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诗性电影的意象生成 |
顾春芳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0
|
|
2
|
论意、象、言的诠释学意蕴 |
尉利工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3
|
中国传统意象理论在宋代的发展和积淀 |
简圣宇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2023 |
1
|
|
4
|
宋代意象理论发展中的理学因素 |
简圣宇
|
《中国文艺评论》
|
2023 |
0 |
|
5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象范畴研究综述 |
杨合林
张绍时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6
|
重估中国法文化中的“讼”——以《周易·讼》卦为中心 |
李平
|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CSSCI
|
2021 |
4
|
|
7
|
《周易》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 |
张绍时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8
|
从王弼“言意之辨”解析产品设计语言 |
胡飞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9
|
“易象通于比兴”论的理论传统与美学意义 |
陶水平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0
|
敦煌壁画“意”与“象”契合的形式美 |
陈乃惠
|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3
|
|
11
|
“卦气”与“历数”,象数与义理 |
梁韦弦
|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12
|
意象与意境关系新论——基于意象特征的考察 |
张绍时
|
《怀化学院学报》
|
2018 |
2
|
|
13
|
《易传》“象”义析 |
张绍时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20 |
1
|
|
14
|
易道象数之维的图式结构 |
倪南
|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5
|
《周易》象论的理论内涵及形成因素 |
闫金玲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6
|
论刘向、刘歆父子的易学观 |
杜亚辉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7
|
《汉书·魏相传》与西汉易学 |
连劭名
|
《周易研究》
CSSCI
|
2000 |
2
|
|
18
|
中国美学史视野下的审美意象的生成 |
张硕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2
|
|
19
|
侨易释“象”——现代性反思与华夏源始逻辑刍议 |
李川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
20
|
“意象”与“比兴”碰撞融合的意义——以《文心雕龙》为例 |
曹旭
文志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