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0篇文章
< 1 2 1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莫高窟第464窟的断代及其与回鹘之关系 被引量:29
1
作者 杨富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125-126,共18页
敦煌莫高窟第464窟原被定为西夏窟,但缺乏证据。近期的考古研究材料可证,该窟的开凿其实当在北凉,原为禅窟,至元代才被改造为礼佛窟。由前室通往后室的甬道两壁各存汉风菩萨两身,其中南壁右侧4行文字讲述的是五地菩萨之容貌,左侧4行文... 敦煌莫高窟第464窟原被定为西夏窟,但缺乏证据。近期的考古研究材料可证,该窟的开凿其实当在北凉,原为禅窟,至元代才被改造为礼佛窟。由前室通往后室的甬道两壁各存汉风菩萨两身,其中南壁右侧4行文字讲述的是五地菩萨之容貌,左侧4行文字讲述的则是四地菩萨,北壁左侧9行文字讲述的则是十地菩萨之装饰,右侧的当为九地菩萨。藉由回鹘文题记,十地菩萨绘画内容第一次在敦煌石窟中得到确认。通过逐字对译,可以明显看出,这三段回鹘文标注内容皆来自胜光法师译回鹘文《金光明最胜王经》第4卷。故可定,三榜题皆为胜光法师译《金光明最胜王经》之摘抄。这一发现,结合该窟发现的回鹘文写本与其他题记,可以证明莫高窟第464窟甬道与前室为元代末期的回鹘窟,而后室壁画可以确定为元代遗墨,但早于甬道与前室之壁画,可定为元代早期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第464窟 回鹘 十地菩萨 北凉 西夏 元代
下载PDF
湖田窑考古新收获 被引量:28
2
作者 徐长青 余江安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8-59,共12页
本文着重介绍了景德镇湖田窑元代遗址最新考古发掘的材料,并通过对这些新材料的研究,认定湖田窑址所代表的窑场可能是元代浮梁磁局所属的官府瓷器作坊之一.除日用瓷外,建筑用瓷也是其主要产品。在釉色品种上,有青白釉器.卵白釉器、白釉... 本文着重介绍了景德镇湖田窑元代遗址最新考古发掘的材料,并通过对这些新材料的研究,认定湖田窑址所代表的窑场可能是元代浮梁磁局所属的官府瓷器作坊之一.除日用瓷外,建筑用瓷也是其主要产品。在釉色品种上,有青白釉器.卵白釉器、白釉器、黑釉器、青花、釉里红和低温彩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湖田窑 元代 官府瓷器作坊 建筑用瓷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元朝烧埋银初探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群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64,共5页
元朝烧埋银不仅是对犯罪分子的附加刑罚 ,更是对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损害赔偿。学界普遍认为元朝烧埋银源于烧饭 ,这种看法实有失妥当。蒙古早期命价银习惯法才是其真正的源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烧埋银有着适用... 元朝烧埋银不仅是对犯罪分子的附加刑罚 ,更是对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损害赔偿。学界普遍认为元朝烧埋银源于烧饭 ,这种看法实有失妥当。蒙古早期命价银习惯法才是其真正的源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烧埋银有着适用范围广、立法水平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烧埋银 损害赔偿
下载PDF
元代回回人的宗教制度与伊斯兰教法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东平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50,共7页
本文研究了元代回回社会中的宗教制度和伊斯兰教法。作者认为,元代回回社会中存在着官方认可的管理者和更小的民间宗教事务管理者两套系统。伊斯兰教法约束了回回人的行为规范,并且对元代多元法律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在多元文化的发... 本文研究了元代回回社会中的宗教制度和伊斯兰教法。作者认为,元代回回社会中存在着官方认可的管理者和更小的民间宗教事务管理者两套系统。伊斯兰教法约束了回回人的行为规范,并且对元代多元法律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在多元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回回法”同“汉法”及“蒙古法”有一个冲突和融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法 元代 回回 宗教制度 法律文化
原文传递
元代以来黄土塬区沟谷发育与土壤侵蚀 被引量:18
5
作者 桑广书 甘枝茂 岳大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60,共6页
以洛川旧县镇南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 ,用实地考察和史料考证相结合的方法 ,恢复了元代 ( 12 6 7年 )以来洛川黄土塬区沟谷发育与土壤侵蚀过程 ,计算出了不同时段沟谷发育速度、土壤侵蚀强度 ,分析了黄土塬区沟谷形态的演变。自元代以来... 以洛川旧县镇南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 ,用实地考察和史料考证相结合的方法 ,恢复了元代 ( 12 6 7年 )以来洛川黄土塬区沟谷发育与土壤侵蚀过程 ,计算出了不同时段沟谷发育速度、土壤侵蚀强度 ,分析了黄土塬区沟谷形态的演变。自元代以来黄土塬区沟谷发育、土壤侵蚀呈加剧态势 ,其变化一方面与降水量变化关系密切 ,降水量较丰富时沟谷发育、土壤侵蚀较强 ;另一方面人为加速侵蚀与自然侵蚀相叠加是近现代沟谷发育、土壤侵蚀剧烈的主要原因。黄土塬区沟谷形态由巷形谷、V形谷向U形谷演变 ,沟头段巷形谷和上游段V形谷是土壤侵蚀与治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黄土塬 沟谷发育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尉氏元代壁画墓札记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未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52,共13页
尉氏县张氏镇壁画墓在最近的报道中被断为宋代。本文结合相关考古资料,从墓葬形制、壁画布局、仿木结构、人物服饰、墓门题记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将该墓订正为元代。又依据文献记载和图像资料,对该墓壁画中“曾参行孝”和“焦花女... 尉氏县张氏镇壁画墓在最近的报道中被断为宋代。本文结合相关考古资料,从墓葬形制、壁画布局、仿木结构、人物服饰、墓门题记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将该墓订正为元代。又依据文献记载和图像资料,对该墓壁画中“曾参行孝”和“焦花女哭麦”两组孝子图加以考证。并进一步梳理了考古所见二十四孝图像,发现其组合形式在宋金时期比较稳定,而元明时期则逐渐转向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氏 元代 壁画 二十四孝
原文传递
元代“内蒙外汉”二元政策简论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治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5-171,共17页
元世祖朝政治制度的"内蒙外汉",可从官制、军制、宫室视朝与帝号等得到解读。无论中央、地方官制或总体构成、议事方式及长官成分,都显现蒙古俗占据内核,汉法因素多是外围。元宿卫军和镇戍军的蒙、汉混存、军队编组、最高指... 元世祖朝政治制度的"内蒙外汉",可从官制、军制、宫室视朝与帝号等得到解读。无论中央、地方官制或总体构成、议事方式及长官成分,都显现蒙古俗占据内核,汉法因素多是外围。元宿卫军和镇戍军的蒙、汉混存、军队编组、最高指挥权等"内蒙外汉",也比较突出。两都宫室、岁时巡幸和"视朝"等,汉、蒙杂糅,有些隐含的蒙古俗又是根本性的。皇帝名号及国号,同样是"内蒙外汉"配置。"大元"是外在和汉人语境的国号,"大蒙古国"则属内在本质和蒙古人语境中始终未变的国号。推行八思巴字蒙古语,鼓励汉人学蒙语,率多译儒学经典为蒙语,以斡耳朵祭祖和遵蒙古俗祭天为主,太庙祭祀掺蒙古因素及派官代祀等,又体现文化礼俗的"内蒙外汉"。忽必烈之后七位皇帝大抵奉行"内汉外蒙"的第二祖制,武宗、仁宗及英宗略向蒙古俗或汉法倾斜。"内蒙外汉"二元政策,虽易造成嗜利黩武与冗官贪赃,助长民族压迫和统治集团内部分歧,其历史贡献又是主流,基本适应大漠南北游牧与农耕并存格局,有利于多元文明的繁荣发展,对保持蒙古族的延续性也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内蒙 外汉 二元政策
下载PDF
元代平民妇女婚姻生活考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适端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在元代 ,北方游牧民族论财购妻和收继婚俗使汉族平民妇女成了婚姻双方家庭的经济筹码。下层文化对游牧文化的兼容 ,为男性社会奴虐妇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封建传统女性观、婚姻观的长期积淀强化了妇女自身的依附意识 ,使女性自觉不自觉... 在元代 ,北方游牧民族论财购妻和收继婚俗使汉族平民妇女成了婚姻双方家庭的经济筹码。下层文化对游牧文化的兼容 ,为男性社会奴虐妇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封建传统女性观、婚姻观的长期积淀强化了妇女自身的依附意识 ,使女性自觉不自觉地兼充着可悲的受害施暴双重角色 ;它更加重了平民妇女的灾难。她们对苦难命运的抗争却是最低级、生理的、非理性的。而这种男尊女卑旧意识现象至今仍存在。因此 ,本文对我们重新认识元代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平民妇女 婚姻生活 家庭问题
下载PDF
浅议元朝的“四等人”政策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大龙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3,121,共5页
通过对元朝的"四等人"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四等人"的划分既有维持大一统的需要,也是对宋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成果的一种承认,而以蒙古为国之根本、色目和汉人互相牵制的政策又导致了民族分布格局的巨大变化,进而为... 通过对元朝的"四等人"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四等人"的划分既有维持大一统的需要,也是对宋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成果的一种承认,而以蒙古为国之根本、色目和汉人互相牵制的政策又导致了民族分布格局的巨大变化,进而为更大范围内的民族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以往学界仅仅以民族歧视和压迫来评价元朝"四等人"政策的历史作用似乎是不全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蒙古人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统治政策
下载PDF
元杂剧兴盛的思想文化背景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大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4-18,共5页
元杂剧在金元之交的兴盛,是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以至失衡状态下超常规的产物,带有蒙元文化的鲜明印记。本文从元杂剧赖以形成的北曲的特质、蒙元文化多元交织的形态特征、全真教与元代理学的离合关系等方面,对元杂剧兴盛的思想文化背... 元杂剧在金元之交的兴盛,是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以至失衡状态下超常规的产物,带有蒙元文化的鲜明印记。本文从元杂剧赖以形成的北曲的特质、蒙元文化多元交织的形态特征、全真教与元代理学的离合关系等方面,对元杂剧兴盛的思想文化背景进行了富有新意的发掘和归纳,力图将元杂剧兴盛原因的讨论引向理性思维与文化学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文化背景 元杂剧 蒙元文化 文学研究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元代的系官匠户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小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83,共7页
元代的系官工匠 ,部分来源于早期征服过程中的俘虏 ,部分接收自南宋官手工业的工匠 ,均通过匠籍制度加以维系。元代系官匠户数目庞大 ,专业化程度高 ,是当时手工业生产的主体。虽然其身份管理严格 ,但在户籍赋役制度确立后 ,大多数系官... 元代的系官工匠 ,部分来源于早期征服过程中的俘虏 ,部分接收自南宋官手工业的工匠 ,均通过匠籍制度加以维系。元代系官匠户数目庞大 ,专业化程度高 ,是当时手工业生产的主体。虽然其身份管理严格 ,但在户籍赋役制度确立后 ,大多数系官匠户的待遇处境较一般民户为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工 官营手工业 系官匠户
下载PDF
论宋元时期的文章学 被引量:14
12
作者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南宋至元代创立并蓬勃发展的文章学,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冷落。这时期的文章学著作甚多,内容极为丰富,学者们解析文章作法,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当然也有局限。可以预言,与诗学、词学、赋学等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一样,文章学应该也必然... 南宋至元代创立并蓬勃发展的文章学,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冷落。这时期的文章学著作甚多,内容极为丰富,学者们解析文章作法,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当然也有局限。可以预言,与诗学、词学、赋学等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一样,文章学应该也必然会成为传统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元代 文章学 古文评点 文法 科举
下载PDF
元代怯薛新论 被引量:14
13
作者 屈文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5-151,共7页
怯薛是蒙元王朝政治体制中的特殊组织,元代高级官员多出身怯薛,怯薛出仕后仍保留原先职务,而且怯薛世职是他们真正身份和地位标志,外廷官称只相当于一种临时的差遣;怯薛是巩固其成员同君主间主奴关系的工具,且怯薛的中枢地位使得蒙古权... 怯薛是蒙元王朝政治体制中的特殊组织,元代高级官员多出身怯薛,怯薛出仕后仍保留原先职务,而且怯薛世职是他们真正身份和地位标志,外廷官称只相当于一种临时的差遣;怯薛是巩固其成员同君主间主奴关系的工具,且怯薛的中枢地位使得蒙古权贵同大汗或皇帝间的主奴观念在整个官僚体制中泛化;所谓的怯薛预政,并不属于非常行为,而是其成员参决政务的合法形式和途径,将这种参政方式看作近侍篡夺中书省权力是在拿中原王朝的政制模式去套其实不一样的蒙元王朝政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怯薛 中书省 政治体制 特殊组织
原文传递
元代江南儒士游京师考述 被引量:13
14
作者 申万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1-50,共10页
元朝大量江南儒士来到都城大都,成为大都政治、文化舞台上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会群体。尽管江南儒士在大都的生活遇到很多困难,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坚持了下来,一些人在京城做了官,更多的得官而归。京城大量江南儒士的存在,不仅在蒙古... 元朝大量江南儒士来到都城大都,成为大都政治、文化舞台上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会群体。尽管江南儒士在大都的生活遇到很多困难,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坚持了下来,一些人在京城做了官,更多的得官而归。京城大量江南儒士的存在,不仅在蒙古、色目人占优势的元朝都城传播了传统儒学文化,也为元朝政权实行汉法提供了重要的舆论支持。元代江南儒士游京师现象,反映了江南儒士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改善自身生存状况、实现人生价值的努力,也表明了中国士人精英顽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传统儒学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江南儒士 游京师
原文传递
林则徐和魏源对西方图书馆的译介 被引量:11
15
作者 程焕文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和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的重要先驱,林则徐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的第一人。本文全面分析了林则徐在1840年左右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以及魏源于1842年重编的《海国图志》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尤其... 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和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的重要先驱,林则徐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的第一人。本文全面分析了林则徐在1840年左右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以及魏源于1842年重编的《海国图志》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尤其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史实,从而说明了西方图书馆观念最初流入中国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魏源 西方 图书馆史 文献翻译 《四洲志》 《海国图志》
下载PDF
不同处境下宋濂的活动及创作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永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5期135-143,共9页
科场的失败、社会的动荡以及吏治的腐败,使宋濂对元朝的统治失去了信心,命运让他与朱元璋结合在一起,在辅佐朱元璋从草泽英雄到开国皇帝的道路上,宋濂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入明后,宋濂得到了来自朱元璋的许多殊遇,并写了不少歌功颂德的文... 科场的失败、社会的动荡以及吏治的腐败,使宋濂对元朝的统治失去了信心,命运让他与朱元璋结合在一起,在辅佐朱元璋从草泽英雄到开国皇帝的道路上,宋濂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入明后,宋濂得到了来自朱元璋的许多殊遇,并写了不少歌功颂德的文章,人们往往因此而对宋濂生憎恶之心。但如果我们对宋濂入明后极端严酷的生存环境给予足够的了解,就会感觉到宋濂极不平常的心态。不同处境的变化,使宋濂的文学创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入明前,他的文章泼辣大胆,自由奔放,富有批判情神;入明后的文章批判锋芒则大为减弱,但仍然有不少值得称赞的文章。尤其是身处庙堂的宋濂依然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作传,一个封建士大夫能做到这一点,委实不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濂 处境 文学创作 婺州 朱元璋 元代 明代
下载PDF
元代四川行省沿革与特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治安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共7页
元代四川行省在创建前20余年,因以陕西为后方对川蜀的攻略,多是与陕西合为秦蜀行省。独立和稳定的四川行省建置,则限于至元二十三年以后80余年间。同时它还与境内东、西川行枢密院及宣慰司等发生并存或兴替联系。四川行省的三个显著特征... 元代四川行省在创建前20余年,因以陕西为后方对川蜀的攻略,多是与陕西合为秦蜀行省。独立和稳定的四川行省建置,则限于至元二十三年以后80余年间。同时它还与境内东、西川行枢密院及宣慰司等发生并存或兴替联系。四川行省的三个显著特征是:设置早,前期与陕西行省等合并分离频繁;战争破坏严重,户口数稀少,财税收入亦少;驻屯军队多,万户等军府多,军事色彩较重,后期或为世袭军将把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四川行省 沿革 特征
原文传递
从黑城文书看元代的养济院制度——兼论元代的亦集乃路 被引量:11
18
作者 金滢坤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7-70,共4页
《俄藏敦煌文献》中的 ДХ . 1 90 72R《元至正三年亦集乃路巡检司为收养郭张驴等孤老状本路总管府及指挥使判》为黑城文书 ,是目前所见的惟一一件有关元代养济院的出土官文书 ,对研究元代养济院制度和相关问题有重要意义。此件文书证... 《俄藏敦煌文献》中的 ДХ . 1 90 72R《元至正三年亦集乃路巡检司为收养郭张驴等孤老状本路总管府及指挥使判》为黑城文书 ,是目前所见的惟一一件有关元代养济院的出土官文书 ,对研究元代养济院制度和相关问题有重要意义。此件文书证实了元代鳏寡孤独废疾收养制度曾有效地实行 ,并一直实行到元末。元代鳏寡孤独废疾收养制度即养济院收养制度 ,受宋代的养济院和福田院等社会救助制度影响 ,并与其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元朝还建立了与养济相关的法律 ,以确保鳏寡孤独老弱残疾者得到收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城文书 元代 养济院 亦集乃路 鳏寡孤独 收养制度
下载PDF
元代西藏(吐蕃)土司制度探析——元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地方方略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干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3,共5页
本文论述了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施行土司制度 ,设置适合于西藏地方自治性的管理机构 ,任用藏族及其他民族成份人员。并分析其成功地推行土司制度的原因及其效果。作者指出 ,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推行土司制度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 本文论述了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施行土司制度 ,设置适合于西藏地方自治性的管理机构 ,任用藏族及其他民族成份人员。并分析其成功地推行土司制度的原因及其效果。作者指出 ,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推行土司制度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且对后代有很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中央政府 管理 元朝 土司制度 地方史 历史作用 国家统一 经济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宋金“十大曲(乐)”笺说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鸣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96,共14页
本文对元代尚流行于歌坛的宋金时代的十首歌词一一作了笺说。作者指出,《阳春白雪》收录它们,是给歌坛提供唱本,从而使我们应重新审视所谓词在元代由于“词乐失传”已经不可歌的传统说法,注意研究词史不应把金词和宋词割裂,也使我们得... 本文对元代尚流行于歌坛的宋金时代的十首歌词一一作了笺说。作者指出,《阳春白雪》收录它们,是给歌坛提供唱本,从而使我们应重新审视所谓词在元代由于“词乐失传”已经不可歌的传统说法,注意研究词史不应把金词和宋词割裂,也使我们得到了解当时传唱不衰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歌词。而“十大曲”字样的题材内容和风格,也反映出“词为艳科”的传统看法的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金代 题材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