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渐新世沉积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40
1
作者 黄成刚 常海燕 +5 位作者 崔俊 李亚锋 路艳平 李翔 马新民 吴梁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30-1243,共14页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渐新世下干柴沟组上段的沉积特征与成藏模式进行分析。系统地开展了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古地貌分析、碳氧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地震剖面精细解释与"蚂蚁追踪"裂缝预测、成藏模式研究以及高产...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渐新世下干柴沟组上段的沉积特征与成藏模式进行分析。系统地开展了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古地貌分析、碳氧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地震剖面精细解释与"蚂蚁追踪"裂缝预测、成藏模式研究以及高产控制因素分析,提出英西地区渐新世下干柴沟组上段为一个"半开放—半封闭"的半深湖相咸化沉积环境,基质晶间孔储油、盐下应力聚集造缝、盐层封盖造就了英西地区特殊的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岩性以深灰色或灰黑色等暗色色调为主并混积盐类矿物,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2)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前的古地貌为一个发育湖障壁岛的"西低东高"的局限湖泊;(3)碳、氧同位素数据点落于开放性湖泊与封闭性湖泊之间;(4)Sr/Ba平均值为2.01、均大于1,Sr/Cu平均值为109.04、远大于5,U/Th平均值为0.62、均小于1,指示了咸化、干旱和还原环境;(5)ΣREE平均值为87.67×10-6,分布范围为(39.41~162.67)×10-6,且存在Eu负异常;(6)盐下主力产层的压力系数可高达2.2,"自源-超压系统"导致应力聚集造缝的推论与"蚂蚁追踪"裂缝预测成果和岩心观察结果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开放—半封闭 咸化湖 白云岩 超压造缝 成藏模式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储集特征与含油性分析——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36
2
作者 黄成刚 王建功 +3 位作者 吴丽荣 倪祥龙 杨森 吴梁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2-1115,共14页
对英西地区古近系E_3~2致密湖相碳酸盐岩储集特征与含油性进行分析.系统地开展了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物性分析和毛管压力曲线研究、超微观形貌和微区地球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其他配套综合分析研究,提出英西地区E_3~2储集层以白云石晶间孔... 对英西地区古近系E_3~2致密湖相碳酸盐岩储集特征与含油性进行分析.系统地开展了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物性分析和毛管压力曲线研究、超微观形貌和微区地球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其他配套综合分析研究,提出英西地区E_3~2储集层以白云石晶间孔为主,且饱含油,见少量有机酸溶蚀加大现象,具有形成规模油气藏的储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均可见到岩石中发育大量白云石晶间孔,在毛管压力曲线上表现为"高-宽"平台,具有"小孔径-大数量"意义;2)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白云石分子式为Ca(Mg_(0.96)Fe_(0.04))(CO_3)_2,理想状态下可形成13.36%的面孔率;3)统计数据显示少量样品存在晶间孔被有机酸溶蚀加大现象,高沉积速率的大背景下未见大气水的淋滤溶蚀证据,且碎屑长石未发生溶蚀;4)实测的孔径大小和化学理论推导值均显示孔径约为0.40~1.07μm,完全有能力储集各类石油、天然气及其共生物质且能允许其在孔隙内发生流动或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晶间孔 储集能力 溶蚀作用 湖相碳酸盐岩 古近系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部混积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6
3
作者 陈登钱 沈晓双 +2 位作者 崔俊 路艳平 黄耀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1-217,共7页
采用张雄华对混积岩的分类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部储层混积岩的岩石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将其简化为灰(云)岩、泥岩及砂岩三大类。利用铸体薄片、全岩分析、核磁共振及孔隙度等资料,对英西地区深部混积岩储层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 采用张雄华对混积岩的分类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部储层混积岩的岩石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将其简化为灰(云)岩、泥岩及砂岩三大类。利用铸体薄片、全岩分析、核磁共振及孔隙度等资料,对英西地区深部混积岩储层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该区储层岩性复杂,岩石类型主要为灰(云)岩类,岩石矿物成分包括陆源碎屑、碳酸盐及黏土矿物。储层孔隙度为0.58%~8.58%,平均为2.69%;渗透率为0.010~0.501 m D,平均为0.053 m D,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孔渗相关性差。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微孔隙和裂缝为主,溶蚀孔不发育。碳酸盐含量和储层裂缝发育程度是该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压实作用对储层孔隙度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储集空间 晶间孔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咸化湖盆混积碳酸盐岩岩相特征与控储机制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占国 张永庶 +7 位作者 宋光永 李森明 龙国徽 赵健 朱超 王艳清 宫清顺 夏志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80,共13页
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32)盐下混积碳酸盐岩为例,借助其大量岩心、薄片和岩矿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研究咸化湖盆混积碳酸盐岩储集层岩相特征及控储机制。结果表明,英西E32盐下发育5种储集层岩相类型,分别为混积颗粒... 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32)盐下混积碳酸盐岩为例,借助其大量岩心、薄片和岩矿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研究咸化湖盆混积碳酸盐岩储集层岩相特征及控储机制。结果表明,英西E32盐下发育5种储集层岩相类型,分别为混积颗粒、块状、斑块状灰云岩和纹层状云灰岩4种沉积成因岩相,以及一种构造成因的角砾状灰云岩岩相;4种沉积成因储集层岩相分为2类咸化沉积序列岩相组合,分别为洼陷区低能型岩相组合和斜坡与洼内古隆起高能型岩相组合。受陆源碎屑物源高频补给影响,两类咸化沉积序列多以不完整的岩相组合亚型为主。英西E32盐下具典型的岩相控储特征:岩相类型及沉积序列在准同生期控制了白云石晶间孔和溶孔的形成和分布;纹层状云灰岩岩相结构在成岩期控制形成了大规模纹层缝储集空间和高渗通道;混积颗粒、块状—斑块状灰云岩岩相泥质含量低、脆性强,在晚期构造改造期此3种岩相分布与距顶部大型滑脱断层和次级断裂的距离共同控制了构造角砾状灰云岩相缝洞型高效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英西E32盐下岩相-构造复合成储模式,明确了区内不同构造带构造角砾状灰云岩岩相缝洞型高效储集层、纹层状云灰岩岩相溶孔型页岩油储集层和颗粒—斑块状灰云岩岩相溶孔-晶间孔型致密储集层3种有利储集层的发育及分布规律,对推动英西高效油气勘探开发和丰富咸化湖盆混积碳酸盐岩成储理论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英西地区 咸化湖盆 湖相碳酸盐岩 始新统下干柴沟组 页岩油
下载PDF
利用相控分频反演预测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储层 被引量:23
5
作者 朱超 刘占国 +3 位作者 杨少勇 夏志远 李森明 王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2-841,共10页
柴达木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岩性复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是制约其勘探进程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依据古地貌控相、相控储层、储层控藏的地质认识,提出了以沉积旋回为单元、古地形为框架、地震—测井岩... 柴达木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岩性复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是制约其勘探进程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依据古地貌控相、相控储层、储层控藏的地质认识,提出了以沉积旋回为单元、古地形为框架、地震—测井岩相分析为桥梁的相控分频反演方法,该方法构建的低频模型以相带为单元进行插值,有别于以距离大小进行插值的传统方法,更符合地质实际。其技术思路为:首先,通过分析明确研究区层序格架、古地貌、岩相展布规律;其次,采用分频成像、相位转换、地层切片等技术手段构建低频模型;最后采用分频非线性反演方法,利用低频模型进行约束,实现对复杂地质体的准确预测和描述。研究结果表明,英西地区目的层段优质储层发育区随着古低隆的向北迁移而不断变化,其叠合有利储层面积约为150km^2,预测结果与钻井及地质规律吻合度高,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评价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相控 分频反演 储层预测 英西地区
下载PDF
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含油性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建功 张道伟 +4 位作者 袁剑英 徐丽 黄成刚 石亚军 李延丽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9,共11页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典型湖相碳酸盐岩的储集特征,本文采用大量岩心、岩石薄片、成像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对研究区干柴沟组(E_3~2)的储集空间类型、成因机理及其含油气性进行分析.认为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盐间与盐下2套...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典型湖相碳酸盐岩的储集特征,本文采用大量岩心、岩石薄片、成像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对研究区干柴沟组(E_3~2)的储集空间类型、成因机理及其含油气性进行分析.认为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盐间与盐下2套含油气组合,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晶间孔,另外还发育溶蚀孔洞、构造角砾孔洞以及裂缝;构造缝的发育对应于喜山期三次幕式构造运动,多类型成岩缝由纹层状岩性差异成岩所形成,裂缝既是储层改造和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与晶间孔和溶蚀孔洞又保证了油气藏的高产富集.研究结果表明:1)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体类型是准同生成因的白云石晶间孔,晶体大小为1~2μm,孔径多分布在424~750nm,面孔率为5%~8%.湖相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较弱,仅在白云石晶间孔基础上因有机酸微弱溶蚀形成扩溶孔,扩溶孔孔径一般小于1μm,大小多分布在540~990nm;2)研究区同时也发育一定规模的盐溶孔洞、构造角砾孔洞和裂缝.盐溶孔洞由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形成,表现为沿层理面溶蚀和分散状石盐(石膏)颗粒溶蚀2种,主要分布在盐间含油组合.构造角砾孔主要分布于盐间滑脱断层带,由断层活动作用控制形成;3)构造缝与成岩缝均大量发育,构造缝以小缝和中缝为主,宽度大多分布在2~3mm以内,成岩缝包括层间缝、收缩缝和缝合线等3种类型,缝宽大多为微米级,其中层间缝是湖湘碳酸盐岩源内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4)晶间孔普遍含油,是油气成藏的基础.扩溶孔、构造角砾孔和盐溶孔洞增加了储集空间类型,增强了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晶间孔 溶蚀孔 裂缝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E_3~2碳酸盐岩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易定红 王建功 +5 位作者 石兰亭 王鹏 陈娟 孙松领 石亚军 司丹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5,共10页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并展现出亿吨级储量规模。为了进一步评价油气勘探目标,通过岩心观察和钻、测井资料分析,根据MnO/Fe,Sr/Ba,碳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参数...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并展现出亿吨级储量规模。为了进一步评价油气勘探目标,通过岩心观察和钻、测井资料分析,根据MnO/Fe,Sr/Ba,碳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参数和岩石薄片鉴定结果,对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英西地区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E_3~2的下部和中部,与膏盐岩或陆源碎屑岩相间发育;主要分布在湖盆的沉积中心,往盆地边缘方向变薄并相变为陆源碎屑岩或膏盐岩;是混合沉积成因,矿物成分复杂、岩性多样;形成于干旱气候条件下封闭的咸化水体介质环境,水体盐度是其岩性变化和发育程度的主要控制因素。该认识为落实英西地区的储量规模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沉积环境与演化 咸化湖盆 下干柴沟组上段 英西地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有利区优选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道伟 薛建勤 +4 位作者 伍坤宇 陈晓冬 王牧 张庆辉 郭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共11页
为研究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页岩油储层特征,开展了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储集空间类型、含油性、源储配置关系等分析,并优选了有利储层发育区。结果表明:①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的岩石矿物包括碳酸盐、陆源碎屑、泥质及各... 为研究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页岩油储层特征,开展了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储集空间类型、含油性、源储配置关系等分析,并优选了有利储层发育区。结果表明:①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的岩石矿物包括碳酸盐、陆源碎屑、泥质及各种盐类矿物,混积特征明显;②综合地质和测井响应特征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3类,分别为层状泥页岩或泥质碳酸盐岩、块状泥页岩或泥质碳酸盐岩、斑状泥页岩或泥质碳酸盐岩储层;③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晶间孔、粒间或晶间溶蚀孔、角砾孔洞和裂缝,物性总体偏低,孔隙度多为4%~6%,渗透率多为0.05~0.10 mD;④油气藏具有“源内成藏、整体含油”的特征,目的层含油丰度受控于物性和烃源岩的配置关系。该研究成果对英西地区页岩油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源内成藏 咸化湖 下干柴沟组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中深层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琳 赵孟军 +5 位作者 孟庆洋 王鹏 王科 袁海莉 申磊军 雷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46-1854,共9页
近年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已形成亿吨级规模储量区,主要是受广覆式灰云岩储层、优质盐岩盖层、晚期隆起背景复合控制,形成源—储一体的咸化湖相碳酸盐岩大型构造—岩性油气藏。英西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界主力烃源岩发育区内,中深层... 近年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已形成亿吨级规模储量区,主要是受广覆式灰云岩储层、优质盐岩盖层、晚期隆起背景复合控制,形成源—储一体的咸化湖相碳酸盐岩大型构造—岩性油气藏。英西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界主力烃源岩发育区内,中深层(下干柴沟组)具有近油源的先天优势,前人认为英西中深层油藏原油主要源自古近系烃源岩,对油源类型及优质储层的发育模式等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对于中深层油气充注期次和成藏过程并未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储层定量颗粒荧光、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等分析技术,结合埋藏史和热史,系统分析了英西地区中深层油气成藏演化过程。英西地区中深层原油主体为正常的中质油,但储层的QGF-E和TSF特征表明具有重质、极性极强的原油存在;储层中主要发育黄色和淡蓝色荧光2类烃包裹体,结合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埋藏史和热史分析认为,英西地区中深层主要经历了下油砂山组沉积末期(15Ma)的低成熟阶段原油充注、上油砂山组沉积末期(7Ma)至今的成熟—高成熟阶段原油充注的2期成藏过程;同时,由于受喜马拉雅晚期强烈构造运动影响,中深层油藏经历了原油充注和向上覆地层调整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定量颗粒荧光 流体包裹体 油气成藏期次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下干柴沟组湖相白云岩晶间孔型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世铭 王建功 +3 位作者 张永庶 张小军 张婷静 崔俊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5,118,共12页
物性下限是储层有效性评价及资源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致密湖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在高压压汞测试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确定纳米级白云石晶间孔孔喉分布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确定储层物性下限的实验方法,... 物性下限是储层有效性评价及资源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致密湖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在高压压汞测试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确定纳米级白云石晶间孔孔喉分布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确定储层物性下限的实验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通过核磁共振多次离心测试来达到分离可动流体与束缚流体的目的,将可动流体与束缚流体分离点对应的孔喉半径作为可动流体分布孔喉下限,通过孔喉半径与物性的拟合关系确定储层物性下限,此外,通过毛细管曲线法、分布函数法及测井解释结论对核磁共振离心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压汞及扫描电镜确定的白云石晶间孔孔喉分布范围为40~300 nm,蒸馏水饱和后核磁共振测试确定的样品孔径分布范围为50~300 nm;可动流体分离点对应的可动流体分布孔喉下限为47 nm,通过核磁共振离心测试确定的孔隙度下限为3.29%,渗透率下限为0.02 mD,该结果相对压汞曲线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偏小,这是由于两种方法采用的测试流体不同造成的,该结果与分布函数法确定的物性下限一致,与测井解释结论的符合程度达85%,确定的物性下限可作为一种评价低渗储层有效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英西地区 湖相碳酸盐岩 白云石晶间孔 孔喉下限 物性下限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E_3~2储层裂缝发育特征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杜江民 张小莉 +4 位作者 王青春 封从军 郭岭 张晓龙 盛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2-458,共7页
基于岩心观察、系统的微观岩石学和结构学特征研究以及压汞分析,发现裂缝在英西地区油气成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裂缝为英西地区重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压汞分析结果显示裂缝的总体积约占储集空间总体积的1/4~1/3;岩心和岩石薄片中均可见... 基于岩心观察、系统的微观岩石学和结构学特征研究以及压汞分析,发现裂缝在英西地区油气成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裂缝为英西地区重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压汞分析结果显示裂缝的总体积约占储集空间总体积的1/4~1/3;岩心和岩石薄片中均可见到较多裂缝中残留着原油,裂缝在油气成藏过程中是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被盐类矿物完全充填的裂缝具有较强的封盖作用,利于保存油气.英西地区裂缝较为发育且控制着油气的富集与高产,利用裂缝地震预测软件GeoFrac可对裂缝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预测和精细刻画,为寻找裂缝性储集体的井位部署提供技术指导和勘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化湖盆 裂缝 微观证据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热液改造型白云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浩 陈刚 +5 位作者 朱玉双 黄成刚 杨爽 斯扬 李雪 薛钊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7,共11页
通过岩心及微观岩石学特征、结构特征、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首次在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发现了一种罕见的热液改造型白云岩储集层,但热液改造程度不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储集层较为致密,主要发育泥晶结... 通过岩心及微观岩石学特征、结构特征、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首次在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发现了一种罕见的热液改造型白云岩储集层,但热液改造程度不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储集层较为致密,主要发育泥晶结构的铁白云石和方解石,偶见钠长石、黄铁矿、重晶石和天青石等热液矿物;2碳酸盐矿物中富含FeO、MnO等,其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112%和0.186%,显著高于本区准同生交代成因白云石中铁锰含量,且钙、镁含量也有所升高,反映了热液流体为富含Ca^(2+),Fe^(2+),Sr^(2+),Mn^(2+)和少量Mg^(2+)等多种离子的碱性热卤水;3ΣREE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且总量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代表了湖泊环境特有的热流体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形成于偏碱性的深湖热卤水还原环境;4δ18OPDB变化范围为-6.8‰^-3.6‰,平均值为-5.2‰,介于热液白云岩和准同生交代成因白云岩之间,显示了英西地区渐新统白云岩在准同生交代成因基础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热液改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和与热液通道的距离远近不同而使得样品的改造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综上所述,热液改造型白云岩储集层的首次发现开拓了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层致密油气勘探的新视野,这一研究成果对英西深层寻找优质"甜点"储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白云岩 晶间孔 碳氧同位素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湖平面升降对混积咸化湖盆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控制: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熊鹰 伍坤宇 +7 位作者 谭秀成 张永庶 杨勃 任灵 刘灵 刘耘 乔艳萍 王小芳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5-868,共14页
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E2-3xg2)为例,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录井、X衍射及物性分析,探讨湖平面升降对混积型碳酸盐储集层形成及其分布的控制。英西地区E2-3xg2整体为咸化背景下的湖相混合沉积,内部由多种结... 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E2-3xg2)为例,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录井、X衍射及物性分析,探讨湖平面升降对混积型碳酸盐储集层形成及其分布的控制。英西地区E2-3xg2整体为咸化背景下的湖相混合沉积,内部由多种结构类型的湖平面升降沉积旋回在纵向叠置而成,并伴随岩石结构产状及矿物组分的周期性变化。区内储集层类型多样,以混积型碳酸盐岩为主,各类储集层的纵向演化及物性分布与单个湖平面升降旋回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自下而上构成原生晶间微孔—溶扩晶间微孔—充填残余溶孔的孔隙组合,储集层物性具有向上变好的趋势。各类储集层的形成机理与空间分布受湖平面升降旋回控制,白云石晶间微孔型储集层形成于湖退早—中期,与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相关,物性一般,分布广泛;溶扩晶间微孔型和溶孔型储集层形成于湖退晚期,与地貌高部位的短暂暴露溶蚀相关,储渗性能优异,局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平面升降 混积碳酸盐岩 咸化湖盆 储集层成因 下干柴沟组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E_3~2盐类矿物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成刚 李智勇 +6 位作者 倪祥龙 马新民 张世铭 高妍芳 杨森 崔俊 伍坤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9-790,共12页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E_3~2获得了持续的重大勘探发现。基于岩心观察、系统的微观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系统总结了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咸化湖盆中盐类矿物特征、成因及成藏作用:(1)英西地区渐新统E_3~24种...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E_3~2获得了持续的重大勘探发现。基于岩心观察、系统的微观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系统总结了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咸化湖盆中盐类矿物特征、成因及成藏作用:(1)英西地区渐新统E_3~24种重要的盐类矿物包括石盐、硬石膏、钙芒硝以及天青石等,或聚集成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盐层,或以矿物颗粒形式赋存于基质碳酸盐岩中。上部的盐间油层组的盐层较厚,以石盐为主,下部的盐下油层组的盐层较薄,以石膏为主;(2)盐类矿物"低锰"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盐类矿物伴生的基质碳酸盐岩具有的"低温成因"的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未见热液矿物发育的岩石学特征以及分布面积极广的平面展布特征均显示了盐类矿物为典型的咸化湖盆沉积型,而非热液卤水析出型;(3)"盐"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盐类矿物对裂缝的充填和防止油气逸散的封堵作用、盐层因具有很高的毛管突破压力和塑性特征而具有良好的封盖作用、地层条件下促进白云岩次生孔隙发育的作用以及占据一定的储集空间的消极作用等。这一研究成果可为盐下湖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英西地区 咸化湖盆 E3^2 盐类矿物 封盖作用
下载PDF
英西地区裂缝系统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崔俊 李雅楠 +3 位作者 毛建英 赵权 高树芳 邓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3-519,共7页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岩心观察、分析化验和测井成果,对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形成机制及裂缝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岩心观察、分析化验和测井成果,对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形成机制及裂缝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一套深水细粒碳酸盐沉积,具明显混积特征;储集空间以白云石晶间孔为主,储集层裂缝系统发育,不同尺度的裂缝相互组合,构成了英西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复杂的缝网系统,对油气起到了良好的沟通和输导作用;上干柴沟组沉积初期,下干柴沟组上段烃源岩进入生油门限,并持续生烃,狮子沟组沉积末期的晚期喜马拉雅运动使柴达木盆地发生了褶皱回返,英雄岭构造逐步形成,英雄岭构造的形成过程,也是该套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系统的形成过程,也是油气在裂缝系统中再次分配的过程,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含油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英西地区 碳酸盐岩 储集层 裂缝系统 晶间孔
下载PDF
咸化湖盆高频湖平面升降特征及地质意义——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乔艳萍 谭秀成 +5 位作者 刘耘 熊鹰 伍坤宇 张永庶 杨勃 任灵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2-1165,共14页
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3^2)为例,基于钻井岩芯、测录井和配套分析等资料发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3^2)整体为干旱、咸化背景下的湖相混合沉积,但内部岩石组分和结构产状变化频繁,表现为周期性垂向叠置的湖平面升降... 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3^2)为例,基于钻井岩芯、测录井和配套分析等资料发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3^2)整体为干旱、咸化背景下的湖相混合沉积,但内部岩石组分和结构产状变化频繁,表现为周期性垂向叠置的湖平面升降沉积旋回。旋回界面以层状岩盐、含膏斑块状灰质云岩、块状砂岩等顶部的岩性转换面或局部存在的暴露侵蚀面为典型标志。单个旋回多表现为短暂湖侵—持续湖退的向上变浅和咸化沉积序列,构成薄层状/块状灰质云岩—含膏斑块状灰质云岩、薄层状/块状灰质云岩—含膏斑块状灰质云岩—层状岩盐、薄层状/块状灰质云岩—块状砂岩等旋回结构类型。不同沉积旋回在空间的叠置组合受湖盆水动力能量、湖水盐度及古气候频繁波动的共同控制。通过旋回对比,利用井间旋回厚度差异近似反映相对古地貌起伏,研究区整体具有西高东低的古地貌格局,盆内则为低起伏的凹隆相间特征,自下而上各井区间的旋回厚度和地貌差异逐渐减小,反映湖盆填平补齐、逐渐咸化萎缩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化湖盆 高频旋回 湖平面升降 下干柴沟组上段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硫酸盐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启林 张小军 +1 位作者 黄成刚 李翔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8-572,共15页
对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沉积环境和硫酸盐硫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刻画了硫化氢气体的形成机理及其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提出英西地区渐新统发生的TSR为其硫酸盐硫同位素组成的主控因素之一,并对储集层物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主要取... 对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沉积环境和硫酸盐硫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刻画了硫化氢气体的形成机理及其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提出英西地区渐新统发生的TSR为其硫酸盐硫同位素组成的主控因素之一,并对储集层物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主要取得3项进展:①研究区为干旱气候、缺氧还原环境的咸化半深深湖沉积。Sr/Ba平均值为6.71,Fe/Mn平均值为44.35,(Fe+Al)/(Ca+Mg)平均值为0.45,以咸化半深—深湖沉积为主;Sr/Cu平均值为148.24,为干旱气候;U/Th平均值为0.55, w(V+Ni+Mn)平均值为495.77μg/g, V/(V+Ni)平均值为0.63,Ni/Co平均值为2.28,Cu/Zn平均值为1.00,为缺氧还原环境;②研究区硫酸盐硫同位素δ^(34)S偏重,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和TSR硫同位素的分馏作用。硫酸盐种类主要包括硬石膏、芒硝、钙芒硝、天青石和重晶石等,以硬石膏分布最为广泛,其硫同位素δ^(34)S平均值为32.23‰,较同期海水明显偏重;③TSR对储集层物性、孔隙的连通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TSR的产物H_2S具有较强的溶蚀能力,可进入酸性流体难以进入的极小空间进行溶蚀改造,虽然其伴生的方解石沉淀可占据一定量的储集空间,但硫酸盐的消耗可产生一定量的次生孔隙,对储集层物性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石膏 硫同位素 硫化氢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青松 陆江 +5 位作者 杨鹏 张昆 杨朝屹 聂俊杰 朱云舫 李立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44,共13页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为“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利用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含量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二氧化碳吸附、氮气吸附/脱附、高压压汞、核磁共振、自发渗吸等实验手段,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为“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利用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含量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二氧化碳吸附、氮气吸附/脱附、高压压汞、核磁共振、自发渗吸等实验手段,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特征,精细表征了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为细粒沉积岩,其矿物成分主要为白云石和铁白云石等碳酸盐,含有长石、石英等陆源碎屑,伊蒙混层和伊利石等黏土矿物。(2)研究区储集岩整体较为致密,孔隙度为1.0%~14.5%,平均为4.0%,渗透率为0.011~6.146 mD,平均为0.125 mD,具有低孔特低渗特征。(3)研究区储集岩的孔隙类型以晶间孔、溶蚀孔、溶洞和裂缝为主,储层孔隙形态为平行狭缝型。(4)研究区微孔的质量体积平均为0.005 6 mL/g,占总孔的质量体积的34.70%;中孔的质量体积平均为0.006 6 mL/g,占总孔体积的40.84%,宏孔的质量体积相对较小,为0.003 9 mL/g,占总孔体积的24.46%,因此,对岩石储集性贡献最大的为中孔,其次是微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间孔 低孔特低渗 平行狭缝型孔隙形态 吸附/脱附实验 核磁共振 下干柴沟组上段 渐新统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T-R旋回层序在陆相盐湖盆地中的应用——以柴西南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彬 李建明 +1 位作者 张永庶 崔俊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综合分析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对柴西南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进行了层序界面识别及层序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与层序发育模式,研究了有利储层分布位置。结果表明:层序发育受控于构造运动、古气候变化及湖平面升降... 综合分析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对柴西南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进行了层序界面识别及层序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与层序发育模式,研究了有利储层分布位置。结果表明:层序发育受控于构造运动、古气候变化及湖平面升降;下干柴沟组上段自下而上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并进一步细分为6个四级层序,各级层序界面主要为岩性突变面,各级层序均发育湖侵体系域与湖退体系域,并均具有快速湖侵、缓慢湖退的特征;SQ3—SQ4表现为早期湖侵、中后期持续湖退,沉积相由半深湖亚相逐渐转变为盐湖亚相,SQ4发育大量岩盐盖层;有利储层主要发育于湖退体系域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旋回层序 盐湖盆地 下干柴沟组上段 英西地区
下载PDF
柴西南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蒸发岩沉积旋回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彬 李建明 +2 位作者 张永庶 崔俊 余笑航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7,共9页
柴西南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为一套湖盆含蒸发岩系。文章综合运用薄片、岩心、钻井、测井、化验分析等资料,对研究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蒸发岩系沉积旋回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平面上由盆地中心向边缘呈现蒸发岩-混积型碳酸盐岩-碎屑... 柴西南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为一套湖盆含蒸发岩系。文章综合运用薄片、岩心、钻井、测井、化验分析等资料,对研究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蒸发岩系沉积旋回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平面上由盆地中心向边缘呈现蒸发岩-混积型碳酸盐岩-碎屑岩的环带状分布,纵向上发育2个三级旋回及6个四级旋回期次。各级蒸发岩沉积旋回具有不对称的特征,即快速湖侵、缓慢湖退。总结出研究区的五种蒸发岩岩相组合类型。研究区蒸发岩为气候干旱、盆地基底快速沉降背景下,湖退时残留盐湖中以蒸发结晶为主具有一定水深的成因,并建立了沉积旋回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南 英西地区 下干柴沟组上段 蒸发岩 盐湖 沉积旋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