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环境问题的三重维度——义村个案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蒋培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35-39,90,共5页
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转型期间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保护农村环境,治理农村污染,不仅要注重技术、法律、制度方面的完善,更需要用社会学的视角从农村社会内部的政治资源、经济利益、传统文化三重维度的变化中去寻找原因与可能... 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转型期间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保护农村环境,治理农村污染,不仅要注重技术、法律、制度方面的完善,更需要用社会学的视角从农村社会内部的政治资源、经济利益、传统文化三重维度的变化中去寻找原因与可能的切入点。以义村为个案,通过实证调查考察了当前农村的环境状况,并认识到农村社会结构性因素对农村环境问题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村 环境问题 文化断裂 经济利益 话语权
下载PDF
一个边疆彝族村落社会经济现代性变迁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龙光 邱月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41-46,56,共7页
塔甸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彝族村落,在当代经济、文化全球化语境下,该村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社会经济现代性变迁的问题。当地彝族在外来经济文化的冲击下,积极进行着自我文化选择和实践,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地方性进行重建和创新... 塔甸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彝族村落,在当代经济、文化全球化语境下,该村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社会经济现代性变迁的问题。当地彝族在外来经济文化的冲击下,积极进行着自我文化选择和实践,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地方性进行重建和创新,试图探索一条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全面融入全球一体化和民族国家经济生产和消费体系中,在获得现代性的同时,有效地保持自己的地方性、传统性和民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甸村 现代性变迁 社会经济发展 全球一体化
下载PDF
楚雄千年彝族诸葛营村的震后重建与旅游开发——地质灾害后村落发展的启示与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国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85,共8页
云南楚雄方山诸葛营村在恢复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在政府倡导、村民自愿的原则下,大力挖掘弘扬诸葛文化及彝族传统文化,对民房进行统一规划改造,突出彝族"土掌房"建筑风格,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民族生态旅游,恢复重建后的村... 云南楚雄方山诸葛营村在恢复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在政府倡导、村民自愿的原则下,大力挖掘弘扬诸葛文化及彝族传统文化,对民房进行统一规划改造,突出彝族"土掌房"建筑风格,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民族生态旅游,恢复重建后的村寨不仅诸葛文化和滇中彝族文化气息浓烈,还充满着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氛围,探索出了一种结合村情实际、村党支部+理事会+监事会+协会+服务队"五位一体"的民主管村模式,确立了乡村民俗旅游是村庄经济发展重点目标的震后重建与发展并重的新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村落 灾后重建 民族文化 生态旅游 新模式
下载PDF
代沟对彝族村落文化的影响——以滇中塔冲村为例
4
作者 李金发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2期26-29,共4页
当前,滇中塔冲彝族村不同代际人群间产生了代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年青人取代了年老一代,成为村落社会文化的主角;二是代沟对传统家庭结构造成了冲击,致使该村出现了较大比例的老人家庭;其三,民族传统文化在代际之间的传承中断,... 当前,滇中塔冲彝族村不同代际人群间产生了代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年青人取代了年老一代,成为村落社会文化的主角;二是代沟对传统家庭结构造成了冲击,致使该村出现了较大比例的老人家庭;其三,民族传统文化在代际之间的传承中断,传统民俗、信仰、仪式渐趋式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村寨 代沟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彝族村落的权威结构及其变迁趋势——以楚雄彝族自治州为样本的分析
5
作者 苏斐然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77-81,共5页
随着市场化、城市化的发展,广大彝族村落也发生着急剧转型,使得村落权威结构出现了深刻变化。原生型村落权威在村落生活中出现了种种不适应,影响力逐渐下降。次生型权威由于较能适应当地村落政治生态的需要,在村落政治生活中起到了越来... 随着市场化、城市化的发展,广大彝族村落也发生着急剧转型,使得村落权威结构出现了深刻变化。原生型村落权威在村落生活中出现了种种不适应,影响力逐渐下降。次生型权威由于较能适应当地村落政治生态的需要,在村落政治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生型权威影响力仍然较大并呈现恢复性强化趋势。由于新旧社会结构变迁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村落权威多元化格局将会是长期存在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村落 权威结构 变迁
下载PDF
电视与乡村社会纠纷观念的变迁——基于一个云南哀牢山彝族村寨的实证研究
6
作者 苏斐然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3-26,33,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这一象征现代生活方式的技术装置在云南哀牢山彝族地区迅速普及。作为一种传播现代观念的利器,电视的普及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纠纷观念。如何在大众媒介加速进入乡村社会的形势下,客观分析大众媒体对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这一象征现代生活方式的技术装置在云南哀牢山彝族地区迅速普及。作为一种传播现代观念的利器,电视的普及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纠纷观念。如何在大众媒介加速进入乡村社会的形势下,客观分析大众媒体对乡村社会带来的利弊,在培育村民现代纠纷意识的同时继续保持优秀传统纠纷文化,将是未来民族地区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进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 彝族村落 纠纷观念 变迁 现代化
下载PDF
彝族乡村无讼社会形成之原因探微——以云南中部哀牢山罗鲁彝区为例的讨论
7
作者 苏斐然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3-57,共5页
罗鲁彝族村落内部注重调解的纠纷解决文化源远流长,人们遇到纠纷时,不习惯用诉讼的方式解决,大部分纠纷都能用调解的方式化解。形成这一无讼秩序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注重调解的法文化传统;自然经济特征鲜明的经济模式;牢不可破的血缘... 罗鲁彝族村落内部注重调解的纠纷解决文化源远流长,人们遇到纠纷时,不习惯用诉讼的方式解决,大部分纠纷都能用调解的方式化解。形成这一无讼秩序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注重调解的法文化传统;自然经济特征鲜明的经济模式;牢不可破的血缘亲情;怕羞的民族心理等,其中,经济因素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市场化、城市化的发展,罗鲁彝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纠纷解决机制将会发生嬗变,一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纠纷解决文化必将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建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乡村 无讼 形成 原因
下载PDF
“农村市场与社会结构”再认识——以摩哈苴彝族村与周城白族村为例对施坚雅理论的检验 被引量:9
8
作者 朱炳祥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64,109,共10页
施坚雅的基层市场理论有一个重要观点,即认为中国农民生活的自给自足的社会不是村庄而是基层市场社区。本文以摩哈苴彝族村和周城白族村的市场结构为例来检验这一理论,提出了"核心市场"与"外围市场"、"村内市... 施坚雅的基层市场理论有一个重要观点,即认为中国农民生活的自给自足的社会不是村庄而是基层市场社区。本文以摩哈苴彝族村和周城白族村的市场结构为例来检验这一理论,提出了"核心市场"与"外围市场"、"村内市场"与"村外市场"的区分概念,认为市场是促进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构成与发育的重要因素,但不一定是必要的因素,更不是唯一的因素,施坚雅的"作为社会体系的市场结构"的基层市场理论似有修正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市场 社会结构 施坚雅 摩哈苴彝族村 周城白族村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战略下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建档研究——以楚雄紫溪彝村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燕 华林 《山西档案》 2020年第4期147-153,共7页
对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建档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有效举措。以楚雄紫溪彝村为例,阐释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建档的意义,根据对建档现状分析,发现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意识、制度、质量、信息技术和价值挖掘五个方面的解决途径。对少数民族特色村... 对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建档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有效举措。以楚雄紫溪彝村为例,阐释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建档的意义,根据对建档现状分析,发现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意识、制度、质量、信息技术和价值挖掘五个方面的解决途径。对少数民族特色村落的高质量建档,为村落的发展提供材料支撑,为少数民族特色村落提供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少数民族特色村落 建档 紫溪彝村
下载PDF
空间、活动与情感:民族村落乡村景观地方性重构研究--以云南省楚雄市紫溪彝村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车震宇 朱骅允 何思薇 《园林》 2021年第9期47-53,共7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城乡资源要素开始双向流动,加之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使乡村景观不断发展变化。地方性是乡村景观构建的基础,亦是村落强化自身影响的依托。借鉴人文地理学地方理论,以云南省楚雄市紫溪彝村为例,从物质空间、地方活动...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城乡资源要素开始双向流动,加之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使乡村景观不断发展变化。地方性是乡村景观构建的基础,亦是村落强化自身影响的依托。借鉴人文地理学地方理论,以云南省楚雄市紫溪彝村为例,从物质空间、地方活动和情感意义三个层面解读乡村景观构建过程中地方性的重构。研究发现:紫溪彝村乡村景观地方性重构主要体现在物质空间的塑造、地方文化的强化与创新、地方产业活动的转变,并由此引发了当地民众地方感的增强和地方性的改写。紫溪彝村乡村景观地方性重构的实质是对原有乡村景观、生活、形象进行重新塑造的过程,在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紫溪彝村突破了原有景观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地方性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方性重构 乡村景观 紫溪彝村
下载PDF
通婚圈与民族社会的变迁——楚雄南华摩哈苴彝族村和大理周城白族村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炳祥 余园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58,共8页
以大理周城白族村和楚雄南华摩哈苴彝族村为例,从历史与结构两种视角分析通婚圈与民族社会的变迁。认为现代国家对民族地区的通婚圈与社会变迁的影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改革开放以后增强。随着现代国家进入,民族社会的通婚... 以大理周城白族村和楚雄南华摩哈苴彝族村为例,从历史与结构两种视角分析通婚圈与民族社会的变迁。认为现代国家对民族地区的通婚圈与社会变迁的影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改革开放以后增强。随着现代国家进入,民族社会的通婚圈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村外通婚的逐步增多,其结构意义在于它恰如一种"文化齿轮"与"文化触须",将某一地域社会与现代国家连为一体,打破了传统民族社会的封闭性。与此同时,民族社会内部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与交融日益加深并逐渐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婚圈 民族社会变迁 摩哈苴彝族村 周城白族村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以大理市凤阳邑村为例
12
作者 王申嫔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62-65,共4页
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乡村旅游是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本文以大理市凤阳邑村为例,通过文献梳理与实践调研,阐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探讨大理市凤阳邑乡村旅游发... 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乡村旅游是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本文以大理市凤阳邑村为例,通过文献梳理与实践调研,阐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探讨大理市凤阳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困境,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基础设施;传承民族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科学规划使用,加强生态保护;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打造完整产业链等路径,以期为其他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乡村旅游 凤阳邑村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城中村”改造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以昆明市子君古彝村为个案 被引量:3
13
作者 艾丽曼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1,共4页
随着昆明市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中村"改造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居住在滇池东岸的子君村是彝族支系子君人世代聚居的少数民族村落,迄今仍保留有古老的彝族文化... 随着昆明市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中村"改造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居住在滇池东岸的子君村是彝族支系子君人世代聚居的少数民族村落,迄今仍保留有古老的彝族文化,但是在昆明新的"造城"运动中,子君村原有的土地不断被征用,民族文化也面临岌岌可危的境地。民族地区的"城中村"改造应该更多的关注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是城市产生、存在的根本,有益于地方秩序稳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子君古彝村 传统文化保护
下载PDF
基于旅游扶贫视角的彝家新寨彝绣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14
作者 王丹 《红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36-39,共4页
在精准扶贫模式下,通过旅游文化产业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让当地人利用旅游产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在小凉山彝族地区,彝绣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扶贫的重点发展对象,通过发展彝绣产业可以使彝家新寨走上致富道... 在精准扶贫模式下,通过旅游文化产业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让当地人利用旅游产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在小凉山彝族地区,彝绣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扶贫的重点发展对象,通过发展彝绣产业可以使彝家新寨走上致富道路。文章在阐述彝家新寨彝绣产业地位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从旅游扶贫视角切入,分析彝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促进彝绣产业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扶贫 彝家新寨 彝绣产业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民族村落信息贫困形成机理研究——以四川凉山州彝族村落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月琴 张小倩 杨峰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0-46,共7页
文章基于查特曼信息贫困的小世界理论,从生活情境视角出发,以凉山州彝族村落的田野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来探究彝族村落信息贫困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该地区的信息贫困主要受自然地理、生产方式、语言文字、社会... 文章基于查特曼信息贫困的小世界理论,从生活情境视角出发,以凉山州彝族村落的田野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来探究彝族村落信息贫困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该地区的信息贫困主要受自然地理、生产方式、语言文字、社会规范和家支文化等五个因素影响。文章构建了彝族村落信息贫困的形成机理理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信息贫困领域的相关研究,也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脱贫提供了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村落 信息贫困 影响因素 形成机理 小世界
下载PDF
四川省烟峰彝家新寨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与设计探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奎利 杨德进 吕扬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7-134,共8页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设立了一批乡村旅游扶贫试点,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文章尝试归纳了我国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规划思路,并以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烟峰彝...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设立了一批乡村旅游扶贫试点,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文章尝试归纳了我国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规划思路,并以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烟峰彝家新寨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为例,对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法进行探析,以期能为其他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提供规划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扶贫 规划 烟峰彝家新寨
下载PDF
中国古代环境思想影响下的云南城子村空间形态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军 黄俊 +1 位作者 黄经南 周恒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6,共6页
梳理了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环境观,挖掘其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相关性,并以云南城子村为例,从选址、空间布局、道路组织、公共空间以及建筑营造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其空间特征与构成规律,发现城子村深受农耕文化、宗教信仰、汉族哲学中的环境... 梳理了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环境观,挖掘其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相关性,并以云南城子村为例,从选址、空间布局、道路组织、公共空间以及建筑营造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其空间特征与构成规律,发现城子村深受农耕文化、宗教信仰、汉族哲学中的环境思想影响,秉承着崇尚自然、讲求秩序、集约共享的村落建设原则。最后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方面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汉村落 空间形态 云南 环境思想
原文传递
旅游扶贫视角下彝家新寨中的彝绣产业发展路径——以峨边彝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帅 宋秋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2-35,共4页
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彝绣产业能增强小凉山彝族地区的造血能力,让特色文化产品发挥经济效益,让彝区群众吃上旅游饭、摘下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在分析彝家新寨中彝绣产业地位及特点基础上,重新审视旅游扶贫视角下彝家新寨中彝绣产业... 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彝绣产业能增强小凉山彝族地区的造血能力,让特色文化产品发挥经济效益,让彝区群众吃上旅游饭、摘下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在分析彝家新寨中彝绣产业地位及特点基础上,重新审视旅游扶贫视角下彝家新寨中彝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旅游扶贫的角度对彝家新寨中彝绣产业发展的路径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绣产业 彝家新寨 旅游扶贫
下载PDF
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彩萍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1年第1期104-106,共3页
义兴寨金矿床是五台山区具有代表性的矿床类型,该类型矿床规模大、品位好,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对繁峙县义兴寨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为今后该地区的找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义兴寨 金矿 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
下载PDF
云南省江川区安化彝族乡野生菌保育促繁技术措施探讨
20
作者 宋永全 普顺梅 《林业勘查设计》 2023年第5期68-72,共5页
总结江川区安化彝族乡野生菌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潜力和优势,以及制约的因素。针对制约的因素,提出明确野生菌保育促繁模式及技术措施,对周边地区野生菌保育促繁具有示范推广作用。
关键词 野生菌 干巴菌 保育促繁 技术措施 安化彝族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