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临汾十七县市方言的阴声韵
1
作者 刘丹丹 《唐都学刊》 2020年第6期81-87,共7页
山西临汾十七县市方言中的阴声韵含果摄、假摄、蟹摄、止摄、遇摄、效摄、流摄等读音类型,其演变规律有如下特点:古合口韵中所有的摄一二等有别;古开口韵今读开口呼、齐齿呼,合口韵今读合口呼、撮口呼;果摄、假摄、蟹摄、止摄、遇摄、... 山西临汾十七县市方言中的阴声韵含果摄、假摄、蟹摄、止摄、遇摄、效摄、流摄等读音类型,其演变规律有如下特点:古合口韵中所有的摄一二等有别;古开口韵今读开口呼、齐齿呼,合口韵今读合口呼、撮口呼;果摄、假摄、蟹摄、止摄、遇摄、效摄存在元音高化的现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十七县市方言 阴声韵 读音类型 演变规律 高元音摩擦化
下载PDF
朱熹籍贯中方言特色对《诗集传》叶音用韵影响浅探
2
作者 李斯斯 赵法坤 周鹏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8-90,共3页
朱熹《诗集传》作为《诗经》宋学的集大成著作,其易得性与流行性是我们研究朱熹本人籍贯中方言特色的基础。朱熹《诗集传》中的音注用韵存在大量闽方言特色,这虽然是他研究上的不足之处,但同时也使我们有机会接触朱熹所处时代真正的语... 朱熹《诗集传》作为《诗经》宋学的集大成著作,其易得性与流行性是我们研究朱熹本人籍贯中方言特色的基础。朱熹《诗集传》中的音注用韵存在大量闽方言特色,这虽然是他研究上的不足之处,但同时也使我们有机会接触朱熹所处时代真正的语音面貌,了解朱熹方言音所处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集传》方言特色叶音用韵影响
下载PDF
日本元德三年抄本《韵镜》研究
3
作者 刘华江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元德三年抄本《韵镜》残卷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分析了其中所保存的各部分内容,并对有关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这个残卷的价值及对《韵镜》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 《韵镜》 平声韵 韵目
下载PDF
从语气词看上古汉语的调类和调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树铮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7-206,239-240,共12页
表现语气的句调各方言相似,中外各语言也基本一致,其中最突出的现象是陈述句用降调,一般疑问句用升调。古今汉语句调也应基本相同。语气词是与句调共同来表达语气的,其字调受句调控制。上古汉语中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与语气词的字调有比... 表现语气的句调各方言相似,中外各语言也基本一致,其中最突出的现象是陈述句用降调,一般疑问句用升调。古今汉语句调也应基本相同。语气词是与句调共同来表达语气的,其字调受句调控制。上古汉语中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与语气词的字调有比较整齐的对应,陈述句用上声字,一般疑问句用平声字,这应为上古字调的反映。上古平声和上声有音高的区别,平声是升调或高调,上声是降调或低调。语气词中没有入声和去声字,入声的缺位是由于塞音尾不利于顺畅表达语气。上古上声大量作语气词则说明其没有塞音尾,上古语气词主要是阴声韵(少数几个为阳声韵)也说明上古阴声韵没有塞音尾;去声问题比较复杂,其性质待考。上古语气词主要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反映的是该时期的声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声调 语气词 句调 平声 上声 阴声韵
原文传递
读明末安徽方言韵书《音韵正讹》 被引量:2
5
作者 宁继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13-717,共5页
《音韵正讹》反映的语音系统是明代末年的宣城方言,与今天的皖南宣州吴语一致,而且吴语的成分似乎更为浓重,如:全浊声母系统保存、有完好的入声韵、曾梗臻深四摄合并、禅日澄船四母相混、邪从不分、奉微合流、匣喻匣群亦有混同,等等。... 《音韵正讹》反映的语音系统是明代末年的宣城方言,与今天的皖南宣州吴语一致,而且吴语的成分似乎更为浓重,如:全浊声母系统保存、有完好的入声韵、曾梗臻深四摄合并、禅日澄船四母相混、邪从不分、奉微合流、匣喻匣群亦有混同,等等。此音系尚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遮韵去声字读入山咸摄。这种“阴声阳化”现象在今天安徽方言里尚有遗迹。韵目用字、韵字的收录与注释,都有浓重的皖南乡土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韵书 明代末年 皖南宣州吴语 《音韵正讹》 阴声阳化
下载PDF
黔东苗语韵母的阴阳对转 被引量:2
6
作者 石德富 杨潇潇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107,共6页
本文通过历史比较研究和语言接触考察,探讨黔东苗语韵母阴阳对转现象,认为产生阴阳对转的原因是前高展唇元音和后高圆唇元音的影响。
关键词 黔东苗语 韵母 阴阳对转 前高展唇元音 后高圆唇元音
原文传递
浅析《音学五书》古韵分部
7
作者 李娟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6-28,62,共4页
在《诗本音》中,顾炎武通过系联《诗经》韵脚字得出上古韵分部的大致轮廓,同时又一分为二地离析平声韵"支、麻、尤、庚";在《唐韵正》中则对韵字逐字注古音,考订每一韵的上古归部。顾氏通过离析唐韵,使阴、入声韵相配,将上古... 在《诗本音》中,顾炎武通过系联《诗经》韵脚字得出上古韵分部的大致轮廓,同时又一分为二地离析平声韵"支、麻、尤、庚";在《唐韵正》中则对韵字逐字注古音,考订每一韵的上古归部。顾氏通过离析唐韵,使阴、入声韵相配,将上古韵分为十部,系统地考察了唐韵与上古韵的历史对应演变关系。本文试图探讨顾炎武在《音学五书》中离析唐韵、使阴入相配、分上古韵十部的方法,以还原顾氏古韵分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学五书》 古韵分部 离析唐韵 阴入相配
下载PDF
试论宋金时期北方话入近去声 被引量:4
8
作者 朱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23,共6页
本文在具体分析诗词用韵和宋人笔记中相关记载两类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入声在宋金时期北方话中仍作为一个独立的调类存在,还未分化,可能保留喉塞韵尾,听感上和去声很接近,正处在入声消变过程中的"入近去声"阶段。
关键词 宋金时期 阴入通押 入近去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