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遂醋炙对正常及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桥 曹亮亮 +2 位作者 楼坚伟 张丽 丁安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6,共6页
目的:考察甘遂醋炙前后对正常及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差异。方法:以正常及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后连续7 d灌胃生、醋甘遂粉末及其提取物,各给药组按0.34 mg·g-1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考察给药... 目的:考察甘遂醋炙前后对正常及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差异。方法:以正常及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后连续7 d灌胃生、醋甘遂粉末及其提取物,各给药组按0.34 mg·g-1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考察给药后对大鼠肝、胃、肠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肝功能指标、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正常给药组大鼠肝、胃、肠组织均出现显著损伤,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力显著升高,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显著升高;其中生甘遂粉末作用最为显著,醋甘遂该作用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模型给药组大鼠组织损伤有所减轻,血清AST,ALT,ALP活力显著降低,GSH和SOD含量显著升高,MDA和LDH含量显著降低;其中模型生、醋粉组功效最为显著,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甘遂醋炙后对正常动物的毒性较生甘遂低;在模型动物上,生、醋甘遂均可显著缓解模型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炙 癌性腹水 毒性 有故无殒 肝功能
原文传递
基于“有故无殒”理论的京大戟肝肾毒性研究
2
作者 胡伊力格其 包文双 +2 位作者 白梅荣 胡德力根 敖日格乐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研究京大戟对正常大鼠和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肝肾毒性的差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给药低、中、高剂量组,AA模型组、AA模型给药低、中、高剂量组,阳性组。连续灌胃4周,考察其对大鼠一般状态、血液生化指标血肌酐(CREP... 目的:研究京大戟对正常大鼠和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肝肾毒性的差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给药低、中、高剂量组,AA模型组、AA模型给药低、中、高剂量组,阳性组。连续灌胃4周,考察其对大鼠一般状态、血液生化指标血肌酐(CREP)、尿素氮(UREA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脏器指数及体质量的影响,并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肝肾组织的损伤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行动明显减少,喜蜷缩,但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正常给药各组大鼠毛发无光泽,皮肤呈现黑棕色,蜷缩少动,大便不成型,体质量增长缓慢。模型给药各组大鼠大便不成型状况有所缓解,体质量无明显变化。肝肾功能方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阳性组AST、ALT、UREA、CRE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给药组在给予不同剂量的京大戟灌胃后,各剂量组AST、ALT指标明显升高(P<0.05),高、中剂量组UREAL指标明显升高(P<0.05)。而模型给药组中,仅高剂量组AST、CREP指标明显升高(P<0.05)。且肝肾脏切片显示,正常给药组肝脏肝细胞有轻度空泡变性,胞质疏松淡染;而肾脏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轻微变多,其中少量肾小管管腔可见嗜酸性物质。京大戟对正常状态下大鼠的毒性大于AA模型状态下的毒性。结论:由此可以推断出,京大戟用于AA模型大鼠时主要体现的是治疗作用,而对正常大鼠主要体现的是毒性作用。在“有故无殒”理论指导下正确的辨证论治运用中药是临床安全用药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毒性 京大戟 有故无殒
下载PDF
试论《金匮要略》妇人病治疗特色 被引量:4
3
作者 孟延兵 《中医药导报》 2009年第1期10-12,共3页
从《金匮要略》中对《内经》"有故无殒"思想的临床运用,不同剂型和治疗手段的灵活选取等方面对张仲景治疗妇人病的特色进行概述。
关键词 《金匮要略》 妇人病 有故无殒 剂型 治疗手段
下载PDF
基于“有故无殒”理论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症经验
4
作者 蓝宇洋 王晓斐 +1 位作者 苗耀东 吴深涛 《现代中医临床》 2024年第4期95-98,共4页
2型糖尿病(T2DM)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其病机纷繁复杂,日久易生他症,渐以虚实相兼、本虚标实为核心特点。对于消渴并发症治疗当攻补兼施,尤以正气大虚、邪实壅盛之时,急当祛邪以扶正,其临床辨治思想与《黄帝内经》中所述“有故无... 2型糖尿病(T2DM)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其病机纷繁复杂,日久易生他症,渐以虚实相兼、本虚标实为核心特点。对于消渴并发症治疗当攻补兼施,尤以正气大虚、邪实壅盛之时,急当祛邪以扶正,其临床辨治思想与《黄帝内经》中所述“有故无殒”理论核心相同。临床对“毒”分析尤多,不能单纯从药物角度理解“毒”之义,而可理解为“厚”在病情,疾病厚重久笃。消渴病“浊毒内蕴”,浊毒之邪循“气—血—脉络”之规律传变,蓄损于正虚之处,致使变证丛生。临床辨治消渴并发症需精确辨证、当机立断,勿忘偏性、中病即止,配伍用药、增效减毒,毒之有道、邪去正安。并结合临床病案对基于“有故无殒”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症经验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故无殒 2型糖尿病并发症 临证经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