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挑刺龈交穴治疗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卢灿省 石健 +2 位作者 张鑫龙 武岳 李晓博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龈交穴挑刺治疗Ⅰ、Ⅱ期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门诊Ⅰ、Ⅱ期内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挑刺组40例,挑刺龈交穴;对照组40例,予以太宁栓纳肛。治疗3d后、治疗7d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包括便血... 目的观察龈交穴挑刺治疗Ⅰ、Ⅱ期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门诊Ⅰ、Ⅱ期内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挑刺组40例,挑刺龈交穴;对照组40例,予以太宁栓纳肛。治疗3d后、治疗7d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包括便血及痔核黏膜情况;比较两组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GMP-140)、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alpha,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挑刺组在改善患者出血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LT、PT、TT、APTT和FB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7d后挑刺组GMP-140、6-keto-PGF1α含量明显降低、TXB2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7d后对照组GMP-140、TXB2、6-keto-PGF1α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挑刺龈交穴能有效治疗Ⅰ、Ⅱ期内痔出血症状,其作用机制与其调节机体内GMP-140、TXB2和6-keto-PGF1α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刺 龈交穴 内痔 出血 凝血功能 血浆cr颗粒膜蛋白-140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下载PDF
穴位挑治疗法治疗痔疮102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苏 徐海荣 朱娅敏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6-36,共1页
应用挑治龈交穴和腰骶部的“痔疮反应点”治疗痔疮 10 2例 ,痊愈 69例 ,好转 2 4例 ,无效 9例 ,总有效率为 91 1%。
关键词 痔疮 挑治疗法 龈交穴 痔疮反应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