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东湖泊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与元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23
1
作者 梁红 黄林培 +6 位作者 陈光杰 康文刚 刘园园 王教元 朱庆生 刘术 邓颖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00-1412,共13页
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是研究生态系统组成与功能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认识湖泊食物网的基本组成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过程.本研究选择了云南省东部地区营养水平不同的10个湖泊,开展了高等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游植物与浮游... 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是研究生态系统组成与功能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认识湖泊食物网的基本组成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过程.本研究选择了云南省东部地区营养水平不同的10个湖泊,开展了高等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空间调查,分析了不同生物在碳、氮稳定同位素信号与元素组成上的分布模式.在碳稳定同位素信号的分布上,漂浮植物在4种生物类型中最为偏负且变化幅度最小,为-28.99‰±0.86‰;浮游动物碳稳定同位素(-20.85‰±2.70‰)的分布特征与浮游植物(-21.88‰±2.97‰)显著相似;而沉水植物的碳稳定同位素显著偏正且变化范围较大,平均值为-12.04‰±4.57‰.结果表明,碳源及其传输途径的差异是导致湖泊生物体内碳同位素信号不同的主要驱动过程.在氮稳定同位素信号上,同为初级生产者的沉水植物(5.43‰±5.84‰)、漂浮植物(5.58‰±7.38‰)与浮游植物(7.26‰±3.83‰)较为相似,而浮游动物氮同位素信号(11.02‰±3.18‰)显著高于浮游植物且平均富集约3.46‰,反映了湖泊生物随着营养级的增加出现较为明显的同位素分馏效应.在空间分布上,湖泊生物碳同位素信号受到水温、水深等因素的明显影响,氮同位素信号则随湖泊营养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偏正.与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相比,云南湖泊生物的碳、氮元素含量总体偏高;同时,代表内源有机质组分的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C/N质量比值都小于20.因此,本研究揭示的生物碳、氮同位素信号与元素组成特征可为评价高原湖泊食物网组成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稳定同位素 水生生物 营养级 富营养化 云南湖泊
下载PDF
抚仙湖和滇池硅藻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时间格局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小林 陈光杰 +2 位作者 卢慧斌 刘晓东 张虎才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100,共12页
目前国内对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关系(productivity–diversity relationship,PDR)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生态系统和空间尺度,少量关于湖泊系统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现代调查,缺乏较长时间尺度上的模式探讨。本文应用沉积物色素记录重建了抚... 目前国内对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关系(productivity–diversity relationship,PDR)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生态系统和空间尺度,少量关于湖泊系统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现代调查,缺乏较长时间尺度上的模式探讨。本文应用沉积物色素记录重建了抚仙湖和滇池初级生产力变化历史,对硅藻群落的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两个湖泊的初级生产力都是驱动硅藻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梯度。进一步分析硅藻群落α与β多样性响应湖泊生产力水平的模式,发现滇池硅藻群落表现为随着系统生产力的上升物种丰富度减少,β多样性降低,而抚仙湖呈现相反的变化模式。两个湖泊β多样性与生产力平均水平的关系均表现出与α多样性相似的特征,但在与生产力变化幅度的关系上,滇池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而抚仙湖则没有显著的变化。滇池硅藻群落生产力随硅藻多样性的降低显著增加(R2=0.597,P<0.01),而在抚仙湖无显著变化,表明了滇池群落多样性的维持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较弱,如与营养盐富集的促进作用相比。滇池明显的富营养化过程与强烈的人类扰动带来的环境异质性降低可能对群落多样性–生产力的关系产生了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湖泊 硅藻 时间尺度 沉积物色素 富营养化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云南4个湖泊浮游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子栋 黄林培 +5 位作者 陈丽 梁红 刘园园 陈小林 张涛 陈光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1-773,共13页
浮游生物是湖泊食物网的重要组成,其碳、氮稳定同位素能够反映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和食物来源的波动,是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选取云南4个不同类型湖泊,开展浮游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δ^(15)N)的季... 浮游生物是湖泊食物网的重要组成,其碳、氮稳定同位素能够反映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和食物来源的波动,是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选取云南4个不同类型湖泊,开展浮游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δ^(15)N)的季节变化与湖泊对比研究.大型深水湖泊(抚仙湖和阳宗海)中,浮游植物δ^(13)C值在夏、秋季(-20.34‰±1.98‰)显著高于冬、春季(-28.00‰±2.51‰),反映夏秋季藻类生长速率较高、HCO3-无机碳源利用增多等的影响.而小型浅水湖泊(长桥海和大屯海)中浮游植物δ^(13)C值在夏季最高(-21.24‰±0.88‰),可能与雨季流域输入增强、陆源有机质占比增加有关.4个湖泊浮游生物δ^(15)N值具有一致的变化特征,春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分析表明,云南地区雨季以面源污染为主向旱季以点源污染为主的转变,导致氮素营养盐季节性来源差异,并通过生物吸收作用影响了浮游生物δ^(15)N值的季节变化.在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稳定同位素差值(即富集度)方面,营养水平高的小型浅水湖泊中δ^(13)C富集度为1.61‰±0.90‰、δ^(15)N富集度为2.71‰±1.22‰,显著小于营养水平低的大型深水湖泊(分别为2.60‰±0.98‰和4.19‰±1.25‰),表明随着湖泊营养水平的增加,浮游动物更多地以浮游植物为食,导致有机碳在不同营养级之间的传输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耦合作用,且相邻营养级之间具有更低的δ^(15)N富集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稳定同位素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季节波动 云南湖泊 抚仙湖 阳宗海
下载PDF
大气污染的湖泊响应及其代用标志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云飞 胡守云 +2 位作者 尹宇 朱育新 潘红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7-103,共7页
通过洱海和阳宗海大气污染的湖泊响应、代用标志提取和原因分析以及地表水酸化理论和自然酸性湖泊的对比研究,揭示湖水总矿化度和SO42-的同步异常增大是湖泊早期受酸沉降危害的标志. 保存于沉积记录中的磁化率、非磁滞剩磁和介形类、硅... 通过洱海和阳宗海大气污染的湖泊响应、代用标志提取和原因分析以及地表水酸化理论和自然酸性湖泊的对比研究,揭示湖水总矿化度和SO42-的同步异常增大是湖泊早期受酸沉降危害的标志. 保存于沉积记录中的磁化率、非磁滞剩磁和介形类、硅藻的数值和种群、密度等变化,可灵敏地揭示湖泊受大气污染的起点、过程和环境影响,可作为酸沉降较重湖区的代用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洱海 湖泊 代用标志 沉积记录 磁化率 硅藻 酸沉降
下载PDF
滇南湖群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仇国新 李曼碧 贺彬 《云南环境科学》 2000年第A08期113-116,共4页
本规划采用决策支持系统 (DSS)对湖泊的水量平衡和水质现状以及采用不同措施对水质的影响进行评估 ,并通过多标准分析 (MAC)对每项措施进行优先排序 ,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决策支持系统 流域规划 滇南湖群 环境综合治理
下载PDF
云南高原10个湖泊沉水植物的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22
6
作者 郝贝贝 吴昊平 +2 位作者 史俏 刘贵华 邢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9-544,共6页
于2010年8月以云南高原10个湖泊进行沉水植物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以期为高原湖泊沉水植物的元素化学计量以及富营养化湖泊中沉水植物的恢复提供基础数据.研究表明,10个湖泊沉水植物的种类随营养水平的增加而减少,基本都是眼子菜科眼... 于2010年8月以云南高原10个湖泊进行沉水植物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以期为高原湖泊沉水植物的元素化学计量以及富营养化湖泊中沉水植物的恢复提供基础数据.研究表明,10个湖泊沉水植物的种类随营养水平的增加而减少,基本都是眼子菜科眼子菜属和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属植物.10个湖泊沉水植物的总碳、总氮和总磷含量范围分别为170.22~373.14、0.90~9.70和0.36~4.30 mg/g;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范围分别为37.21~188.47、83.18~468.02和1.57~4.90.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10个湖泊的沉水植物氮磷比与湖泊特征和理化参数没有显著相关性,而碳氮比和碳磷比分别与水体总磷和总氮显著负相关.从单一物种来看,总碳、总氮、总磷、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的最高平均值分别出现在马来眼子菜(368.41 mg/g)、光叶眼子菜(7.60 mg/g)、蓖齿眼子菜(3.26 mg/g)、微齿眼子菜(68.93)、光叶眼子菜(224.57)和光叶眼子菜(4.82)上.综上所述,调查的云南10个高原湖泊普遍磷过剩而氮相对不足,物种多样性下降,蓖齿眼子菜、微齿眼子菜和光叶眼子菜可能更适合作为云南高原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恢复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湖泊 沉水植物 化学计量学特征 富营养化 恢复
下载PDF
云南高原湖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和颗粒物光谱吸收特性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运林 张恩楼 刘明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5-263,共9页
云南高原湖泊是我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五大湖群之一,不但湖泊数量众多而且类型多样.由于湖泊所处位置海拔较高,容易受日益增强UV-B辐射影响.通过对云南高原34个湖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和颗粒物吸收测定,分析其光谱吸收特性及对总吸收的贡献... 云南高原湖泊是我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五大湖群之一,不但湖泊数量众多而且类型多样.由于湖泊所处位置海拔较高,容易受日益增强UV-B辐射影响.通过对云南高原34个湖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和颗粒物吸收测定,分析其光谱吸收特性及对总吸收的贡献,有利于深刻理解紫外辐射在高原湖泊内衰减.不同湖泊间CDOM吸收差异明显,其大小与水体营养盐状况相关,CDOM吸收系数与水体总氮存在显著正相关.增加背景项的指数函数模型能最好模拟CDOM光谱吸收.除在浮游植物浓度非常高的杞麓湖、听湖、星云湖,颗粒物吸收系数在675nm附近存在一个吸收峰外,其它湖泊总颗粒物光谱吸收大致随波长的增加吸收系数逐渐降低,呈现非色素颗粒物光谱吸收特征,整体上颗粒物吸收以非色素颗粒物为主.CDOM对总吸收的贡献主要集中在600nm以下波长,尤其是400nm以下的紫外波段,其在紫外波段(350-400nm)的贡献明显要大于光合有效辐射波段(400-700nm)(ANOVA,P<0.001).特别对于透明度SD≥1.0的清澈型湖泊,CDOM吸收对紫外辐射衰减的贡献更大,其吸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紫外辐射的影响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 UV-B辐射 吸收系数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悬浮物
下载PDF
2007-2008年云南高原湖泊鱼类多样性与资源现状 被引量:16
8
作者 袁刚 茹辉军 刘学勤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7-841,共5页
为了解云南高原湖泊鱼类资源及多样性现状,于2007-2008年对云南高原11个大型湖泊进行了2次调查.共鉴定鱼类39种,隶属于7目13科33属,鲤形目鱼类最多,占65.0%.其中共调查到土著鱼类14种,外来鱼类25种.在种数上,外来鱼类已经成为各湖泊的主... 为了解云南高原湖泊鱼类资源及多样性现状,于2007-2008年对云南高原11个大型湖泊进行了2次调查.共鉴定鱼类39种,隶属于7目13科33属,鲤形目鱼类最多,占65.0%.其中共调查到土著鱼类14种,外来鱼类25种.在种数上,外来鱼类已经成为各湖泊的主体.在鱼类区系上,由高原鱼类区系向长江中下游鱼类区系演变.主要经济鱼类年龄结构以0+和1+鱼为主.分析表明,土著鱼类多样性与海拔和湖泊面积密切相关.土著鱼类物种数在中等海拔(1700-1800m)处最高,并与湖泊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多样性 土著鱼类 云南高原湖泊
下载PDF
云南滇池地区聚落遗址2008年调查简报 被引量:14
9
作者 蒋志龙 姚辉芸 +1 位作者 周然朝 何林珊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33,共11页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签订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进行"滇池区域史前聚落形态考古调查"项目,目的是通过开展全面的区域系统调查,寻找并确认与石寨山文化(亦称滇文化,时代约从春秋时期至西汉末...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签订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进行"滇池区域史前聚落形态考古调查"项目,目的是通过开展全面的区域系统调查,寻找并确认与石寨山文化(亦称滇文化,时代约从春秋时期至西汉末期)有关的遗址和聚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滇池地区 聚落考古 青铜时代 东汉魏晋时期
原文传递
高原湖区湖城一体空间规划方法探析
10
作者 崔颖欣 陈鹏 +1 位作者 袁洋子 张乐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24年第3期20-24,共5页
以云南省抚仙湖区为例,旨在探索“湖城一体”的环湖区域发展新模式。规划遵循“四水四定”的原则,以水环境承载力为核心计算生态容量,以环境容量确定环湖城镇的人口和建设用地总量,通过多因子叠加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并构建动态监测系统... 以云南省抚仙湖区为例,旨在探索“湖城一体”的环湖区域发展新模式。规划遵循“四水四定”的原则,以水环境承载力为核心计算生态容量,以环境容量确定环湖城镇的人口和建设用地总量,通过多因子叠加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并构建动态监测系统。以水生态水安全底线为基础,采用流域协同、发展边界划定(UGB)、基础设施引领开发(IOD)、纵深垂直开发等规划方法划定重点发展区域,谋划了“湖城一体”的城乡空间格局,以及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城乡空间等方面的多重策略,为同类型高原湖泊的空间规划项目提供可借鉴的方向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湖泊 水环境承载力 湖城一体 UGB IOD 水生态安全
下载PDF
云南滇池盆地2010年聚落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志龙 姚辉芸 周然朝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36,共8页
从2008年开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联合考古调查证实了滇国的中心区域位于滇池盆地的东南部。这一发现与文献有关古滇国的记载和过去有关滇国的考古发现一致。据文献记载,汉代益州郡治就位于这一地区的晋城一带,... 从2008年开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联合考古调查证实了滇国的中心区域位于滇池盆地的东南部。这一发现与文献有关古滇国的记载和过去有关滇国的考古发现一致。据文献记载,汉代益州郡治就位于这一地区的晋城一带,埋葬滇国国王的石寨山墓群也位于这一地区。随后2008~2009年的考古调查进一步确定了滇国的都邑和人口都聚集分布在著名的石寨山墓地周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滇池盆地 青铜时代 石寨山文化
原文传递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滇池水质污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焕校 祖艳群 彭庆元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38-145,共8页
本文在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滇池水质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研究。以蒸馏水处理作阴性对照试验,以不同浓度的Cd,Hg处理作阳性对照试验,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对滇池11个样点的水样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①水体Hg,Cd污染均会明显地增加... 本文在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滇池水质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研究。以蒸馏水处理作阴性对照试验,以不同浓度的Cd,Hg处理作阳性对照试验,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对滇池11个样点的水样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①水体Hg,Cd污染均会明显地增加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而且Hg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较大。②滇池11个样点的水样均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明显地增加,而且,各样点水样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不相同。③以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为指标,监测滇池水质污染的结果与水质测定结果是一致的。④本试验可将11个样点的水质污染分为三种程度,即重污染、中污染和轻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率 蚕豆 根尖 水质监测
原文传递
云南滇池马村湾、海东湾底栖动物本底调查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丽珍 徐小清 +1 位作者 周文博 肖衡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报道了 2 0 0 0年 4~ 8月昆明滇池蓝藻水华污染控制技术中 ,非封闭围隔水体试验前对试验区马村湾、海东湾进行的底栖动物本底调查研究结果 ,调查中共采到底栖动物 15科 ,40种 ,其中 4种为滇池新记录 .环节动物 4科 ,9属 ,11种 ;软体动... 报道了 2 0 0 0年 4~ 8月昆明滇池蓝藻水华污染控制技术中 ,非封闭围隔水体试验前对试验区马村湾、海东湾进行的底栖动物本底调查研究结果 ,调查中共采到底栖动物 15科 ,40种 ,其中 4种为滇池新记录 .环节动物 4科 ,9属 ,11种 ;软体动物 5科 ,8属 ,17种 ,(其中 11种是空壳 ,活体标本仅 6种 ) ;节肢动物 6科 ,9属 ,9种 .定量采样点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 110 89.78个 /m2 ,生物量为 5 8.95 g/m2 .并分析了种类组成、分布与生境的关系 ,为该项目提供了基础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蓝藻水华控制 底栖动物 云南 本底调查 生物量 种类组成 种类分布 马村湾 海东湾
原文传递
意境理论下的旅游景区空间营建方法探讨——以云南泸沽湖竹地片区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左宾 程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8-132,共5页
意境理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也是传统空间营建的理论基础之一。空间是意境的物化表现,意境是空间发展的灵魂所在。从意境理论中言意的哲理辩证关系出发,以立意、超象、塑形、得意为空间意境营建的理论内涵,从质的交融、象的布局... 意境理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也是传统空间营建的理论基础之一。空间是意境的物化表现,意境是空间发展的灵魂所在。从意境理论中言意的哲理辩证关系出发,以立意、超象、塑形、得意为空间意境营建的理论内涵,从质的交融、象的布局、形的塑造、境的呈现4个层次解读了旅游景区空间意境的营建过程,探讨了表心立意、以象尽意、以形表意、自得其意等旅游景区空间意境的营建方法,并以云南泸沽湖竹地片区为个案进行了实证研究,以资为其他旅游景区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意境理论 空间营建 旅游景区 云南泸沽湖竹地片区
下载PDF
不同水体营养状态对和白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艳菊 陈毅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3-338,共6页
和白鱼分别是抚仙湖的外来鱼类和土著鱼类。本实验比较研究了水体营养状态对二者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鱼养殖在低、中、高三种营养状态的水体中。其中低营养状态水体组又是每一种鱼中、高营养水体组的对照。水体营养状态对和... 和白鱼分别是抚仙湖的外来鱼类和土著鱼类。本实验比较研究了水体营养状态对二者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鱼养殖在低、中、高三种营养状态的水体中。其中低营养状态水体组又是每一种鱼中、高营养水体组的对照。水体营养状态对和白鱼摄食率、生长速度、饵料转化效率、蛋白贮积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营养状态水体组实验鱼的体蛋白、脂肪、灰分和能量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富营养化对两种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是不同的。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效率、蛋白贮积率和能量贮积率的种间差异值均随着水体营养状态的提高而加大。与对照组相比,较高营养状态水体中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效率、蛋白贮积率和能量贮积率的增加率低于白鱼,或者降低率高于白鱼。实验结果说明,高营养状态对生长性能的负面影响较大;对于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外来鱼类在生长性能方面不一定比土著鱼类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营养状态 生长性能 can 鱇[鱼良]白鱼 云南高原湖泊
下载PDF
完善云南抚仙湖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思考
16
作者 期海明 苏倪 郑进华 《昆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4-77,共4页
水资源作为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抚仙湖作为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水质逐年下降、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不容忽视,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抚仙湖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表面上看似比较完备,但在立法... 水资源作为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抚仙湖作为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水质逐年下降、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不容忽视,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抚仙湖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表面上看似比较完备,但在立法上存在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弱,在执法方面保护和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实现抚仙湖水资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完善《抚仙湖保护条例》和增强湖区环境执法的力度,实现依法治湖,从而维护抚仙湖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抚仙湖 水资源保护 管理体制 公众参与 环境行政执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