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易经证释》之本体生成论看“继善成性”说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张文智
-
机构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65,共9页
-
基金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
文摘
《大学》《中庸》与《易经》有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大学》讲的"至善"是超越于善恶之上的道之本体,故"止至善"及"格致诚正"为"内圣"之功夫;其所讲"明明德"及"修齐治平"则为道之发用,是"外王"之行。《中庸》所讲的"中和"之"中"为道之体,与"至善"之境相对应,"和"为道之用,与"明明德"相对应;"诚"既是体,又是用,"成性"即是"成诚"。"成性"由"成己""成物"两部分组成,"成己"为"内圣"之功,"成物"为外王之行。《易经证释》所讲的哲理可以为我们理解"继善成性"说提供本体论根据,其中的先天"太极"之境(○)与"至善"之境相对应。两仪图中的阳仪与"乾元"及后天世界中的"善"相对应;阴仪则与"坤元"及后天世界中的"恶"相对应。阳仪独接先天太极,而阴仪则无此性能,亦即人们只有通过行善才能上达"至善"之境即道之本体。由此可推,"继善"意为"继道者善";"成性"意为"成道者性",亦即道无可成,成性即是成道。
-
关键词
《易经证释》
继善成性
德至道凝
-
Keywords
yi.jing zheng shi
ji shan cheng xing
the completion of virtues and manifestation of the Dao
-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