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磷、钾肥料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范贵国 张莉 +1 位作者 李天书 王天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79-80,83,共3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不同用量配比对玉米产量、效益有较大影响。合适地配施氮、磷、钾肥玉米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经回归分析,其最佳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74∶1.23,最佳经济施肥量是N 14 kg/667m2,P2O59 kg/667m2,K2O 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不同用量配比对玉米产量、效益有较大影响。合适地配施氮、磷、钾肥玉米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经回归分析,其最佳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74∶1.23,最佳经济施肥量是N 14 kg/667m2,P2O59 kg/667m2,K2O 14 kg/667m2。试验获取了有关相对产量、肥料利用率、土壤丰缺指标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磷钾肥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膨润土和有机肥施用对秸秆覆盖还田紫色土肥力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胡怀舟 张绪林 +4 位作者 胡邦友 刘忠诚 张楠 王亚男 张洋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6-316,共11页
【目的】明确施用膨润土和有机肥对紫色土秸秆还田下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提高紫色土区秸秆还田转化效率的技术方法,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方法】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比较玉米-油菜轮作模式下,紫色... 【目的】明确施用膨润土和有机肥对紫色土秸秆还田下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提高紫色土区秸秆还田转化效率的技术方法,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方法】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比较玉米-油菜轮作模式下,紫色土秸秆覆盖还田时施用膨润土和有机肥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及年均收益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施用膨润土和有机肥可分别使土壤容重降低12.31%和18.78%,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27.42%~71.39%和14.98%~86.11%。同时,施用膨润土和施用有机肥对增加土壤有机碳及作物产量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考虑产出-投入成本的情况下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发现施用膨润土和有机肥后玉米-油菜的年均产量当量分别提高了28.15%和28.73%,年均产值分别增加了0.31和0.81万元hm^(−2)。通过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发现土壤含水量和环境日均温差是施用膨润土和有机肥提升秸秆覆盖还田紫色土中作物产量的关键调控因子。【结论】在秸秆覆盖还田紫色土区,通过施用膨润土和有机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库容,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增产增收,其中以施用膨润土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还田 有机肥 膨润土 土壤肥力 产量当量 产量收益
原文传递
玉米沟塘覆膜模式间作马铃薯产量效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安曈昕 陈梦丽 +3 位作者 周锋 陆靖 吴伯志 张连根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6-111,共6页
针对云南省农业生产中玉米马铃薯间作面临的突发干旱危害和低产低效问题,在云南省宣威市农业技术示范基地,进行了玉米打塘开沟地膜覆盖间作马铃薯抗旱增产增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开沟或打塘+地膜覆盖间作马铃薯复合技术可以提高土... 针对云南省农业生产中玉米马铃薯间作面临的突发干旱危害和低产低效问题,在云南省宣威市农业技术示范基地,进行了玉米打塘开沟地膜覆盖间作马铃薯抗旱增产增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开沟或打塘+地膜覆盖间作马铃薯复合技术可以提高土壤水分积蓄量,玉米开沟间作和打塘间作土壤含水量分别比玉米平垄和马铃薯单作最多增加28.32%和25.16%;在玉米生育前期,玉米开沟或打塘地膜覆盖间作马铃薯措施有利于促进玉米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开沟和打塘模式玉米株高比平垄分别增加31.94%和26.33%,叶面积指数(LAI)分别增加49.56%和25.29%;开沟和打塘措施的玉米理论产量和经济系数均高于玉米平垄间作和单作,玉米产量、复合产量和土地当量比(LER)均显著增加,打塘种植的土地当量比最大(LER=1.20),比平地处理增加10.52%,增产效益显著。所以,该措施能有效提高作物间作系统抗旱能力,增产增效,对稳定农业收益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马铃薯 间作 抗旱栽培 产量效益
原文传递
玉米—大豆轮作对土壤肥力及其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提俊阳 张玉芹 +1 位作者 杨恒山 张明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玉米—大豆轮作种植模式是解决玉米与大豆连作障碍改善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栽培措施。综述了玉米—大豆轮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玉米—大豆轮作下玉米、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对玉米—大豆轮作模式的未来研究方... 玉米—大豆轮作种植模式是解决玉米与大豆连作障碍改善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栽培措施。综述了玉米—大豆轮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玉米—大豆轮作下玉米、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对玉米—大豆轮作模式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作物丰产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轮作 土壤物理性状 氮肥减施 酶活性 微生物 产量效益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玉米/甘蓝不同套种模式的效益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洪 王彧超 +2 位作者 王瑞军 郗小倩 张旭丽 《农学学报》 2020年第5期21-25,共5页
为了筛选出玉米和甘蓝套种的最佳比例,完善套种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理论依据,根据玉米套种甘蓝的田间试验数据,在进行产量性状和经济效益比较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套种模式的优劣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甘蓝不同套种模... 为了筛选出玉米和甘蓝套种的最佳比例,完善套种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理论依据,根据玉米套种甘蓝的田间试验数据,在进行产量性状和经济效益比较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套种模式的优劣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甘蓝不同套种模式的综合效益主要由玉米产量性状、甘蓝产量性状和不同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3个方面决定;不同套种模式的综合比较结果为处理3>处理1>处理4>处理2>处理5,即:处理3(玉米密度67500株/hm2,甘蓝密度60000株/hm2)套种模式下,玉米、甘蓝的产量分别为12150、80242.5 kg/hm2,总产值为83634.0元/hm2的,效益高于其他处理,田间配置最合理,是最佳组合模式。该研究优化了种植模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和种植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种模式 农艺性状 产量效益 经济效益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不同栽培因子组合对山地免耕饲用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影响
6
作者 杨进成 刘坚坚 +11 位作者 何泉 张钟 刘英 史兰芬 李艳兰 胡新洲 王爱明 杨晓波 柏廷钰 李祥 普加富 柏跃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2期37-43,共7页
为科学提出山地免耕饲用油菜在高海拔山区的最优栽培组合,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和逐步回归等分析方法,对玉溪市2019—2021年同一高海拔试点9个栽培因子组合的山地免耕饲用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生育期随着... 为科学提出山地免耕饲用油菜在高海拔山区的最优栽培组合,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和逐步回归等分析方法,对玉溪市2019—2021年同一高海拔试点9个栽培因子组合的山地免耕饲用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生育期随着播期的后移而缩短,后2个播期比第1个播期分别缩短10、20 d;(2)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鲜饲草重、实收鲜草产量4个性状随着播期的延后呈现出下降的趋势;(3)不同栽培组合饲草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因子关联度差异较大;(4)不同年度9个组合之间的鲜草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差异;(5)油菜饲草产值效益随着播期的推迟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高海拔山区饲用油菜最优的栽培因子组合是9月20日播种+种植密度3.0×10~5~3.6×10~5株/hm^(2)+5叶期尿素施用量450~5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饲用油菜 高海拔 栽培因子 灰色关联度和逐项回归分析 农艺性状 产量效益
下载PDF
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与大水漫灌水电能耗及产量效益对比 被引量:3
7
作者 战海云 李晓娜 +5 位作者 叶建全 王宇飞 张福胜 矫丽娜 姚影 卢雪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2期36-37,共2页
2020年在内蒙古通辽市3个高效节水核心示范区采用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种植玉米,以农户大水漫灌模式为对照,开展了水电能耗和产量效益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模式能耗、成本均较农户模式低,单产、纯收益比农户... 2020年在内蒙古通辽市3个高效节水核心示范区采用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种植玉米,以农户大水漫灌模式为对照,开展了水电能耗和产量效益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模式能耗、成本均较农户模式低,单产、纯收益比农户模式高,浅埋滴灌模式在省水、省电、省工的同时实现了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 水电能耗 产量效益
下载PDF
滇中冷凉山区不同播期反季花椰菜产量效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艳兰 张云明 +11 位作者 李祥 胡新洲 段永华 刘坚坚 安正云 易丽华 蔡述江 王爱明 陶春红 史兰芬 李文静 杨进成 《农学学报》 2021年第9期58-63,共6页
为摸索滇中高海拔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花椰菜的最佳播期以集成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于2017—2018年选择海拔2250 m的云南省峨山县塔甸镇大西村地块进行9个播期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花椰菜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延长,而花球采收期... 为摸索滇中高海拔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花椰菜的最佳播期以集成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于2017—2018年选择海拔2250 m的云南省峨山县塔甸镇大西村地块进行9个播期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花椰菜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延长,而花球采收期除播期7月10日外随播期推迟而逐渐增长;花椰菜株高、外叶数、开展度、球高、球径和单球重等农艺性状有随播期延迟呈现先逐渐减小而后又逐渐增大的趋势;莲座期黑腐病和霜霉病的病情指数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先逐渐升高而后又逐渐下降的趋势;花椰菜小区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先逐渐下降而后又逐渐提高的趋势,播期4月20日和4月30日与其余7个播期产量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花椰菜在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的生产实际和各播期产量产值及商品性表现,推荐滇中高海拔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花椰菜的最佳播期为4月20—30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凉山区 高海拔地区 花椰菜 播种期 反季节栽培 产量效益
下载PDF
不同土壤肥力与施肥处理对黄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彧 杨珊 贺海雄 《耕作与栽培》 2014年第5期22-23,33,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土壤肥力与施肥处理对黄瓜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用氮、磷、钾肥能最大限度提高黄瓜产量和纯收益;其中增产率和增收率最高的处理为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施氮、磷、钾肥的处理,增产...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土壤肥力与施肥处理对黄瓜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用氮、磷、钾肥能最大限度提高黄瓜产量和纯收益;其中增产率和增收率最高的处理为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施氮、磷、钾肥的处理,增产率达到73.75%,增收率达到65.65%。氮、磷、钾对黄瓜产量的影响程度为氮>磷>钾。因此,为提高黄瓜产量及效益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施肥,改变农民重氮肥、轻磷、钾肥的施肥习惯,从而提高农民种植黄瓜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黄瓜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燕麦栽培正交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隋永建 《西藏农业科技》 2018年第3期40-44,共5页
通过品种、播期、播量、灌水、氮肥和磷肥6个因素的正交试验,为西藏山南地区燕麦种植的品种、密度以及经济有效的施肥方式和管理措施,并为燕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试验表明,各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播期/品种/播量/氮肥/灌水/... 通过品种、播期、播量、灌水、氮肥和磷肥6个因素的正交试验,为西藏山南地区燕麦种植的品种、密度以及经济有效的施肥方式和管理措施,并为燕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试验表明,各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播期/品种/播量/氮肥/灌水/磷肥;最优处理为:品种冀张燕5号、4月11日播种、播量17 kg/hm^2、尿素360 kg/hm^2、过磷酸钙1500 kg/hm^2,产量达7413 kg/hm^2。方差分析表明氮肥是影响燕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单因素试验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尿素以450 kg/hm^2为宜,播量以82. 5~105 kg/hm^2即基本苗165万~210万株/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正交试验 6因素 产量效益 品种 播期 播量
下载PDF
秋高粱在旱地多熟制中的利用研究
11
作者 吴大鸿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3期31-33,共3页
秋高粱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利用作物间的空闲期和土地,可增加一熟粮食产出。秋高粱产量达3900~5767.5kg/hm2的关键措施是:选用秋高粱种,在7月上。
关键词 秋高粱2号 旱地 多熟制 产量 栽培 高粱
下载PDF
加强院地技术合作,提高平罗县水稻品质效益
12
作者 马建平 闫丽娟 +1 位作者 刘福华 曾宝安 《宁夏农林科技》 2016年第7期49-51,共3页
文章介绍了平罗县人民政府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合作,在水稻栽培试验示范推广、园区建设、产量效益、技术措施、试验研究的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成果,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关键词 院地合作 技术推广 创新成果 产量效益
下载PDF
雨水集蓄方式和利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志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6-179,191,共5页
随着全球性干旱加剧与水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雨水利用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课题。采取定位观测的方法,在山西省岚县香沟小流域研究集雨场的规划设计,地表处理技术,观测其集流量和集流效率,并对梯田作物有无补灌措施的生产效益进行对... 随着全球性干旱加剧与水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雨水利用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课题。采取定位观测的方法,在山西省岚县香沟小流域研究集雨场的规划设计,地表处理技术,观测其集流量和集流效率,并对梯田作物有无补灌措施的生产效益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集流量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之间是乘幂关系,降雨量越大,集流量越多;降雨强度越大,集流量也越多。水泥硬化小区的集流率较高;节水措施生产效益明显。雨水集流技术已成为解决水土流失和提高旱作农业生产力的一个结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利用 增产效益 集流系数
下载PDF
放权让利改革的局限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庆文 田文华 郭龙 《中国卫生资源》 2004年第2期58-60,共3页
放权让利是在微观上搞活医院经营机制的必然选择 ,但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 ,放权让利会造成内部人控制医院。在竞争性市场没有形成的情况下 ,医院“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结果是药价虚高和小病大治 ,每病种平均... 放权让利是在微观上搞活医院经营机制的必然选择 ,但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 ,放权让利会造成内部人控制医院。在竞争性市场没有形成的情况下 ,医院“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结果是药价虚高和小病大治 ,每病种平均成本增大 ,导致医疗服务价格偏高和实际消费量减少 ,医院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和动态效率低下。因此 ,在放权让利的同时 ,必须分析和寻找对医院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权让利 信息不对称 内部人控制
下载PDF
甘蔗增糖增产剂试验结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必晓 何取宏 游建华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9-14,共6页
1993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采用广西农业大学研制、生产的甘蔗增糖增产剂在对旱地和水田蔗的5个品种进行试验,喷药后40~90d测定13个点的甘蔗蔗糖分,平均比对照提高1.30%(绝对值),甘蔗产量增加5850kg/... 1993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采用广西农业大学研制、生产的甘蔗增糖增产剂在对旱地和水田蔗的5个品种进行试验,喷药后40~90d测定13个点的甘蔗蔗糖分,平均比对照提高1.30%(绝对值),甘蔗产量增加5850kg/hm2;8月份和9月份追施氮肥的甘蔗增糖增产较显著,甘蔗蔗糖分提高1.69%(绝对值),增产10351.5kg/hm2;8月份和9月份不追肥的甘蔗.喷施增糖增产剂的效果相对较差。平均来说,糖厂增利2582.25元/hm2,农民增收819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增糖增产剂 蔗糖分 产量
原文传递
旱作带田一膜两用的水热效应及增产效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仇化民 王宁珍 马妮娜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08-512,共5页
西北黄土高原,光照丰富,雨热同期。实施旱作带田一膜两用技术,可增温2—5℃,节水30—40mm以上,调水70%左右。热量利用率高达0.987,降水利用效率15.15kg/(mm·hm2),气候生产力利用指数0.4... 西北黄土高原,光照丰富,雨热同期。实施旱作带田一膜两用技术,可增温2—5℃,节水30—40mm以上,调水70%左右。热量利用率高达0.987,降水利用效率15.15kg/(mm·hm2),气候生产力利用指数0.49。增产效益明显,变作物一年一作为一年两作,总产可达8250—9000kg/hm2,比单作增产4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效应 增产效益 旱作带 农田 地膜 小麦
下载PDF
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大小垄种植与合理增密产量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华 陈皆辉 +5 位作者 金亚男 王宇飞 张福胜 周立权 薛永杰 田青文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5期555-558,共4页
根据春玉米高产优化栽培生理基础,通过采取大小垄种植方式与合理密植技术研究,探索玉米大小垄种植的合理密度与增产增效关系问题,进而为西辽河平原灌区春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大小垄 增密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中等及中等以下等内、外小麦容重与出粉率对比试验
18
作者 邓素娥 周喜满 阮竞兰 《武汉食品工业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8-21,共4页
在试验的基础上对中等及中等以下等内、外小麦容重与出粉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了关于容重与出粉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作了低等级小麦与中等小麦出粉效益分析。
关键词 小麦 容重 出粉率 面粉工业 试验
下载PDF
控释氮肥一次施用对小麦群体调控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谭德水 江丽华 +3 位作者 房灵涛 曹景同 李子双 刘兆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3-1531,共9页
为探讨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对小麦生长、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在田间进行了两年定位试验,与普通氮素一次施用和优化施肥进行对比,研究了生物可降解型控释氮肥在氮素释放特征、小麦群体调控、养分积累与利用、土壤氮素残留与排放等方面... 为探讨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对小麦生长、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在田间进行了两年定位试验,与普通氮素一次施用和优化施肥进行对比,研究了生物可降解型控释氮肥在氮素释放特征、小麦群体调控、养分积累与利用、土壤氮素残留与排放等方面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与普通氮肥一次施用[OPT(N)]以及优化施肥(OPT)相比,控释氮肥(CRF)一次施用可有效调控小麦春季分蘖群体,使分蘖成穗率分别提高7.6%和1.5%,分别增加实收产量18.7%和-0.3%;控释氮肥的氮素释放特点与小麦植株氮吸收规律相吻合,氮素积累量相比OPT(N)提高了24.5kg·hm^(-2),且提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比例,氮肥利用率比OPT(N)处理高11.7个百分点;施用控释氮肥降低了收获期土壤硝态氮残留以及生长季N_2O排放(比OPT减少22.7%),减少了氮向土壤深层淋溶和向大气排放的环境风险;相比农民习惯施肥,在减氮87kg·hm-2的水平下,80%CRF处理亦可实现增收减排的目标。在现代农业轻简化生产趋势下,冬小麦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技术有望以节本稳产增效的优势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一次施用 冬小麦 群体调控 氮素利用 产量收益
下载PDF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小麦玉米产量、效益及养分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魏建林 谭德水 +4 位作者 郑福丽 李燕 李国生 崔荣宗 肖建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87-92,共6页
针对传统推荐施肥方法周期长、成本高及难以适合分散小地块的弊端,本研究利用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在山东省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进行3周年的推荐施肥试验,通过作物产量、收益分析及表观养分平衡计算,综合评价养分专家系统的实... 针对传统推荐施肥方法周期长、成本高及难以适合分散小地块的弊端,本研究利用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在山东省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进行3周年的推荐施肥试验,通过作物产量、收益分析及表观养分平衡计算,综合评价养分专家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试验在143户的小麦-玉米轮作地块进行,设置空白处理(CK,不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当地官方推荐施肥处理(OPTS)和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OPTE),比较不同施肥处理间产量、效益及养分平衡情况。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各施肥处理产量增加明显,玉米增产幅度在15.1%~29.5%,小麦增产幅度在25.6%~37.2%。各施肥处理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但OPTE处理相比FP、OPTS处理养分投入量降低,提高了种植效益,产投比明显高于其余两个处理。养分表观平衡计算结果表明,OPTE处理氮磷钾养分盈余量同其他处理相比最小。综合产量、效益及养分收支平衡各方面,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优于传统推荐施肥方法,在小麦玉米生产上能够稳产增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专家系统 推荐施肥 小麦-玉米轮作 产量效益 养分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