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易传》的和合思想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恩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易传》和合思想的核心是阴阳的对立统一,阴阳和合的最高境界是人与天地合德,是"天人合一"。其和合思想特征有四:一是主张阴阳尊卑有序的和合;二是认识到了事物阴阳和合的多样性并主张容纳多样性;三是认识到了事物阴阳和合... 《易传》和合思想的核心是阴阳的对立统一,阴阳和合的最高境界是人与天地合德,是"天人合一"。其和合思想特征有四:一是主张阴阳尊卑有序的和合;二是认识到了事物阴阳和合的多样性并主张容纳多样性;三是认识到了事物阴阳和合的两端而主张追求中道,中道是阴阳和合的主要表现形式;四是认识到了事物阴阳的和合与不和合是并存的、互相转化的。认识和合,目的为追求人与天地合德;认识不和合,目的为居安思危,提高忧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和合思想 天地合德 天人合一
下载PDF
《易传》对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认识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赟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41-51,76,共12页
天、地、人三才各有其道的思想乃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的共识,但只有《易传》对此作了深入而一贯的探讨,从而影响深远。在《易传》那里,天、地既有其体,又有其德。天之体为阴阳之气,地之体为刚柔之质。阴阳之气实质上是能量与信息所... 天、地、人三才各有其道的思想乃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的共识,但只有《易传》对此作了深入而一贯的探讨,从而影响深远。在《易传》那里,天、地既有其体,又有其德。天之体为阴阳之气,地之体为刚柔之质。阴阳之气实质上是能量与信息所构成之"场",而刚柔之质则是气的能量密集化的存在形式;另一方面,天之德为乾,而地之德为坤。乾是健动不息的创生品格,而坤则是厚德载物的接纳性品格。天地各有其能,各具其德,但只有人能够会通天地之能、合和天地之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的智能能够代替天地,因为人总是有其自身的限制,但人的存在也同样不是天地的重复,而是以其不同于天地的品格,与天地并列为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天道 地道 人道
下载PDF
续读马王堆帛书《衷》篇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大钧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5,共13页
承接前文,本文系对《衷》篇后半部分的解读,作者对这部分文字作了详细的辨析疏理,比照贯通今本《易传》及汉魏诸家之说,揭示出帛书《衷》篇丰富的易学内涵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 帛书 易传 今文易
下载PDF
《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发微 被引量:9
4
作者 余卫国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52,共8页
“言”、“象”、“意”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易学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以老庄道家“言不尽意”论立论,《易传》作者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言不尽意”的命题,而且首创“立象以尽意”之说,不仅实现了《周易》由卜筮之书到哲学之书的... “言”、“象”、“意”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易学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以老庄道家“言不尽意”论立论,《易传》作者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言不尽意”的命题,而且首创“立象以尽意”之说,不仅实现了《周易》由卜筮之书到哲学之书的整体转换,而且完成了儒道言意思想的创造性整合,从而确立了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至为重要的地位。至于“象”能否尽“意”,《易传》作者并没有说。没有说并不等于没有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其后的提出和讨论,则不仅直接引发了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实现了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转换和玄学本体论哲学的理论建构,而且通过玄学“言意之辨”,即按照“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为佛教的中国化和宋明理学的综合创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也为以“意象”为核心的中国审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而这也正是《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易传 儒家 道家 言不尽意 立象以尽意
下载PDF
从帛书《易传》考察“文言”的实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邓立光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44,共5页
根据对帛书《易传》的考察,“文”的实义,是指外柔内刚的德性,而表现为谦德。这种意义的德性,称为“文德”,是就政治人格而言的德性。故“文言”是“‘文’之言”的意思,义为“有关为政者(或从政者)德性的言说”。
关键词 帛书 易传 文言 文德
下载PDF
孔子与《易传》相关问题覆议 被引量:9
6
作者 何泽恒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48,共17页
孔子赞《易》,作《十翼》,自《史》《汉》以来,学者习承其说。下逮北宋,始有疑其说之不足恃者;嗣后绍述,代不乏人。民初疑古学风盛兴,疑者益众;然笃信旧说者亦未灭迹。近年大陆地下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其盛迈逾前代,尤如马王堆... 孔子赞《易》,作《十翼》,自《史》《汉》以来,学者习承其说。下逮北宋,始有疑其说之不足恃者;嗣后绍述,代不乏人。民初疑古学风盛兴,疑者益众;然笃信旧说者亦未灭迹。近年大陆地下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其盛迈逾前代,尤如马王堆帛本《易》经、传之面世,于传世文献外增加不少可供参考之资料,引起海内外《易》学研究者的热烈讨论。然而对于孔门传《易》此一近千年以来争讼不休的论题,事实上并未因出土文献而得以论定。近年海峡两岸学者论及此题,即有据新出土文物以坚旧说者;亦有因之而作其他推论以修正新说者。本文即就此一问题,综合传世文献与新出资料重作检讨,提出个人浅见,虽不足以尽释群疑,然于若干相关问题,庶或可得相当的厘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易传 帛书
下载PDF
中医三阴三阳思维的形成 被引量:9
7
作者 熊益亮 张其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61-3063,共3页
"阴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内容,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至《黄帝内经》形成了"三阴三阳"的思维模型,并用之于经络理论、五运六气学说及伤寒六经辨证,然而对于中医三阴三阳思维形成过程却众说纷纭。... "阴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内容,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至《黄帝内经》形成了"三阴三阳"的思维模型,并用之于经络理论、五运六气学说及伤寒六经辨证,然而对于中医三阴三阳思维形成过程却众说纷纭。对如何从一阴一阳、二阴二阳演变为三阴三阳的直接线索尚未清晰。文章通过《易经》《道德经》《黄帝四经》《易传》等经典的梳理,发现《黄帝四经》是三阴三阳思维形成的关键点,从而理清了中医三阴三阳思维的发生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三阴三阳 易经 道德经 黄帝四经 易传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试论帛书《衷》的篇名和字数 被引量:7
8
作者 廖名春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共7页
论文通过对帛书易传三件残片的缀合和考释,认为所谓的帛书《易之义》原篇题当为《衷》,是孔子后学按照阴阳和衷共济的主题所选定的孔子沦《易》言沦的汇编,编者以为这些言沦是最为适当的论《易》之语,故名其为《衷》;而原记字数“二千... 论文通过对帛书易传三件残片的缀合和考释,认为所谓的帛书《易之义》原篇题当为《衷》,是孔子后学按照阴阳和衷共济的主题所选定的孔子沦《易》言沦的汇编,编者以为这些言沦是最为适当的论《易》之语,故名其为《衷》;而原记字数“二千”当为“四千”之误;同时进一步考定帛书《要》的篇首当为今本《系辞》的第十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易传 篇名 字数
下载PDF
《易传》类帛书零札九则 被引量:4
9
作者 丁四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1,共9页
本文对马王堆《易传》类帛书的个别释文做了改正和补缀,就部分文本和易学问题作了重新理解、论述。
关键词 马王堆 帛书 易传 释文 数字卦
下载PDF
《易传》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前提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玉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8,共10页
《易传》所辟创的天人之学,确立的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对后世易学及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得以确立,首先依赖于其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的宇宙生成论,既是其天人合一哲学体系得以创立的... 《易传》所辟创的天人之学,确立的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对后世易学及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得以确立,首先依赖于其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的宇宙生成论,既是其天人合一哲学体系得以创立的基本理论前提,也是其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本体论形上学的基本出发点与立足点。因此,探讨《易传》的宇宙生成论,对于加深认识其完整的哲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易传》的宇宙生成理论,概括起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宇宙本根于"太极",二是太极衍化为天地,三是天地气化生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生成论 天人合一 太极 天地
下载PDF
从颜氏之儒的思想特质看其与易学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颜炳罡 陈代波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38,共8页
颜氏之儒是颜回及其弟子所形成的学术群体,颜氏之儒作为传道之儒,继承和拓展了孔子天道性命的形上智慧,以自强不息、奋进不已作为人生信条,追求用行舍藏、乐天知命的人生境界,向往没有战争,没有纷争的大同社会。从颜氏之儒特征来看,它... 颜氏之儒是颜回及其弟子所形成的学术群体,颜氏之儒作为传道之儒,继承和拓展了孔子天道性命的形上智慧,以自强不息、奋进不已作为人生信条,追求用行舍藏、乐天知命的人生境界,向往没有战争,没有纷争的大同社会。从颜氏之儒特征来看,它与《系辞》、《大象》、《彖传》、《文言》有着内在的联系,《系辞》、《彖》、《象》、《文言》、《序卦》有可能是颜氏之儒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之儒 天道性命 易传
下载PDF
“亨行时中”,“保合太和”——论《易传》的中和哲学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根洪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27,共10页
《易传》的主题和精髓是弘扬了儒学核心的中和哲学 ,它深刻揭示了阴阳中和之道是天地人万物发展的根本之道 ,生生日新、与时变通的时中精神是最高的生存智慧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和原则是根本的民族精神。《易传》把儒家的中和哲学... 《易传》的主题和精髓是弘扬了儒学核心的中和哲学 ,它深刻揭示了阴阳中和之道是天地人万物发展的根本之道 ,生生日新、与时变通的时中精神是最高的生存智慧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和原则是根本的民族精神。《易传》把儒家的中和哲学推到了一个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中和 时中
下载PDF
“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美学及美学史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君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58-261,共4页
"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分别有着各自的美学内蕴,放在一起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创造理论。"观物取象"从艺术本源论与审美观照方式两个方面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后世的美学思想;"立象以尽意"最... "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分别有着各自的美学内蕴,放在一起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创造理论。"观物取象"从艺术本源论与审美观照方式两个方面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后世的美学思想;"立象以尽意"最早对"言"、"象"、"意"三者的关系进行明确的阐释,深远影响到后世"言"与"意"、"象"与"意"关系的讨论,并由此而激发出许多美学命题与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物取象” “立象以尽意” 《易传》
下载PDF
《周易》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学勤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共5页
本文立足中国文化独特性的视野,探讨了易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问题,提出应该按照中国文化本身的结构、途径和方法来看易学带给它的作用,由之进一步地论述了易学对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接着通过对简帛文献的分析,有力地说明了孔子对易学... 本文立足中国文化独特性的视野,探讨了易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问题,提出应该按照中国文化本身的结构、途径和方法来看易学带给它的作用,由之进一步地论述了易学对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接着通过对简帛文献的分析,有力地说明了孔子对易学的开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中国文化 孔子 帛书《要》篇
下载PDF
再读帛书《缪和》篇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大钧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0,共8页
本文立足于探究汉初今文《易》义的理论视野,对帛书《缪和》篇的部分章节作了疏释,一方面结合传世文献对《缪和》中包含的西汉今文《易》义作了阐发,另一方面对篇中疑难辞句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训释。
关键词 缪和 今文《易》 易传
下载PDF
《易经》:作为儒、道美学思想萌芽的卜筮观念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4-101,共8页
从“———”、“ --”二爻象征男女生殖器这一基本的表意单位出发 ,《易经》将世间的万事万物统统视为两种相反相成的原始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用这种观点来揭示宇宙和人生的奥秘。这种卜筮思想不仅为以后的儒、道两家分别站在父系... 从“———”、“ --”二爻象征男女生殖器这一基本的表意单位出发 ,《易经》将世间的万事万物统统视为两种相反相成的原始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用这种观点来揭示宇宙和人生的奥秘。这种卜筮思想不仅为以后的儒、道两家分别站在父系社会和母系社会不同的立场上进行哲学阐释奠定了基础 ,而且导致了“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易传 儒家 道家 阴柔之美 阳刚之美
下载PDF
先秦时期道家和儒家天人关系的认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喜婧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从尧开始,中国古人开始将天作为自然来认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关于天人关系的典型性学说,一是老子的顺任自然学说,二是《易传》的天人协调说,三是荀子的改造自然说。这三种学说都认为天是自然,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行事。不同...  从尧开始,中国古人开始将天作为自然来认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关于天人关系的典型性学说,一是老子的顺任自然学说,二是《易传》的天人协调说,三是荀子的改造自然说。这三种学说都认为天是自然,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行事。不同之处在于老子不提倡人为的相天之不足,而《易传》、荀子则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关系 先秦时期 道家 儒家 《易传》 老子 苟子
下载PDF
《易传》的宇宙本体论哲学——宋明理学本体论的滥觞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玉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8,共11页
为了弥补先秦儒家思想体系在哲学形上学方面的缺失,健全与完善儒家的哲学结构,《易传》立足于儒家学术立场,通过对诸子百家哲学理论成果的承继与开新,创辟了先秦时期最为博大精深的宇宙本体论哲学。这既完成了先秦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建构... 为了弥补先秦儒家思想体系在哲学形上学方面的缺失,健全与完善儒家的哲学结构,《易传》立足于儒家学术立场,通过对诸子百家哲学理论成果的承继与开新,创辟了先秦时期最为博大精深的宇宙本体论哲学。这既完成了先秦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建构,同时为后世儒家哲学尤其是宋明理学本体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架构与思想源泉,对整个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的演进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论文从本根论、元气论、易道论、道器论四个方面,阐述了《易传》的宇宙本体论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本体论 理学
下载PDF
论《易传》的象数、义理合一模式与天人合一的理论架构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文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51,共10页
《易传》是现存系统解释《周易》古经的最早典籍,对后世历代学人诠解《周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周易》古经由卦爻符号和卦爻辞组成,卦爻符号与卦爻辞之间的关系便成为后世《周易》研究的关键问题。在《易传》作者看来,《周易》... 《易传》是现存系统解释《周易》古经的最早典籍,对后世历代学人诠解《周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周易》古经由卦爻符号和卦爻辞组成,卦爻符号与卦爻辞之间的关系便成为后世《周易》研究的关键问题。在《易传》作者看来,《周易》的卦爻辞是由圣人"观象"而来,圣人通过"观象系辞"来揭示易道。换句话说,《周易》所阐发的义理乃以象数为基础。象数蕴含着义理,义理脱胎于象数,二者如水乳之交融而不可分。而《易传》象数与义理合一的模式是以"三才之道"为其理论架构的。开天道以立人道,法天文以立人文,成为《易传》立论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象数 义理 天人合一
下载PDF
《易传》对《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 ——兼谈《乐记》中两个相互游离的美学观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义宾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9,共8页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易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荀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心与物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思想则以生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易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荀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心与物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思想则以生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以生活世界的本体为源泉。在以西方主客二元文化为主导的现代语境中,现代人对源于《荀子》的美学思想有明确的理解,但对源于《易传》的美学思想却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文化“误读”,以致于多数现代学者将其全盘否定.其实,只有来自《易传》的美学思想才是《乐记》理论的精华,它真正代表了中国美学的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难以解读的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人对世界立明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乐记 礼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