岩溶区极端降水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学梅 丁文荣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28-35,共8页
利用云南高原岩溶区9个气象站1960-2017年逐日降水量数据,通过MATLAB软件计算了6个极端降水指数,基于反距离加权插值、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Morlet连续小波变换等技术方法,探讨了云南高原岩溶区极端降水的演化规律。... 利用云南高原岩溶区9个气象站1960-2017年逐日降水量数据,通过MATLAB软件计算了6个极端降水指数,基于反距离加权插值、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Morlet连续小波变换等技术方法,探讨了云南高原岩溶区极端降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高原岩溶区1960-2017年各极端降水指数中,CDD、RX1day、RX5day、SDII主要呈缓慢的上升趋势,CWD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RCPTOT整体减少趋势不显著;1960-2017年间仅有CDD和PRCPTOT发生了显著突变,突变年份分别为2006年以及2000年,其余4个指数CWD、RX1day、RX5day、SDII无明显突变现象;各极端降水指数周期性震荡较为明显,CDD、CWD、RX1day、RX5day分别存在28~30a、26~30a、27~30a、27~30a的主周期,SDII与PRCPTOT在27~30a时间尺度上周期最为明显;1960-2017年云南高原岩溶区各极端降水指数空间差异较为明显,除CDD表现为由南向北逐渐递增趋势外,其余5个指数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相反趋势;1960-2017年间,CDD、CWD、RX1day、RX5day以及SDII均与PRCPTOT呈一致的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0.98以上。极端降水的这些变化可为未来岩溶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气候变化 云南高原 岩溶区
下载PDF
滇中高原水库消落区生态恢复设计与实践——以楚雄州青山嘴水库为例
4
作者 高升 刘利 +3 位作者 李毓 曾玉娟 张燕春 杨龙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59-163,170,共6页
水库作为城乡居民重要水源地,其水质安全关乎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稳定,为削减库区污染负荷,以楚雄州青山嘴水库为例,对库区范围内的污染源进行了调查,重点针对占比最大的农业生产污染源提出了表流人工湿地+生态隔离带的生态恢复组... 水库作为城乡居民重要水源地,其水质安全关乎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稳定,为削减库区污染负荷,以楚雄州青山嘴水库为例,对库区范围内的污染源进行了调查,重点针对占比最大的农业生产污染源提出了表流人工湿地+生态隔离带的生态恢复组合技术。表流人工湿地基质为10 cm的鹅卵石或砾石+20~40 cm的松软粘土~壤土,植物选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的植物组合,生态隔离带的植物以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乔木+灌木、乔木+草本植物的组合形式进行搭配设置。进水经三级表流人工湿地处理后,COD、BOD_(5)、TN、TP等出水指标基本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本工程设计实践可以为同类水库库区污染负荷削减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高原 水库消落区 生态恢复 人工湿地 生态隔离带
下载PDF
云南高原地区隐匿型肾炎的病理与临床研究
5
作者 王晋文 殷玉敏 +1 位作者 芮章茹 陈浩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97-99,118,共4页
目的探讨云南高原地区隐匿型肾炎的病理类型及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云南地区隐匿型肾炎其病理类型与临床特点.方法对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间212例进行了肾穿刺活检的隐匿型肾炎患者按尿检异常分为三组:单纯... 目的探讨云南高原地区隐匿型肾炎的病理类型及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云南地区隐匿型肾炎其病理类型与临床特点.方法对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间212例进行了肾穿刺活检的隐匿型肾炎患者按尿检异常分为三组:单纯性血尿组92例,单纯性蛋白尿组48例,蛋白尿+血尿组72例.肾穿刺标本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综合分析确定病理诊断,分别观察各组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的关系,并进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临床类型以单纯性血尿为多(43.4%),血尿+蛋白尿次之(34%),病理类型以IgA肾病为多(50.5%),系膜增生性肾炎次之(22.2%),薄基膜肾病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4.2%)三组中以单纯性血尿组IgAN发生率最高,病理改变最轻,血尿+蛋白尿组病理改变最重,单纯性蛋白尿组的病理改变次之.血尿+蛋白尿组与单纯性血尿组和单纯性蛋白尿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隐匿型肾炎临床症状较少,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并不一致,隐匿型肾炎患者应早期进行病理活检,为临床制定及时而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高原地区 隐匿型肾炎
下载PDF
云南高原矿区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测定
6
作者 杨永平 陆兴倩 +2 位作者 杨金国 刘振超 叶元顺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3期90-92,共3页
从送检的分布在云南高原矿区土壤样品中速效钾含量来看,样品间差距较大,呈现跳跃性,且样品中基体干扰明显。该方法检出限为0.02 mg/kg,检测下限为0.05 mg/kg,实验选取标准物质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8%~2.52%之间,相对误差RE(%... 从送检的分布在云南高原矿区土壤样品中速效钾含量来看,样品间差距较大,呈现跳跃性,且样品中基体干扰明显。该方法检出限为0.02 mg/kg,检测下限为0.05 mg/kg,实验选取标准物质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8%~2.52%之间,相对误差RE(%)最大仅为2.42%;随机选取的4件实际样品的回收率在95.0%~102.6%之间;对云南高原矿区的184件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随机安插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质控样合格率为98.2%,远高于同行业其他方法;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云南高原矿区土壤中速效钾,可实现成批量测定,该方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且结果稳定、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矿区土壤 速效钾 原子吸收光谱仪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对马铃薯产量及结薯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淑敏 王颖 +9 位作者 潘哲超 张磊 徐宁生 李燕山 杨琼芬 李先平 白建明 姚春光 卢丽丽 隋启君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0-96,共7页
针对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产量低的问题,通过采取覆膜等栽培措施提高地温以增加产量。为明确该地区最适宜的覆膜模式,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4种栽培模式:平播后起垄(A1)、侧膜覆膜(A2)、覆膜覆土(A3)和大垄双行(A4,对照),分析... 针对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产量低的问题,通过采取覆膜等栽培措施提高地温以增加产量。为明确该地区最适宜的覆膜模式,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4种栽培模式:平播后起垄(A1)、侧膜覆膜(A2)、覆膜覆土(A3)和大垄双行(A4,对照),分析不同模式对土壤温湿度、产量及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为14℃,比最适气温低4℃,土壤湿度>45%,水分不是主要限制因素,而提高地温是增产的关键。覆膜覆土是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的最适种植模式,可提早结薯9d,增产26.8%,提高商品薯率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云贵高原 高海拔冷凉地区 栽培模式 土壤水热效应 结薯规律
原文传递
云南高原红壤茶园土壤的主要物理特性
8
作者 许允文 杨钟鸣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2期87-93,共7页
对云南省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保山和德宏茶区的部分茶园土壤的主要物理特性和肥力水平调查结果表明,与低丘红壤茶园土壤不同的是,云南高原红壤茶园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结构疏松,具有良好的通气性、透水性和持水性,田间持水量一般可... 对云南省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保山和德宏茶区的部分茶园土壤的主要物理特性和肥力水平调查结果表明,与低丘红壤茶园土壤不同的是,云南高原红壤茶园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结构疏松,具有良好的通气性、透水性和持水性,田间持水量一般可达35%左右,全有效水量为12%—23%;在低吸力段时,其耕作层的持水量高于心土层,并可释放有效水的50%。但是,土壤有效水的释放,也主要是在低吸力段,在0.6 MPa时,90%左右的有效水都已释出,因而冬春旱季茶树同样易遭旱害。多数茶园开垦及土壤管理不合理,夏秋雨季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土壤酸性较强,土壤中的速效磷、速效钾及镁、铝、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低,营养失衡,单产普遍较低。文中还对如何加强该地区的茶园土壤管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高原红壤 红壤茶园 土壤 物理特性 持水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