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dia, Redemption, and Myth Superscription in Zhang Yimou's Riding Alone for Thousands of Miles
1
作者 Luying CHEN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7年第3期510-535,共26页
This article analyzes scenes of media and redemption in Zhang Yimou's 张艺谋 film Qianli zou danqi 千里走单骑(Riding Alone for Thousands of Miles, 2005) as a critique of Romantic Orientalism. Whereas in Western Rom... This article analyzes scenes of media and redemption in Zhang Yimou's 张艺谋 film Qianli zou danqi 千里走单骑(Riding Alone for Thousands of Miles, 2005) as a critique of Romantic Orientalism. Whereas in Western Romantic poetry, the themes of retreating to nature and journeying abroad are strengthened by imagining the Orient and appropriating the local voice, Riding Alone negates that motif by depicting the divided subjectivities of Kenichi, a historian of Oriental Art at Tokyo University, and his failed redemption during his journey to China. The film offers his father Takata's alternative journey, which involves the foreign traveler losing his subject position before asserting his own, leading to the revival of the Lord Guan story. Much of the historical myth-making of Lord Guan in Buddhist, Daoist, and Confucian religious practices involves a reinvention of a cultural tradition as a response to foreign threat; all share the features of what Prasenjit Duara calls "the apotheosization of a hero and his role as guardian" in a process of the "superscription of symbols." By contrast, Riding Alone is secular and forward-thinking while reenacting several meanings of the Lord Guan myth such as repentance, sacrifice, redemption, and guardianship. The film interpolates the Japanese into a new "Oriental" subject position that has to lose its Western Orientalism as well a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industrialism while retaining democratic subjectivity, and the Chinese into a new democratic subject position that maintains aut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 Zhang yimou Qianli zou danqi REDEMPTION
原文传递
Ballet: Zhang Yimou's Latest Artistic Venture
2
《China Today》 2001年第7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Zhang yimou’s Latest Artistic Venture BALLET
下载PDF
Zhang Yimou’s Road to Film Making
3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2年第2期6-9,共4页
PEOPLE like to say ZhangYimou is an“excellent andfantastic talent.”For the di-rector of many successful films,thiscomment is succinct and appro-priate.Zhang Yimou was born in Xi’an,capital of Shaanxi Province,in 19... PEOPLE like to say ZhangYimou is an“excellent andfantastic talent.”For the di-rector of many successful films,thiscomment is succinct and appro-priate.Zhang Yimou was born in Xi’an,capital of Shaanxi Province,in 1951.During his childhood he was lookeddown upon because of his familybackground.His father was a gr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HOOD rector FATHER ZHANG yimou mother constantly HARDLY 回医 REALISTIC camera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patricide" theme in Zhang Yimou's early films
4
作者 SHI Bingbi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8年第2期49-51,共3页
As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in films, father has always been the object of the film narration. In the early film creation of Zhang Yimou, there are two conflicting images of the contemporary self and the traditional f... As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in films, father has always been the object of the film narration. In the early film creation of Zhang Yimou, there are two conflicting images of the contemporary self and the traditional father. The thoughts of Zhang Yimou in this period on history, nationality and cultures are the most profound, s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atricide" theme in the films of this period is the most obvious. In this article, starting mainly from Zhang Yimou's early films, the author carries out the anno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atricide" theme in the early film creation by Zhang Yimou, as well as the main reasons behind the act of cre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ang yimou early films "patricide" theme
下载PDF
《悬崖之上》:“群像叙事”的谍战片新探索——张艺谋访谈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艺谋 曹岩 王传琪(整理)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82,共6页
《悬崖之上》是张艺谋导演首部谍战题材影片,他表示自己是第一次以"群像塑造"的方法进行创作,非常荣幸和这些演技优秀的演员合作,一起创造这些"隐忍"的谍战片角色。在美学风格上,张艺谋以"雪一直下"的诗... 《悬崖之上》是张艺谋导演首部谍战题材影片,他表示自己是第一次以"群像塑造"的方法进行创作,非常荣幸和这些演技优秀的演员合作,一起创造这些"隐忍"的谍战片角色。在美学风格上,张艺谋以"雪一直下"的诗意画面、浓郁的黑白色彩等,营造谍战电影的视觉符号系统,同时避免形式凌驾于内容,始终以强戏剧性和强人物情感把控影片节奏、推动影像叙事,在明暗较量、生离死别中完成谍战类型新主流大片的一次全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谍战片 诗意 新主流 《悬崖之上》
原文传递
百年之际的中国电影现象透视 被引量:16
6
作者 戴锦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3-121,共9页
百年之际的中国电影现象,折射出的是多重社会文化因素的深入变迁。其中,张艺谋模式在不同历史时段始终具有相当的“示范”作用和社会蕴涵。以《英雄》肇始的古装大制作武侠影片则是一个进军“国际路线”的典型范例,同时体现出影响中国... 百年之际的中国电影现象,折射出的是多重社会文化因素的深入变迁。其中,张艺谋模式在不同历史时段始终具有相当的“示范”作用和社会蕴涵。以《英雄》肇始的古装大制作武侠影片则是一个进军“国际路线”的典型范例,同时体现出影响中国电影工业机制与文化接受的复杂动因。而在这一令人瞩目的电影“飞地”周边,则是“新主流电影模式”和政治主旋律电影的日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张艺谋模式 飞地 新主流
原文传递
《一秒钟》:返璞归真,以“情”造“梦”——张艺谋访谈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艺谋(受访) 曹岩(采访)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5,共6页
导演张艺谋将《一秒钟》喻为自己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作为其创作谱系中一部颇具分量的艺术影片,全片以朴素的影像基调和纪实风格,叙述了人与电影的不解情缘和时代记忆;它是张艺谋极致化影像风格的一次延续,导演也再次将叙事重心诉诸小... 导演张艺谋将《一秒钟》喻为自己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作为其创作谱系中一部颇具分量的艺术影片,全片以朴素的影像基调和纪实风格,叙述了人与电影的不解情缘和时代记忆;它是张艺谋极致化影像风格的一次延续,导演也再次将叙事重心诉诸小人物的情感际遇。本次访谈深入剖析了导演创作的深层思维,包括演员的选择和叙事风格定位的缘由,以及他艺术创作方面的一些恒定思考,更涉及他此后的一些创作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秒钟》 张艺谋 返璞归真 个性化 纪实 叙事
原文传递
山水实景演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海兰 焦勇勤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17-119,共3页
山水实景演出作为一项文化创新产业项目在中国内地形成一股热潮。它缘起于景观歌剧,伴随着2003年张艺谋《印象.刘三姐》的首演成功而诞生。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同时,这种开发热潮也可能引发一系列... 山水实景演出作为一项文化创新产业项目在中国内地形成一股热潮。它缘起于景观歌剧,伴随着2003年张艺谋《印象.刘三姐》的首演成功而诞生。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同时,这种开发热潮也可能引发一系列潜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实景演出 景观歌剧 张艺谋
下载PDF
《图兰朵》与东西方性别之争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惠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第2期57-62,共6页
《图兰朵》源自波斯的天方夜谭,无涉中国,不喜欢中国的高齐移花接木,硬编出个残酷的中国公主的荒唐故事。迷恋东方的普契尼虽用音乐软化其形象,基本故事依然。张艺谋在太庙让白人主演这个歌剧是中了欧美东方主义者的圈套。魏明伦的剧作... 《图兰朵》源自波斯的天方夜谭,无涉中国,不喜欢中国的高齐移花接木,硬编出个残酷的中国公主的荒唐故事。迷恋东方的普契尼虽用音乐软化其形象,基本故事依然。张艺谋在太庙让白人主演这个歌剧是中了欧美东方主义者的圈套。魏明伦的剧作化腐朽为神奇,却受到冷落,说明媒体对西方文化和东方主义存在极大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欧洲中心论 女性主义 张艺谋 魏明伦
下载PDF
美学追求:张艺谋电影改编中的多元探索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剑鸣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0-24,共5页
改编小说是张艺谋电影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在改编过程中张艺谋有着多元的美学追求。他继承了分解性美学,保留原著的故事性,并强化情节、集中矛盾,从而克服了第五代电影的局限。为寻求突破,他又实践了纪实性美学,简化故事线索、淡化情节,... 改编小说是张艺谋电影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在改编过程中张艺谋有着多元的美学追求。他继承了分解性美学,保留原著的故事性,并强化情节、集中矛盾,从而克服了第五代电影的局限。为寻求突破,他又实践了纪实性美学,简化故事线索、淡化情节,并以偷拍的手法创造了一种初始真实的幻觉。而张艺谋电影改编中最具特色的是对影像美学的运用,他充分发挥了影像造型的艺术表现力,巧妙应用隐喻象征等手段,把文学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电影 小说 分解性美学 纪实性美学 影像美学
下载PDF
“后张艺谋时代”的电影与文学改编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冰 《保定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9-81,共3页
张艺谋在影坛呼风唤雨20多年,对于文学改编先后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这三种态度使得其电影有着大相径庭的表现。从前期重视故事,到后期仰仗画面,张艺谋的艺术与商业之路是割裂的。其实,商业和艺术并不冲突,好看和内涵也不矛盾。失去... 张艺谋在影坛呼风唤雨20多年,对于文学改编先后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这三种态度使得其电影有着大相径庭的表现。从前期重视故事,到后期仰仗画面,张艺谋的艺术与商业之路是割裂的。其实,商业和艺术并不冲突,好看和内涵也不矛盾。失去了文学滋养的张艺谋,似乎沦为"赚钱机器",已经不会讲故事了。"后张艺谋时代"电影的所谓好看,仅限于视觉效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后张艺谋时代 电影 文学改编
下载PDF
《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之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开绯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7-159,共3页
 《妻妾成群》中苏童对姨太太的描写,暗示生命的浮躁、萎谢,反映了女性身陷绝境而不自觉的意识状态、行为方式以及在男性压抑下生存的悲哀。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侧重反映女性的一种叛逆,但最终也未能挣脱男性笼罩下的圆圈。...  《妻妾成群》中苏童对姨太太的描写,暗示生命的浮躁、萎谢,反映了女性身陷绝境而不自觉的意识状态、行为方式以及在男性压抑下生存的悲哀。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侧重反映女性的一种叛逆,但最终也未能挣脱男性笼罩下的圆圈。苏童采用了"井",有一种神秘的象征,也带有颇浓的宿命色彩;张艺谋则代之以红灯笼,它作为一种载体既存在于故事中,又与人物的命运相关。红灯笼是陈家宅院里欢娱、恩宠、情爱、荣耀的象征,它代表着全部的"幸福";反之,封灯则意味着凄清、黑暗、孤寂,象征着所有的不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妻妾成群 张艺谋 大红灯笼高高挂
下载PDF
从《红高粱》到《英雄》再到《归来》——论张艺谋电影的艺术变迁与文化轨迹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旭光 《丽水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张艺谋的电影创作贯穿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以来的当下,常常处于时代文化潮头,具有某种文化编年的意味。更准确地说,是当下的时代、社会、文化创造了张艺谋,制造了一种独特的"张艺谋现象"。在张艺谋电影创作的表象背后... 张艺谋的电影创作贯穿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以来的当下,常常处于时代文化潮头,具有某种文化编年的意味。更准确地说,是当下的时代、社会、文化创造了张艺谋,制造了一种独特的"张艺谋现象"。在张艺谋电影创作的表象背后,我们可以发现文化、社会、时代变迁的轨迹。划分了张艺谋电影的几个主要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影片的艺术与文化特点,进而探析张艺谋电影的美学风格变迁、文化流变及文化价值或文化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电影 艺术变迁 美学风格 文化轨迹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基于HSL色谱法的张艺谋电影海报色彩感知研究
14
作者 郭延龙 张璐 《上海视觉》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色彩是电影视觉艺术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归纳,以色彩叙事为主线,选取45幅张艺谋电影的海报。结合色彩感知理论,从色相、饱和度与明度等维度,探究张艺谋电影海报色彩使用的内在机理。利用SPSS软件处理导出色... 色彩是电影视觉艺术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归纳,以色彩叙事为主线,选取45幅张艺谋电影的海报。结合色彩感知理论,从色相、饱和度与明度等维度,探究张艺谋电影海报色彩使用的内在机理。利用SPSS软件处理导出色彩数据,得到电影海报色彩分布3D散点图。结合HSL可视化图表,分析比较张艺谋电影海报色彩的本质、中心与离散度,并对张艺谋电影海报系列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现阶段国产电影海报设计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海报 色彩感知 张艺谋 色谱分析法
下载PDF
电影《活着》:一种超越历史的影像震撼 被引量:6
15
作者 潘天强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27,共5页
余华的小说《活着》,将人生的苦难通过文字的叙述穿透了人们心灵,得到中国乃至世界读者的交口称道,被译成二十多国文字,成为新时期文学经典。张艺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活着》,将小说的苦难消解为苦涩的幽默,通过影像的表述,将死亡讲... 余华的小说《活着》,将人生的苦难通过文字的叙述穿透了人们心灵,得到中国乃至世界读者的交口称道,被译成二十多国文字,成为新时期文学经典。张艺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活着》,将小说的苦难消解为苦涩的幽默,通过影像的表述,将死亡讲述成特定时期普罗大众的常态,寄托着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渴望。这部电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巍峨的银幕丰碑,也是张艺谋迄今为止无法自我超越的一座艺术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活着》 张艺谋 死亡
下载PDF
节点或面:张艺谋翻拍《血迷宫》的跨文化误读 被引量:6
16
作者 西蒙·劳伦斯 马修伦(译) 周学麟(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共11页
"创造性误读"指的是一种文化试图理解另一种文化并转为己用时,最终会对所借鉴文化产生误解或误用。前一种文化在这种互动中会产生出新鲜的东西,但这种新鲜的东西与原文化含义可能不同,甚至相反;从文化交流与增长的角度来看,... "创造性误读"指的是一种文化试图理解另一种文化并转为己用时,最终会对所借鉴文化产生误解或误用。前一种文化在这种互动中会产生出新鲜的东西,但这种新鲜的东西与原文化含义可能不同,甚至相反;从文化交流与增长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重要且非常普遍的过程。创造性的跨文化误读是跨文化电影翻拍的标志,其中对"他者"的理解更非简单的"翻译"。2009年,张艺谋把科恩兄弟的惊悚片《血迷宫》(1984),翻拍成中国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由此可以展示跨文化误读产生的丰富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误读 电影翻拍 张艺谋 血迷宫
下载PDF
检寻文献,阐扬遗徽——陈训慈致柳曾符书札五通考释
17
作者 周余姣 蒲欣健 曹阳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8期41-47,共7页
陈训慈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图书馆事业家。笔者收集了陈训慈自1986年至1987年间致柳诒徵长孙柳曾符的五通手札,内容涉及陈训慈参与其恩师《柳翼谋先生纪念文集》、同门王焕镳《因巢轩诗文录存》的编纂工作,并担任《长怀集》编纂顾问的... 陈训慈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图书馆事业家。笔者收集了陈训慈自1986年至1987年间致柳诒徵长孙柳曾符的五通手札,内容涉及陈训慈参与其恩师《柳翼谋先生纪念文集》、同门王焕镳《因巢轩诗文录存》的编纂工作,并担任《长怀集》编纂顾问的相关史实,可见陈训慈晚年勤于记录师友学行交谊,阐扬遗徽,展现了其留存文献、记录历史的图书馆人和史学家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训慈 柳曾符 柳诒徵 《柳翼谋先生纪念文集》
下载PDF
张艺谋电影中的“中国红”元素 被引量:6
18
作者 田洁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0-101,20,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来探讨他用红色构筑的野、柔中蓄刚、意象合一之美。
关键词 张艺谋电影 中国红
下载PDF
红色:张艺谋电影的文化蕴含 被引量:5
19
作者 申载春 殷国栋 《阴山学刊》 2005年第5期34-38,共5页
张艺谋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色彩语言。肖似化代码、修辞性代码、风格化代码共同构成了张艺谋电影的红色代码能指。红色折射时代与社会、刻画人物及心理、营造意象与意境、表现思想与哲理,体现了丰富的美学价值。红色整合民俗、... 张艺谋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色彩语言。肖似化代码、修辞性代码、风格化代码共同构成了张艺谋电影的红色代码能指。红色折射时代与社会、刻画人物及心理、营造意象与意境、表现思想与哲理,体现了丰富的美学价值。红色整合民俗、涉指伦理,具有深刻的文化蕴含。以红色为基调的多色彩结构,与电影其他要素共同构成张艺谋电影的视听语言系统,最终形成一种新的电影艺术理念,一种新的电影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电影 红色 代码能指 美学价值 文化蕴含
下载PDF
传统元素表达与张艺谋电影的色彩叙事关系探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凡 宋园园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06-113,共8页
摄影出身的导演张艺谋,对色彩有着天然的敏锐与直觉,其擅长将体现中国传统元素的色彩有机融入到影视创作中去,大到影片的背景、叙事情节,小到片中人物的服装、佩饰等等,可谓无处不显其对色彩的看重与投入。从影片《黄土地》、《红高粱》... 摄影出身的导演张艺谋,对色彩有着天然的敏锐与直觉,其擅长将体现中国传统元素的色彩有机融入到影视创作中去,大到影片的背景、叙事情节,小到片中人物的服装、佩饰等等,可谓无处不显其对色彩的看重与投入。从影片《黄土地》、《红高粱》,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影》,张艺谋通过一部部大显色彩之妙的巨制,游刃有余地运用色彩艺术,表达个人创作的意图、影片主旨,向观众诉说着一个个精妙绝伦的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张艺谋电影 色彩叙事 隐喻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