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沌之死”与中国中心主义天下观之解构 被引量:6
1
作者 陈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6,共9页
《庄子·应帝王》的结尾是混沌之死的寓言,这个寓言的背景视域是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混沌之死暗喻礼(报)对德的谋杀,而一旦不以德维系,而以德之戕害为后果,礼自身也就式微崩坏了。这是庄子版本的"礼坏乐崩",它暗示,随... 《庄子·应帝王》的结尾是混沌之死的寓言,这个寓言的背景视域是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混沌之死暗喻礼(报)对德的谋杀,而一旦不以德维系,而以德之戕害为后果,礼自身也就式微崩坏了。这是庄子版本的"礼坏乐崩",它暗示,随着帝、王时代及其政教典范(德与礼)的终结,以礼义论展开自我界定的中国观念以及以中国中心论为轴心的天下观的精神基础,也面临着基本型的危机。这正是《应帝王》通过混沌之死传达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帝王 中国中心主义天下观 华夷之辨
下载PDF
论庄子哲学的政治意蕴——以《应帝王》为中心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华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52,共8页
庄子将治天下视为圣人之"余事"。《庄子·应帝王》通过对有虞氏的批判,道出了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以天下人自治的方式藏天下于天下的政治观念。圣人将天下归还给了天下,从而使得政治走出治乱循环的道路。同时为政者治理... 庄子将治天下视为圣人之"余事"。《庄子·应帝王》通过对有虞氏的批判,道出了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以天下人自治的方式藏天下于天下的政治观念。圣人将天下归还给了天下,从而使得政治走出治乱循环的道路。同时为政者治理天下摆脱了以牺牲自己身体为代价的困境,消解了政治的异化,从而自身从容有余。天下之物本所具有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得以有机会脱离人的机制而面向天的机制,这也是其从为政者的"有心"统治宰制中解放出来的过程,从而能够自正其性命。由此,政治以统治的形态所展开的治理天下的方式得以退隐,无为而治的政治之道在此开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政治哲学 无为而治 《应帝王》
下载PDF
《庄子》的无为思想与引导性政治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5-24,共10页
《庄子》政治哲学的构思,可以理解为对支配性秩序的解构,以及构建引导性的政治秩序。对待人民的性命之情和生活世界,支配性秩序予以否定,甚至使之虚无化,而引导性政治则予以肯定并加以守护。无为是引导性政治实现自身的方式,它包含两个... 《庄子》政治哲学的构思,可以理解为对支配性秩序的解构,以及构建引导性的政治秩序。对待人民的性命之情和生活世界,支配性秩序予以否定,甚至使之虚无化,而引导性政治则予以肯定并加以守护。无为是引导性政治实现自身的方式,它包含两个层次:即统治者的无为,与被统治者的有为,二者相为表里,意在调动、激发、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各正性命的事业。“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作为《庄子》对“无为”的概括,其目的在于虚化统治者的政治主体性而激发人民的政治主体性。由于周秦之际“轴心突破”导致了秩序格局从“治出于一”到“治出于二”转变,三代以上的神圣帝王已经终结,三代以下的统治者只能是世俗的“明王”,明王之所以为明王,正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尤其是认识到教化领域已经在其权能领域之外。以“无为”为核心的引导性秩序的承担主体,是三代以下的“明王”,而不是三代以上的帝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配性秩序与引导性政治 无为 明王 应帝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