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天”“恶土”:民国平津胡同的媒介“神话”——基于《益世报(天津版)》的胡同报道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束秀芳 郑荧荧 《新闻知识》 2023年第5期59-66,95,共9页
胡同作为中国北方代表性建筑,是一个具有丰富地域特色和历史内涵的文化符号。在不同时期,各大报纸上都有针对胡同的报道,这些报道折射出不同时期胡同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本文将1916年至1937年,1946年至1948年《益世报(天津版)》对胡同的... 胡同作为中国北方代表性建筑,是一个具有丰富地域特色和历史内涵的文化符号。在不同时期,各大报纸上都有针对胡同的报道,这些报道折射出不同时期胡同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本文将1916年至1937年,1946年至1948年《益世报(天津版)》对胡同的相关报道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报道的分类编码和符号分析勾勒出该时期的胡同形象与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研究发现,此时的《益世报(天津版)》塑造了一个以“泥泞焦房”为特征的胡同形象,并编造了胡同内“青天”与“恶土”并存的神话,从中可以看出报纸对民国政府当局的不满,对当局的批评与抨击是该报隐含的政治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世报》 胡同 神话 符号分析
下载PDF
从小读者到小国民:《大公报》《益世报》与儿童国民意识启蒙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文健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40-148,共9页
《大公报》和《益世报》先后在1927年11月和1929年7月创办了《儿童》《小朋友》两份儿童副刊,积极参与儿童教育事业,以塑造符合现代要求的“小国民”。这两份副刊把强健体魄、完善道德、健全责任视为小国民塑造之基,注重以儿童自身主体... 《大公报》和《益世报》先后在1927年11月和1929年7月创办了《儿童》《小朋友》两份儿童副刊,积极参与儿童教育事业,以塑造符合现代要求的“小国民”。这两份副刊把强健体魄、完善道德、健全责任视为小国民塑造之基,注重以儿童自身主体体验引导小朋友发展自我、参与社会、完善人格,建构了一个既符合儿童认知结构,又被成人“把关者”信任的对话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副刊 大公报 益世报 儿童教育 民族主义
下载PDF
民国初期报刊谐文写作的文学考察--以《益世报》副刊《益智粽》为中心
3
作者 张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民国初期报刊中普遍有一种谐文化的写作趋势。《益世报》副刊《益智粽》是一种突出的样例。谐文运用丰富的想象、精妙的构思以期达到嘲讽世情的功效。《益智粽》的谐文在以游戏的方式吸引都市大众消费的同时,也在嘲谑世情中营造了关注... 民国初期报刊中普遍有一种谐文化的写作趋势。《益世报》副刊《益智粽》是一种突出的样例。谐文运用丰富的想象、精妙的构思以期达到嘲讽世情的功效。《益智粽》的谐文在以游戏的方式吸引都市大众消费的同时,也在嘲谑世情中营造了关注民生的舆情批判空间,借助这一空间,其在培养独立意识的国民个体、祛除官僚体制中的种种陋习、注重对民众思想的启蒙等方面参与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作为一种在仿拟与戏拟二元融合共建基础上产生的新质文体,《益世报》副刊《益智粽》的谐文在文学史上有其特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世报》 谐文 舆情 现代民族国家
下载PDF
邵冠祥与天津海风社
4
作者 高洪钧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72-77,共6页
邵冠祥 (1916— 1937) ,江苏宜兴人。抗战前在天津求学。因组织进步青年文学社团 ,出版刊物 ,宣传抗日救亡 ,被日本帝国主义者绑架杀害 ,时年 2 1岁。所著有《风沙夜》、《白河》、《晚集》
关键词 《白河》 《风沙液》 邵冠祥 海风社 《诗歌小品》 鲁迅 《益世报·语林》 现代文学 诗人 文学研究 诗歌 生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