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余华小说对“父亲”形象的颠覆与重构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秦葆 刘瑶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9期91-96,共6页
余华是一位与时俱进而又风格多变的当代作家,他的先锋小说彻底摧毁了传统的父亲形象,对历史和现实的"父亲"进行了双重颠覆。随后,余华的创作观念和叙事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由先锋写作转向民间立场,回归历史与传统,关注底层... 余华是一位与时俱进而又风格多变的当代作家,他的先锋小说彻底摧毁了传统的父亲形象,对历史和现实的"父亲"进行了双重颠覆。随后,余华的创作观念和叙事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由先锋写作转向民间立场,回归历史与传统,关注底层人物的生命形式和生存状态,重新塑造正面的、充满温情的父亲形象,与笔下的"父亲"达成了消融和谅解。文章通过解读余华作品中的父亲形象,探究了其对父亲形象进行颠覆与重构的文化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父亲形象 颠覆 重构
下载PDF
象征的存在——余华小说人物形象论 被引量:7
2
作者 蔡勇庆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24-829,共6页
对人的生存的精神探索是余华小说的内在主题,人物则是他对生存进行探索的阐释符码。文章以人物形象分析为出发点,通过对疯子、傻子和父亲这三类典型形象的分析,探求余华小说创作的艺术演变。
关键词 余华小说 人物形象 生存探索
下载PDF
余华1990年代小说叙事中的时间意识 被引量:3
3
作者 谭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7期77-81,共5页
时间是作品存在的一种方式,叙事则是叙述者用言语讲述故事。文本在叙事过程中必然留下时间的痕迹。余华1990年代小说在叙事中表现出的碎片时间意识、线性时间意识和共性时间意识,其中蕴含着瞬间审美方式、散点式叙事方法和聚焦式叙事方法。
关键词 余华小说 时间意识 叙事方式
下载PDF
余华前后期小说中比喻的变异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江南 王萍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余华小说提供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最为新奇、怪异的一批比喻,开辟了比喻新的空间和新的视野。同时,以1989年为界,他的创作也实现了从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型;两个时期的比喻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认真分析余华小说前后两期比喻的差异... 余华小说提供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最为新奇、怪异的一批比喻,开辟了比喻新的空间和新的视野。同时,以1989年为界,他的创作也实现了从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型;两个时期的比喻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认真分析余华小说前后两期比喻的差异,一方面可以深入考察余华小说比喻使用的根本特点,另一方面,通过两个时期的比较,也可以更深入研究余华比喻创新的原因与基本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比喻 怪异与新奇 变革
下载PDF
论鲁迅和余华小说的精神同构性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吉鹏 赵月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9-13,共5页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鼻祖仍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坛。在直面人生、社会的价值问题和精神溯源的过程中,一代代的文人与鲁迅不期而遇了,新时期的余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的小说创作在认识论与价值观方面,在思想理念及深层的精神领域...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鼻祖仍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坛。在直面人生、社会的价值问题和精神溯源的过程中,一代代的文人与鲁迅不期而遇了,新时期的余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的小说创作在认识论与价值观方面,在思想理念及深层的精神领域,在思维方式以及文学的表现方式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惊人的同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余华小说 精神同构性
下载PDF
虚妄:我们生存的深度真实——《在细雨中呼喊》与余华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玉宝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5-39,共5页
余华的小说是一个意义缺席的世界,余华无意通过自己的小说建构一个意义的世界,恰恰相反,余华小说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虚妄的世界,正是这种虚妄,揭示了我们生存的深度真实性。《在细雨中呼喊》就是一个典型的颠覆和消解意义的文本。余华... 余华的小说是一个意义缺席的世界,余华无意通过自己的小说建构一个意义的世界,恰恰相反,余华小说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虚妄的世界,正是这种虚妄,揭示了我们生存的深度真实性。《在细雨中呼喊》就是一个典型的颠覆和消解意义的文本。余华在一个意义缺席的话语资源中,不可能找到并赋予这种本能生存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颠覆消解 本能生存 深度真实 意义缺席
下载PDF
富有创新精神的叙事——论余华小说叙事内容的转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永春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29-32,共4页
当代作家余华用他的生命历程进行着创作,以冷静的思考成熟于自己写作当中,以他最具有原创性、不可替代的余华叙事给文坛带来了一片刺人眼目的风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余华80年代早期作品多以暴力和冷酷为显在内容,以独有的感觉方式和叙... 当代作家余华用他的生命历程进行着创作,以冷静的思考成熟于自己写作当中,以他最具有原创性、不可替代的余华叙事给文坛带来了一片刺人眼目的风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余华80年代早期作品多以暴力和冷酷为显在内容,以独有的感觉方式和叙事来探索和提示人类生存中的某种真实,用不动声色的笔调展现一幅幅残酷阴郁的世界,饱含着对人性恶的愤怒和焦虑。而到了90年代以后余华却以迥异的叙事内容继续书写着他对生存命题的深层思考,表现着他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叙事变化 创新精神
下载PDF
余华小说的先锋性表现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晓燕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20-122,共3页
余华是当代中国先锋作家中成就最突出的一位,他的作品突破传统小说在形式、语言方面的限制和常规模式,在叙述形式、叙述语言、叙述母题、叙述结构等方面体现出自己特有的品质。本文将从他作品的先锋话语、暴力与死亡母题、叙述模式等几... 余华是当代中国先锋作家中成就最突出的一位,他的作品突破传统小说在形式、语言方面的限制和常规模式,在叙述形式、叙述语言、叙述母题、叙述结构等方面体现出自己特有的品质。本文将从他作品的先锋话语、暴力与死亡母题、叙述模式等几个方面探究其小说作品的先锋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先锋性 叙述话语 叙述母题 叙述模式
下载PDF
余华小说苦难意识的衍生和升华 被引量:1
9
作者 吕园园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3-35,共3页
苦难意识是余华小说的独特之处和着重之点。余华前期作品中的苦难意识受个人生活环境、文学阅历和西方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主要呈现为一种暴力冷酷的姿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余华小说的苦难主题发生了变化,它开始更多关注人对苦难的... 苦难意识是余华小说的独特之处和着重之点。余华前期作品中的苦难意识受个人生活环境、文学阅历和西方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主要呈现为一种暴力冷酷的姿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余华小说的苦难主题发生了变化,它开始更多关注人对苦难的忍耐力和自我拯救的努力,表现出了一种悲悯的文化情怀。余华表现苦难的方式的变化也显示了其文学思想的不断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苦难意识 转型 残酷 悲悯
下载PDF
《第七天》中的四个世界
10
作者 赵海涛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65-73,共9页
余华小说《第七天》中存在四个世界:一是现实世界,一是候烧室(殡仪馆),一是安息地,一是死无葬身之地。余华将四个世界放在一起,这样各个世界的情况及相互间的对比就会非常明显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然而安息地与死无葬身之地这两个彼岸世... 余华小说《第七天》中存在四个世界:一是现实世界,一是候烧室(殡仪馆),一是安息地,一是死无葬身之地。余华将四个世界放在一起,这样各个世界的情况及相互间的对比就会非常明显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然而安息地与死无葬身之地这两个彼岸世界的设置是失败的,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小说中的逻辑漏洞与情节漏洞,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家的大意与疏忽所致。如果余华能在《第七天》上多花些时间与功夫,仔细思考相关的逻辑与情理,而不是草草了事,那么这部小说的成就将会远远超出现在的这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余华小说 《第七天》 世界
原文传递
略论余华小说中的疯傻人物形象
11
作者 潘龚凌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4期37-42,共6页
在中外文学史上,内容涉及到疯癫现象的文本比比皆是。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余华的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疯傻人物形象,并形成了其独有的风格。余华小说中疯傻人物有精神意义上的疯癫、由健全人变成疯癫、浪漫化的疯癫三种。在人物形象的选择上... 在中外文学史上,内容涉及到疯癫现象的文本比比皆是。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余华的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疯傻人物形象,并形成了其独有的风格。余华小说中疯傻人物有精神意义上的疯癫、由健全人变成疯癫、浪漫化的疯癫三种。在人物形象的选择上,余华对于疯癫人物形象的把握来自于他曾经作为医生的敏感。在他的笔下疯子和傻子也都突破了原有的传统形象,呈现给读者的是极度残忍的现实以及来自一个敏感胸腔里不停歇的呐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疯子形象 傻子形象 先天疯 后天疯 偏执疯 现实意义
下载PDF
略论余华的小说创作
12
作者 王一冰 李倞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0-71,共2页
自从20世纪80年代余华以小说创作的先锋姿态出场以来,读者始终对他的小说作品充满了期待。然而,自90年代中期完成他的三部长篇高峰之作,似乎步入了创作“高原”,已经六七年没有看到他的小说新作了,其中既有文学走向“边缘”等大环境的影... 自从20世纪80年代余华以小说创作的先锋姿态出场以来,读者始终对他的小说作品充满了期待。然而,自90年代中期完成他的三部长篇高峰之作,似乎步入了创作“高原”,已经六七年没有看到他的小说新作了,其中既有文学走向“边缘”等大环境的影响,又有余华自身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创作困境 想像 问题
下载PDF
与现实建立幽默的关系——论余华小说中的黑色幽默
13
作者 张敏 李静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3-47,共5页
余华的先锋小说诞生于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之中,而作为后现代主义重要一派的"黑色幽默"在余华的创作中时有闪现。余华用绝望的幽默嘲讽社会、人生,逼使人们正视残酷的现实和荒谬的历史;用"反英雄"式的小人物形象来凸... 余华的先锋小说诞生于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之中,而作为后现代主义重要一派的"黑色幽默"在余华的创作中时有闪现。余华用绝望的幽默嘲讽社会、人生,逼使人们正视残酷的现实和荒谬的历史;用"反英雄"式的小人物形象来凸现世界的荒诞、历史的悖谬和人生的乖误;同时,藉助"零度"和"重复"的叙述手法,余华将悲剧转化为喜剧,令其作品获得了看似轻松实则坚毅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幽默 余华小说 荒诞 反英雄 零度 重复
下载PDF
余华早期小说叙事特色论
14
作者 周建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6-59,共4页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余华早期小说之独特叙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以大量"真实"的细节构建故事,推动情节发展。这些"真实"的细节形塑了故事情节的荒诞性,拉伸了故事的张力,深化了故事的内涵。这种细节的真...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余华早期小说之独特叙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以大量"真实"的细节构建故事,推动情节发展。这些"真实"的细节形塑了故事情节的荒诞性,拉伸了故事的张力,深化了故事的内涵。这种细节的真实与情节的荒诞的对立,是余华早期小说最为鲜明的叙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叙事 故事
下载PDF
从个人史、家族史到溪镇共同体的建构——论余华小说中地主形象的演变
15
作者 王俊利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9-77,共9页
余华小说中的地主形象主要有《一个地主的死》中的“英雄”地主王香火、《活着》中的没落地主福贵、《文城》中的至善地主林祥福。《一个地主的死》着重展示王香火成长为抗日英雄的个人创伤体验,表达作者对阶级属性、战争性质和战争目... 余华小说中的地主形象主要有《一个地主的死》中的“英雄”地主王香火、《活着》中的没落地主福贵、《文城》中的至善地主林祥福。《一个地主的死》着重展示王香火成长为抗日英雄的个人创伤体验,表达作者对阶级属性、战争性质和战争目的的质疑。《活着》聚焦于福贵的家族史,从农民的现代性蜕变这一角度书写福贵及其家人在时代激变中的坎坷命运,展示了个体命运的偶然性和忍受苦难的生存哲学。《文城》侧重于描写清末民初溪镇百姓在应对天灾人祸时团结一致构建乡村共同体所做出的努力,体现了作者从人类记忆的伦理共识和“共同体”的建构这一角度来呼唤以儒家“仁义”为基础的传统乡村治理模式。三位地主形象的演变蕴含了余华塑造地主形象的叙事策略和审美追求,即从凸显个体命运的自主性、偶然性转移到对爱情、婚姻、家庭与血缘关系的思考上,再到对理想乡村共同体建构与乡绅治理关系的探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地主形象 审美追求 乡绅治理
下载PDF
儒家文化视角下余华小说的韩国读者接受研究
16
作者 申永镐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4-68,共5页
作为“儒家文化圈”国家之一,韩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保留着儒学的痕迹。韩国读者在浓浓的儒学氛围中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儒家文化视角下对于中国当代小说的期待视野,并接受其指导,参与阅读活动,获得审美感受。余华的小说较好地与... 作为“儒家文化圈”国家之一,韩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保留着儒学的痕迹。韩国读者在浓浓的儒学氛围中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儒家文化视角下对于中国当代小说的期待视野,并接受其指导,参与阅读活动,获得审美感受。余华的小说较好地与韩民族注重家庭成员之间和谐关系的儒家家庭伦理观,强调“父权”和男性责任心的“五常”意识等深度契合,满足了韩国读者的审美需求,被韩国读者接受和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余华小说 韩国 读者接受
下载PDF
余华小说的“代父”书写
17
作者 黄瀚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5期57-65,共9页
余华小说对父亲形象的塑造并非简单地由颠覆父亲形象到再造父亲形象的过程,在对余华小说“代父”书写的考察中,应分阶段阐释“代父”塑造的现实意义与文化意蕴。20世纪80年代余华塑造的“代父”并不具有异质性;20世纪90年代后,余华塑造... 余华小说对父亲形象的塑造并非简单地由颠覆父亲形象到再造父亲形象的过程,在对余华小说“代父”书写的考察中,应分阶段阐释“代父”塑造的现实意义与文化意蕴。20世纪80年代余华塑造的“代父”并不具有异质性;20世纪90年代后,余华塑造出温情与残酷并存的“代父”形象,表现出作家对文化多元社会中的精神之父仍持怀疑和拒斥立场。余华小说持续的“代父”书写,与作家自身经历有关,更重要的是,这是作家立足“民间”、面向“现在”的写作立场所致。余华小说“代父”书写的内在构建逻辑,显示出其处理父子关系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代父”书写 回归“民间” 面向“现在” 常与变
下载PDF
余华小说的时间形式
18
作者 田红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1-25,共5页
小说叙事学认为小说存在“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余华小说以叙事时间策略为切入点,借助心理时间将故事时序弄乱,制造时间倒错和时间跨度的无时性;利用“空间化”时间强调人物在瞬间的感觉体验;强化心理时间,有意地淡化作品特定的... 小说叙事学认为小说存在“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余华小说以叙事时间策略为切入点,借助心理时间将故事时序弄乱,制造时间倒错和时间跨度的无时性;利用“空间化”时间强调人物在瞬间的感觉体验;强化心理时间,有意地淡化作品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重复的手段实现对时间形式的探索,显示时间在人的生命中的意义,实现对个体精神真实的执著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小说 叙事时间 心理时间 精神真实
下载PDF
民间叙事视野下余华小说的多元叙事艺术研究
19
作者 韩雪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领军人物,其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与喜欢。余华准确把脉时代特征,及时更新自己的创作风格,从早期的先锋文学到后来的民间叙事,无不体现他对创作风格的灵活掌握程度。他的民间叙事以自下... 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领军人物,其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与喜欢。余华准确把脉时代特征,及时更新自己的创作风格,从早期的先锋文学到后来的民间叙事,无不体现他对创作风格的灵活掌握程度。他的民间叙事以自下而上的视角体察民间社会,站在底层人物角度思考创作,在对苦难、对命运的赤裸裸揭示上形成了其多元的叙事艺术。本文从民间叙事创作的发展沿革和观念形成的阐释出发,对余华在民间叙事视野下的多元叙事艺术进行探讨,从苦难叙事、命运叙事以及反启蒙叙事三个维度探索其创作立场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民间叙事 多元叙事艺术
下载PDF
余华小说中重复艺术的表征
20
作者 刘琼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17-20,共4页
余华以一种对生存本相探索的精神来反复钻研重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在文本实验中不断追求进步,逐步达到艺术表现手法运用技巧的炉火纯青,达到艺术表现手法与主题表现契合得天衣无缝的境界,在舒缓和苍凉的氛围中展现出生活本真的美... 余华以一种对生存本相探索的精神来反复钻研重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在文本实验中不断追求进步,逐步达到艺术表现手法运用技巧的炉火纯青,达到艺术表现手法与主题表现契合得天衣无缝的境界,在舒缓和苍凉的氛围中展现出生活本真的美,让重复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他的小说中生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重复艺术 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