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议《黄帝内经》中“筋痹”的因机证治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璐 严季澜 李柳骥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439-1440,共2页
"筋痹"的病因与正气不足、外邪侵袭、体质强弱、季节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筋挛缩,关节痛,功能活动受限。治疗筋痹,多用员利针在关节处进行治疗,且适宜用温熨导引的方法。此外,平时还要注意饮食,少食酸,以利于疾... "筋痹"的病因与正气不足、外邪侵袭、体质强弱、季节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筋挛缩,关节痛,功能活动受限。治疗筋痹,多用员利针在关节处进行治疗,且适宜用温熨导引的方法。此外,平时还要注意饮食,少食酸,以利于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痹” 《黄帝内经》 员利针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探析临床新型针具治疗痹证的理论渊源 被引量:1
2
作者 白丽丽 张红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7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文章旨在通过对《黄帝内经》中关于不同针具和刺法治疗痹证的论述进行总结,探讨痹证的症状及古今不同针具用治痹证的理论基础,以期为临床更好地治疗痹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为重点,整理和分析《内经》... 目的:文章旨在通过对《黄帝内经》中关于不同针具和刺法治疗痹证的论述进行总结,探讨痹证的症状及古今不同针具用治痹证的理论基础,以期为临床更好地治疗痹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为重点,整理和分析《内经》中有关痹证及其不同针刺治疗的论述条文,并对其进行系统归纳。结果:“痹”证之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且《内经》论述其治疗主要侧重于针灸疗法,所用针具以“九针”为主;“九针”亦是现代针刺工具的基础,现代临床所用毫针、针刀、芒针等新型针具均可溯源于《内经》,用治痹证疗效显著。结论:临床新型针具治疗痹证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高、对机体损伤小、无其他副作用,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毫针 针刀 火针 芒针 员利针 痹证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产后身痛简况 被引量:6
3
作者 霍梦月 胡雨华 曹海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96-99,共4页
产后身痛系产后气血亏虚,外邪乘虚而入,邪瘀互结,流滞筋脉,痹阻气血,证属本虚标实;治疗大法为扶正祛邪。产褥早期以补益气血为主,后期以扶正通络为主,有中药辨证分型(气血亏虚、肝肾亏虚、血虚寒凝、瘀血内停、痰湿阻络、情志不遂)汤剂... 产后身痛系产后气血亏虚,外邪乘虚而入,邪瘀互结,流滞筋脉,痹阻气血,证属本虚标实;治疗大法为扶正祛邪。产褥早期以补益气血为主,后期以扶正通络为主,有中药辨证分型(气血亏虚、肝肾亏虚、血虚寒凝、瘀血内停、痰湿阻络、情志不遂)汤剂治疗,针灸(针刺、温针、员利针、穴位注射、艾灸、铺灸)、热敷、熏蒸等,并有内外结合、多法并用综合治疗。不足之处如辨证分型随意性较大,诊疗标准缺少统一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身痛 气血亏虚 肝肾亏虚 血虚寒凝 瘀血内停 痰湿阻络 情志不遂 补益气血 扶正通络 辨证分型 针刺 温针 员利针 穴位注射 艾灸 铺灸 热敷 熏蒸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张卫东运用圆利针配合泻血疗法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经验介绍 被引量:3
4
作者 昝琦 张卫东 乔健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5期12-14,共3页
急性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腰部肌肉痉挛、活动受限的病症。医者们对急性腰痛的治疗方法众多,有远端针刺配合运动疗法、局部推拿、口服药物或静脉滴注脱水治疗等,但其疗程较长,疼痛缓解不明显,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张... 急性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腰部肌肉痉挛、活动受限的病症。医者们对急性腰痛的治疗方法众多,有远端针刺配合运动疗法、局部推拿、口服药物或静脉滴注脱水治疗等,但其疗程较长,疼痛缓解不明显,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张卫东教授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气滞血瘀,用圆利针对腰痛局部的阿是穴行适量刺激,配合泻血疗法拔出瘀血,此过程通过激活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可充分兴奋C类神经纤维、调整神经递质及相关因子的分布、促进针刺处肥大细胞脱颗粒等过程以助于局部炎性物质的吸收,从而达到镇痛、改善循环的目的,为临床上治疗急性腰痛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张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每每运用圆利针配合泻血疗法治疗急性腰痛均有显著疗效。笔者跟诊张师多年,总结导师经验,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利针 泻血疗法 急性腰痛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