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红茶香气品质的SPME/GC-MS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彭云 李果 +2 位作者 刘学艳 吕才有 熊昌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7-244,共8页
为了探究云南、福建、宜昌三地红茶香气的物质基础及其主要呈香特征,本试验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产地红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感官上,6种红茶均... 为了探究云南、福建、宜昌三地红茶香气的物质基础及其主要呈香特征,本试验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产地红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感官上,6种红茶均是以甜香为主,其中滇红茶甜香浓郁,福鼎红茶花香与甜香兼具,宜昌红茶则是甜香纯正。利用气质联用技术检测,在6种红茶中共分离鉴定出67种香气化合物,包含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类、烷烃类、酸类等,主体香气成分包括芳樟醇及其氧化物、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2H-呋喃-3-醇、橙花叔醇、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水杨酸甲酯等;其中,滇红茶中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为特征香气成分;福鼎红茶中以β-二氢紫罗兰酮、β-柏木烯为特征性香气成分,宜昌红茶则以香叶醇、棕榈酸为特征性香气成分。该研究从香气组分的角度明确了不同产地红茶香气品质形成的化学物质基础,为红茶品质提升及产地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红 闽红 宜红 挥发性成分 GC-MS
下载PDF
发酵处理对宜红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宋晓东 赵瑶 +1 位作者 罗晓英 黄啟亮 《中国茶叶加工》 2017年第5期44-47,共4页
以宜昌群体种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控制时间、温度和摊叶厚度。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红茶智能发酵机,发酵湿度控制在95%,每间隔0.5 h翻叶通气一次,最优工艺组合为发酵室温度24℃、发酵时间3 h、摊... 以宜昌群体种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控制时间、温度和摊叶厚度。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红茶智能发酵机,发酵湿度控制在95%,每间隔0.5 h翻叶通气一次,最优工艺组合为发酵室温度24℃、发酵时间3 h、摊叶厚度7 cm。依最优工艺组合制得的茶叶香气花香浓郁,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鲜甜,且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含量高出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发酵 品质 影响
下载PDF
宜昌红茶代表产品的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赵瑶 宋晓东 +2 位作者 黄啟亮 张敏 张曙光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4期6493-6497,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宜昌市主要红茶产区4个红茶茶样的香气化合物组成及香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出106种挥发性香...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宜昌市主要红茶产区4个红茶茶样的香气化合物组成及香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出106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共有香气化合物63种。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得到了宜昌红茶香气化合物以醇类、酯类、碳氢类、醛类、酮类为主,其中醇类含量最高,它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59%、16.38%、13.49%、5.61%、4.47%。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及氧化物、苯乙醇、苯甲醇、β-荜澄茄烯、顺-茉莉酮、苯甲醛、β-紫罗酮、香叶酸、己酸叶醇酯、橙花叔醇这12种成分的含量达到了64.82%,是宜昌红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呈现出了宜昌红茶的花果甜香特征性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昌红茶 香气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质联用分析
下载PDF
从红茶到“宜红”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祥深 刘冰清 《铜仁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33-38,共6页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鹤峰县、石门县开始成规模制作红茶的时间是在道光年间,地点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在光绪年间,石门的泰和合茶号开始使用"宜红"商标,但随着泰和合茶号的衰落,这个商标未能获得时人的普遍关注和认同。20世纪3...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鹤峰县、石门县开始成规模制作红茶的时间是在道光年间,地点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在光绪年间,石门的泰和合茶号开始使用"宜红"商标,但随着泰和合茶号的衰落,这个商标未能获得时人的普遍关注和认同。20世纪30年代,随着湖北省银行将三县地区所产的红茶定名为"宜红"茶,"宜红"之名开始被官方、媒体、研究者广泛使用。20世纪40年代,"宜红"茶产区范围和"宜红"之名被国民政府认可。在不同时段、不同时代背景下,"宜红"的涵义各有不同,"宜红"茶产区的范围也不一致。故"宜红"的名称处于不断变化、演变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宜红 五峰 鹤峰 石门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湖北宜昌红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兆方 张明海 田丹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4期3549-3553,共5页
通过对湖北宜昌红茶产业现状及趋势的分析,研判红茶产业发展机遇和威胁,并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了宜昌红茶的战略模型,提出了宜昌红茶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实施对策。
关键词 宜昌红茶 SWOT分析 发展战略
下载PDF
区域视域下的近代宜红茶发微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超 周阿密 《铜仁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23-27,共5页
宜红茶从晚清时期开始兴起,清末民初逐渐衰落,至民国中期复兴,其兴起、运销、发展得益于区域内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海外市场,是中国内陆腹地茶区与国际市场的一次贸易往来,对区域社会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一个由"点"到&qu... 宜红茶从晚清时期开始兴起,清末民初逐渐衰落,至民国中期复兴,其兴起、运销、发展得益于区域内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海外市场,是中国内陆腹地茶区与国际市场的一次贸易往来,对区域社会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区域经济流的形成过程,带动了湘鄂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区域 近代
下载PDF
宜昌红茶品质与加工现状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朱珺语 倪德江 +4 位作者 曲凤凤 田丹 曾维超 陈玉琼 余志 《中国茶叶加工》 2018年第1期38-43,共6页
对宜昌市代表性红茶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茶样外形条索较紧,色泽乌润,符合宜红茶品质要求,但香气不足,滋味鲜爽度不够,部分样品有烟焦、高火、闷气、生青气味,个别有酸馊味;叶底存在红度不够,明亮度较差,花杂、花青现... 对宜昌市代表性红茶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茶样外形条索较紧,色泽乌润,符合宜红茶品质要求,但香气不足,滋味鲜爽度不够,部分样品有烟焦、高火、闷气、生青气味,个别有酸馊味;叶底存在红度不够,明亮度较差,花杂、花青现象严重的问题。宜昌红茶氨基酸含量1.23%~3.51%,可溶性糖含量1.99%~3.43%,氨基酸含量变化大,可溶性糖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茶多酚保留量5.57%~9.39%,处于一个正常水平,茶叶滋味苦涩味不明显,但变化幅度较大;茶黄素含量0.055%~0.190%,茶红素含量1.77%~4.29%,茶褐素含量2.26%~4.48%,宜昌红茶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而且两者比值均较高,说明宜昌红茶的加工,尤其是发酵技术存在问题,从而导致红茶内质质量不高。红茶加工现状调查表明,宜昌红茶加工萎凋和发酵专用设备普及率低,机械化加工技术落后,建议在控制鲜叶质量,确保原料品质的同时,引进红茶加工专用设备,实现标准化加工,实施清洁化工程,确保茶叶的卫生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昌红茶 加工现状 品质
下载PDF
发酵条件对宜昌红茶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晓东 赵瑶 +2 位作者 陈玉 张曙光 黄啟亮 《中国茶叶加工》 2021年第2期32-35,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技术,对不同发酵处理(设置2个温度处理24℃、30℃,3个发酵时间处理2.5 h、3 h、3.5 h,3个叶层厚度处理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技术,对不同发酵处理(设置2个温度处理24℃、30℃,3个发酵时间处理2.5 h、3 h、3.5 h,3个叶层厚度处理5 cm、7 cm、9 cm)的6个宜昌红茶茶样香气化合物的组成及香气特征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测出4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类14种,酯类6种,酸类2种,醛类5种,烯类11种,酮类4种,杂氧化合物1种。宜昌红茶香气化合物以醇类、酯类、碳氢化合物为主,其中香叶醇占主导地位。不同发酵条件的茶样中,2号处理茶样(发酵温度24℃,发酵时间3 h,发酵叶厚度7 cm)香气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昌红茶 发酵 香气 气质联用
下载PDF
宜红茶之父——林子成 被引量:1
9
作者 曹绪勇 向宏理 +1 位作者 汪方超 李雪燕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4-267,共4页
宜红茶诞生于清光绪年间,是清末中国四大出口工夫红茶品牌之一。然而对其首创人员、时间和地点,学界观点不一,更有谬误、伪说混淆其中。近年来,作者在全宜红茶产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田野调查和史料收集、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鄂西武陵山宜... 宜红茶诞生于清光绪年间,是清末中国四大出口工夫红茶品牌之一。然而对其首创人员、时间和地点,学界观点不一,更有谬误、伪说混淆其中。近年来,作者在全宜红茶产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田野调查和史料收集、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鄂西武陵山宜昌府所辖的鹤峰、五峰、长阳等县的红茶生产始于清光绪初年的1876年;宜红茶品牌的形成在湘北石门县宜市“泰和合红茶号”制茶工厂建成的1890年以后;首创人员是林子成和卢次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子成 卢次伦 首创 宜红茶
下载PDF
万里茶道背景下“宜昌宜红”品牌建设研究
10
作者 张耀武 龙会忠 +4 位作者 易红燕 曹绪勇 邓月 景振华 蒋洁 《中国茶叶加工》 2021年第3期51-57,共7页
宜昌是宜红茶的主要原产地,也是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研究“宜昌宜红”品牌建设有助于繁荣宜昌茶产业,更好传承和发展宜红茶文化,提升宜昌茶叶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服务“一带一路”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文章着眼于万里茶道背景下“... 宜昌是宜红茶的主要原产地,也是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研究“宜昌宜红”品牌建设有助于繁荣宜昌茶产业,更好传承和发展宜红茶文化,提升宜昌茶叶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服务“一带一路”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文章着眼于万里茶道背景下“宜昌宜红”品牌的发展历程,总结“宜昌宜红”品牌建设的突出成绩,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机遇,探寻“宜昌宜红”品牌建设的有效对策,以期实现“宜昌宜红”区域特色知名茶品牌的建设目标,进而带动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里茶道 宜昌宜红 品牌建设
下载PDF
文化线路视野下“宜红古茶道”价值初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葛政委 吴红敬 陈延斌 《铜仁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18-22,27,共6页
"宜红古茶道"是明代土司时期至20世纪50年代以红茶为主的产区形成的文化线路遗产,是"中俄蒙万里茶道"茶叶原产地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宜红古茶道"的价值凝练要从茶叶原产地、茶叶加工和集散、茶业与地... "宜红古茶道"是明代土司时期至20世纪50年代以红茶为主的产区形成的文化线路遗产,是"中俄蒙万里茶道"茶叶原产地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宜红古茶道"的价值凝练要从茶叶原产地、茶叶加工和集散、茶业与地方文化关系、文化交流及影响、"宜红古茶道"在"万里茶道"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入手。"宜红古茶道"的人类突出普遍价值既体现在茶叶贸易促进了中国武陵山脉东北部少数民族逐步接受内地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其社会文化生活又逐步为中央王朝所认可的良性双向互动过程,并在这一地区的茶叶贸易进入世界贸易体系中重新塑造了这一地区的经济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形式,又体现在"宜红"茶产区的古茶园及村落文化景观是人类适应山地这一类型生态环境所做出的艰难却又智慧选择的结果,是人类开发山区的杰出范例。"宜红古茶道"的地方价值表现在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文化遗产价值、文化品牌效应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线路 “宜红古茶道” 价值凝练 普遍价值 地方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