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光利一的《上海》之行 被引量:10
1
作者 童晓薇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2-118,共17页
1928年,日本新感觉派主力作家横光利一远赴上海,在上海生活一个月后回国创作了长篇小说《上海》。本文分析了横光利一赴上海的动机、小说创作的特点以及小说文本传达出来的作者思想,全面考察和回顾了横光利一的上海之行,重新反省了... 1928年,日本新感觉派主力作家横光利一远赴上海,在上海生活一个月后回国创作了长篇小说《上海》。本文分析了横光利一赴上海的动机、小说创作的特点以及小说文本传达出来的作者思想,全面考察和回顾了横光利一的上海之行,重新反省了作为横光利一悲剧人生分水岭的上海之行对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上海 租界
原文传递
横光利一的新感觉文学理论与实绩——以家庭题材小说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天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57,共5页
20世纪20年代,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以家庭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的短篇小说与戏剧,构成了脍炙人口的"病妻系列"文学。其中,《春天乘着马车来》与《花园的思想》最具代表性,是横光利一后期创作中将传统文学题材与新感觉派的... 20世纪20年代,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以家庭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的短篇小说与戏剧,构成了脍炙人口的"病妻系列"文学。其中,《春天乘着马车来》与《花园的思想》最具代表性,是横光利一后期创作中将传统文学题材与新感觉派的写作方式加以融合的两部作品。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日本文学界的高度关注,从文体到内容都成为了当时日本学界的研究焦点。横光的家庭题材小说,既使用了崭新的修辞手法,又将新感觉文学理论贯穿始终。同时,通过对外部场景的铺述,形象地展现出人物复杂多变的心理状态。以创建新感觉派文学为开端,在近3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横光利一始终践行着他所追求的文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新感觉文学 文艺理论 现代文学
下载PDF
上海与近现代转折期的日本文学——以芥川龙之介与横光利一的文学结合点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邱雅芬 梁冬青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2-86,共5页
1927年,芥川龙之介之自戕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日本文坛。作为新生代作家,横光利一继承芥川遗志远赴上海,以探索超越唯有"发狂或死亡"的狭隘文学,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的日本文学,长篇小说《上海》正是横光苦心探求的结晶。芥... 1927年,芥川龙之介之自戕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日本文坛。作为新生代作家,横光利一继承芥川遗志远赴上海,以探索超越唯有"发狂或死亡"的狭隘文学,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的日本文学,长篇小说《上海》正是横光苦心探求的结晶。芥川、横光分别作为拉上日本近代文学帷幕与揭开现代文学序幕者,二者的文学接合点"上海"在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深刻意义。通过论述上海的这段历史,寻求深入思考文学文化问题的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学 芥川龙之介 横光利一 上海 文学传承
下载PDF
论韩国现代主义文学旗手李箱对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受容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被誉为韩国现代主义文学旗手的李箱最初仿拟欧美和日本的现代主义诗歌,此后受到横光利一等当时知名作家的直接影响,作品向描写内心潜意识的心理主义倾斜。本文以其代表作《翅膀》为切入点,复原当时殖民地京城的历史,指出李箱的文学特殊... 被誉为韩国现代主义文学旗手的李箱最初仿拟欧美和日本的现代主义诗歌,此后受到横光利一等当时知名作家的直接影响,作品向描写内心潜意识的心理主义倾斜。本文以其代表作《翅膀》为切入点,复原当时殖民地京城的历史,指出李箱的文学特殊性是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历史产物,深刻反映出日本殖民统治带来的近代化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箱 横光利一 越境 二重言语 殖民地
下载PDF
他者凝视与主体认知——横光利一《上海》中的东方想象与身份认同
5
作者 王雅麒 陈婷婷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34-40,共7页
《上海》是日本近代文坛的新感觉派骁将横光利一的代表作,见证了他在文学创作与政治思想两方面同步发生的重要转折。在《上海》中,横光利一描绘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中国城市,而这个肮脏混乱却独具魅力的上海一方面是他对异国他乡进行他者... 《上海》是日本近代文坛的新感觉派骁将横光利一的代表作,见证了他在文学创作与政治思想两方面同步发生的重要转折。在《上海》中,横光利一描绘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中国城市,而这个肮脏混乱却独具魅力的上海一方面是他对异国他乡进行他者凝视后的特殊产物,另一方面则是他尝试摆脱自身分裂、寻求身份认同的强力证明。立足于近代日本作家对中国的独特情感及其矛盾的身份认知分析《上海》这一文本,并从城市、中国人和革命运动三个方面展现横光利一对上海进行的错误书写,通过主人公虚无的人生体验探究作者误写上海的深层原因以及他寻求的身份认同,最终达到揭露近代日本侵略过程中愈发不加遮掩的种族优越思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上海》 五卅运动 他者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承传与创新——以横光利一的创作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天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1,共7页
20世纪20年代初,以刊物《文艺时代》的创立为标志,日本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始了,这意味着日本现代主义文学正式地拉开了序幕。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为日本文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也将诸多西方文艺流派大量地引入了日... 20世纪20年代初,以刊物《文艺时代》的创立为标志,日本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始了,这意味着日本现代主义文学正式地拉开了序幕。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为日本文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也将诸多西方文艺流派大量地引入了日本。以新感觉派为首的文学流派,与其后产生的新兴艺术派、新心理主义文学共同开创了日本现代艺术派文学的全盛时代。其中,新感觉派旗手横光利一的文学创作,不仅贯穿了这一时代的发展全过程,还一直引领着战前日本现代文学发展的潮流,充分地体现出对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承传与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日本现代主义文学 新感觉派文学 新心理主义 意识流
下载PDF
横光利一《微笑》中的精神病理学
7
作者 奚皓晖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54,共12页
本文从思想史的脉络出发,透过《微笑》文本之下的社会政治学,重审横光利一及昭和知识分子在"战败"历史事件下的抉择。《微笑》裸呈了战中至战后转型时代的紧张性,用回归这一时代紧张性的方式,置身于"战败"这一历史... 本文从思想史的脉络出发,透过《微笑》文本之下的社会政治学,重审横光利一及昭和知识分子在"战败"历史事件下的抉择。《微笑》裸呈了战中至战后转型时代的紧张性,用回归这一时代紧张性的方式,置身于"战败"这一历史性的瞬间。横光利一以主人公遭受战争创伤的心理扭曲为契机,见证了战后文学的起点,指出在从属性伦理支配下,缺少个人为主体的责任伦理引发了战后一系列深刻的社会转型问题,揭示了现代日本国家在反民主、反自由、"超越现代"的思维方式背后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精神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战后文学 现代日本 自由主义 从属性伦理
原文传递
横光利一文学政治取向的形成——从《杀人者》到《马克思的审判》的改稿解读
8
作者 郭惠珍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145,共8页
横光利一的短篇小说《马克思的审判》及其未发表的底稿《杀人者》,鲜有学者关注。对该底稿和正稿进行深入的对比阅读之后发现,横光利一有意将《杀人者》中的某一个人性质的杀人事件上升至社会政治层面,使之在《马克思的审判》中成为阶... 横光利一的短篇小说《马克思的审判》及其未发表的底稿《杀人者》,鲜有学者关注。对该底稿和正稿进行深入的对比阅读之后发现,横光利一有意将《杀人者》中的某一个人性质的杀人事件上升至社会政治层面,使之在《马克思的审判》中成为阶级斗争的案件。这一改稿的过程,充分体现早在他的新感觉小说初登文坛之前,他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心怀恐惧、并发起挑战的政治取向已初现端倪,从而引导他走完悲剧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马克思的审判》 《杀人者》 马克思主义 政治取向
下载PDF
日本都市文学叙事中的欧洲文化
9
作者 王天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90,共5页
在1937-1946年的10年间,日本现代文学骁将横光利一旅欧归来,创作了以欧洲之行为题材的系列文学作品。以长篇小说《旅愁》为代表,描绘了欧洲各国的城市面貌与风情,批判了欧洲文明的没落,从思想认识与文化理解上对欧洲文化做出了深入的阐... 在1937-1946年的10年间,日本现代文学骁将横光利一旅欧归来,创作了以欧洲之行为题材的系列文学作品。以长篇小说《旅愁》为代表,描绘了欧洲各国的城市面貌与风情,批判了欧洲文明的没落,从思想认识与文化理解上对欧洲文化做出了深入的阐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将小说《旅愁》视为横光利一文学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它不再仅仅注重小说艺术的拓展和创造,而是以文学的方式,展现了独特的欧洲认识与思想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都市文学 现代主义 欧洲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