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诓鬼的烧肉到宴客的烧烤--彝族饮食文化的同质化和异质化过程的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11
1
作者 巫达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55,56,共9页
本文以凉山彝族宗教仪式中所使用的诓鬼的烧肉和新兴的用于宴客的烧烤为个案,探讨彝族饮食文化的变迁过程。彝族文化忌讳在户外烧肉散发出焦味,因为彝族人相信烧肉的焦味会引来鬼,轻者致人生病,重者会把人的灵魂摄去,使人死亡。彝族饮... 本文以凉山彝族宗教仪式中所使用的诓鬼的烧肉和新兴的用于宴客的烧烤为个案,探讨彝族饮食文化的变迁过程。彝族文化忌讳在户外烧肉散发出焦味,因为彝族人相信烧肉的焦味会引来鬼,轻者致人生病,重者会把人的灵魂摄去,使人死亡。彝族饮食文化的变迁过程包括同质化和异质化两种形式。由于彝汉族群互动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内地汉区的烧烤文化被引入凉山彝区,形成颇有特色的"彝族烧烤"。这个过程是彝汉文化的同质化过程。从彝族文化角度来看,本来仅在宗教仪式上用于诓鬼的烧肉,其形式通过文化再生产,被重新阐释为"彝族烧烤"用于宴客。这个过程是彝族文化异质化的过程。传统诓鬼的烧肉的象征性与宴客的烧烤的现代性之间发生了文化冲突。从诓鬼的烧肉到宴客的烧烤的变化过程所反映的是彝族饮食文化的变迁,体现了美国人类学家阿尔君·阿帕杜莱所说的"消散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消散的现代性 文化变迁 饮食人类学 宗教人类学
原文传递
凉山彝族婚俗的当代变迁与社会适应——以身价钱与婚姻缔结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琳 袁同凯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73,M0003,M0004,共15页
本文基于凉山州布拖县的田野调查,以身价钱与婚姻缔结两个维度呈现凉山彝族婚俗的当代变迁。在身价钱处理方式上,当地人已从传统的约定俗成走向更为灵活多变;婚姻缔结方式的流变,地域范围的扩大及婚配对象选择的增多,反映出婚姻缔结形... 本文基于凉山州布拖县的田野调查,以身价钱与婚姻缔结两个维度呈现凉山彝族婚俗的当代变迁。在身价钱处理方式上,当地人已从传统的约定俗成走向更为灵活多变;婚姻缔结方式的流变,地域范围的扩大及婚配对象选择的增多,反映出婚姻缔结形态经历着从闭合到开放的转变。凉山彝族婚俗的当代变迁,是新时期社会现代转型背景下,传统文化认同与现代社会适应的双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身价钱 婚姻缔结 当代变迁 社会适应
原文传递
族群边界的消融与族群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巫达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3,共8页
人类学解释族群边界的理论之一叫“茶叶袋理论”,认为族群及其成员就像茶叶袋里面的茶叶,而族群的文化就像茶叶袋泡入水中之后流出茶叶袋的茶水。茶叶袋是族群的边界,族群文化可以穿过族群边界相互渗透和消融。四川甘洛县彝族亚族群边界... 人类学解释族群边界的理论之一叫“茶叶袋理论”,认为族群及其成员就像茶叶袋里面的茶叶,而族群的文化就像茶叶袋泡入水中之后流出茶叶袋的茶水。茶叶袋是族群的边界,族群文化可以穿过族群边界相互渗透和消融。四川甘洛县彝族亚族群边界,从文化上看,可以从方言土语、服饰、节日等文化元素加以界定。由于亚族群的交融交往、文化的交流以及国家政策的介入,使甘洛县亚族群边界越来越模糊,也即三个土语群的文化逐渐同质化,族群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本文通过文化变迁和族群边界消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提供个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族群边界消融 文化变迁 族群共同体
下载PDF
“栋梁之材”与人类学视角下的凉山彝族建筑营造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妍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3,共6页
从四川凉山彝族建筑营造中的结构构件"布杰"入手,研究其在彝族建筑结构发展中的演化历程,讨论早期中国建筑的重要历程,继而论证了彝族建筑中的"依色"与"布杰"的演化可以为"栋梁之材"的矛盾性... 从四川凉山彝族建筑营造中的结构构件"布杰"入手,研究其在彝族建筑结构发展中的演化历程,讨论早期中国建筑的重要历程,继而论证了彝族建筑中的"依色"与"布杰"的演化可以为"栋梁之材"的矛盾性提供一种自圆其说的解答,试探彝族建筑与中原汉族建筑早期演化历程的同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营造技艺 四川建筑 上栋下宇 构演变 建筑人类学
原文传递
凉山州彝族民居改造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胥航 《山西建筑》 2018年第31期4-6,共3页
以凉山彝族民居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学视角出发,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凉山彝族民居随着城市的快速化发展会存在无法与时代共存等问题。彝民自建房屋有极大的盲目性,建造现代的方盒子有破坏乡村空间形态的倾向。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对其本... 以凉山彝族民居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学视角出发,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凉山彝族民居随着城市的快速化发展会存在无法与时代共存等问题。彝民自建房屋有极大的盲目性,建造现代的方盒子有破坏乡村空间形态的倾向。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对其本土的建筑语言进行分析,再结合居住与生产功能,顺应自然环境,对凉山彝族民居设计提出改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民居 建筑语言 改造方案
下载PDF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路径研究: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数据 被引量:60
6
作者 高静 武彤 王志章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5-135,共11页
当前,中国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这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叠加,深度贫困地区既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又要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探索统筹衔接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凉山彝族自治州3个县的366份... 当前,中国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这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叠加,深度贫困地区既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又要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探索统筹衔接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凉山彝族自治州3个县的366份农户、36份村干部访谈文本,根据多维贫困理论、按照乡村振兴建设总要求,分别建立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指标体系,采用交互耦合的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两者统筹衔接现状。研究发现凉山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二者的统筹衔接处于低协同低发展水平下的低耦合状态,协调度落入0.10~0.19的严重失调区域。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衔接共识、制度设计、优势产业培育、人力建设四个维度提出了二者统筹衔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统筹衔接
原文传递
从“民族内婚”到“族际通婚”的突破——关于凉山彝族族际通婚的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朴 李豫浔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98,共5页
上个世纪50年代完成的民主改革,结束了在凉山延续千年的奴隶制度。但与原有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以"民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不婚"等为核心内容的旧有婚姻制度仍然主宰着凉山彝族的婚姻生活,且得到习惯... 上个世纪50年代完成的民主改革,结束了在凉山延续千年的奴隶制度。但与原有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以"民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不婚"等为核心内容的旧有婚姻制度仍然主宰着凉山彝族的婚姻生活,且得到习惯法的严格保护。直至改革开放,凉山彝族旧有婚姻制度才被打破,族际婚姻不断增加和扩展。本文主要讨论凉山彝族婚姻制度之"民族内婚"到"族际通婚"的突破、演变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族际通婚 探讨
原文传递
黑、红、黄三原色与凉山彝族文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山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7-70,共4页
凉山彝族人民在我国古代五行色彩的基础上,在数千年历史的变迁与生活实践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力,通过认真反复地梳理,将神秘的、跳跃着生命的、传统的黑、红、黄三原色,确立认同为本民族的信息纽带和标志符号,并以此如实地传... 凉山彝族人民在我国古代五行色彩的基础上,在数千年历史的变迁与生活实践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力,通过认真反复地梳理,将神秘的、跳跃着生命的、传统的黑、红、黄三原色,确立认同为本民族的信息纽带和标志符号,并以此如实地传达出这个族群的色彩信息,表达了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各种感受和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文化 黄三原色 符号
下载PDF
凉山州彝族服装的结构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雯 罗晓梅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3-50,共8页
凉山州彝族服饰文化体系相比大部分少数民族保存完整,保留着传统民族服装的文化记忆,是研究中国传统服装结构的可靠样本之一。通过对凉山州彝族服装的田野考察,汇集了以诺、圣扎、所地三个方言区彝族服装的图片和相关参数,以及与当地居... 凉山州彝族服饰文化体系相比大部分少数民族保存完整,保留着传统民族服装的文化记忆,是研究中国传统服装结构的可靠样本之一。通过对凉山州彝族服装的田野考察,汇集了以诺、圣扎、所地三个方言区彝族服装的图片和相关参数,以及与当地居民和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整理归纳了各类有价值的文献,绘制还原了凉山州地区彝族服装的结构图,并分析其结构特征和形成因素。凉山彝族服装结构展示了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丰厚的历史积淀,美学、文化和学术研究价值兼备。对其挖掘和研究,既是对其服饰文化和制作工艺的传承,也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彝族服装 服装结构 少数民族 服装制图
下载PDF
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凉山彝族农民的贫穷--对凉山州苦荞产业发展的考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阮池茵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6-223,共18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当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减贫的重要手段。许多学者关注了农民在产业流通领域受到的利益压榨,提出农户"纵向"合作的需要。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苦荞产业发展为例,由生产与流通面向切入,讨论农业产业化对...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当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减贫的重要手段。许多学者关注了农民在产业流通领域受到的利益压榨,提出农户"纵向"合作的需要。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苦荞产业发展为例,由生产与流通面向切入,讨论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论文以民族志的形式呈现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实践、当地的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分析苦荞产业的收益分配,各方力量对市场利益的争夺。其中涉及了意识形态、政府政策、本土家支组织、全球化经济体系在经济过程的角色。研究表明,农户的困境不仅来自市场结构下工商资本的利益侵占,同时也有家庭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局限性。农业生产的"横向"合作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农民 贫穷 苦荞产业 农业转型
原文传递
地方性知识与扶贫策略——以四川凉山美姑县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小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4,共6页
通过展现牲畜在彝族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文化主导的牲畜饲养模式,讨论了政府在当地开展了几十年的牲畜扶贫项目的成败。"久扶不脱贫"问题是贫困人口所处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与发展理念和实践互动的结果,需... 通过展现牲畜在彝族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文化主导的牲畜饲养模式,讨论了政府在当地开展了几十年的牲畜扶贫项目的成败。"久扶不脱贫"问题是贫困人口所处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与发展理念和实践互动的结果,需要在反贫困实践中建立一套整体理解贫困人口地方性知识体系的全方位贫困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 久扶不脱贫 地方性知识 发展 凉山彝族
下载PDF
凉山彝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及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德朝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5期19-22,共4页
43项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各自具有自身的起源、特点和功能。通过对凉山地区目前开展较好的彝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从文化资源和旅游业的角度对它进行诠释,探讨分析其具有与生产生活相联系、满足彝族大众和游客观赏及资源向资本转换... 43项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各自具有自身的起源、特点和功能。通过对凉山地区目前开展较好的彝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从文化资源和旅游业的角度对它进行诠释,探讨分析其具有与生产生活相联系、满足彝族大众和游客观赏及资源向资本转换的功能;教育功能;民族融合的功能;促进彝族大众参与和游客参与的功能;历史上扮演的军事功能。探讨分析其凉山彝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对凉山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对凉山的旅游业的发展和凉山旅游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传统体育 功能 文化资源 旅游资源
下载PDF
文化集体记忆载体与变迁:自一个节庆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将 翟光勇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2期96-103,共8页
集体记忆是凝聚民族共识和增强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凉山彝族火把节的记忆经历了口头传统、书面传统、影视记录等记忆载体的变迁。大众媒介通过重大事件的集中报道,在塑造、唤醒和保存彝族火把节集体记忆时处于核心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 集体记忆是凝聚民族共识和增强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凉山彝族火把节的记忆经历了口头传统、书面传统、影视记录等记忆载体的变迁。大众媒介通过重大事件的集中报道,在塑造、唤醒和保存彝族火把节集体记忆时处于核心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解决新媒体传播带来的"数字化遗忘"和"碎片化"记忆,解决族群流散中的集体记忆危机,增强和重构彝族民族集体记忆,是人们需要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文化传承 凉山彝族火把节
下载PDF
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长德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4期49-54,58,共7页
本文根据凉山州历年人口资料和最近几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讨论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化。文章发现,总体上,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州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少数民族人口还存在着人口... 本文根据凉山州历年人口资料和最近几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讨论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化。文章发现,总体上,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州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少数民族人口还存在着人口增长较快,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人口负担重等问题,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文章认为当前凉山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战略关键期,"人口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证,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文章提出,要通过稳定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人口发展,实现民族地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自治州 少数民族 人口变化
下载PDF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吸毒问题调查思考 被引量:7
15
作者 谭祈炜 《民族学刊》 2012年第6期89-93,102,共5页
毒品流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使得当地吸毒人群上升,造成了当地社会的不安定,并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其中涉及到个人、家庭和社会,例如由吸毒造成身体条件恶化、家庭破裂、社会犯罪严重等,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彝族同胞的身心健康。本文... 毒品流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使得当地吸毒人群上升,造成了当地社会的不安定,并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其中涉及到个人、家庭和社会,例如由吸毒造成身体条件恶化、家庭破裂、社会犯罪严重等,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彝族同胞的身心健康。本文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阐释吸毒对凉山彝族地区带来的危害,并且提出解决吸毒问题的一系列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地区 吸毒人口 社会问题
下载PDF
从社会习惯法和尔比看凉山彝族传统社会性别的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秋么东市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7-49,86,共4页
社会性别视角为我们认识人类自身提供一种新的反思思维。本文以社会习惯法和尔比为切入点 ,对凉山彝族的传统社会性别特征进行了详尽分析和深刻总结。面对西部大开发环境下亟待发展的彝区 ,这将为如何解决和正确引导彝区男女两性的和谐... 社会性别视角为我们认识人类自身提供一种新的反思思维。本文以社会习惯法和尔比为切入点 ,对凉山彝族的传统社会性别特征进行了详尽分析和深刻总结。面对西部大开发环境下亟待发展的彝区 ,这将为如何解决和正确引导彝区男女两性的和谐平等发展问题 ,女性作为社会参与主体如何发挥积作用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社会习惯法 尔比 社会性别
下载PDF
易地安置社区困境儿童抗逆力研究——基于凉山D社区的实证分析
17
作者 王卓 黄乐培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16,35,117,共14页
2020年底,我国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其中,9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脱贫摘帽。在相对贫困视角下,随迁儿童在易地安置社区面临一系列社会适应问题,部分困境儿童的问题更为严重。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研究凉山彝... 2020年底,我国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其中,9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脱贫摘帽。在相对贫困视角下,随迁儿童在易地安置社区面临一系列社会适应问题,部分困境儿童的问题更为严重。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研究凉山彝族易地扶贫安置社区困境儿童抗逆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困境儿童的抗逆力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危机发生时,个体年龄、自我概念和内在抗逆力对困境儿童的抗逆力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社会支持、个体与环境互动对困境儿童抗逆力具有积极作用。文章建议采用整合式的社会工作方法,积极培育个体内在抗逆力特质,强化社会环境的支持功能,正向引导个体和环境的互动,促进困境儿童社会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困境儿童 抗逆力 社会关系 凉山彝族
下载PDF
林耀华与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为纪念林耀华百年诞辰而作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守永 张海洋 石颖川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3,共6页
按时间线索概述林耀华先生的西南民族研究成果,兼及20世纪50年代林先生负责的云南民族识别和他参与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同时结合当前的学术视野和场景,重新阐释林先生的这些作品。认为林耀华先生作为民族学在中国的开创者,... 按时间线索概述林耀华先生的西南民族研究成果,兼及20世纪50年代林先生负责的云南民族识别和他参与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同时结合当前的学术视野和场景,重新阐释林先生的这些作品。认为林耀华先生作为民族学在中国的开创者,其民族研究生涯是始于中国西南。从博士论文《贵州苗民》到终生钟情的凉山彝家,他不仅在中国西南民族的研究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奠定了少数民族研究的学术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苗民 凉山彝家 民族识别 民族志 学术范式
原文传递
现代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模式的关系研究——以凉山彝族家支教育模式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会芳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5-228,共4页
通过研究凉山彝族文化教育发现,我国当前大力推广的现代学校教育实行大众化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者特殊的成长背景和文化背景。凉山彝族家支教育模式所呈现出的文化濡化与教育相结合的特征,对现代学校教育模式改革具有一... 通过研究凉山彝族文化教育发现,我国当前大力推广的现代学校教育实行大众化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者特殊的成长背景和文化背景。凉山彝族家支教育模式所呈现出的文化濡化与教育相结合的特征,对现代学校教育模式改革具有一定启发作用。我们应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有效、持续传承出发,充分运用文化传播中的采借、选择理论,对主流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有针对性地借鉴,使其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充分融合,形成助推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持续动力,将家支教育模式和现代学校教育模式相结合,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大发展大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校教育 民族文化传承模式 凉山彝族 家支教育模式
原文传递
李绍明的彝族社会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菊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74,共6页
李绍明是较早提出对民族进行民族社会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在实际的民族社会学研究中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彝族社会的研究方面,他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角度对彝族社会的研究,是新时期以来对彝学的贡献。
关键词 凉山彝族 社会 经济 民族社会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