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江鹦鹉沟小流域土壤全磷空间分布及流失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铁钢 李占斌 +3 位作者 刘晓君 李鹏 徐国策 成玉婷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2,共5页
磷是植物生长和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水源区的鹦鹉沟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和监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磷素流失状况,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流域土壤全磷... 磷是植物生长和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水源区的鹦鹉沟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和监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磷素流失状况,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流域土壤全磷的空间异质性,结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全磷含量与流失浓度分析其流失特征。结果表明:鹦鹉沟流域土壤深度0~10 cm(A_1)、10~20 cm(A_2)、20~40 cm(A_3)和40~60 cm(A4)的全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54 g/kg、0.49 g/kg、0.48 g/kg和0.51 g/kg,经ANOVA检验,不同深度的土壤全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Kriging插值表明流域土壤全磷的空间分布呈现斑块状特征,其分布斑块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由大变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园地、草地与耕地的土壤全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耕地中花生、玉米、萝卜、豆角、辣椒的总磷流失浓度均高于草地,而草地的速效磷流失浓度高于玉米、豆角和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沟流域 土壤全磷 空间分布 养分流失
下载PDF
鹦鹉沟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实践
2
作者 周希阳 李凤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2-54,共3页
鹦鹉沟小流域属长江水系丹江3级支流,2013年开始列入长江流域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通过持续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取得了大量的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初步掌握了鹦鹉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变化规律和水沙变化的动态。
关键词 鹦鹉沟小流域 商南县 动态监测
下载PDF
鹦鹉沟小流域天然降雨条件下水土及养分流失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宋嘉 李怀恩 +3 位作者 李家科 郝改瑞 彭凯 丁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2,21,共7页
为研究丹江流域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及养分的流失特征并提供科学有效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依据,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丹江流域的鹦鹉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建立径流小区,分析了2019—2020年天然降雨条件下耕地、林地、草地3种小区的... 为研究丹江流域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及养分的流失特征并提供科学有效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依据,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丹江流域的鹦鹉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建立径流小区,分析了2019—2020年天然降雨条件下耕地、林地、草地3种小区的水土及养分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各小区中的水土及养分流失量均与坡度、降雨量、降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其降雨—径流(泥沙)回归方程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85),后期可用于产流、产沙量的估算预测当中。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及养分流失量排序均为:耕地>草地>林地。各形态养分的流失趋势特征相似,其中硝氮和正磷分别在总氮和总磷中流失占比最大,并且氮素的流失量远大于磷素的流失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影响因素对养分流失的影响整体表现为:径流>泥沙>降雨,并且磷素的流失程度与降雨量、径流量及产沙量之间的相关性均高于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沟小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产流产沙量 养分流失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